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禮教會祈禱一瞥

鄧雅各

神思 第十期 一九九一年 60-65頁

 

**********

摘要

東方禮教會的祈禱我們知道不多。鄧雅各神父為我們介紹了東方禮教會禮儀的祈禱,用聖經、教父著作的祈禱和呼籲耶穌聖名的祈禱。

**********

 

基督信徒的生活絕對不能缺少祈禱。不祈禱,信仰生活的氣息勢必受到阻塞,終於死去。我們的靈魂需要祈禱,正如我們的身體需要空氣。祈禱是一個交流的管道,通過它,我們與天父、萬物的主宰、人類的救主、以及整個的天朝神聖,互通氣息。因此,論祈禱,問題不在要不要祈禱,而在要怎樣祈禱。

耶穌基督曾多次談論了祈禱。一次,門徒問他應如何祈禱,他就教給他們「天主經」。外邦人認為祈禱的成敗取決於言詞的多少,以為只要喋喋不休,便可獲得垂允,耶穌糾正了這種錯誤的想法。他提醒我們,祈禱時不可嘮嘮叨叨,卻應該懷有懺侮和謙虛的心情。可是他也叮囑我們,祈禱要堅決有恆,持久不輟,因為祈禱是一個畢生的功課,祈禱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或者,更好說,生活本身就是持續不斷的祈禱。耶穌又向我們保證,那裡有兩三個人因著他的名字聚在一起,他就親身臨在他們中間。他還教導我們,當我們祈禱時,要進入我們的內室,關上門,向我們在暗中之父祈禱,不讓任何雜念玷污純正的意向,不容其他事物阻礙天人之間的交往;這樣,天父將注視我們心靈的每一個動向,垂聽我們口中的每一句禱詞。

禮儀的祈禱和個人的祈禱

根據耶穌的教導,祈禱基本上可分兩大類,就是團體公共的祈禱,和個人單獨的祈禱。兩三個人因主的名聚在一起的祈禱指前者,進入內室關起門來的祈禱指後者。在東方禮的教會中,公共的祈禱,常是禮儀的祈禱。

東方禮天主教會的「頌讚」禮儀十分美麗,博大而精深,囊括了人生的多方需要,滿足了心靈的各種嚮往。這一份珍貴的寶藏並不是聖職人員、會士修女的專有之物,而是屬於全體教民的遺產,人人有權享用,因為它原是整個團體的日用之糧。公共的祈禱作為整個團體敬主禮儀的時候,簡稱之為「崇拜」,就是信和愛的崇拜;在這崇拜中,全體教民,不論他是聖職人員、會士修女,或是在俗信徒,都享有崇拜天主的權利;因此,團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把這「頌讚」視作為屬於自己的特權,並以喜悅的心情,向天主獻上他的敬禮。

東方禮教會的崇拜禮儀,若與西方禮教會的崇拜禮儀比較,擁有更豐富更多樣的因素:在西方禮的教會中,實際上,只有彌撒聖祭正式稱之為神聖的禮儀;而在東方禮的教會中,神聖禮儀的內涵要豐富廣寬得多。每一次舉行神聖的禮儀,均隆重地再演天主聖子,以人類代表的身份,所完成的救世奧蹟;而苦難、死亡和復活的奧蹟,則佔著禮儀的中心部份;至於信徒領受至聖聖體聖事的時候,則同時在餅和酒的雙重形象之下,兼領耶穌的聖體和聖血。

正如一株水蓮,美麗的花瓣,環繞著花蕊,和諧地形成一朵勻稱的荷花;同樣,東方禮的教會,一連串美麗而富有意義的崇拜儀式,圍繞著救贖的奧蹟,和諧地組成了完整的神聖禮儀。這連串的崇拜儀式,各以獨特的方式,提升人們的心靈,邀得上天的寵錫。配合時辰的每日詠讚頌禱,便是重要的崇拜儀式之一。在西方禮的教會中,也有每日的頌禱詠讚,但是東方禮教會的詠讚頌禱,內容更加豐富,所化的時間也長得多。東方禮教會更有特為崇拜我等主耶穌基督的儀式,敬禮耶穌之母至聖聖母的儀式,尊敬十字架生命之源的等等儀式;此外,也有專為感謝、求恩、祝福而舉行的儀式。

東方禮教會的信徒自幼就參與這些崇拜和敬禮的儀式,因此對它們都很熟悉,大部份的經文禱詞都能背誦。禮儀的中心和高峰是重演苦難、死亡和復活的奧蹟;在這之前,常舉行一連串的崇拜和敬禮儀式,以準備會眾的心靈,導向這神聖的一刻;在這之後,接著又舉行一連串的儀式,以收集天主在禮儀中所賜的果實,作為神聖禮儀的尾聲。

東方禮教會的信徒,對教會所舉行的禮儀,都非常熟悉,對禮儀所提供的禱詞,多能牢記背誦;由於這禮儀與及禱詞的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深入生活的各個層面,同時又有著強大的表達能力,因此,教民在禮儀的薰陶之下,潛移默化,久而久之,禮儀便成了生命的命脈,和精神的寶庫。他們本能地轉向禮儀,借用它的禱詞,向天主表達個人的意念和嚮往,不是很自然嗎?如果我們說,教會的公共祈禱是信徒個人祈禱的基礎和車輛,不是很真實嗎?因為,信徒進入內室,關上門,在暗中私下向天父祈禱的時候,仍是教會的公共祈禱在啟發他們,載著他們奔向在天的大父。

聖經、教父的著作和祈禱

東方禮教會的信徒,除了轉向禮儀,借用它的禱詞,乘著禮儀,奔向天父之外,還擁有一份珍貴的精神遺產,就是聖經和教父的著作。這份遺產是東方禮教會經常取用的寶藏,在那裡,他們汲取精神的食糧,獲得靈修的指導和啟發。在教父的著作中,蘊藏著精修者、殉道者、以及護教者的偉大智慧;這些教會的巨人,自遠古直到今日,一直是教會的導師和柱石。

歸根結底,祈禱是一種心靈的活動:是探測存在的本原,是暢飲生命的活泉,是際遇天朝的神聖。因此,在祈禱的氣氛中,誦讀聖經也好,閱讀教父的著作也好,甚至閱讀近代靈修大師的著作也好,東方禮教會的信徒並不把閱讀、反省、默禱、靜觀區分開來,而是時而閱讀,時而反省,時而默禱,時而靜觀,如乳如水般地溶合在一起。祈禱生活原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整體,是一連串逶迆曲折的現實經驗。它好似一股注入大海的洪流,它的開始可能只是一涓細流,隨著自然的節奏,點滴而下;順著地勢的起伏,左傾右瀉;入洞穴,穿谷道,流經叢林,越過原野;集水為渠,匯流成河,終於浩浩蕩蕩,投入無邊的汪洋。一如海洋是滴水涓流的元始,也是最後的歸宿,同樣,我們的身靈生命原出自天主,在他柔和而有力的導誘之下,藉著祈禱,挾帶著上天的恩賜,心懷著懺悔和感激,興高彩烈地重返天父慈愛的懷抱。

呼籲耶穌聖名的祈禱

東方禮的教會還有一款特別愛好的祈禱,就是呼籲「耶穌聖名」的祈禱,這種祈禱樸實而簡短,內涵卻十分豐富。它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初期的教會:最先採用的,是那些退居曠野的獨修隱士;他們拋棄了世俗的榮華富貴,克己苦身,奉獻整個的一生,專務天主的事理。這些獨修隱士,在面對魔鬼的攻擊,在遭遇邪念的騷擾,以及在受到試探和誘惑的時候,習慣呼籲耶穌的名號,懇求他的保護和援助。他們體驗到,耶穌聖名是化解危險、恢復平安、保持寧靜的法寶;除了這些消極性的功能之外,耶穌聖名更能使他們積極地集中心神,專一地注視天主;因而使他們的心靈享有一種習慣性的收斂和寧靜;接著,又使他們從愛戀世物的情結中釋放出來,自由地歸向天主,而天主也就成了他們關心和嚮往的焦點。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漸漸進入一種「自然靜觀」的境界,就是他們能夠毫不勉強地轉向天主,自然而然地體驗他的臨在,越來越容易地思念天主,越來越頻繁地與心中的天主神交密談。事實上,這種祈禱,亦稱之為「心的祈禱」。在東方禮教會的靈修著作中,「心的祈禱」一詞,通常就是指「呼籲耶穌聖名的祈禱」。

呼籲耶穌聖名的祈禱,雖然特別受到修會會士的珍視和愛好,但是並非他們的專有遺產。在十九世紀,俄國的東方禮教會,尤其在平信徒之間,對這祈禱,展開了一次廣泛而強力的復興運動。這運動的肇始,大部份應歸功於一本由一位無名氏出版的小冊,小冊的名字叫:「一位俄羅斯朝聖者與他靈修導師的談話」,或簡稱為:「一位朝聖者的故事」。

這本小冊討論了一個有關祈禱的傳統問題,就是聖保祿宗徒在致得撒洛尼人前書中所提出的:「要不斷祈禱」。小冊所提供的答案就是「呼籲耶穌的聖名的祈禱」。為表達這個意思,作者講述了一個故事:有個貧窮而純樸的信徒,在一位英明的靈修導師指導之下,出發去朝聖;這位導師教給他一套簡單而容易的祈禱方法,就是「呼籲耶穌的聖名」,供他在朝聖途中使用;他依照了導師的叮囑,」、小心翼翼地奉行不輟;漸漸地,這祈禱不但成了他生活的中心,更引領他與天主神交密往,達到極其高超的程度,並使他獲得了不可言喻的平安和喜樂。

雖然呼籲耶穌聖名的祈禱,一如所有的祈禱,應該明智而適當地運用,有時更需要富有經驗的導師加以指點,始不致發生偏差,但是,由於它簡易和樸實的特色,很適用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處境和場合,給採用的人多能帶來真實而豐富的神益。這祈禱為靈修生活的入門者和後學者都很適宜,且能有效地引領人靈嚮往天主,與天主親密結合。

呼籲耶穌聖名的祈禱,歷經了好多個世紀的演變,已有幾種不同的形式。但是,基本上,它是一股短促而清澈的心聲,謙虛地懷著愛和信賴,呼喚耶穌的神聖名號,說:「主、耶穌,天主之子,請可憐我這個罪人!」這實在是一個稅吏的祈禱,遠遠地站在聖殿的後面,低下頭,捶著胸,坦認自己的罪過,呼求天主的仁慈和憐憫(路18:9-14)。這短短的禱詞,無異是基督訊息的撮要:它表達了天主的無限尊嚴、聖子的救世奧蹟、罪過的得蒙赦免、以及天主無限的仁愛和慈善。乘著這簡易祈禱的羽翼,心靈直奔天主台前,祈求他的寬恕,呼籲他的助佑,邀得他的祝福。

呼籲耶穌名號的祈禱是富有彈性的。首先,禱詞並無硬性的規定,可以按照當時的情況或需要加以放長,或予以縮短,例如:將上面的禱詞可以簡化為:「主、耶穌,請憐憫我!」或「主、耶穌!」,甚至只是簡單的「主!」或「耶穌!」。其次,呼籲的方式可依個人的喜好,或配合當時環境的要求而調正,例如:可以大聲地呼號,可以傾吐在唇間,也可以在心中化為無聲之言。再者,它既可以專心一致的反覆呼號,如同懷念和呼喚一個心中的愛人,也可以配合當時當地的行動和操作,例如:在路途中,可以配合著行走的步伐,在安息時可以跟隨著呼吸的節奏。總而言之,它可以適應每一個人的性格和喜好,也可以配合所有的環境和場合。在日常生活中,為提心向上,為與主同行,呼籲耶穌聖名的祈禱,無疑是一個出色的靈修方法。

東方禮教會的祈禱生活,內容非常豐富,形樣也很繁多;至於他們的禮儀祈禱,不但精深,更包羅萬象,尤為多姿多彩,為所有的教民的祈禱生活,是一個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