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的「出谷」 

梁宗溢 

神思 第廿二期 一九九四年八月 27-34

 

**********

 

摘要 

本文巧妙地用舊約以色列子民出谷的心態,去描述人在家庭生活中的信仰成長和與上主的相遇。家庭成員各有其「埃及為奴」之地,每人必須有決心與勇氣渡過紅海,克服矌野中的失落與金牛的崇拜,接受天主的邀請,彼此在愛中成長,才能進入家庭福地。

**********

 

出谷是出路的意思,在聖經中則指希伯來人出離埃及,在曠野跋涉到達福地。在此漫長旅程中,天主帶引以色列子民,從奴役到自由,從依賴他人到建立自己的國度。如此,以色列人體認上主的愛,去投信上主,委身忠於上主的盟約。近數年參與夫婦培訓課程和各類家庭生活活動,分享到家庭生活中種種喜、怒、哀、樂、生、離、死、別。家庭生活的漫長歲月,實在是上主實現祂恩寵的時刻。本文試從出谷的種種情況和心態,看看人在家庭生活中的信仰成長和跟上主的相遇。 

「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稱的助手,……為此人應離開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2:17,24)同時,人也是藉著家庭生活,去參與天主的創造工程。「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1:28)天主邀請人在具體的家庭生活中去和祂相遇,和祂合作,這是人的使命及召叫。換句話說,家庭生活中去實現信仰,在於人把天主賞賜(或緣份所致)的對方化成相稱於自己尊嚴、價值和美好的不可分割的部份,更進而為生命而活,去欣賞和擴展生命,而第一步要行的,便是離開父母。 

父母之家庭可以是「埃及為奴」之地 

在舊約中,天主也召叫亞巴郎離開自己的故鄉,到上主帶引去的地方,他要成為一個大民族的先祖,而亞巴郎確信了上主的許諾。天主邀請人離開自己的父母,去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這亦是一個信德的呼喚,人的回應是去投信上主,祂許諾透過家庭生活,人可以學習從一位具有「心理孩子」的大人成長為一位自主、獨立,更可走出自己,進到他人的成熟成人,更可培育出心志健康的下一代。 

孩子在自己父母家中長大,有著熟習和安全的環境,生活所需,有人照顧,不用操心,讀書、工作皆可安排;事情處理和感情發展,孩子不經意地會變成依賴、依附父母。有些男孩子就是有了自己的家庭,也需要母親的照顧,心目中,媽媽往往較妻子重要、優勝和可信賴。當然,有些父母在孩子結婚後,仍然不肯尊重及接受他們真的已獨立,有屬於自己的天地世界;很多情況,從生活細節 ── 替兒女買備食物,打掃洗熨,要求兒媳經常回家探望吃飯,到較重大事情 ── 移民置業,職業選擇,教養孫兒等均要作主控制。孩子出生時,生理的臍帶剪掉後才可以成為一個獨立個體,同樣「心理臍帶」也須割斷,才能較自由的去成立自己的家庭,所以空虛放下,不抓著固有依賴的便是這時候的信仰表現。 

有些子女會希望早些結婚,可以盡快離開父母,因為他們覺得,也體驗到家庭確是「埃及為奴」之地,父母忽略自己,只有肉身的溫飽而沒有親情,心靈的奶蜜,父母全不暸解自己所需、所缺、所想、所恐懼或焦慮,當然有更甚者是遭受欺凌虐待,子女會憧憬著一個理想的家庭,(他們的福地)丈夫要代替父親去保護、帶引,妻子便要像位理想中的母親般照顧、關懷、滋養、體諒。帶著如此心態的孩子會努力爭取建立自己的家,也相信自己不會重蹈父母的覆轍。不過,帶著這些消極因素而離開父母,與另一位結為一體,本身未必具有足夠的心靈力量,他們只是「反抗」著父母,而不是有建立自己的能力。 

渡紅海是曠野的前奏 

建立一個家庭需要無比的決心、勇氣和耐力,以色列子民離埃及,過紅海,朝向福地亦要具備那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決志,他們很清晰體驗上主的作為,分開海水使他們安渡紅海,但過了海並不是立刻進入福地,短暫的信心是要經過磨練淨化的。戀愛到結婚的過程也像渡紅海一般,男女雙方對未來都充滿著信心及希望,這段期間也許會聽到、看到別人的婚姻是如何的困難,但內在的動力和對戀人的愛意卻使他們仍相信無論以後環境順逆、健康疾病,皆可終生相守,攜手共創美好明天。這時期感情融洽、互相接受、體諒,就是有衝突,亦從短暫的爭辯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中間那份美好、舒暢、浪漫的感覺,就是遇到父母、社群、文化、宗教等阻力,都有能力勇往無悔。就是看到對方的弱點,也相信在自己的愛心內,可以把缺點改變過來。此時看到上主待他們真好,在芸芸不同眾生中,竟召叫揀選他們同相廝守,確是人間幸福美事,他們較容易意識上主與他們同在,發揮那份感謝、讚美上主。 

曠野之旅:家庭生活的黑夜 

分異初現 

以民過了紅海便要進入曠野,他們真的面對跟過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陌生的環境,當然有著不安、徬徨甚至失落的感受。新家庭成立之初,附隨著愉快的感受,男女雙方開始明確、具體、經驗性地察覺到彼此的分異。一位新娘子提到婚宴當晚的感受,在聯婚宴席,男女雙方主家席各一,新娘當然與新郎、家翁、家姑及男家親友同席,她望著自己父母、親友的一桌,平時很開心的同坐,但現在卻不能與他們同席。同時也要和很多陌生的臉孔接觸、應酬、聯絡、交談,腦海裡也掛心未知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如何,是否接納、歡迎自己,那份真的嫁了出來,再不屬於自己父母家庭的感覺,頓然傷感起來。 

各人原來家庭的生活習慣亦很自然的帶到新婚家庭中,以前是自己一床的,現在卻要與一位睡眠習慣、時間異於自己的同襟共枕,家居整潔的標準也有巨大的差距,生活節奏、時間觀念亦會分別很大。丈夫在飲食質素、氣氛講究的,妻子卻無所謂;太太著重家居安全,窗門深鎖的,先生卻粗心大意。興趣、娛樂節目在一起生活時的不同會明顯地表露出來。更有甚者,如果不是夫妻二人小天地,要跟老人長者一同居住的,煩燥不安的心態更為明顯。 

人背景隱藏的部份 

以色列子民身雖在曠野,面向福地,但心中仍然肩負著許多埃及時的經驗和心靈。家人每天緊密的相處,也不時對個人的成長背景、溝通形態、性格類型、價值取向,帶出更真實的認識、反省和衝擊,前恩愛期過後的實在生活,確需要很大的心靈能力和愛心共赴荊途。 

男女戀愛期間,「付出」的明顯地較「接收」的多,但心底裡何嘗不期望對方可愛護自己,把最好的給與自己、滿足和迎合自己的需要,為自己付出金錢、時間、精神,為討好自己而作出遷就,大家皆想像終有一天會得到對方,而自己的生命也因著對方而充實、完整。原來人際關係,兩人的交往均要在兩種生命動力中取得平衡,每人生來皆會朝向發展自己的方向 ── 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獨一無二、自主、自立、自導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空間、時間和界限。但另一個相反的動力,則願意跟別人交往,發展到感情親密,與他人有一體,在一起的感覺。若果家庭生活情況傾向以物質、事務處理為重點時,那份發展自己的欲念便容易表露出來,自己對於處理事務,安排家居雜項均有自己的一套主張、作風、優次和方法,也希望別人相應的配合和採用;若果遇到口說家庭是大家的,但一方缺乏分擔工作的意識和行動時,另一方便覺得不甚公平,因為自己的利益、權利、需要有被忽略,甚至被剝削的感覺。有時家庭生活需要共同進退、互相協商,而繁瑣的家務亦多時使人感受到缺乏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沒有自己可思考、反省、閱讀、祈禱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機會;當然如果一起生活,很多情況都會覺得對方闖進自己的心靈界限,甚至侵入自己的私隱。因此,那份進到他人的動力和傾向自然減少和削弱。 

家庭成員的相處往往能帶出成長時的背景情況;語言行為的背後亦反映出對婚姻的看法和說法;在衝突、磨擦當中亦能看到各人潛藏心底的憤怒、空虛、孤獨、羞愧、恐懼、失敗等感受和經驗。例如孩童心理沒長大的男仕仍然會找尋母親型的妻子,要求如母親般的呵護、關懷、照顧、被依賴。碰著在家庭中作長女的妻子漸漸也越來越像母親一樣每事不厭其詳的查詢、提供指示、喋喋不休的談話,管制地支配著整個家庭生活。家庭排行幼少的也許習慣了沒多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能會怕懼在自己的家庭作出提議或決定;但有時亦覺得對方完全沒給自己機會去作主張或徵詢意見,一生人皆被看作成沒長大似的,心中當然不大好受。有些來自破碎不愉快家庭的孩子,結婚可能是為著早日逃避惡劣的家庭情況,兩人相處只是靠著一種喜歡的感覺,把成長被壓抑、忽略或剝奪的感情、情緒、需要、渴求,期望在戀愛中得到滿足。於是合則來,不合則去,嫁丈夫、娶妻子皆為滿足自己的需要,其實背後可能有這樣的說法:「結婚如果不是求己益,又為甚麼要結婚,單身生活還不是更好?」如此心態,相處時定會互相要求,彼此控制。 

不健康的婚姻建立了不健全的家庭,不健全的家庭又成為彼此迫害,或迫害下一代的溫床。每人內心都帶著一位「受傷的小童」,充滿焦慮、恐懼、憤怒,扮演著父母、環境、社群要求的角色。遇到具體的共同生活問題時,彼此都不其然地指責對方的不是,或者處處設防避免受到攻擊。怕衝突者也許作出討好,以求息事寧人,或是如不能避重就輕,便逃避問題;有的或會完全抽身出來,純以事理去作分析;當然常見的便是默不作聲,實行無聲抗議。 

性格的不同在家庭生活裡往往構成相處上的不協調。一位沉默寡言的男友,婚前可被女友欣賞,認為他處事沉實、深思熟慮、不浮誇、有深度,像詩人般的超逸。可是一旦同居共處,久而久之便覺得丈夫老套、古板、不輕快、缺表達、欠情趣。另一方面,女友可被認為善詞令、好社交,婚後可被認為不踏實、好出風頭、過份熱情。性格注重思考、求安穩、較害羞、不善吐露真感情的人,其配偶往往是容易流露感情、重人際關係、靈活多元化。一位處事隨和、凝聚力量、樂天安命的人所選擇的對象可能是處事細緻認真、看重原則、精打細算。 

性格的傾向也多時影響人生價值的取向,重實用的人往往不願意花錢在花巧的裝飾、衣著、點綴品上,但重藝術、感情的人會把求實際的人看成守財奴,沒生命色彩,他們認為生命應貴於物質。生命要求安全的人不願冒險,一份工作可以做上數十年,他們便視之為忠信。生命挑戰者卻認為要透過不同的生活,工作情況去體驗人生,如此才算不枉此生。當認同自己一套價值觀時,便多時會道出很多理由去支持自己,求合理化,看不出他人為甚麼要作別的選擇。 

曠野的失落和金牛 

以色列子民在曠野沒有食物、沒水,艱苦的旅程使他們埋怨梅瑟,體驗不到天主的臨在和希望;更甚者,他們會思念回歸埃及為奴之所,在肉鍋旁,而死亦有葬身之地。同樣家庭生活負面的經驗使人對婚姻產生懷疑及不安,有些會回味未嫁未娶之前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不須負擔、沒責任的單身生活,認為婚姻可能不是自己要走的路。有些則像以民一樣,在迷亂之時,為自己鑄造了金牛,代替了夫婦、父母子女之間的愛心和溝通,生命和人再不是重要,再沒有新鮮感和興趣,精神和生活重點可能放在工作,向上爭取晉升的機會,或是職業上所需的進修;其他的可以是金錢、社會地位、房舍舟車,迷醉於娛樂、交際、趣味等,而婚外情的第三者當然更取代了丈夫或妻子的地位和重要性。 

家庭福地 ── 上主生命的所在 

福地是天主許諾恩賜的地方,在整個出谷旅程中,以色列子民雖然多時以自我為中心,但天主沒有放棄衪的子民,仍忠於自己與他們立的盟約,始終與他們同行,帶引他們逾越困難,進入福地,一個流奶蜜的地方。家庭生活的幸福,亦是天主許諾的,天主邀請人的家庭不單只有生活的穩定,也要在愛中互相滋養。首先,天主願意度家庭生活的人投信於衪的愛中,他們在天主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天主寄望和信任他們,透過家庭生活,完成天主創造的工程,而當人體驗被愛時,那份自己是可愛的感覺,定能發揮生命的動力和內在的真、善、美,走出自己,完成他人。 

那份被愛,也沒被判斷的體會,使人可藉認識自己,有勇氣地走出自己,看到自己的內在原來就是「埃及為奴」之地。過往自己要以外在的事、物來肯定自己的價值,去求生存,對他人、自己、婚姻都有一套凝固的看法、說法、做法。現在可以是不同的了,容許有積極性的、多元化的可能。家庭生活再不是純為滿足自己,而是使對方更成為自己,更是一個人,更是一位男性、女性、有空間和過程成為一位丈夫、妻子、父母親。再者,可以在對方身上,發現自己沒有發展的質素,夫婦的互相配合即在於此。一位重思考、沉靜的丈夫,可以接觸深藏感情的部份,利用機會去流露,表達自己。一位全為他人需要而操心,要求完美的妻子,原來也有自己的需要;當她可以安靜下來,便注意到他人有不同的處事過程,合適自己的滿足方法。人性優美的質素,便在這婚姻旅程上彼此逐漸流露,互相成全,生活的煎熬仍然存在,但內心已擁有一份實力,把各種恐懼驅逐於外,再不怕對方對自己不忠,有能力面對生命中的苦痛、挫折,不怕承擔生兒育女的責任,享受一份內心自由去生活。 

如此悠長的歲月,終於使婚姻生活進入流奶流蜜的福地,大家親嚐上主的許諾和祝福。這個家再不狹隘於二人夫婦中,卻使自己的兒女分沾著他們生命的精華,容許著他們成長的歷程,體驗整個出谷的艱辛後,會更有力與其他家庭同行,使許多仍在幽谷中的弟兄姊妹,看見曙光,尋到出路。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