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的心靈生活

甘易逢

神思 第十三期 一九九二年 19-28頁


**********

摘要

作者從聖經不同的片段,追溯瑪利亞的內心,發現她的靈修生活是富有人情味的、循序漸進的、堅信天主的、肩負痛苦的、常與天主同在的。這些特色堪當為基督徒的模範。

**********

 

聖母心靈生活的特色,可以用依撒伯爾的一句賀詞來表達:「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1:45) 她相信,並非因為她得到了天主直接的啟示,而是因為她信任了天主差遣的天使。瑪利亞的信德有兩個特點。首先,她信任一位訪客,他的來訪是為報告她天主揀選她參與他的計劃。其次,她相信了這位訪客帶給她的報導。她相信了他的傳話,因此,也相信了報導的事實必會實現。她信任一個受造的天使,表示她的為人
單純樸實,推心置腹。她相信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因為她絕對信賴天主。依撒伯爾祝賀她有福的理由就在於此。依撒伯爾的賀詞,又使她的信念油然而生,信了賀詞所表達的,確實是如此。如果有人想點出瑪利亞心靈生活的特色,或指出她諸德的基礎,可以說,就是信德。

這信德的基礎便是:天主是她的保障,而她得到這保障是通過了許多中間人物:首先是天使嘉俾額爾,其次是她所接觸到的人,如:依撒伯爾、尚在母親懷中的胎兒若翰、若瑟、牧童、西默盎、女先知亞納,以及其他許多不知名的人物。

這裡,我們見到瑪利亞的心靈生活是富有人情的,因此,她真是我們的模範。

瑪利亞:若瑟的淨配

聖路加以簡潔的文筆,在福音的開始,給我們敘述了不少有關瑪利亞的事蹟。她是一位加里肋亞的少女。住在一個名叫納匝肋的城裡。這個名字在舊約裡沒有提及,導致日後人們對她的聖子耶穌產生許多疑問。有很多理由相信她是達味的後裔,一如她的淨配若瑟。有關她,我們知道的第一件事是:「天使加俾額爾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亞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去,到一位童貞女那裡,她已與達味家族中的一個名叫若瑟的男子訂了婚,童貞女的名
字叫瑪利亞。」(路1:26)

虔誠的靈修作家認為,瑪利亞在與若瑟訂婚的時候,仍保持著終身守貞的志願。路加福音並沒有作類似的暗示。他只為我們報導事實,不給我們什麼註釋。毫無疑問的,最簡單的想法是,瑪利亞和若瑟彼此相愛,有意結為夫婦。這是一個猶太少女正常的生涯。在那時,不育子女被視為一種恥辱。在路加福音中我們讀到,依撒伯爾「原是素稱不生育的」。但是「依撒伯爾滿了產期,就生了一個兒子。她的鄰居和親戚聽說上主向她大施仁慈,都和她一同歡樂。」(路1:57-58)天主向依撒伯爾施行仁慈,就是賜她懷孕生育。

和若瑟訂婚,瑪利亞履行了猶太婦女的責任。以後如何,則不在於她。於是天主介入了,決定了整個事件的意義。天主所介入的,是經已起步了的人間事件。天主並不要求瑪利亞中止成婚的許諾。瑪利亞將是若瑟的妻子,然而她要孕育的,不是他丈夫的孩子。這裡,顯示了天主出奇的智慧:他進入我們的生命,並不摧毀它,而是提升它,賦給它更加偉大、無與倫比的價值。因此,當若瑟見到瑪利亞懷了孕,為了不引起人們的見怪,有意暗中遣
她回家的時候,天使在夢中顯現給他,對他說:「達味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那在她內受生的,是出於聖神。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瑪1:20-21)

在這背景下,瑪利亞和若瑟的婚姻滲入了神聖的意義。他們兩人之間的愛,雖然仍舊是人間的夫婦之愛,但是提升到另一個幅度,超越了我們理解的能力。對瑪利亞來說,若瑟的愛雖仍是一個男人的愛,但已是父親的愛,而孩子的父親是天主自己。同樣,對耶穌來說,若瑟是他天父在人間的形像。天主參與人間,不破壞人間的關係,而是加深它,直達無限的深度。

信德的警覺

靈修作家嘗試註釋瑪利亞接受天使嘉俾額爾來訪的經驗。是那一類的神視或顯現?路加不要我們幻想,他寫得很簡單:「天使進去向她說:『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你同在……』。」(路1:28) 「天使進去……向她說……」這說法多麼具體現實!因此,這一定不是經由內心、或在夢中傳達的訊息,一如若瑟所經歷的那種情況。天使敲門,推門進去,不能再有更具體的說法了。

天使到訪的時候,瑪利亞正在做什麼?不需要說,她正在祈禱。說她在家裡,做著家務,不是很自然嗎?

她立刻保持警覺。她看見一個人物,雖有人的相貌,決非一個常人。她留意聆聽:「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你同在!」(路1:28)當時的一情一節,她無不覺察理會,她放下手上的工作,開始感到「驚惶不安」。她自問「這樣的請安有什麼意思」(路1:29)。她站在那裡,全神地體會天使的到訪所顯示的神秘臨在,全心地默觀天使的祝賀所披露的驚人奧蹟。

天使的話使她出神了。她默默地聆聽,期望有所了解。天使又對她說:「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看,你將懷孕生子,並要給他起名叫耶穌。他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達味的御座賜給他……。」(路1:30-32)瑪利亞明白天使的意思。她已經訂了婚,不錯,但是她和男人沒有關係……於是她問:「這事怎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路1:34)瑪利亞並非懷疑不信,她只是要求一個
解釋,如此而已。

她靜聽天使的解釋:「聖神要臨於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蔭你。」(路1:35)

現在,瑪利亞不再發問了。天使給她披露了天主的計劃,面對著這神聖的奧蹟,她止於「完全的靜默」。從此以後,她隨著信德的引導,經由天使的傳話,投入天主的奧蹟。她不再看、聽和了解。她相信。這裡,顯示了瑪利亞心靈生活最深的底層:她堅信天使傳達了天主的計劃。

瑪利亞不需要見到依撒伯爾懷了孕,才相信天使的傳話。她全信不疑。因此,天使講話完畢,瑪利亞立即回答:「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路1:38)天使的任務到此結束,便離開瑪利亞返回天上去了。

需要被了解

瑪利亞因聖神的德能懷了孕。直到現在,這是她單獨一個人知道的秘密。告訴母親嗎?母親肯定不信她……告訴若瑟嗎?怎麼訴說呢?還是聽讓天主處理罷!也許她要求天主派遣一位天使也去若瑟那裡走一趟……嘉俾額爾天使卻讓她知道依撒伯爾懷孕已及第六個月,但沒有示意她去探訪。但是瑪利亞很快拿定了主意,她向母親和若瑟道了一聲,就匆匆南下趕往山區。瑪利亞拜訪表姊,倒並不是為了幫助表姊,因為依撒伯爾既然是司祭的夫人,想來必有婢女侍奉在側。

瑪利亞一進匝加利亞的家,就發覺依撒伯爾已經知道一切。一定是天主自己預先安排的。當瑪利亞向依撒伯爾請安的話一出口,小若翰就在他母親的腹中歡欣踴躍。依撒伯爾就充滿了聖神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那信了由上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1:42-45)瑪利亞感到有人了解她。在聽了表姊的祝賀之後,她自己也充滿了聖神,受到聖神的感動和光照。

「瑪利亞遂說:『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路1:46-47)這是瑪利亞整個靈魂和肉身的經驗。聖神充滿了瑪利亞所有的官能和心神。她的心靈生活並不限於理性的領域,也並非沒有血肉。她更以完整的女性身靈,體驗了她與天主的關係。

這一次與她表姊的相遇,使她更認識了自己,也看清了天主在她身上所行的大事。她不躲在象牙塔裡生活。現在,表姊已經知道了她的秘密。不久之後,若瑟也將由天使的口中知道一切。若瑟將成為她的支柱、同伴和密友。為準備做耶穌的母親,她需要這一切。

從此就不曾聽說過,天主再次派遣天使和她談論天主的偉大計劃。但天主繼續有話傳達給她,不是經由天使,而是通過其他人間的使者。聖誕夜,牧童來到白冷山洞,向瑪利亞和若瑟訴說天使給他們說了什麼,天使的隊伍唱了什麼。瑪利亞在牧童的報導中對降孕的奧蹟,發現了新的意義。瑪利亞留心聆聽,和其他聽見的人,一同感到驚訝。因為她不完全明瞭,因此,「瑪利亞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的心中,反覆思想。」(路2:19)瑪利亞把一切記在心中:嬰孩耶穌的誕生,牧童的來訪;之後還有東方賢士的來朝,以及在耶路撒冷聖殿中,與西默盎和女先知亞納的際遇。路加給我們記錄了,孩童耶穌十二歲那年,獨自留聖殿的事件,結尾處,又加了一句:「他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路2:51)

這也是她的靈修生活的一個特色:她把一切緊記下來,在心中反覆思想。在這默觀中,她日益認清自己的任務,深入聖子的使命。在聖殿中,孩童耶穌的答話,她不明白,若瑟也不了解。但是,慢慢地,通過逐步深入的默觀,漸漸進入奧蹟的堂奧。

奧蹟的堂奧

瑪利亞和若瑟「在聖殿裡找到了耶穌,他的母親就向他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耶穌(當然極度平靜地)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路2:48-49)這最後一句,更精確的翻譯也許是:「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的家裡嗎?」因為那時耶穌所在的地方,正是天主的聖殿。而聖殿便是他父親的家。這不是說,納匝肋的家,不是他的家,而是說,他父親的家才是他的真正住所。對憂慮痛苦的母親,耶穌給了一個極度平靜的答覆。這答覆使他的雙親驚訝不止。在聖殿裡,十二歲的孩童耶穌,體嘗了作為天主聖子的美妙經驗。「但是,他們不明白他對他們所說的話。」(路2:50)

瑪利亞和若瑟兩人之間一定再三談論這一事件,反覆默想耶穌的答話。在聖殿裡,看來耶穌並不向他們說明了答話的意義。路加只是簡單地記述了:「他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路2:51)但是,他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其實,耶穌答的也夠了。他已把那深不可測的經驗,給他們透露了奧妙的一角。當「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2:52),他母親的智慧和恩愛,在天主和人們前,也不斷地增長。如同她的聖子,她也需要時間來深入她自身的奧蹟。她必然經常反躬自問:「我究竟是誰?」因為圍繞著她的奧秘,超越了她所能領悟的範圍,不是她所能想像的。「你們不知道嗎?」這句答話對瑪利亞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她當然知道,但是她不知道耶穌目前所做的究竟有什麼意義。她當然知道,聖子所說的父,就是以大能使她懷孕的父,但是耶穌此時此地的
答話使她大惑不解,耶穌使她面對著自己,感到自己是個難於理解的奧秘。這裡,對瑪利亞心靈生活的特色,我們又找到了蛛絲馬跡:就是她進入自身的奧秘並非瞬間的一勞永逸,而是緩慢的,逐步的,也不缺少艱苦的努力。隨著對她自身的奧秘更進一步的了解,對她聖子的奧蹟也多一層的認識。她悟解她與天父間關係的進度,要看她明白天主在她身上計劃的程度。

在加納的婚筵間,瑪利亞一知道酒快告罄,她就告訴她的聖子。她絕不疑惑他能行奇跡,因為他是全能的天主。這信念並非來自她對兒子的信賴,而來自在納匝肋漫長和平靜的日子裡,日長時久的默觀和思索。她對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若2:5)她必然知道聖子能夠變水為酒。這一確實的信念,也是她多年來反省默思的果實。

刺心的利劍

瑪利亞和若瑟在聖殿把耶穌奉獻於天主的時候,年逾古稀的西默盎雙臂接過嬰孩耶穌來,讚美天主說:「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即你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榮耀。」(路2:29-32)

嬰孩的父親和母親就驚異他關於耶穌所說的這些話。接著,西默盎又給孩子的母親披露了她使命的另外一面,就是她要一如她的孩子同為反對的目標。「西默盎祝福了他們,又向孩子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路2:34-35)

讀到這節文字,立刻就想到瑪利亞和聖子同走十字架苦路的情景。但是,一如她的聖子,她不被了解,她遭受反對,早在十字架的痛苦之前。耶穌早在承受十字架的苦難之前,他的生活不缺少身靈的辛勞和憂苦。同樣,瑪利亞早在十字架下受盡痛苦之前,她的心靈已被利刃所刺透。

耶穌在約但河一帶講道行奇蹟的新聞一經傳開,納匝肋合城的男女老幼,尤其是聖家的鄰居相識,必然會議論紛紛。他們只知道耶穌是一個善良的村民,至多不過是個很有本領的紳士。聖家附近的那些婦女,更會七嘴八舌地評長道短:「瑪利亞的兒子在那邊既然神通廣大,為什麼不在本鄉一展身手?」這樣的讒言,瑪利亞不能聽而不聞。

 瑪利亞聽在耳裡,痛在心裡。沒有誰來安慰她,除了居住在心中的天父之外:「瑪利亞,不要害怕。你是我的愛女,我鍾愛的淨配。」很可能若瑟已經不在人世,因此再不能給她支持,也不能給她安慰。

 一次,耶穌來到了納匝肋,按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瑪利亞一定也在場,雜在村民之中。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朗誦道:「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讀了之後,又說明含義。納匝肋村民一聽他的解釋大為光火。他們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不對!瑪利亞必然會想到:「這是她的兒子,這是天父的兒子。」面對著這一群她所熟悉的鄉居鄰里,看到他們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她的聖子,此時此景,必如利刃刺心,悲痛萬分。然而她把這一切完全託付給她的天主。(見路4:16-30)

在馬爾谷福音中,我們讀耶穌的一群親戚在一家門口所發生的一幕。人群從四面擁擠耶穌,要聽他講道。「他的人聽說了,便出來要抓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瘋了!』」(谷3:20-21)同一章的末後,馬爾谷記錄了另一幕:「耶穌的母親和他的兄弟們來了,站在外邊,派人到他跟前去叫他……。」(谷3:31……)把這一件事和上一件事放在一起,我們很容易想像,耶穌的親戚向瑪利亞施加壓力,迫使她叫她的兒子停止講道。他們可能這樣對瑪利亞說:「耶穌瘋了。你不能默不作聲。這樣下去,我們全家合族都要出醜了。」

 瑪利亞怎能向他們說明耶穌的真正身份呢?她只能把這事完全交託給天主。

「女人,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

這兩句耶穌臨終前的留言帶我們直入瑪利亞奧秘的核心。耶穌的母親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不必在此發揮瑪利亞被宣稱為「共同拯救者」的意義。我們只需就近取義,想一想瑪利亞是我們的母親,她愛護關懷我們每一個人,猶如她的聖子耶穌。

瑪利亞站在十字架下,為把我們與耶穌苦難和死亡的奧蹟,聯合在一起。瑪利亞既然因聖神的能力懷孕了耶穌,在耶穌生命的末刻,她自然要站在那裡,守在他的一旁,聽他終前的呼聲:「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路23:46)這裡,「靈魂」是指什麼?豈不是因聖神的德能,在瑪利亞懷中孕育的生命之源?請注意:只有路加獲悉了降孕的秘密,也只有路加記錄了耶穌臨終前交付「靈魂」的留言。

此外,耶穌這句話,是一首聖詠開始。他引用這首聖詠是有意使我們明白他此時此刻的心情。在他度過了可以說絕望的一生,終於來到了生命的終點,就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一刻,他比任何時刻,更意識到自己的身份:他是在瑪利亞懷中,因聖神的德能而受孕,穿上了有死人性的天父之子,就是自永遠生於聖父的聖子。瑪利亞對此從不懷疑……但是當她聽到耶穌高呼:「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谷15:34)的當時,在她的心靈深處激起了怎樣的回響?豈不是就在這一刻,她終於悟解了西默盎預言的全部意義:「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路2:34)

就在這剎那之間,我們應該說,瑪利亞的信德好似受到一次雷擊……陷於可怕的絕望。就在這電光一閃,正在說:「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為什麼……」,但尚未說完的當兒,她聽到她的聖子向天父交付了自己的靈魂。瑪利亞的肉身雖然沒有死去,但偕同她的聖子,也向天主交付了自己的靈魂,進入了她聖子的經驗:確實地意識到他是永生天父的兒子。此時,她回憶起依撒伯爾對她高呼的賀詞:「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
的。」她信了什麼?豈不是:在她內受生的,將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聖子耶穌的最後留言是一個最後的印記,給他母親那傑出的聖召,釐定了決定性的意義。

耶穌死後,瑪利亞的生活就如納匝肋的生活一樣簡單。耶穌埋葬以後,她就被若望接去,接受若望和友人的安慰。不用說,在她的心中紿終保持著絕大的平安,因為她知道耶穌必要復活。福音不提耶穌顯現給他的母親,並沒有這個必要,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說,耶穌探訪他的母親,不止一次,也十分合情合理。耶穌復活那天早上,瑪利亞不必急不及待地跑到墳墓那裡去會晤耶穌,她平安地靜候他的來臨。母子兩人促膝而談,納匝肋那段
日子的美妙情景,再次一一重現。

路加再次提到瑪利亞是在耶穌升天的時候。耶穌升天之後,她和耶穌的門徒,一些婦女以及他的兄弟,從橄欖山上,回到耶路撒冷,上了那座他們所居住的樓房,就是耶穌和他的門徒舉行最後晚餐的地方。在那裡,她和他們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和孜孜不倦的殷勤工作……是的,她殷勤工作,因為身為母親,她的工作是照顧這個擁有一百二十多人的家庭。這個家庭就是她聖子教會的雛形。

瑪利亞的偉大之處正是在於她的極度簡單,以及她時時在現場:在天主面前,在聖子那裡,在若瑟旁邊;又在她聖子在世的生活裡,她的心神與她的聖子結合在一起,沒有瞬間的分離;在耶穌公開傳道的日子裡,她也時常近在耶穌的身邊。福音沒有提及她,並非說她不在現場;福音多次提到,經常有一批婦女到處伴同耶穌,給予日常的照料,瑪利亞應該就在她們中間。

因此,瑪利亞必然時時與教會同在,因為,耶穌在那裡,瑪利亞也在那裡。我們自然無須奇怪,她時而在這裡顯現,時而在那裡顯現。然而,不論她是否以超然神奇的方式顯現,她無時不在現場,這也是她神修生活的一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