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 第廿八期 一九九六年二月 67-91頁
**********
本文深信福傳最主要的因素是與耶穌有密切的關係及依賴聖神的能力。作者呼籲天主教徒參加福傳培訓,了解福傳的步驟,把天主教過去「多做少講」的文化,改變為「多做多講」的態度。
**********
「福音」的意思就是好消息。福傳是傳揚主耶穌帶來的好消息。
最近有位近親發生了一件慘事:一對廿來歲的青年夫婦,早上醒來,發覺兩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全身變藍,忙碌痛苦了一整天,我和太太面對他們,能夠講些甚麼天主的好消息?
一位年輕女郎,發覺生命、工作、愛情都沒有出路,轉信了不屬於基督信仰的輪迴和「新紀元」思想(1)。從外國短暫回港,祇能跟我們見面兩小時,基督的真理和福音可以幫助她嗎?
一位不熟落的姊妹,丈夫患了絕症。這位先生怨天尤人之餘,與家人、教會的關係都很差,並且還有另一位女仕給他生了孩子。我們能夠向在困擾和怨恨中生活的他倆講甚麼福音?
以上這些都是我和太太踫到的真實例子,天主的福音和聖神的德能確實改變了我們,我會在下面的討論裡再詳述這些事情。
我猜讀者們都知道,一個教友是有責去傳揚福音的。
基督清楚地告訴我們:「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教宗保祿六世稱每一個人和即將出生的人,都有聆聽主耶穌福音的權利(2);現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更清晰地宣佈本世紀最後十年為重新傳福音的十年,稱之為「福傳二千」(Evangleisation 2000)。傳福音確實是教會最重要最中心的使命(3)(4)。
講為何要去傳福音容易,但知識與責任感並不會令我們成為熱切有效的福傳者,不然所有聽過上述訓導的教友,都會自動去傳福音了。除了責任感外,還有其他動力嗎?
我有一位朋友,他教道理班,熱心服務堂區。他告訴我,他在一個極其嚴厲和缺乏家庭中長大,父親的形象混淆了天父的形像,天主為他來說,是個嚴厲的判官,他是在努力完成天主對他的要求,避免要下地獄,「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伯前9:16)幾年前的新春對聯「天恩浩瀚,主愛常存」,為他來說,變成了「天譴浩瀚,主罰常存」。
在恐懼和壓力下的福傳,通常不會持久,也不會有很強的效果。因為這時我們傳的,並不是一個「喜訊」。
知道應該去福傳,並不代表就有福傳的動力。講福傳容易,但福傳是行動,不是理論。這樣說來,福傳行動的背後原動力應是甚麼呢?甚麼會令我們成為一個熱烈而有效的福傳者呢?讓我們來看看主耶穌升天前的最後訓言:「當聖神降臨於你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1:8)
宗徒們在聖神降臨之前,充滿害怕與恐懼。五旬節日一到,聖神以火舌的形象降臨在他們身上。聖神本來沒有形象,祂取了形象是為表示領受者的使命。耶穌受洗時,聖神採取了鴿子的形象,以表示耶穌將是和平的使者。在晚餐廳裡祂採取火舌的形象。為甚麼是舌頭?為宣講和作証。為甚麼是火?為表示熱烈和力量。聖神臨在我們身上,就是為了要我們為主耶穌熱烈而有威能地作証,傳揚福音(5)。
在充滿火舌形象的聖神後,宗徒們勇敢地走到耶路撒冷的廣場上,宣講復活的耶穌,進行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的福傳行動,最後伯多祿並為當天的事結論道:「你們現今所見所聞的,就是祂所傾注的聖神。」(宗2:33)
聖神被聖父派遣來到世上,與祂的子民合作,拓展由聖子所開始的天國。祂就是人類福傳背後的力量!
初期教會並沒有文獻和訓練去教人福傳,也沒有經人和機構訂立的福傳大計,教會卻「自動地」迅速擴展起來,祇因每一個信徒都靠聖神熱切大膽見證,整個教會都在動(6)。
干二位宗徒可以改變世界,為何十億信徒不能再重複這洪流?我們對福傳背後的動力--聖神,有多開放地讓祂充分工作?
福傳的動力是聖神。我們是工具(媒介),祂才是主角,福傳的過程也要靠祂的能力,才有美好的效果。那麼,聖神的威力有多大呢?
我常常在想,人的心是最難改變的了。容貌可以變,貧富可以變,健康疾病可以變,但要把人鐵石心腸轉為血肉的心腸真不容易!要令人(包括自己)從不信主到深信主是多麼的艱難!那麼,聖神的福傳能力究竟有多大?
聖保祿是位在福傳事業上最突出的宗徒。他為福傳三次遠程旅行,建立和鞏固各地的初期教會。他在這些「傳揚福音,拓展天國」的事上,處處提到聖神的大能:
「我們把福音傳到你那裡,不僅在乎言語,而且也在乎德能和聖神。」(得前1:5)
「我們宣講,並不在於智慧動聽的言詞,而是在於聖神和祂德能的表現。」(格前2:4)
他在福傳時,一定長期深刻體驗到聖神德能的威力,所以才會在福傳事業上不斷重複提到聖神的德能。
聖神的德能怎樣幫助他的福傳工作呢?聖保祿經常講論神恩(例:格前12至14章,得前5:19-22),宗徒大事錄記載教會的福傳事蹟時,亦差不多每頁都提到聖神和祂的神恩性奇事。神恩是聖神能力的具體表現,如果我們以聖神的能力去福傳,試問有那一種力量比它更能改變、感動和震撼人心呢?所以聖保祿寫道:「你們要追求愛,但也要渴慕神恩」(格前14:1);「如果眾人都說先知話i天主的訊息),即便有不信的人或不通的人進來,他必被眾人說服,也必被眾人所審察,他心內的隱密事也必會顯露出來,這樣他就必俯首至地朝拜天主,聲稱天主實在是在你們中間」(格前14:24-25)。運用神恩在令人信服天主的事上確有威力。
當我和太太在事發當日的黃昏,去探訪引言中提到的年輕夫婦時,大家都不知道應該說甚麼話。淚眼對淚眼,我把我們復活的基督所帶來的希望告訴他們。
男的已十多年沒有進聖堂,女的未有信仰,此刻他們開始關心死後的生命,年輕的母親在問,天主是否以嬰兒的猝死來懲罰和警誡久不進堂的丈夫。我祇能夠直接告訴她,她的想法錯誤,我指著掛在牆上的十字架上的基督,講述一位愛我們到達為我們捨棄生命的神,祂容許一切發生,祇因為愛。我指出生命的真相--人始終一死,但死而復活,掌管一切的天主照顧嬰兒一定比他倆還做得更好,因為生命原是由祂創造的,祂愛所有的生命。
理論是理論,傷痛無奈的心祇能靠深愛他們三人的天主去醫治。「我的宣講,並不在於智慧動聽的言詞,而是在於聖神和祂德能的表現」(格前2:4)。離去之前,我和太太為他倆覆手祈禱,用語言之恩的方法以神魂祈禱,也以理智由聖神帶領講話為他倆心底的需要祈禱(參閱格前14:14-15)。
大約十分鐘後,我們結束了祈禱,他們卻以久久不睜開眼睛。好一會後,他倆詢問我們:為甚麼過了一整天震驚忙碌混亂傷痛的時光,這一刻竟會感到出奇的平靜?那位母親還在腦海的圖像中清楚「看」見一雙手,遞了一杯水出來給她,她微笑地說,可能是天主知她口渴,所以給她一杯水。我向她解釋「耶穌是活水的泉源,祂邀請你去喝那喝後永不會再渴的活水」,而且主耶穌所給的平安(那份出奇的平靜),是世間所不能給予的。
我們許多時把生命中的痛苦和不如意事埋怨天主,但祇要在面對不知所措的困難時,邀請聖神介入生活,天主必定以祂的方法去幫助我們,「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瑪5:4)。主的福音和德能帶給這夫婦希望,他倆為嬰兒獻彌撒,渴望將來在天堂相遇。女的今年將要領洗,兩人也一起參與教堂活動。於是,三個生命在主內合而為一。
神恩是聖神能力的具體表現,是天主用以建立教會和團體,並伴之以福傳的恩賜。這樣說來,這些福傳工具應該是由聖神普遍給予信友,幫助他們履行基督的訓令:「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
在梵二時,有兩位樞機曾為「神恩是普遍性的恩賜」,抑或「極端地非比尋常而絕對例外的恩賜」而激辯。最後比利時的徐(或譯孫)能斯樞機的論點被梵二大公會議接受,收錄進《教會憲章》:「同一聖神,不僅用聖事及聖職來領導聖化天主的子民,並以聖德予以裝飾,而且把自己的恩寵隨祂的心願,分配合每一個人(格前12:11)。在教友中也分施各級不同的特別恩寵,使他們能勝任愉快地去進行各種事業或職務,以利教會的革新與擴展,即所謂『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格前12:7)。」(7)(8)
許多熱愛天主的人,或者因為不好的經驗見聞,或者因為一些誤解,而對聖神能力的這種表現方式不抱開放和渴慕的態度,忽略了去配合天主在福傳事業上的這種力量,實在可惜。
信仰是一份恩寵、一份禮物,也是人的自由抉擇。我們的信仰基於理性和感情,但又超越它們。話雖如此,在這個以為知識可以解決一切的時代,在這個事事要自己明白清楚才走下一步的時代,教會也容易陷進了過於倚重理性知識的困境。
傳福音的困難之一,是現代的知識及資訊爆炸,每一件事都可以不同的思考方式。天主、創世、生命、靈魂……這些事物觀,我們有一套,人家也有千百套。所以單靠智慧動聽的言詞和辯證是絕對不足以福傳的。
傳福音離不開講論「天主是愛」這個中心點,但愛不是靠講的,被愛是一種體會、一份經驗,信仰始終是一份人與天主間被愛與愛祂的關係。一個人在感受到天主愛他之後,他才會開始去愛天主;一個人是在遇到主耶穌之後,被祂的聖神觸動心靈之後,才能去悔改,而不是自動會去悔改,之後才遇到耶穌。聖經中稅吏匝凱和井邊撒瑪黎雅婦人的悔改事蹟,就是明顯的例子。
對人的關懷與服務,固然可以在福傳時幫助人感到天主的愛,但我們其實有另一種更直接的愛的資源未被充份使用,那就是為對方覆手祈禱。求聖父聖子之間的愛--聖神,直接地去令那人體驗天主的愛。
三年前,我們與那位覺得生命中一切都很混亂的女郎短聚,祇能簡略重述福音,並為她覆手祈禱,過程穩定而平淡。其實覆手祈禱時並非一定會出現甚麼奇妙的先知話、肉體醫治等神恩。聖神才是主宰,一切由祂現場決定。
那次平靜的祈禱過後一個月,女郎寫信告訴我們:她回去後生命、工作、愛情仍是一片混亂,但已經不要緊了。這句「不要緊了」實在非常要緊,因為她知道並體會到天主在愛著她。這幾年來,她棄絕了「新紀元」的思想,生活又慢慢上了軌道,並組織了唸玫瑰經的祈禱會,熱切地見證天主和傳揚福音,堅固旁人的信仰。
為人覆手祈禱並不需要甚麼特別的神恩,當其時祇是聖神自己在工作。一位在普世青年節認識的朋友,曾在聖堂為很感困擾的人按手祈禱,邀請聖神幫助他,那位接受祈禱的人感動得非常厲害。另有位剛參加了「運用神恩--覆手祈禱培訓班」的姊妹,為她久不進堂的基督教同事試做覆手祈禱,實在驚訝天主聖神的大能,那位同事竟又重新對天主熱切起來。
在福傳時運用聖神的能力,不單會令接受者直接向天主開放,傳福音的人常常也能振奮自己的信仰。耶穌說:「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英譯為Power,意即威力,在此更為傳神)……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1:8)。
「好的行為也是福傳呢!」
「愛的行動和生活見證比口講更有力!」
這些在天主教會中常常聽到的說話,都有道理:講而不做,誰信你?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在《救主的使命》通諭中強調,基督徒生活的見證是首要而不能取代的使命。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祇需要做好人,而無需宣講基督和祂帶來的救恩。一個人「從未聽到他,又怎能信他呢?沒有宣講者,又怎能聽到呢?」(羅10:14-15)
重視愛德工作而不重視宣講福音,教友們習慣把傳福音視為基督教的特性,因而沒有認同感。信理上的教導:未領洗的人也有機會得到永生;再加上天主教會的工作是牧民性多於福傳性,這些因素都在形成了一股「多做少講」的文化。
主耶穌不單愛,也宣講喜訊。教會二千年來都有強調福傳,但近年則把它推上軌道,有系統而落實地執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到處鼓吹「新的福傳」(New Evangelization),除了強調用新方法向這新時代傳福音外,也強調到沒有信仰的新領域及向信仰冷淡的教友傳福音(9)。各地方教區陸續響應,香港教區也以「傳揚福音,拓展天國」為未來五年的總路向(10),各堂區和團體紛紛舉辦福傳活動。
主流思想和價值觀雖然已在改變中,但要配合適當的培訓,才能真正使這「多做少講」的文化變成「多做多講」的態度。就像一個人由忽略電腦到想到用電腦,也需經過學習和訓練才懂使用電腦一樣。
以往當我跟人講論信仰時,除了有時演變成辯論外,我祇懂叫對方去參加道理班。到我教道理班時,覺得自己都算是在做傳福音的工作,便有點安慰感。後來在神恩運動裡學懂應在講信仰時加入個人見證,以真實的經驗和故事,見證天主是生活的,而且是刻正在愛我的天主。直到參加了四日三夜的「天主教福傳訓練課程」(Catholic Evangelization Training Program CETP),才真正感到較為完整地裝備好自己去傳福音,亦認識到福傳不是教理傳授而已,更是促進人和救主相遇和深交的行動(11)。
近十年來,天主教會中興起了許多福傳學校,其中ICPE(International Catholic Program of Evangelization)以四個半月的時間教導學生發展與天主的關係、教會訓導和實用的福傳技巧。學生要到學校、堂區、監獄等應用默劇、舞蹈、見證等方法傳福音。到今已有超過三十個國家的人畢業於該校的三所分校(12) 。
前述的「天主教福傳訓練課程》CETP,源自美國的一所天主教大學(斯都本維爾Steubenville)。這套為期十四週每週一節的課程已在菲律賓、台灣、馬來西亞等地使用多年(13)(14),香港亦會於1996年中舉辦這課程,教導參加者個人對個人的福傳步驟。現簡述如下:
主要的四個步驟:
(一)福傳前準備:初步接觸交朋友,分享信仰,以見證打動其心靈,以問題引起對方的興趣。
(二)福傳:講解福音的基本訊息--天主是憐愛世人父,人是祂的子女,但人有罪,不能救贖自己,藉著耶穌的死亡和復活,人才得到永生的禮物。
(三)邀請和承諾:基督邀請人接受永生的禮物,人要承認祂是主和救主,才能獲得這份恩寵。傳福音者此時要與對象一起祈禱,懇求聖神的助佑,堅定信念。
(四)跟進:引領願跟隨基督的人進入教會,令他得以成為整個信仰團體的成員。
上述福傳的步驟,我願意以六句說話總結為它的運用心法,即福傳時應抱的心態:
「交個朋友 傳個祝福 分享信仰 見證基督 撒粒種子 沒丟面子」
如果我們經驗到天主是多麼的美好,我們就會深信,每個人都應聽到天主的福音。基本上我們可以把人分成三類:沒有信仰的人,有基督信仰的人,和有其他信仰的人。這三類人都需要天主的喜訊。
為沒有信仰的人,他們需要知道,自己可以成為創造宇宙萬物的天主的子女,人的罪過可得到白白的赦免,天主深愛我們,愛的程度到了願意為我們犧牲性命,死而復活的主耶穌是永生恩典的來源。
現代人對許多事都抱有懷疑的態度,人的驕傲,使我們不願承認感官和理智有其限制,不能以實驗証實有天主,也不願承認人有罪這事實(罪的意思是指分裂、與天主愛的旨意相違背)。向沒有信仰的人傳福音,時常要記著,這祇是一個撒種時間,不要不切實際的希望立即有收成。
許多人不敢向他人傳福音,主要的原因就是怕丟臉,怕「失敗」。事實上,如果我們訂立的福傳動機和目的,祇是把好事給別人分享,就如推介一本好書、一份好菜譜、一間正進行大減價的公司……,被人拒絕時也就沒有甚麼難堪的地方。況且我們的主耶穌當年親自宣講,也不是人人歡迎祂的啊!沒有僕人做的比主人更大。
向已先入為主有了其他信仰的人仕傳福音,會有一定的困難。有時他們反會倒過來向你見證。然而,福傳的心態始終是:「交個朋友,傳個祝福;分享信仰,見證基督;撒粒種子,沒丟面子。」
向已有其他信仰的人分享喜訊時,會經常引起自己和主耶穌關係的反省。如果我肯定主的愛和救恩,我祇會等待對方轉變,有一日皈依天主。因為耶穌才是真理和萬物之源,祇有祂才有真正的平安,一份世界不能給予的平安。謙遜而有誠意的人,最後一定會接納祂作生命的主和救主。
不少人信教都有一種為現世利益交易的心態:「我信你,你保我發財、出入平安、姻緣……」,那些他們恭奉的偶像和背後的力量,藉此和信眾建立了一種束縛的關係--我會稱之為「靈界黑社會」的關係。這種交往跟人間的黑社會沒有大分別,一個人想脫離它的控制,並不容易。在福傳中對抗黑暗勢力,用釋放祈禱和聖神的能力,把基督的光帶進在「靈界黑社會」中的人,有關的理論和經驗,在此不作詳述,讀者可參考《神思》的其他專輯。(15)(16)
還需要?是,還需要。我們中有許多兄弟姊妹,或是埋怨天主不愛他,或是受不了世界的力量和誘惑,或是在信仰團體中感到失望,或是在履行信仰的要求時漸漸變得驕傲冷漠。總之,就是離開深愛我們的主耶穌愈來愈遠。我們都需要天主的喜訊,振奮我們與祂的關係,信賴和熱愛祂,到一個其他的事都不再緊要的地步。
跟已經信了基督的人傳福音,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耶穌。上述的CETP福傳步驟,最能針對已信了基督而冷淡下來的教友,一步一步的講述下去。我的經驗是,如果對方有誠意的話,他必定願意再接納耶穌為主。在菲律賓的一些堂區,每主日就有一隊數十人的福傳隊伍,到教友家庭用上述步驟傳福音,效果很好。
在向人傳福音之前,有幾個觀念需要加以澄清。不然,這些心理障礙和疑惑都會影響我們是否全力以赴。「不信耶穌的人會否得救?」「我們向有其他信仰的人傳福音,是否不尊重他人?」下面的討論將會較多採用梵二文獻來探討這些基本觀念。
基督教的兄弟姊妹比我們更熱烈地傳福音,這是一個公認的現象。信友的培訓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彼此對獲得永生的觀念不同,也影響著福傳的熱誠。
大部份的基督教會相信,祇有領了洗,「口裡承認,心裡相信」基督是主的人才可以得救。天主教的信理則認為,「那些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的人,卻誠心尋求天主,並按照良心的指示,實行天主的聖意,他們是可以得到永生的。還有一些人,非因自己的過失,尚未認識天主,卻……勉力度著正直的生活……任何真善的成分,教會都視之為接受福音的準備……」(17)。如此說來,人若非故意拒絕耶穌,而憑天主的恩寵和良心去正直過活,也有機會得永生,那麼,我們仍需要積極傳福音嗎?
我很相信天主教會那麼經得起考驗而健全的信理。可是,如果不信天主的人也有機會得救,那麼我們仍需努力傳福音嗎?其實答案很簡單,加入教會的人,祇要跟隨教會訓誨生活,就會獲得救恩,得到永遠的生命,而祇憑良心生活的人,祇是「有機會」得救。若果我告訴你六個號碼,必然中六合彩的頭獎,跟我告訴你六個「可以有機會」中獎的號碼,中間是否有很大的分別?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重視永生,認為它比六合彩頭獎的價值更高。
另外我們也要小心,憑良心生活有其尊嚴和神聖的地方,「不過,人對探求真理及為善不大注意,或者因犯罪習慣而良心變為盲目,則不可同日而語了」(18)。良心是可以被蒙蔽的,做「好人」不一定成為聖善而得救,因為「好人」也會同意或執行墮始,「好人」也會看三級片……「好人」和「良心」有時實在太廣泛了,惟有在教會內--在基督的恩寵之源下,我們才有明確的保證,祇有基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除了通過祂之外,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你想必中頭獎嗎?
以下我嘗試把福傳的方形式,以及被傳者的人數和性質分成五類:與陌生人的短接觸、個人長時期接觸、小聚會(數人至數百人)、大聚會(數百人至數千或萬人)和傳媒。
在香港有規模而定期地進行街頭個人接觸,傳福音的天主教團體,首推教友總會和聖母軍。筆者有幸參加過其訓練和工作,與同伴入修車房傳福音,跟身穿紅T恤戴太陽鏡雙手插袋的年青女郎福傳,又向蓄鬍子撐兩枝拐杖打領帶的中年壯漢見證天主……其他神恩運動的朋友又試過在火車上福傳……,那些派發出去的福傳卡,印有聯絡電話承接跟進工作,安排得很全面。
負責街頭接觸的人表示,這福傳方法的目的旨在令人有起碼的時間想起天主。這種形式能夠在短時間內接觸到許多人--並且是不同階層的人,確是一個可取的方法。側聞在出動五、六次後,有數十人回覆並詢問天主教的事,其中有些還加入了慕道班。
神恩運動的朋友嘗試加強宣講和個人見證的部份,在一次堂區街頭福傳中,十六個人分成八組用了一個小時(另外有三人唸玫瑰經支援),共接觸了二百四十名陌生人,當中竟有二百人沒有掉頭走,願停下來傾談和聽到我們宣講耶穌呢?另一次在維園的明愛賣物會中,我們用類似的模式傳福音,效果也很不錯,有一家人甚至主動走過來明言想加入天主教會(19)。
路加福音第十章記述耶穌派遣七十二位門徒去向陌生人傳福音,他們「歡喜地歸來」。我所見多次兄弟姊妹們到街上做同樣的事,起初大家都有點膽怯,但最後都是興高采烈地歸來。宣講耶穌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事。
這種形式可分為一次過數小時及長期接觸兩種,基本的步驟已在上文「福傳培訓」中講過。前述的與陌生人街頭接觸的形式,很難完成那四個福傳步驟,但在某些特別的環境下,陌生人會與我相處一段長時期,此時談話的目的,就要在對方有興趣的條件下,抓緊機會不斷見證,務求打動他的心,使他在分離後仍對天主有印象和興趣。
在一次參加旅行團的時候,有位未信主的團友跟我和太太談及信仰,在一次要飛五小時的橫越美國的行程前,我祈禱說:天主,如果你的旨意,請你安排繼續福傳的機會。旅行團領隊說飛機已滿座,不能安排我們同坐,不過我仍深信天主能夠。到了飛機起飛時,我和太太的身邊竟然有全機唯一的空位,不久後那位團友自己找了上來,我在五小時的航程中談罪、救贖、信理、自由、心靈和身體的醫治等談了四個半小時。
另一次在大陸乘火車時,擠逼的車廂對座坐了位瘦長的漢子,我起初問他信不信神時,他交叉雙手說:「我信科學,不信神。」之後,我與他邊聊邊見證:自己及朋友生命的轉變,怎樣接納天主的愛、面對困難、遇到耶穌後的奇妙事情等;到了出閘時,他仍唯唯諾諾的,直到最後我拍拍他肩膀說再見,並鼓勵他有困難時去聖堂試試看時,他竟認真地應允我會去一下。
在個人長期接觸方面,先要建立了友誼與信任,之後就可跟那四個福傳步驟傳福音,但最不容易的地方並不是起首第一步的傾談,而是第四步的跟進。
小型聚會人數可由數人至數百人,地點可以是學校、堂區、監獄、餐廳等。我經驗較多的是神恩復興運動(中文組)辦了六次的「見證聚餐」。叫人來吃飯易,叫人來聽說教。每次的節目包括歌頌敬拜、晚餐、神父訓導或閒談、兩個強烈的見證、覆手祈禱和餐桌傾談等,另設兒童組方便父母參與。場面愉快感人,又以基督為中心。我代子的母親和親人,願意開始聽道理吃天國那一餐,跟這些聚餐不無關係。
在過去一年,聖神安排了一個由青年人專務向年青人傳福音的小組--「青傳小組」。他們舉辦了好幾次外展的小型福傳活動,內容包括遊戲、歌頌敬拜、年青人的見證、默劇、討論、神父指導、和「聖神的天空」晚會(20)。
「聖神的天空」晚會是以一大幅十字架的基督畫像做會場和敬拜的中心,以點點燭光襯託。年青人以音槳帶領讚頌敬拜,另有集體的心靈醫治和個別的覆手和向耶穌委身的祈禱。聖神在這些晚會中感動了許多年青人,其中不少從未對信仰認真過--直到這刻如此實在的體驗到天主的愛和臨在。之後他們願意去辦告解,詢問該怎樣祈禱……。在遇到耶穌後才會去悔改,而非完全改變了才能踫到耶穌。
假若這些福音活動沒有音樂讚頌敬拜、有力的見證和運用神恩祈禱服務,它祇是普通的信仰聚會,不會出現後來的效果。「我的宣講,並不在於智慧動聽的言詞,而是在於聖神和祂德能的表現」(格前2:4)。
近千到萬人的福傳大會,對教會形象和士氣有好的幫助,亦可以帶給參加者一些對教會的信心,準備其心田去接受福音。可是我們對參加者中的非教友比例不能期望過高,估計通常祇有一到三成是未信主的人。
舉辦這些大會,一次過接觸的人雖然多,但參加者大都祇是被動地坐著看和聽,沒有與主辦者或講者的雙向溝通,帶他去的人也坐著向前看和聽,人際關係(友誼是最重要的福傳因素之一)亦不怎麼會增進起來。
無論是小聚會或大聚會,一定要回到個人對個人的層面,參加者才有渠道深入了解基督和救恩。可是在籌辦大聚會時,在會議和宣傳等事上會用去了不少人力物力,個人對個人的福傳和跟進訓練通常都被忽略了,這是可惜的地方。要福音入心,就一定要有個人層面的跟進和福傳。
《大眾傳播工具法令》教導我們:書刊、電影、無線電、電視等大眾傳播工具,可以妄用作違反天主聖意及人類本身利益的器具,但於傳揚天國亦大有裨益(21)。用傳媒福傳,好處是可以安坐家中使用它們,弱點則跟上述大聚會方式相近。
在台灣,天主教會已租用了電視台節目時間做福傳節目,美國則有更多頻度用於宗教節目上。香港的公教報、公教錄像等都是福傳的工具。在香港未來考驗傳媒的日子裡,它們的價值將會更高。某私家醫院把衛星電視系統接駁上錄像放映機,病人每天都可選台,免費欣賞宗教節目錄影帶。
公教刊物在包裝和市場學應用方面的弱點,在近期的「光啟」和「上智」出版的書藉中,已見大有改善。感謝天主。
電腦網絡(Internet)亦是一個很新穎的福傳媒介,聖安多尼堂區已經把宗教資料上網,方便電腦用者閱讀。將來如運用多媒體方法,視、聽、電影錄像齊播,將會更配合這個新世界。
福傳的事,歸根究底祇有兩個關鍵:與耶穌的關係和聖神的能力。
對主耶穌的愛和救恩要有份深刻的體驗和信念,那份救恩不單將來在永生兌現,也在人世現今每一天體現出來。如果我們深刻經驗到一個活生生的主和祂的愛,以及祂帶來的希望、力量與喜樂,那有不去主動跟人分享的道理?
如何提供這份愛與被愛的人神間的經驗和一份對主的熱情?被動地讓聖神充滿我們,燃燒我們的生命,在聖事、聖經、祈禱之中,也在被忽略了的資源--覆手祈禱中去體驗祂。聖神使我體驗到天主的真實性和祂對我對人的愛,我使用祂的能力去福傳,福傳時使用祂的能力又令我體驗耶穌屈尊就卑的愛……。就像一部機器,啟動後就不斷互相牽動,善性循環。
就在寫這篇文章期間,有位無信仰又面臨離婚問題的親人,累積了許多愛傷經驗和憤怒,以往每次為其不對處勸解他,總是換來爭辯與不快。今次我為他覆手祈禱,之後他與我並肩坐著十分鐘都沒有開口,再後來他說話的安詳平和是我一年來所未見過的。聖神的能力有多大?另外有兩位廿歲出頭的教友,也因為我「經驗到天主是真的」和「祂的愛給了我希望」而迅速改變過來,由久不進堂和軟弱無力的信仰變成為在聖體前祈禱五小時和熱切的福傳者。聖神的能力有多大?(參加神恩復興運動的人的靈修歷程,與傳統靈修的煉、明、合路次序不同,可參閱註(22))。
「如果用聖神的能力去傳福音,那我們就進入了以特殊能力傳福音的時期」(23)。
神恩並非聖德的指標,它祇是「隨祂的心願,個別分配予人」的工作能力,是聖神力量的彰顯,伴以福傳和建立信友團體。
完稿之日,感到好像天主有要我們朝「盟約團體」路向發展的意思:相聚不再是為祈禱聚會,而是有突顯的共同使命--傳揚福音:團體祈禱為燃燒自己熱切福傳,建立友誼為鞏固福傳,長期培育為履行福傳,以盟約的認真態度,更有組織、支持、心火、效果,為的是「傳揚福音,拓展天國」。
願你的旨意成就於我們吧!
1. 《神思》19期提到「新紀元運動」的資料116-136頁 1993年11月。
2.《在新世界中傳福音》教宗保祿六世,49、50、51節。
3. 同上2、5、14、49節。
4.《教會憲章》1、5、17節。
5.《在聖神內更新》唐迪福神父著 楊成斌神父譯 136頁 聞道 1995年。
6. 《新盟約》月刊 New Covenant Alan Schreck: Catholic Evangelization: The Difference Pentecost Made December 1995。
7.《教會憲章》12號2節。
8.《聖神的時代》蘇里文神父(Francis A.Sullivan, S.J.)著 劉順德神父譯 真福出版社 1989年。
9.《新盟約》月刊 New Covenant Fr Avery Dulles: The New Evangelization Is Coming, June 1995。
10.「傳揚福音 拓展天國」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中期報告計劃書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 1995年6月4日。
11.同註9,教宗所言。
12.《新盟約》月刊 New Covenant: Ten Years of New Evangelization, September 1995。
13.《公教報》吉隆坡福傳學校 祈禱聚會感神恩 天亞社訊 1994年11月18日。
14.《個人福傳學習手冊》天主教使徒訓練教材 汪德明神父等 天主教高雄教區四維文學院 1995年修訂版。
15.同註(1)。
16.《神思》10期 王敬弘神父:「醫治服務祈禱簡介」 1991年8月。
17.《教會憲章》16節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 中國主教團秘書處出版 1975年。
18.《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6節,書同註(17)。
19.《更新》第四期:新人新事賀新禧 香港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季刊 1996年1月。
20.《更新》第三期:開開心心福傳去 同註(19) 1995年11月10日。另《公教報》1995年11月10日。
21.參閱《大眾傳播工具法令》1及2節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 中國主教秘書處出版 1975年。
22.《神思》20期 王敬弘神父:「神恩復興運動中的靈修輔導」 1994年2月。
23.同註(5) 第4頁。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