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精神病 

鄺士量

神思 第廿六期 一九九五年八月 50-54

 

**********

摘要

作者就其專業的知識,簡單介紹青少年精神病的成因、診斷、評估及治療。他又指出青少年的問題往往不能要求他們多祈禱就可解決,有時必須轉介給專業人士去治療。

**********

 

導言 

每個人都有尋找、探索和發展的權利。在這過程中,人需要經過不同的階段。其中由完全依賴他人的嬰孩時期到完全獨立的成人時期,中間包括青少年時期。而青少年時期是人生很重要階段,無論在身體、社交定位、智能、學業上都有急劇變化,再加上青春期轉變,的確青少年需要面對很多問題和需要適應很多挑戰。有些人比較不幸在這階段遇上嚴重問題。以往很多人會將這時期看作一個「過渡期」,我們可以「長成」出來(mature out of it),所有的問題也會隨之而過去。又或者覺得三歲定八十,所以一切的問題已經根深蒂固,無藥可救。其實這時期他們最需要協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理論上就是(1)協助每個青少年盡展潛能,(2)防止問題的出現或降低其對青少年的影響。當然,現在距離這理想甚遠,不過在過去幾年香港已起了步。 

精神病?

為大部份的人,一聽到青少年精神科服務已經有抗拒的感覺,如果要轉介某人或要他本人接受這項服務更好像犯了罪一樣。對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的正確了解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一聽到精神科就聯想起「黐線」。其實,這絕對不是那回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是一個概括性的名詞。任何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的情緒、行為或人際關係的問題,如果其嚴重程度或持續性足以嚴重地影響兒童或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及發展,又或嚴重地影響其家人和社會的情況時,他已經需要接受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籠統地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分為: 

發展失調:

自閉症

弱智兼行為問題

特殊發展失調

 

學習有特殊的困難(如誦讀困難)

破壞性行為:

品行問題

叛逆性行為

過度活躍

情緒問題:

抑鬱

 

焦慮

恐懼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

拒絕上學
成人型精神問題: 如精神分裂症、狂燥抑鬱症等
其他: 如厭食症、遺尿症 、抽動症、濫用藥物等

很明顯地很多時所謂的「病」是就其嚴重程度而不是質的變化,視乎青少年是否受到嚴重的影響或家庭、學校及社會的接受程度。當然,有些是「質」的變化,例如成人型精神問題。

發病率

由於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診斷方式,再加上很多有困難的青少年未能接觸到適當的服務,所以實際數字未有定論。在七十年代,英國曾做過兩個有關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的調查(population study),大約有百份之七至十五的兒童及青少年有精神病。香港的情況應該和那裡相約。

成因

這問題不能於三言兩語間交代。很多時,青少年的困擾來自超過一個原因,而且各原因是互動的。我們需知青少年還不是一個原全獨立的個體,所以其情緒、智力或身體的發展均須依賴其他人,所以青少年精神病是:

•由青少年自己:性別、氣質、智力、承受壓力的能力、本身構造、外貌及過往經驗。

•源於家庭:家庭的結構、家庭成員的特質、各成員互動性的關係、家長對子女的培育及期望、各成員自己的問題等。

•來自更廣泛社會層面:如學校、同輩、鄰居及整個社會的取向等。

當中我們可將其分成:誘因、近因及持續因(Predisposing, Precipitating and Perpetuating Factors)

在發展的過程最初受家庭影響最大,接著學校取代了家庭的位置,然後是同輩及社會潮流。 

診斷和評估

青少年無論在思想、智力 、情緒 、社交和體格上都在不斷發展,於是其「疾病」的表現方式也因青少年本身的成熟程度不斷轉變。青少年所面對的問題和所需要作出的適應也隨著年齡而改變。同樣地其他人對患者的要求,治療的方法和治療的目標也因著此而作出適應。詳細及全面評估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決定是否需要介入和介入的方式。雖然,我們的對象是青少年,但家庭、學校及朋友輩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故此,來自他們的資料也是相當重要的,而且資料來源越豐富,我們對事情越了解,作出錯誤評估的機會也越少。所以,切忌祇和一個人交談便決定和他站在同一陣線。我們也很容易墮入一些陷阱,太簡單化地將問題歸於一個原因,例如因他來自破碎家庭所以變成現在這樣。不要只是「想當然」,而要有科學的精神在可容許的範圍內小心地假設,大膽地求証。

診斷不單是一個病名去取代青少年自己的名字,它更包括我們對以往、現在的他和他周圍的人及事的了解。 

治療

由於青少年的問題大部份有多個成因,治療方面很多時要結合多個方法,也要由不同的層面去入手。為了達致最好效果,很多時需要結合不同專業的知識,為青少年提供包括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方面不同的治療模式。成員很多時會包括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精神科護士、營養師、紅十字會老師及醫務社會工作者等。另外,也要和其他有關方面,特別是學校、教會等,有緊密的合作。

治療時,要緊記我們不是救世者,而是同行者,不應本著由上而下「我幫你」的心態,而是一個一起成長的機會。我們要知道沒有一種可解決一切困難的靈丹妙藥,因為每人都是獨特的,所有的情況都要因應各人特別的需要。

有些「問題」其他人用盡各種方法協助也不能使青少年改變,那時就應考慮其實為這些青少年,可能這些「問題」是他們的問題的答案。那麼轉變介入層面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些青少年的困擾可能使人覺得他們只是信仰不深,只要加深對天主的信賴或祈禱就可解決。當然,有部份青少年被打發平安歸去後,透過聖神的助力,他能安然渡過難關。不過有更多的人需要較密集的跟進和治療,那時便要轉介專業人士。所以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去分辨何者為何。

最後,我們要接受人的局限,有時當做盡一切後也沒有預期的結果,有時的確使人洩氣。同工彼此的支持和鼓勵是相當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對人表示失望,不過不應絕望。「對人充滿希望」是我們工作的座右銘,而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這份希望的來源是源於相信天主對人的慈愛永遠長存。

結語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面對急劇的轉變,他們需要跨越很多的難關才能到達成人的階段。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應本著開放的態度和他們一起走過這艱辛的旅程。不過,有時只是本著一顆善心未必能解決問題,我們更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去分辨那些時候需要專業的協助。希望大家能對精神科服務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好能在適當的時候作出轉介。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