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與禮物交換

Bartholomew Kiely, S.J.著 姚惠民譯

神思 第廿三期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71-73

 

**********

摘要

Bartholomew Kiely神父的短文認定通諭把基督徒生活視作對耶穌的追隨,而非對規律的服從。基督徒的生命是一種對話和禮物的交換,即天主把自己賜給我們,而我們把自己獻給天主及他人。若人的行為是個人的「獨言獨語」,而非與天主及近人的對話與交換,這便是內在地邪惡的行為,為通諭所排斥的。

**********

 

一九九三年十月五日所發表的《真理的光輝》通諭,與它的標題頗為相稱,因為給我們基督徒聖召的尊嚴與美好投射了一道燦爛的光芒。它對基督徒生活的觀點為祈禱宗會的成員顯得特別有意義。

通諭是以耶穌與富貴少年的一段對話開始(19)。那少年問耶穌道:「師傅!我該行什麼善,為得永生?」耶穌先回答他,若要進入永生,必須遵守誡命;然後邀請他,若想變成完善,就去變賣所有的一切,施捨給窮人,然後跟隨祂。在反省這段對話時,教宗突出了基督從倫理的主要因素。這裡我們設法把通諭的若干重大課題簡單地介紹出來。

通諭並不把基督徒的生活視作對規律的服從,而是視作對耶穌的追隨(nn12,17,18,19,119)。這追隨是以特別美妙和吸引的方式去理解的。通諭前後共七次說耶穌、基督徒、及瑪利亞的生命和死亡是一種自我奉獻(nn.17, 20, 48, 85, 87, 89, 120)。例如說:「耶穌要求我跟隨祂,並以一種為愛主而完全獻身於兄弟們的愛情,在愛情的道路上效法祂。」(n.20);「被釘的基督啟示了自由的真正意義,在完全的自我奉獻上把它圓滿地活出來,並要求門徒們參與祂同樣的自由。」(n.85)

因此,把我們自己奉獻給天主和近人是通諭的主要思想。連外教人也承認犧牲的美好,Orazio寫道:「為國捐軀是甘飴和光榮的」。但我認為,要認識自我奉獻的富庶和事實只有在我們基督徒信仰的光照下才變得可能,因為我們確實能在基督內,成為「一個中悅天父的永久犧牲」,為能與基督形成「一個身體和一個心靈」(感恩經第三式)。我們從天主領受的最大恩寵正是這自我奉獻的能力。

換言之,基督徒的生命被視作一種對話和禮物的交換:天主把自己賜給我們,我們則把自己獻給天主和自己的兄弟。對生命的這種看法能時常充實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祈禱、我們的痛苦。為構成自我奉獻,沒有什麼是微不足道的,「連給最小一個兄弟一杯涼水」(10:42)也不例外。在這種情形下,我與別人之間可能發生的利益衝突也可克服,因為那獻給天主和近人的東西並沒有失落,卻已成了「天上的寶藏」(19:21)

可是,並非所有我們的行動構成天主與我們之間、我們與兄弟之間的這種對話與交換。通諭至少十一次指出一些「本身邪惡的行為」,它們毫無例外地被消極和絕對的規律所排斥(nn.50, 52, 67, 80-82, 96-97, 99, 104, 105)。這些「本身邪惡行為」的例子,大部份取自聖經和梵二大公會議(n.80中被詳細引述)。它是指「一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是一種適當的回應,即符合個人尊嚴的態度。」(n.52)

我認為如果我們不以太抽象的方式去考慮倫理行為的話,我們就能更容易地明白和接受這端道理;可是我們必須記得,很多次我的行為影響他人的生命,而他人的行為也同樣影響我的生命。每人都從個人的利益出發,希望誡命被人遵守;例如:「毋殺人,至少毋殺我」,同樣也說到其他的誡命。實際上,這些消極性的倫理法則保護「每人不可侵犯的個人尊嚴」,並「有助維護人類社會結構和它正確而有效的發展。」(n.97)

當然,並非一個人的所有倫理行為都直接地影響別人;也並非所有行為具有此種與別人有關的人際幅度。可是最基本的問題是,行為的對象是否能轉向天主(n.78),換言之,它是否能與獻身事主相配合,使基督的肖像能在我們的身上成長(nn.73, 39)

當我們有了這樣的看法:把基督徒生活當作天主跟我們、我們跟我們兄弟之間的對話和禮物交換的時候,我們就能更易明白通諭第二章的邏輯了。這是一個更具專業性的章節,能更直接地引起倫理神學的教授和學生們的興趣。教宗願意在此分析和糾正現代倫理神學中一些不可接受的傾向,且要「宣佈一些必要的原則,以辨認那些違反『健全道理』的事」。第二章的主題包括自由與法律、自由與自然、以及良心與真理之間的關係等等。簡言之,可說違反健全道理的事,就是那些把自由與良心的地位視作個人「獨言獨語」的行為,它們無法適當地把基督徒生活解釋成天主與人之間的「對話和禮物交換」。讀者若願發現這份通諭的富庶,必須仔細去閱讀!有些段落較為困難,但總體來說,它比許多哲學和倫理神學教科書清楚和易讀得多了。

在通諭的結尾處、即n.104,可以找到有關我們軟弱和罪惡兩個不同反應的簡短默想;這些反應在法利塞人和稅吏的比喻中(18:9-14)曾被敘述。法利塞人的祈禱是一種獨言獨語,為在天主面前替自己辯護。而稅吏卻祈求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換句話說,他把自己的罪惡和軟弱引入與天主的對話中。假如我們也持有像他那樣的態度,我們就能更深入地明瞭耶穌的這些話:「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只要我們祈求耶穌協助我們背起那個擔子就行。最後,在n.119,通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總結:「這就是基督徒信仰令人欣慰的確實性……以福音純樸的措辭說,它在乎追隨耶穌基督,把自己委託給祂,讓祂以自己的恩寵和仁慈加以改善和革新,使我們達致祂教會的共融生活。」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