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 第十一期 一九九一年 48-52頁
**********
作者憑豐富的指導避靜經驗,從依納爵神操中「現世君王的募兵比喻」及「兩旗默想」,探索基督徒如何伴隨基督,參與建立上主的王國。
**********
誰想整頓料理自己的靈魂,驅除偏情,覓得天主的聖意,從而調整自己的生活,救得個人靈魂,他所應用的各種方法可用神操二宇來概括之。(神操凡例一)
在進行神操時,信友透過自我意識的覺醒,對自己生命意義更深的探尋,及對自身罪性的體認,更有能力去確認和鞏固對基督的投信,更徹底地盛載著伴隨基督所帶來的後果與挑戰。本文試從「現世君王的募兵比喻」(神操91至98號)和「兩旗默想」(135至147號)去探討信友伴隨著基督,參與建立上主的國度。
信友在神操第一週的操練中,經驗到自己是屬於天主,生命也真反映出天主的和諧及優美,如此之確認產生對上主由衷的接納、欣賞和讚嘆,進而積極地參與上主的創世工程。但罪惡破壞了內心的自由,不過,在天主對人的愛的啟導下,信友認清了自己罪惡的可佈,在羞愧之餘,人心得到重整,但這份重整是需要一個淨化的過程,要對善、惡作出不斷的選擇,對生命的方向──基督徹底的認同和追隨。所以第二週的「現世君王的募兵比喻」和「兩旗默想」皆準備信友更認識基督降世的目的,更偕同衪經過痛苦、死亡實現新天地的創造,而此時信友的內心態度,如9號所提及:「這裏應求吾主,賞賜聖寵,使我對衪的招募勿裝聾作啞,卻要敏捷勤奮地奉行衪的至聖旨意。」這是一份向主坦然的基本內在心態,是一端願意辨別甚麼是上主的邀請的禱告。
「我是誰?」相信這是人在人生過程中不斷發問及探索的問題。但人在迷失生活目標或扭曲的自我價值觀的情況裏,往往把自己的所「有」──金錢、權力、才能、榮譽和角色,等同自己的價值。「地面上事事物物皆為人而造,為助他獲得他受造的目的──讚頌、尊敬、事奉天主。」(23號)因此人生方向的本末倒置,也使到身份迷糊不清了。現在基督的召請──衪招募全世界的人並個別地向每人邀請(95號)──使信友意識到自己成為基督的愛流向的對象,獨特地被基督所接觸,邀請自己生命的方向切合衪自己生命的方向和目標,「我的志願是征服全球,克服眾敵,由此可進入我父的榮耀」(95號),如此,信友的生命存在有了另一層的意義,基督願意進入我的生命。
一位對自己的身份清晰和確定的人,相信也有能力和別人建立關係。「如果我們欣羨現世君王的招募,今見永生之王,基督我等主的召請更該如何仰慕呢?」(95號)仰慕是願意親密的表示,與人親密是能夠把自己的生命融合於對方的生命而不是佔有或控制對方。現世君王的募兵比喻,基督就是邀請信友(並非要求)和衪一起:「吃喝穿著,與我盡同,日間操勞,夜間警惕。」(93號)藉著共同的生活形態,跟每人有更親密的來往。當然共同的生活方式或做著同樣的事並不表示具有親密的能力,所以基督的召喚必要觸及信友的感情及意志,去認同生活方式背後的價值和關注人命運的心意,使信友自己在衡量、辨別的過程中,慢慢產生愛主愛人的情懷,如此,基督愛的心意才真實的成為信友的心意,基督的生活方針才轉變成信友的生活方針。
在神操第一週的祈禱經驗中,信友從世界及個人罪惡的歷史裏,一方面感受罪的醜惡,另一方面體會上主對人的愛意,於是願意拒絕罪惡,皈依上主。「兩旗」的默想,基督邀請信友進入更細緻、複雜的內心世界鬥爭中,也擺出上主王國和惡神王國的對立分野──貧窮對財富、侮辱輕視對世俗尊榮、謙遜對驕傲。此時信友所面對的不是自身軟弱的問題,而是自己選擇能力的問題。選擇由於慣性的自我追尋,以及維護自己所陷入的罪惡運作,抑是空虛自己,經歷痛苦死亡而獲得生命自由的基督化生活。選擇的背後當然反映出兩個不同的價值觀,一個是承認人之為受造物,有著限制、貧乏和經歷傷痛,跟天主、他人和世界有著相依關連;另一個則堅信自己一切足夠,以身外物俺藏自己的貧乏,支撐身份,逃避人之為人的孤獨和生命的不穩定狀態。
聽聽基督我等立遣發衪的眾僕眾朋友時所說的話,怎樣囑咐他們去協助所有的人。首先引人酷愛神貧──甚或實貧,如果至尊天主肯挑選的話;第二,引人貪想侮辱及蔑視,用這兩件事使人激發謙德。(146號)
在上主的國度裏,人承認沒有甚麼可引以為傲的,也不用隱藏著人之為人的空無,接納人最後不是完全可操縱生命和前程,在基督的愛內確認身份之後也毋須用世物去為自己製造假像。價值觀的不同也許會招引敵意的嘲弄、刺傷、攻擊,因為別人看來為他們是威脅,但當信友不斷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願意真摯勇敢地在上主面前,雙手空空的讓上主充盈,接受自己的生命是上主的恩賜,這樣,世物的價值變得相對,而自身的價值也非決定於別人的認同及擁戴,如此的生命才真能發揮出活力。
愛的關係本身並非關閉,而是開放、向外性和具有創新力的。基督把人從相反人性美善的敵人的權勢中釋放出來,實現反映上主榮耀的普世和平、正義的國度:衪的邀請內容說明基督與人的親密,並非只局限於兩人之間──只是基督與我,亦具有擴展出來的廣闊性,「將自己的聖道播散給一切身分及境遇中的人。」(145號)有親密的能力表示也有愛的能力,基督志願的動力是來自愛及關懷。在基督的眼中,人類每個人都是重要的,衪著緊於每個生命的完整和成全。由此看來,上主的國度的拓展是基督整個自己生命的伸延和流溢,這份伸延也成為一份邀請,「可想這位普世的主人怎樣挑選許許多多的人作衪的宗徒弟子,遣發他們分往普世。」(145號)信友接受了被派遣,共分基督的使命,分享衪的對人的情懷,接受邀請也是在衪內任衪帶引,去學習如衪一樣,「飽受辱慢輕侮,盡嚐一切實貧神貧的況味。」(98號)
「這樣好在凱旋之日與我共存共榮。」(93號)「好能在同甘共苦之後,來日齊享天福。」(95號)信友回應基督的邀請,實在也相信上主的能力,使和平、正義和愛的國度得以實現,基督的敵方,定為基督的宗徒、弟子、眾僕俾、眾朋友所克勝。一方面看來,信友是與基督一起,去對抗不是屬於基督的世界,去協助沒有皈依上主的世人,最後「致使上天、地下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鯀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斐2:10-11)另一方面看,有意願及能力與基督同勞苦,表示信友已經歷一個轉化的過程,兩旗的默觀其實也反映出信友個人的內心狀態,基督的陣營及罪魁的陣營,可以客觀地、對立地存在於信友本身之外,但同時也存留在信友主體之內,正邪皆巧妙地在信友的心內展開鬥爭,罪惡誘惑的聲音及基督的呼喚皆同時在心靈中產生迴響。信友經過明辨及選擇的過程,在識透惡魁的奸詐之後而能加工防衛,更願意認清那位名實相符的最高元首所指明的真生命,並效法衪,引領自己酷愛神貧、貪想侮辱及蔑視,激發謙德,這樣,上主的王國己開始在信友身上展現了。
一個新的創造在基督身上正在完成,一個以上主為中心的世界,一個仁愛、聖善、平等、正義的國度快將展示,永生君王按每人的特性,召叫我們分享及參與其中,基督徒的聖召於是成為一個具使命感、事奉性的聖召。神操中王國的默觀本身就是一份體驗,引發信友更進一步,開放心懷,投進基督的全然實現上主的愛的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