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歧視者言

廖信堅

神思 第廿四期 一九九五年二月 67-70

 

**********

摘要

作者體驗到一般人在有意無意中對單身女性存有歧視的心態,連教會在傳統上亦對女性有消極的看法。要改變這現象,必須從人心開始。聖經中耶穌對女性的態度是最佳的啟示。女性要對歧視的情況「想一想」,並有勇氣「說出來」。

**********

前言 

作為一個單身女性,我對自身處境的反省始於倫理課,因為當教會強調婚姻是天主完美的設計時(A Perfect Design),我不期然地問:「作為一個在天主完美設計以外的人,我底生命有何意義?」為甚麼會如此強烈地意識到自己身份的危機呢?其實神學訓練就是不斷思考人和神、以及和他人的關係,而在這思考過程中,自我確立是必然的後果。

如果天主是慈愛公平的,所有的受造物在祂眼中皆是「好」,有其獨特性,那為甚麼有些人會因其生活模式而變得有所缺陷?尋找本身存在意義已變得刻不容緩了。

一般人對單身女性的看法

其實,一直以來都感到一般人對單身女性的歧視;認為她們是落選的對象,同時也是沒得選擇的。記得某次上倫理課時,一位同學問:「那些沒得選擇的人又如何?」他當時指的正是單身的人。我內心著實感到忿怒,因為人雖沒有絕對的自由,但面對不同的處境,無論如何惡劣,總可以抉擇面對處境的態度。已婚人士要付出無比的勇氣、決心去面對婚姻生活,單身人士又何嘗不然?決定用甚麼態度去面對他們的生活處境就是他們的抉擇。

一般人也慣於將人的劣根性和單身人士(特別是女性)連在一起,當說到某人如何乖張、不近人情時,下一個問題往往是:「她是嫁不去的老姑婆嗎?」我們有否想過單身人士的表現其實和社會對她們的態度有莫大的關係?

西蒙波娃在《第二性》(Second Sex)中提到女性的性格非天生而是被塑造;在農業社會,女性祇不過是副生產機器,不能生育的女性,自然被社會擯棄。在父權主導的社會,女性被要求扮演輔助的角色,「入得廚房、出得廳堂」,是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不乖乖地活在劃定的框框內,自然被視為非我族類。

在教會內的情況又如何:傳統上教會(指架構層面而言)的權力是由上而下,也充份體現了父權主義,這現象梵二後已改變了多少?

經驗告訴我們單憑人力去達至平等、撇除歧視是妄想,人心的轉化實有賴聖言的力量,但一直以來,我們對聖經中的女性有多重視?舊約中的女性在在反映了當時婦女在父權社會被壓迫的悲慘遭遇,但讀這些經文時,強調的重心鮮有放在這些女性身上。

舊約聖經中的女性

我們首次聽到哈加爾的聲音是當天主和她對話,她稱天主為「看顧人的天主」時(16) 這顯示作妾侍的,在丈夫、大婦眼中祇是附屬品,根本稱不上是個人,祇有上主才叫她的名字,把她當人來看待。哈加爾這人物反映的,除了性別,當然還有種族、階級的歧視。 

塔瑪爾的遭遇更淒楚,她被同父異母的哥哥阿默農用詭計強姦後被逐,親兄阿貝沙隆卻叫她不要宣揚,父親達味事後知道,也沒有責備阿默農,塔瑪爾只有默默受苦,憂傷終老。最後,阿貝沙隆雖然殺了阿默農,但自始至終,塔瑪爾只不過是兄弟鬩牆的一個藉口,她是家醜的因由,所以親人、社會都擯棄了她。(撒下13)

民長紀十九章肋未人妾侍的故事讀來令人不寒而慄,從故事中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有善待客人的規定,為了保護留宿的客人,不惜以自己的女兒作交易。作丈夫的,也不例外;為了保護自己,不惜強迫妾侍為別的男人提供性服務。

由此可見婦女在父權社會中只被視作物件,任由主人處置。肋未人的妾侍最後被肢解送給十二支派,要求代其復仇,這是非人化的最佳寫照!

讀神學時,也曾讀過以上的篇章,但祇是匆匆瀏覽,內心也從未激動過,因為教導的重點是「在一切惡中天主都能帶出善」。我們也就因此而忽略了民長紀十九章三十節的重要信息:「想一想,決定之後,請說出來。」希伯來文「想一想」也有「把心趨向」的意思,如果我們能以心比心地細看這些婦女的遭遇,以及從中顯示社會對她們的態度,我們或更能覺察現存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從而改善自己的態度以及有勇氣去「說出來」,即譴責社會上各種不公平的歧視。

改變的方向

傳統上教會對女性的看法是消極的,早期的教父認為女性擁有缺陷的人性,所以女性是軟弱的。這看法其實根深蒂固地影響了許多人。每次退省,神父都喜歡在休息時說些笑話,使大家輕鬆一下,但大多數的笑話,必定和修女有關,其中愈顯得修女愚笨的,就愈能逗人發笑。另一位神父不諱言在接受培育時,他的神師要他記牢這一點:「神父的心是所空置的房間,永不能讓人入住,最多只可借宿一宵,翌日必要搬離,但千萬不能讓女性入住。」你看,神職人員培育的環境局限了他們和女性接觸的機會,自然也無法看清女性的想法和感受,日後要他們對女性抱有開放、公平的態度,自是難上加難。

許多人會認為爭取架構層面的改變能有效地達至更大的平等、撇除歧視,但我認為人心的改變更基本。

聖經女性的遭遇、耶穌對婦女的態度是最佳的反省材料,它使我們看到任何歧視都是相反人性的,因為歧視本身貶低了人的獨特性。此外,我們也要多聽被歧視者的心聲,因為不曾被感動的心,也沒有轉化的契機。此外,被歧視者應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這會喚醒許多沉睡的心靈,就像民長紀十九章所說的,他們會「想一想……說出來」,更多人會反省及說出他們對社會及教會內歧視的不苟同。

近年夫婦懇談會、生活營大行其道,當強調婚姻是天主完美的設計,修道人獨身象徵天國不婚也不嫁的生活時,單身人士處境的反省,相形之下就顯得蒼白貧乏,結果自然落得個「缺陷性」的下場。昔日耶穌對「少數」的弟兄姊妹,特別關懷,今天的牧者,面對「少數」弟兄姊妹的生活處境,再不能只停留在「天主完美設計外」的狹窄層面了。

神學工作者對婚姻生活作了大量的反省,但對單身人士處境的反省、質、量方面都有待提高。在目前階段,對所有的生活模式,我們宜抱開放態度,這樣才能看到每個人,每件事物的位置和獨特性,避免以偏蓋全。

總結

被歧視的感覺是沉重的,但整個救贖的意義在於人能和天主結合,活出生命的真理。對我而言,生命的真理就是人能達到天主創造的目的,活出肖似天主完美的人性。單身女性的生活處境無礙我拓展我底人性領域,在未來的日子,我希望能擁有男性一些的優點:瀟灑、大方、爽朗,也擁有一些我未曾有的女性優點;我將朝著完美的人性進發。面對歧視,我也要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人如果看不到、聽不到別人內心的痛苦、掙扎,人就不會被感動,不會開始營造小善,而這小善會變成大善,這就是天主救贖世界的方式。

 

參考資料

Text of Terror, Literary Feminist Readings of Biblical Narratives, Phyllis Trible, Fortress Press, Philadephia.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