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三奧蹟出發看降生的含義

劉賽眉

神思 第七期 一九九零年 38-44頁

 

**********

摘要

本文嘗試從天主聖三的「一中多,多中一」出發,並借用象徵神學,解釋道成肉身的意義。

**********

 

引言

綜觀整個以色列民的歷史,無可否認,今日基督徒的信仰與這個民族之間存在著某種深厚的關係。從舊約的啟示中,我們得知,天主在亞巴郎身上成立了一個民族,這個民族從鄰近多神崇拜的諸民族中脫穎而出,成為一神信仰的民族,篤信一個至上神──雅威。他們深信雅威不僅是拯救他們脫離埃及法郎王苛政統治的救主,而且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這個至上神是獨一無二的,但祂的「一」並未使祂變為貧乏和單調,因為在祂的「一」中有「多」的存在,而這「多」的概念不可與多神的「多」同日而喻。在新約的啟示中,我們較為清楚地看到,這「多」常與「一」相連,常常是「一中之多」以及「多中之一」,而這「多」則指「三」而言。新約的基督徒相信他們的至上神是「三位一體」的存在。

剖析聖經的記載,我們得到的結論是:聖經中的確給我們啟示了天主身上的「一」和「三」。天主是一個,這個天主被稱為父和創造者,祂在耶穌基督的人性上向人類揭示了自己,並把聖神賜給世界。然而,這個聖經中的思想,直到第三世紀時才得到整合,聖依肋內和弟鐸良兩位教父的貢獻不少。今日所謂的「內在聖三論」(Immanent Trinity)和「救贖工程中的聖三論」(Eco-nomic Trinity)之分別,就是由他們開始。「內在聖三論」是論及聖三的內在結構:而「救恩中的聖三論」則從創造和救贖的層面去闡釋父、子、神的角色與功能。聖依肋內和弟鐸良等早期教父雖未完全忽略「內在聖三論」,但他們大部份從創造及救贖的角度去解釋三位一體的道理。事實上,直到君士坦丁公會議(三八

一年)三位一體的教義才開始真正地得到整合,而本文就是在聖三奧蹟的光照及背景中去看第二位聖子降生的問題。

(一)聖言降生

若望福音第一章用了「言」來稱第二位聖子。這「言」明顯是「先存」的和含有超越的特性。若望福音的作者相信這言就是天主(若1:1),祂與父原是一體(若10:30)。這先存的言介入歷史之小,成為了「血肉之言」,與人同居共處。若望的「聖言降生論」多少曾受到希臘文化之影響,這降生的聖言在人類歷史中反映著天主的智慧。

若望福音成書於公元第一世紀末期,它對「言」的看法亦影響了早期教父的思想。早期教父一方面受到舊約一神信仰的影響,另一方面亦承接了若望福音「先存聖言」的概念,故在論及天主身上的「一」和「三」時,十分注意第一位(父)與第二位(子)之間的區別和「從屬」關係。在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期間,第二位(子)與第三位(神)之間的關係,並未很清楚地加以區分和闡釋。譬如:儒斯定認為天主父是唯一和超越的,而子則是父的「思想」和「言」,從屬於父。這「言」有兩種存在的方式,即是「先存」(或「內在」)的言,以及在時空中「表達出來」的言(降生的言)。先存的言是無形和超越的,內在於父,尚未表達的。當描寫到這聖言時,儒斯定用了「光」的比喻來形容,認為聖言是「出自光明的光明」,與父有相同的性體。

至於聖依肋內,他亦認為天主是萬物之父,從永恆在祂內便存在著「言」和「智慧」。在創造和救贖的工程上,這「言」和「智慧」分別表現為「子」和「神」。在論到「言」和「智慧」時,聖依肋內與儒斯定不同,前者視智慧為聖神,而後者則把子與智慧等同--子是智慧和言。聖依肋內在解釋「降生奧蹟」時,他十分注意父的唯一和獨特性以及「言」的先存性。他認為父唯獨藉看「言」(第二位)來啟示自己,本來是內在於父及先存的「言」(子),在降生奧蹟中第一次在自己的「肖像」和「模樣」(人)中有形的並圓滿地揭示自己。(依肋內認為「肖像」與「模樣」不同。)

從早期教父的思想中,我們知道天主的「三位」並非完全平等。由於要維護一神信仰,早期教父很強調天主的唯一性。在這個獨一無二的神身上從永遠便存在著「言」和「智慧」,在創造和救贖的工程上,這「言」和「智慧」成為了「降生的子」和「聖神」。無可否認,早期教父雖然肯定天主身上三位之區別, 但對第二位(子)和第三位(神)的關係和位格並不是如此清晰。

至論降生成人的「言」,對於祂的性質和存在曾在歷史上引起許多爭論。從聖經啟示的角度觀之,這位降生成人的「言」同時是「真天主」和「真人」。如何去解釋耶穌基督身上這兩種身份(天主和人)的「真實」和「同時並存」?加釆東公會議所用的神學語言是:基督只有一個天主的位格,但即同時有兩個性體,即天主性和人性,這兩性結合在一個位格上。對於「兩性結合在一位上」這個信仰,歷史上曾出現不同的解釋,例如:嗣子論、幻象論、亞略異瑞、奈斯多略異端、一性論 、…。等。這些學說或者為維護耶穌基督身上的天主性而犧牲了祂人性的真實和完整,或者是為維護祂身上的人性而犧牲了祂天主性的完整。的確,為能平衡地綜合耶穌基督身上的天主性和人性,而又能同時看出這端教義對我們人性發展的意義,並非易事。現在,我們嘗試借助卡﹒拉內對降生奧蹟的解釋,尋找出「真天主真人」對今日基督徒的信仰含義。

(二)聖言降生的神學含義

在耶穌基督身上,我們也仿如聖三奧蹟一般看到了「一與多」的現象和事實。在聖三奧蹟上,一個天主包含了三位:現在,在降生的奧蹟上,一位耶穌基督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性體結合在祂身上。根據加采東公會議,在耶穌基督身上的兩個性體,彼此「不混淆、不分開」。

卡。拉內認為,若要妥當地處理耶穌基督身上的「多」(兩性),必需從「一」出發。卡﹒拉內亦應用了「言」的概念,認為聖言創造了一個與自己有別、獨立完整而又與自己合一的人性,這人性是真真正正聖言的人性,是真實的人性。或許,從象徵神學的角度,我們會比較容易了解這「真天主真人」的奧蹟。

從聖事神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說耶穌可稱之為天父的「聖事」,是「象徵」和「標記」,表達和啟示父。象徵有多種,但當我們在此談到耶穌是天父的象徵時,我們所指的是「真實的象微」。甚麼是真實的象徵?所謂真實的象徵,它必須包含下列的條件: (1)象徵與所象徵的事實之間的關係是內在和不可分的;(2)

象徵與所象微的事實二者有區別但卻結合為一:(3)當所象徵的事實要自我表達和出現時,它創造了象徵(和標記)來表達和通傳白己,因此,象徵是來自所象徵的;(4)象徵是表達所象微的:(5)「所象徵的」是無形的,它在「象徵」中揭示和給予自己,而「象徵」亦在揭示和通傳「所象徵的」的過程中達到自我圓滿實現和完成。

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是天主父的「聖事」。聖事是真實的象徵。每一個聖事的象徵都與其所要象徵和所要表達的事實不能分開。象徵與所象徵的事實之間的關係是內在的。例如:聖體聖事是真實的象徵,因為耶基督整個的臨在與白麵餅和葡萄酒不能分開。當耶穌基督要自我通傳和自我給予的時候,祂便「創造」了聖體聖事的標記來表達和通傳自己。而白麵餅和葡萄酒亦在表達和通傳光榮復活的主的時候成為了基督的「體」和「血」,成為了真實的象徵,與所象徵的不能分開,結合為一體。象徵與所象徵的雖然結合為一,但二者有別,互不混淆,象徵仍是象徵,所象徵的仍然是所象徵的。

論到耶穌基督是真天主真人的時候,我們亦可以說,歷史中的耶穌(或者說耶穌基督的人性)是天主父的「真實象微」。在耶穌基督身上真人和真天主二者是結合為一、不可分開、亦互不混淆。但在耶穌基督身上所結合為一的天主性和人性二者有區別:天主性是天主性,人性是人性。

耶穌基督的人性是天主的真實象徵,因為當(真)天主(所象徵的)要自我表達和自我給予的時候,祂「創造」了耶穌基督的「人性」來啟示和通傳自己。耶穌基督的人性(象徵)是來自天主(所象徵的)。天主(所象徵的)是無形的,祂在耶穌的人性(象徵)中揭示和給予自己,而耶穌的人性(象徵)亦在揭示和通傳天主(所象徵的)的過程中達到自我圓滿實現--這個人性成為真實的象徵,完全反映著天主,是天主真正的「肖像」和「模樣」,是天主的「印記」。

從此,我們可以說,耶穌的人性是我們所有人性的典範。其實,耶穌是天主所「創造」的第一個人,是真真實實的人,這個真人亦是真天主。當耶穌的人性開始存在的那一刻,它便指向天主,反映著天主的面貌,流露著天主身上的真善美聖。我們的人性基本上是分享了耶穌基督的人性,亦在基督內受造,所以,我們的人性亦內在地指向天主。只有當我們的人性不斷地反映天主,發揮它的真善美聖時,我們的人性才能達致圓滿和成全,成為天主真正的「肖像」和「模樣」。天主創造我們的人性時,目的亦是為叫我們與祂結合,按納祂的自我贈予。

(三)降生奧繽與教會

耶穌基督身上「人性」的使命,並未因祂光榮復活和離世升天而結束,啟示和通傳天主的使命要在祂所建立的「奧體」(教會)身上去延續、去完成。教會亦仿如聖三和耶穌基督一樣,是一個「一中多、多中一」的奧蹟。教會是一個「身體」,但這身體有許多不同的肢體,這些肢體結合為一,但這種結合並不損毀或吞沒肢體的特性。

今日在神學上說,耶穌是天父的「聖事」,而教會則是光榮復活基督的「聖事」。傳統上亦說,教會是耶穌基督在世(或降生)的延長。教會是一件「聖事」,是真實的象徵,她表達和揭示耶穌基督,是耶穌基督的「象徵」。當光榮復活的耶穌基督要自我表達和自我贈予時,祂便「創造」了教會這個「象徵」來通傳自己,所以,教會(象徵)是來自耶穌基督(所象微的),教會與耶穌基督二者不同,但卻結合為一,互不混淆,亦不分開。教會(象徵)在通傳和揭示光榮復活的耶穌基督(所象微的)的過程中達到自我完成和自我實現。由此,教會成為了真實的象徵,流露著耶穌基督,是祂真真實實的「奧體」、是她真真實實在世的延續。

誰是教會?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奧體中的肢體,而教會就是反映在每一個肢體身上。或許,我們可以說,每一個肢體都是奧體的「象微」。整個奧體(教會)象徵和表達著光榮復活的主,而奧體中的每一個肢體則「象微」和表達著整個奧體。奧體與肢體二者不同,但卻結合為一,不混淆,不分開。當每一個肢體都成為奧體的真實象徵時,肢體才是真正的肢體,它在揭示奧體及整個奧體所象徵的復活主的過程中達致自我實現和成全。因此,基督徙的成全是同時在奧體內、在耶穌基督內、和在天父內。

結語

本文嘗試從天主聖三的「一中多、多中一」出發,並借助「象徵神學」去解釋降生奧蹟的含義。本文純粹是一種嘗試,希望達到拋磚引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