神思 第卅一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106-108頁
**********
摘要
本文顯示方濟靈修是以耶穌的福音為基礎,耶穌的人性就是學習回應天主愛情的最佳榜樣,特別是祂的微末及貧窮,效法基督的果實就是喜樂與簡樸,偕同萬物向天主感恩。
**********
方濟回應天主大愛的程度遠遠超過他以言語所能解釋。這個「貧窮及沒有學識」的人卻以歌詠及舞蹈,或痛悔的眼淚來表達自己。方濟留下的親筆著述很少,但他的靈修遺產卻被不同世代的人所生活及經歷著;方濟的靈修不適合分析及系統化以供研究,更 何談一套層次分明的方濟靈修指引!所以即使是今天的方濟會士也有困難為方濟靈修下定義!它不能被固有的定義所限制,因為它是在被生活及分享的情形下才能被認識的。
聖方濟本人的靈修(即他對天主大愛的回應)是獨特的,與今天被生活出來的方濟靈修是有分別的。前者是後者的啟迪,而非統駑者!話雖如此,在以往七百多年的體驗中,方濟靈修可說具有以下幾樣特色:
當方濟被迫地為他的兄弟們寫會規時,他這樣寫道:「小兄弟的生活規則,在於遵守吾主耶穌基督的至聖福音....」有福音已經足夠----其他所有規則只是它的註腳而已。在福音的記載中,耶穌基督的生活及死亡就是回應天主愛情的最卓絕楷模。因此方濟不願意他的兄弟以他自己取代了耶穌成為被崇拜的對象。當方濟臨終時,他勸勉他的兄弟:「主已給我啟示了我當生活的方式,願他也指 示給你們當走的道路。」
因為方濟是以福音為中心(即有關基督生平的記載),他視基督的人性為我們學習怎樣徹底地回應天主愛情的最佳榜樣。在十二世紀的教會中,這是一個嶄新的思想。方濟沒法以言辭來表達他對福音中謙遜及受苦的人性基督的愛,卻以活演聖誕的情景(以 至設計出首個聖誕馬糟),往巴肋斯坦聖地朝聖及保存與耶穌生平有關的地點--今天巴肋斯坦的方濟會士仍繼續這使命----以及其他很多類似的表示來表達。以後的方濟會士秉持著這份精神,發展宣揚苦路善功,三鐘經等敬禮;每種敬禮都是以天主子的某一方面作為對象;祂就是那位空虛自己,取了人形,並為了我們的得救而死的天主子。方濟勉力效法耶穌在福音中所載的方 式來回應天主的愛,甚至最後他自己也領了被釘的基督的五傷。可見,這份榮冕是主對方濟在靈修旅程上所採取的方式的確認。
天主子的降孕奧蹟是一個邁向微末及貧窮的過程。方濟及其兄弟渴望遵循這條道路,因為這就是耶穌所選的回應天主的愛的途徑。微末及貧窮除了包含著物質方面的意義外---方濟正是在這點上被人所紀念----最重要的更是靈性的含意。以貧窮為例,今天的方濟會士並不只與人分享食物或地方,也該與有需要的人分享他們的時間及才幹。成為微小及貧窮的會士並不足夠,也當與窮人及弱小者在一起,正如天主子成為人並生活在我們當中。
微末及貧窮的果實是「真實及圓滿的喜樂」。方濟的喜樂是具傳染性的;正因這種喜樂這位亞西西的窮人最被世人所追憶。方濟型的喜樂來自擺脫對世物的依戀,而不是佔有它們。它是一份自由,令人免於由佔據或保存事物而來的焦慮及痛苦;這自由使人 只尋求天主。作為簡樸的生活目標,它與世界所追求的完全相反。在方濟的時代它是同樣地為人所嘲笑。在純樸中,方濟喜樂地歌唱及起舞;方濟不是輕浮的,卻在他的一無所有中體驗到自己已擁有天主作為萬有。
既然天主子降生成為受造物當中的一位,萬物便聯合一起,在喜樂中向造物主表達感恩之心。作為貧窮的小兄弟,方濟與其同伴並不以自身為萬物的主宰自居。相反地,方濟只以自己為受造物中的一位兄弟。在受造物前他這樣地謙遜,甚至飛鳥也停下來聆 聽他講道。「太陽歌」(The Song of Brother Sun)綜合了方濟對萬物的手足之情。每個受造物的獨特性都受到他的珍視及欣賞。作為受造物當中一份子,方濟會士尊重其他受造物如同手足,並依據天主的計劃虛心地治理大地。這是對生命幼稚的看法嗎?也許是的,但這份「幼稚」是來自一份對在福音所載 基於天主愛護萬物而願熱切回應祂的渴望。方濟被宣認為環境的主保聖人。
以上幾點只是方濟靈修的幾個特點。正如前面所述,方濟活出一個獨特的生活方式。他的兄弟及姊妹在他回應天主愛情當中找到靈感,而並非機械地「抄襲」他的方式。這靈感因著每人不同的能力及形式來回應天主而開花結果;它雖以各種形態表現出來, 卻仍可在上文所提及的特徵中找到一致性。在方濟主義裡,人看不見森林,卻看見一起長大的個別的樹。「主已給我啟示了我當生活的方式,願他也指示給你們當走的道路。」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