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願 —— 愛的泉源

 

麥琬淑

 

神思 第三十期 一九九六年八月 45-51

 

 

 

**********

 

 

 

摘要

麥琬淑修女一文強調修道奉獻生活的基礎在基督的一生、的自我空虛、自我交付和對天父的愛就成為三願生活的泉源。三願的聖召是天國臨現的標記,但三願生活必須具體地在團體中、在服務裡表現出來,才能真正作天國的見

 

**********

 

 

對修道三願的神學反省,已有很多神學家及神父修女們作過深入的探討,現在我願意以信仰的角度及基督在世的生活,去表達獻身生活的重要內涵,希望能使同道們有一個回響。首先我會由基督徒的信仰生活開始,進而了解基督的一生,以及獻身修道者對基督愛的回應所活出的天國標記。

 

(一)基督徒的信仰

基督徒就是那些因認識而相信那降生的天主子基督的人們;他們的信仰是要由日常生活中表達出來,也就是在他們的言行上,我們看到基督的愛、含忍、寬恕、包容、犧牲、尊重及欣賞等。這實在是一個不尋常而具有挑戰性的生活。

當耶穌在世時,祂曾召叫十二位門徒,開始了宗徒團體3:13-19);他們的被選是為同祂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且具有驅魔的權柄。然而當時的宗徒們只期待復興以色列。耶穌被釘死後,宗徒團體受到沖擊而四散,信仰受到考驗;直至耶穌復活後再將基督徒團體建立起來,組成一個真正因信仰而聚合的團體。以後人因信那死而復活的基督而藉著洗禮加入基督徒團體——教會,誓許跟隨基督,復興天主的國度,就是愛的國度;而教會就成了復活的基督在世有形的標記。因此,基督的使命就成了他們(所有基督徒)的使命。就是透過十字架的路,使人與天主、與人、與萬物和好,成為天主與人的中保及橋樑。同時藉著宣講,更藉著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傳遞著天主的訊息,也啟示天主的奧秘。最後,以愛去重整宇宙的秩序。當教會作基督時,我們會預見十字架的影子,就是要放棄自己的價值觀,甚或要受人譏諷凌辱,以愛心服務他人。

 

(二)基督的一生

由聖保祿致斐理伯人書中,我們看到:「基督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的,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一段聖經,看到了基督的一生,祂愛天父如此深切,願意空虛自己,捨棄與天主同等的地位,降生成人,接受著「做人」的有限,除了罪過,完全與人一樣,軟弱無能,在這世上過著人的生活,要學習、要成長。到最後,完全承行天父的旨意,交付自己,不只是交付給天父,而更交付於人的手中,任人擺佈,甚至被人出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能這樣是因為對天父及對人的愛,也就是這份偉大的愛催使祂將自己交付出來。的愛完全融合在天父的愛中.成為一體,因此,天父與是一體,父在內,祂在父內。天父的旨意也就成了的旨意了。也可以說基督過著一個「無我」的生活,越是「無我」,也越是肯定「子」的身份。

 

(三)修道獻身生活

一個走修道獻身生活的人是天主所揀選的,他(她)們過著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更肖似基督,正如聖經上說:「誰若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16:24)所以獻身生活就是全心、全靈、全意跟隨基督,這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主;同時,也是向上主愛的召喚作一個愛的回應;他(她)們的回應,及他(她)們的生活是天國的標記。

度修道生活的人,獻身於那位他最愛慕的天主,更密切地與結合,正如在《修會生活革新法令》中說:「修道獻身生活者是依照福音勸,對全備愛德的尋求,導源於神聖導師,基督的教訓及表率,以作顯示天主的燦爛標記。」修道生活是天國的標記,因為修道者甘願為了愛天主而奉獻出生命中最可貴的愛的能力,為更能愛及被愛;奉獻擁有財物的欲望,以一種分享的愛,不執著、不擁有;他們同時甘願放棄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為能得到更大的內心自由。這個生活是透過三願而具體地表現出來。

(1) 貞潔聖願

貞潔是因為愛而忠於對方,在婚姻生活,男女雙方彼此相愛,藉著婚姻生活,他們的心靈及肉體結合,願終生信任對方,互相交付,忠貞、忠信到底,至死不渝。正如在婚姻的誓詞中說:「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都永遠愛慕尊重你」;就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條件地關心對方,愛護對方,也可以說他的事就是我的事,而這個愛的結合就是天國的標記,因為天國就是愛的國度。由於夫妻間彼此相愛的結合,產生了新的生命,就是子女的誕生,他(她)們是夫婦間愛情的結晶品,他(她)們流著父親及母親的血,存留著他們的因子,也就是父母親生命的延續,生命的流溢。

修道獻身生活同樣是如此,羅馬書說得清楚:「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是困苦嗎?是窘迫嗎?是迫害嗎?是饑餓嗎?是赤貧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正如經上所載:『為了你,我們整日被置於死地,人將我們視作待宰的群羊。』然而,靠著那愛我們的主,我們在這一切事上,大獲全勝,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權者,是現存的或是將來的事物,是有權能者,是崇高或  深遠的勢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即是與我們的主基督耶穌之內的愛相隔絕。」8:35-39)所以一位修道獻身生活的人,就是深深地感受到上主這份愛,願意牢牢地緊握著祂,這份上主的愛,是有創作力的,是生活的,更是有生命的,也就是這生命力催使他們更去愛人,他們與主的互愛是因,愛人是果,這愛特別在團體友愛生活表現出來,耶穌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13:34-35)這也是使徒生活的見証,這份愛也使我們更敏感到別人的需要而作出回應。婚姻生活也因愛的結合而產生新生命,而修道獻身生活也因著與主的互愛而在教會內不斷地產生新生命,使更多人加入教會,成為主的子女。

修道獻身者要不斷經驗上主的愛,也不斷地向這愛作出回應,因此他們需要有深切的祈禱生活,一個只有天主的生活,藉著個人的祈禱,團體的祈禱,教會的聖事,更深地與他所愛的主結合。這份經驗帶引修道獻身者回到愛的根源,也就是生命的根源——天主。所以越愛天主也越愛人,越愛人也感到越愛天主。如同耶穌一樣,更「無我」,但更「有我」,因為「真我」在此才得以圓滿。貞潔聖願非但沒有窒息愛,反而使人愛得更深、愛得更真、愛得更切、比婚姻生活愛得更廣。

(2) 神貧聖願

每個人都有擁有財物的欲望,而神貧包括了精神上及物質上的,當然彼此互相關連,更是互動的,「基督本是富有的,為了你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因著他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格後8:9) 基督降生時,赤貧如洗,無枕無床,甚至降生在馬槽裏,祂一生過著赤貧的生活,首先以雙手勞作為生,後來到處傳教的時候,更到處為家,祂教訓門徒說:「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直到從那離去。」9:3-4) 祂除了要求門徒們要過貧窮的生活外,更要求他們要謙遜,對天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依賴。也說:「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或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 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瑪6:25-34)「你們讓小孩子們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18:16-17)因此雖然耶穌在世時好像一無所有,但祂卻擁有一切,因為祂擁有天主,祂的父。所以一切生活神貧聖願獻身者,除了放棄擁有物的權利及欲望外,更應善用萬物,一切「有」好像是「無」一樣。

這種「有」像「無」一樣,就是不「擁有」,事事分享,分享一切,包括我們所有的物質、我們的才能、我們的時間、甚至我們所有的恩賜;因為這一切都是來自天主,而不是屬於我們的,一切皆歸光榮於天主,就是過一個只有天主的生活;如基督一樣,甚至分享了自己的生命,不把持著生命不放,反而將它捨棄了,為愛而捨棄了。度修道獻身生活的人就是與人分享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也在內。這種分享,是在團體生活及使徒工作中表現出來的,他們無私地將自己的精神、體力、才能等奉獻出來為他修道的團體及為教會團體,正如聖保祿宗徒說:「我原是自由的,不屬於任何人;但我卻使自己成了眾人的奴僕,為贏得更多的人。… 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我所行的一切,都是為了福音,為能與人共沾福音的恩許。」格前9:19-23)所以他是過著一種無牽掛、灑脫的生活,完全依賴上主,由祂指引帶領。然而要過完全依賴、無牽掛的生活必須常與天主親密地結合,所以祈禱生活是必需的,這樣才能常常只有天主而放棄一切。

(3) 服從聖願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按著我們的才能、喜好去生活、去工作、去發展。但耶穌基督卻為了愛世人,甘願「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6-8) 祂的至死聽命,祂的十字架,並非是一種消極的捨棄,反而在十字架上,藉著祂的血和水,產生新生命——教會。交出了自由,對天主完全的降服,得到了內心更大的自由,更無牽無掛,一心只向天主。

一位度服從聖願的修道者,他(她)們服從天主的代表—— 合法的長上,同時亦按時代的徵兆,在團體及個人的分辨下度服從的生活,這種生活亦要求對上主絕對的愛及依賴,懷著信德,自我交付。交出那份渴望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為能獲得更大的內心自由,更能對越天主。因此,更需要在個人團體祈禱中分辨上主的旨意,開放自己的心,讓天主帶領走的路。同時亦透過與長上的交談,共同尋找天主在每個人的計劃,因為只有天主才完全知道每個人的恩,如何去發展他生命的豐盈,讓天主在個人身上工作,因為耶穌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去,並要在他那作我們的住所;那不愛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話;你們所聽到的話,並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14:23-24 

 

(四)結論

由此看來,修道獻身者所度三願生活的基礎是來自基督的自我空虛、自我交付,更來自基督對天父絕對而深切的愛。越愛便越讓天主充滿,也越願空虛自己,使生命更達到圓滿的境況。修道生活也是更深切地活出基督的內涵,完全跟隨基督,肖似,降服於天父。這樣才真正是耶穌說的:「父在我內,我在父內 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14:10b,15:4

修道獻身者度著三願的生活,成為天國臨現的標記及見,這三願的生活要具體的表現出來,首先是在團體生活中活現,在團體彼此友愛,彼此寬恕,及彼此分享中實現;在使徒生活中,完全無私地為他人服務,犧牲自我、愛、關懷、寬恕他人更能發展三願的內涵。而天主的事業,就是他(她)們的事業,天主所關心的就是他(她)們所關心的。但如何能知道什麼是天主的事業,什麼是所關心的呢?那要靠祈禱去分辨,與深切的結合,能使我們知道的旨意,也更有力量去承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有能力去繼續走十字架的路。我們都能肯定「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和福音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命。」8:34-35)耶穌又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15:16

但願更多的人都能接受這份愛的邀請,生活三願,作天國的見,結出常存的果實。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