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 第十九期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99-104頁
**********
作者嘗試回答真有魔鬼與否的問題。他從理性、個人經驗,加上聖經、聖傳和訓導給予一個肯定的答覆,確認魔鬼並非個人想像的產物,亦非邪惡勢力的人格化。
**********
今日的世界,昨日的世界,善和惡的存在,成雙成對,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實在說,許多人看來,在今日,惡似乎佔著優勢。只需想想在今日的南斯拉夫和索馬里,每一天正在發生的可怕事情,或者就近看看我們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會。
所有這些邪惡是從那裡來的?我們的理性,基督的信仰都告訴我們,人擁有自由意志,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惡。這裡就是簡單的答覆,道出了我們自己,對今日世界的眾多、不幸、巨大的痛苦,至少要負一部份責任。然而,是什麼東西引誘我們作出這種可怕的事情?
世上的男女都受到引誘沉迷於個人的情慾:貪婪、逸樂、仇恨。所有的誘惑都從感官開始。感官受到外力的刺激,便產生一連串的意念和慾望。
但是,什麼是刺激感官的力量?都是物質的力量嗎?或者,除了天主之外,天使和魔鬼是否也能運用有形可覺的東西,刺激人們的感官,引發一連串的意念和慾望,終於導誘男男女女修德行善,或犯罪作惡?
本文旨在答覆一個問題:真有魔鬼存在嗎?我將嘗試從我們的理性、個人的經驗、以及基督的信仰,給予肯定的答覆。魔鬼不是個人想像的產物,也不是物質邪惡勢力的人格化。
首先,容我指出,在聖經中有什麼基礎,使人相信撒殫 ── 有位格的惡神確實存在,且自歷史的開始,就給我們人類施加了巨大的影響。
萊昂•迪富爾(Leon Dufour)編著的《聖經神學辭典》有一條專論撒殫的條目,對舊約和新約有關撒殫或路濟弗爾或魔鬼的言論作了出色的撮要。為了方便起見,編者把此條目分為三部:一、天主對人類的計劃的仇敵;二、基督的仇敵;三、基督徒的仇敵。我們將逐一作簡單的介紹。但在介紹之前,容我引述迪富爾取自聖經有關撒殫或魔鬼的描寫:「撒殫或魔鬼二詞,聖經用以指一有位格的東西,牠的本身不可見,但牠的行為或影響卻可在別的人物(一般魔鬼或不潔之神)的行動或誘惑中見到。」(1)
迪富爾又特別指出聖經與其他文學不同,「聖經只很簡單的提及,告訴我們牠的存在及牠的詭詐,並防備牠的方法。」(2)
聖經講到一個神秘的人物,自人類的開始,就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創世紀只提到蛇。這蛇是天主的創造物,但有超乎人的知識和智巧。牠嫉妒人的幸福,用詭計和謊言引誘人遠離天主。牠是一切獸類中最狡滑的(創3:1),是誘惑者(創3:13;羅7:11;默12:9; 20:8),從起初就是殺人的兇手和撒謊者(若8:44)。智慧篇用了牠的真名,稱牠為魔鬼。(智2:24)
人類克勝撒殫,正是基督的使命的目的。(創3:15)換言之,就是以天父的國來替代撒殫的國。(格前15:24-28)因此,福音的作者把基督的公開生活描寫成是對撒殫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開始於基督受魔鬼誘惑的事件。(路3:38)附魔者獲得解救,心智、身體殘廢的,或有病的人得到痊癒,便是「天主的國已經到來」的憑證,(谷3:22等)也是「撒殫的國已瀕臨滅亡」。(見路10:17-20)攻擊基督的寡信猶太人真正是「魔鬼的子孫」。(若8:44)這戰爭耶穌受難時到了極點,路加故意把耶穌山園祈禱一幕與魔鬼誘惑一事連在一起。(路4:13;22:53)撒殫以前曾獻給耶穌的世界帝國(路4:6),從今以後是屬於死而光榮復活的基督了。(瑪28:18)
基督的復活固然注定了撒殫的失敗,但自牠掌中贏回個人或團體的戰爭要等到「上主的日子」才算完結,那時,基督把王國交於天父,「使天主成為萬物中的萬有。」(格前15:24-28)基督徒如基督一樣,也要成為撒殫的獵物。(見伯前5:8)如同當初在樂園裡一樣,牠演的主要角色是盡力誘惑人犯罪。(得前3:5;格前7:5)因此,基督徒應在天主與撒殫,基督與人類的真正仇敵之間,作一抉擇。(格後6:14)撒殫因牠的「狡猾」,以及牠愛「扮作光明的天使」,(格後11:14)成了可怕的魔鬼,雖然如此,牠畢竟是失敗了的仇敵。基督徒只要和基督常相連合,就一定會得到勝利:只有自願失敗的人,才會失敗。(雅4:7;弗4:27)默示錄,在全書的最後,尤其是從第十二章起,供給了我們聖經教訓有關撒殫的一個綜合,自救恩史的開始,(默12:9)直到歷史的結束,人類應不停地與撒殫作戰。(3)
聖經之外,聖傳和訓導也常教授天使和魔鬼的存在。早期的信經都相信天地萬物,無論「有形無形」,都是天主創造的。拉脫朗第四屆大公會議在《堅決》憲章中,詮釋了「有形無形」的意義,說:「我們堅決相信……天主……從無中創造了神體和形體,即天使與世物:且到後來,造了人類,具有靈魂與肉體……原來天主所造的魔鬼以及其他惡魔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他們因自己的惡意而成為惡者。人卻因惡魔的唆使而犯了罪。」(4)對此,後面我們還要提出來討論。
身為基督徒,相信天使和魔鬼存在(尤其是首領撒殫)。但是且撇開信仰不論,不是也有很切實的經驗和充份的理由指證牠們的存在嗎?本文開始,筆者講了在世上有善也有惡;實際上,今日世上的惡似乎大大地超越了善。這印象更為今日的傳播媒體大為加深,因為善不被認為如惡那樣有作為新聞報導的價值。我也說了人對世間浩大而廣泛的痛苦,也許應負起大部份的責任,卻不容易答覆人心為什麼會如此窮兇極惡,除非承認人受到外來更大、更惡勢力的影響。尤其是,有的邪惡的事故,根本超越自然的解釋。
在《神操》一書中,聖依納爵必然以自己的親身經驗,說了下面的話:「假定在我心中有三種思想:一種是我自己的,出自我的自由意志;一種來自善神,另一種來自惡神(魔鬼)。」(n.32)
兩旗默想是依納爵《神操》的重點默想之一。兩旗就是:「一方面是耶穌基督,我們的最高領袖和主宰的旗,另一方面是路濟弗爾,人類頭號仇敵的旗。」(n.136)後面,在論及辨別神類的規則時,他說:「因為在神慰時領導我們、指教我們的是善神,而在神枯中則是惡神。」(n.318)(5)稍後,在同一規則中,又說:「天主和天使的本性,是激動人靈,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樂,排除仇敵魔鬼給人引起的擾亂。魔鬼則是以似是而非的理論、詭詐和不斷的欺騙,專門攻打這愉快和喜樂。」(n.329)(6)
這裡,請注意依納爵所採用的「激動」一詞。《神操》註釋家甘斯(Ganss)指出,這是一個取自士林哲學的術語,意思是指內在的經驗,如思想、推動、傾向、強烈的慾望、安慰、神枯等等。(7)
我在此引用聖依納爵的《神操》是為了作為實例,以指證基督徒對無形神類,天使和魔鬼,能夠導人向善和誘人作惡的信念,直可追溯到16世紀。到了20世紀,一方面由於積極的無神主義大行其道,另一方面由於自然科學,尤其是心理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才有一些基督徒知識份子開始質疑天使和魔鬼的存在。照他們說,所謂撒殫,只是世間邪惡勢力的人格化而已。容我再次引述甘斯的話,他說:「依納爵顯然相信天使和魔鬼的存在,對他來說,這些神類,或善或惡,常是有位格有智慧的個體。少數註釋家主張「神類」一詞可用「激動」來代替。這種主張的產生有時是由於現代人對天使和魔鬼存在的懷疑。」(8)
最後,容我針對一些基督徒知識份子的質疑,提供一個簡單的答覆,作為本文的結束。對於撒殫客觀的存在這一點,我的第一個答覆便是引述美國名小說「驅魔人」中附魔女孩母親的一句話。這位母親曾是一位演員,原是不知論者,過著沒有天主的日子;但在故事結束的時候,她說:「且不論天主存在與否,對撒殫的存在,我就深信不疑。」
更圓滿的答覆可見於保祿奎(Paul M. Quay)的論文:「天使和魔鬼:第四屆拉脫朗大公會議的教導」。這篇長長的論文載於《神學學誌》(Theological Studies, Vol. 2, March 1981, pp.20-45)。
在文章的開始,作者就寫下了這一筆:「在自由基督教派興起之前,所有基督信徒,莫不承認天使和魔鬼的存在是信仰的一部份。然而到了近代,連有些天主教徒也開始懷疑起來。那些神學家,一方面否認或懷疑天使和魔鬼的存在,一方面卻有意保持天主教徒的信仰,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指證天使和魔鬼的存在不屬於信仰的範圍。但是,這樣一來,天主教徒遇到了自由派基督教徒所沒有的難處,因為任何有關天使和魔鬼存在的討論,必須顧及第四屆拉脫朗大公會議欽定的《堅決》憲章。」這憲章有關天使和魔鬼的部份,本文前面曾加以引述。
在他的論文中,奎指出,《堅決》憲章的直接對象雖是針對加大洛(Chatars)異端(加大洛是相信天使和魔鬼存在的),但間接切定了,那些名為天使和魔鬼的神體的存在,也屬於信仰的範圍。由是奎作出結論:「懷疑或否認天使和魔鬼的存在乃屬於信仰的範圍,沒有可靠的基礎。」
(1)Leon Dufour, S.J., ‘Satan’,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pp. 461-463.
(2)ibid.
(3)ibid.
(4)Paul M. Quay. “Angels and Demons: the Teaching of IV Lateran”, Theological Studies, Vol 42 (March 1981), pp. 20-45.
(5)George E. Ganss.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of St. Ignatius: A Translation and a Commentary. St. Louis: 1992.
(6)ibid.
(7)op. cit., p.144.
(8)op. cit., p.191.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