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尋知音

──閱讀聖經,默想聖經──

神思 第四期 一九九零年二月 62-94

 

**********

摘要

本期的尋知音,帶領讀者用聖經片段,做簡短的默想,從耶穌的榮進耶路撒冷,一直到他復活後吩咐門徒往訓萬民。這是為幫助大家,於四旬期到復活期間,在靈修生活上得到滋養。

**********

 

1﹒榮進耶路撒冷

逾越節近了,耶穌就和門徒上耶路撒冷去。這是耶穌最後一次去耶路撤冷,並開始他在世的最後一週生活。

那時,他們在路上,要上耶路撒冷去,耶穌在門徒前頭走他們都驚奇,跟隨的人也都害怕。耶穌又把耶十二人帶到一邊,開始告訴他們那將要臨到他身上的事:「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於司祭長和經師;他們要定他的罪,要把他交給外邦人;這些人要戲弄他,唾污他,殺害他;但三天以後,他必要復活。」(谷10:32-34

耶穌的話在門徒的心中引起了什麼反應?三部對觀福音都記述了。其中路加福音說的最透徹:

這些話他們一點也不懂,這話為他們是隱秘的;他所說的事,他們也不明白。(路18:34

他們經過伯達尼,這是靠近耶路撒冷的一個村子。瑪竇、瑪爾谷和若望都記述了在村裡發生的事。我們聽聽若望的講述:

逾越節前六天,耶穌來到伯達尼,就是耶穌從死者中喚起拉匝祿的地方。有人在耶裡為他擺設了晚宴,瑪爾大伺候,而拉匝祿也是和耶穌一起坐席的一位。那時,瑪利亞拿了一斤極珍貴的純「拿爾多」香液,敷抹了耶穌的腳,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屋裡便充滿了香液的氣味。(若12:1-3

瑪爾大和瑪利亞是一對姊妹:瑪爾大是個殷勤的主婦:瑪利亞所做的很令人驚奇,她對耶穌又敬又愛,並顯示出非常的慷慨。耶穌表示瑪利亞預知他快要死了而提早為他舉行葬禮。

那要負賣耶穌的依斯加略猶達斯便說:「為什麼不把這香液去賣三百塊「德納」,施捨給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因為他關心窮人,只因為他是個賊,掌管錢囊,常偷取其中所存放的。耶穌就說:「由她罷!這原是她為我安葬之日而保存的。你們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至於我,你們卻不常有。」(若12:4-8

整個大廳充滿了香液的芬芳,猶達斯卻麻木不仁。耶穌不同意猶達斯的論調,卻讚揚瑪利亞的做法。

這事以後,四部福音就引導我們注意明天要發生的大事,就是耶穌榮進耶路撒冷。過去,耶穌一向不許人家公然稱他默西亞,這次,他卻接受了這尊榮。我們聽聽瑪竇福音的講述:

當他們臨近耶路撒冷,來到靠近橄欖山的貝特法革時,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的村莊裡去,立時就會看見一匹拴著妁母驢,和跟他在一起的驢駒。解開,給我牽來!如果有人對你們說什麼,你們就說:主要用他們。他就會立刻放他們來。」這事發生,是為應驗先知所說的:「你們應向熙雍的女子說:看,你們的君王來到你這裡,溫和的騎在一匹驢上,一匹母驢的小驢駒上。」門徒就去,照耶穌吩咐他們的作了。他們牽了母驢和驢駒來,把外衣搭在他們的身上,扶耶穌坐在上面。很多群眾,把外衣鋪在路上,還有些人從樹上砍下樹枝來,撒在路上。前行後隨的群眾喊說:「賀三納於達味之子!因上之之名而來妁,當受讚美,賀三納於至高之天!」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全城鬨動,說:「這人是誰?」群眾說:「這是加里肋亞納匝肋的先知耶穌。」(瑪21:1-11

「賀三納」是遊行時慣用的歡呼口號,意思是「拯救」或「救救我」。群眾用這口號向耶穌致敬,是表示耶穌是以色列的君王,是期待已久的默西亞。

然而這位受到群眾歡呼的默西亞來到時,沒有騎著駿馬,而騎著一匹驢駒。耶穌的確是君王,卻是一位良善心謙的君王,是一位溫良和善的君王。

耶穌知道這次進入耶路撒冷,就是開始他的苦難。今天,群眾歡呼萬歲,明天,就要高叫釘死。這裡,路加福音寫下了動人的一筆,告訴我們耶穌絕對不是一位鐵石心腸的君王。他一看到耶路撒冷,就心中悲慟起來,因為他想到,這座美麗的城市,在四十年之內,就要受到羅馬軍隊的圍攻,而被徹底摧毀。

耶穌臨近的時候,望見京城,便哀哭它說:「恨不能在這一天,你也知道有關你平安的事;但這事如今在你眼前是隱藏的。的確,日子將臨於你,你的仇敵要在你四周築起壁壘,包圍你,四面窖困你;又要蕩平你,及在你內的子民;在你內決不留一塊石頭在另一塊石頭上,因為你沒有認識眷顧你的時期。」(路19:41-44

聖京耶路撤冷的悲劇,在人類的歷史中不斷地重演。若望福音一開始就說了:

他來到自己的兩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他。(若1:11

2﹒這是我的身體

耶穌榮進耶路撒冷以後的三天活動,路加福音扼要地寫下了這一句:

耶穌白天在聖殿施教,黑夜便出去,到名叫橄欖的山上住宿。眾百姓清早起來,到他跟前,在聖殿裡聽他講道。(路21:37

到了星期四,事態的發展開始加速起來,幾乎每一小時有新的事件發生。瑪竇福音揭開了這一連串事件的序幕。這裡有四個主要人物:耶穌和他的門徒,大司祭和猶達斯依斯加略。

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知道:兩天以後就是逾越節,人子要被解送,被釘在十字架上。」那時司祭長和民間長老,都聚集在名叫蓋法的大司祭的庭院內,共同議決要用詭計捉拿耶穌,加以殺害。但是他們說:「不可在慶節期內,免得民間發全暴動。」(瑪26:1-5

那十二人中之一,名叫猶達斯依斯加略的,去見司祭長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什麼?」他們約定給他三十塊銀錢。從此他便尋找機會,要把耶穌交出。(瑪26:14-16

三十塊銀錢,是一個奴隸的身價。

大司祭他們原不想在節日採取什麼行動,但是耶穌卻決定在這個日子上實行他的計劃,因為他要他的救贖工程和逾越節結合起來。

門徒前來對耶穌說:「你願意我們在那裡,給你預備吃逾越節晚餐?」耶穌說:「你們進城去見某人,對他說:師傅說:我的時候近了,我要與我門徒在你那裡舉行逾越節。」門徒就照耶穌吩咐他們的作了,預備了逾越節晚餐。(瑪26:17-19

逾越節慶典是重演猶太子民擺脫奴役的經過情形。依照梅瑟的吩咐,每家準備一隻羔羊,在黃昏的時候殺了,取些血塗在門框或帳蓬上:肉要用火烤了,同無酵鉼一起吃。

你們應這樣吃:束上腰,腳上穿著鞋,手裡拿著棍杖,急速快吃:這是向上主守的逾越節。(出13:11

日後你們到了上主許給你們的地方,應遵守這禮。將來你們的子孫若問你們這禮有什麼意思,你們應回答說:「這是獻於上主的逾越節祭:當上主擊殺埃及人的時候,越過了在埃及的以色列子民的房屋,救了我們各家。」(出12:25-27

舉行逾越節,為在苦難中的以色列子民,不但是紀念天主拯救希伯來人的歷史,也是宣告自己在等待天主的救援。這裡,我們記起了約但河畔的一幕:

若翰見耶穌向他走來,便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1:29

第二天,若翰和他的兩個門徒,又在那裡站著,若翰看見穌走過,便注視著他說:「看,天主約羔羊!」那兩個門徒聽見他說這話,便跟隨了耶穌。(若1:35-37

耶穌是逾越節被宰殺的羔羊,在耶穌身上,逾越節有了完整的意義。路加福音這樣記載說:

到了時候,耶穌就入席,宗徒也同他一起。耶穌對他們說:「我渴望又渴望,在我受難以前,同你們吃這一次逾越節晚餐。我告訴你們:非等到它在天主的國裡成全了,我決不再吃它。」(路22:14-16

耶穌在行了增餅的奇蹟之後,向群眾所預告的,就在這次逾越節晚餐中實現了。若望福音記下了那次預告:

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若6:51

路加福音則記述了耶穌怎樣實現了他的預告: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晚餐以後。耶穌同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路22:19-20

以色列人聽從梅瑟的吩咐,每年紀念出離埃及那晚的晚餐。基督信徒也遵從耶穌的命令:「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不斷重演耶穌捨身流血的祭獻。

逾越節晚餐中,耶穌所做的,並非只是象徵,也是真實的祭獻。在晚餐中,耶穌把自己的體、血,在餅、酒的形像之下,奉獻給天主聖父:明天,他的身體要被釘在十字架上,他的聖血要從被刺透的胸口中流出,而完成流血的祭獻。此外,最後晚餐不是獨立的一幕,而是明日慷慨就義的序幕。但是,這事件的整個意義,要到復活節的早晨,才全部彰顯出來。那時,梅瑟的逾越就成了基督的逾越。

3﹒耶穌給門徒洗腳

耶穌最後一次逾越節晚餐是神聖莊嚴的一刻,但是他的門徒不但沒有領會這次晚餐的意義,反而加插了一齣最不合時宜的鬧劇。

在他們中又起了爭:他們中數著誰最大。(路朋22:24

四部福音對耶穌門徒的缺點一向直寫不諱,同時也記述了耶穌對他們的責備,這一次也是一樣。耶穌給他們說:

外邦人有君王宰制他們,那有權管治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卻不要這樣: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是誰大呢?是坐席的,遺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嗎?可是我在你們中間卻像是服事人的。(路22:25-27

這一次,耶穌利用這個機會,更給門徒和後世的人一個史無前例的表樣。若望福音給我們分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在逾越節慶日前,耶穌知道他離此世歸父的時辰己到,他既然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正吃晚餐的時候,耶穌統從席間起來,脫下外衣,拿起一條手巾束在腰間,然後把水在盆裡,開始洗門徒的腳,用束著的手巾擦乾。(若13:1-5

給別人洗腳是件很下賤的工作。按照猶太人的風俗,這是奴僕的差使:但是,如果一個猶太人做了奴僕,他的主人也不能命令他去做這種賤役。給父親、給老師洗腳,是表示對他們極大的尊敬。現在,耶穌以老師的身份,給自己的門徒洗腳,真是聞所未聞的。伯多錄的反應,極其迅速,又直截了當:

及至來到西滿伯多祿跟前,伯多祿對耶穌說:「主!你給我洗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現在還不明台,但以後你會明白。」伯多祿對他說:「不,你永遠不可給我洗腳!」耶穌回答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西滿伯多祿遂說:「主!不但我的腳,而且連手帶頭,都給我洗罷!」(若13:12-15

伯多祿從一個極端,轉到另一個極端,仍沒有明白這事的意義。洗完了腳,耶穌以「師傅和主子」的身份,對他的門徒說明這事的整個意義。

及至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穿上外衣,又去坐下,對他們說:「你們明白我給你們所做的嗎?你們稱我「師傅」、「主子」,說得正對:我原來是。若我為主子,為師傅的,給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若13:12-15

很明顯的,耶穌並不是要我們專做洗腳這件事,而是教訓我們彼此相愛,互相服事:如果需要的話,甘心為我們的兄弟去做一般人認為下賤的正作。這是無條件的愛,無止境的愛,正如若望福音在本章開始所說的:「耶穌既然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這是說:愛他們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今天,耶穌為了表示這愛,給門徒洗腳;明天,也是為了這愛,就要交付自己的性命。

在愛的高潮中,突然出現了「猶達斯出賣」的一幕,此時此景,倍感悲痛。若望福音為我揭開了這一幕:

耶穌說了這些話,心神煩亂,就明明地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中有一個要出賣我。」「門徒便互相觀望,猜疑他說的是誰。(若13:21-42

耶穌預知在自己身上將要發生的事,他自己迎上去,為實現天父的計劃。可是,出賣他的,竟是他所特選的,十二人中的一個,這太駭人聽聞了。有位「耶穌所愛的門徒」,是當晚這幕悲劇的目擊證人,他講述當晚的情景說:

他門徒中有一個是耶穌所愛的,他那時斜依在耶穌的懷裡,西滿伯多祿就向他示意說:「你問他說的是誰?」那位就緊靠在耶穌的胸膛上,問他說:「主!是誰?」耶穌答覆說:「我蘸這片餅給誰,誰就是。」耶穌就蘸一片餅,遞給依斯加略人西滿的兒子猶達斯。隨著那片餅,撒殫進入了他的心,於是耶穌對他說:「你所要做的,你快去做罷!」同席的人誰也沒有明由耶穌為什麼向他說了這話。不過,有人因為猶達斯掌管錢囊,以為耶穌是給他說:「你去買我們過節所需要的,」或者,要他給窮人施捨一些東西。猶速斯一吃了那一片餅,就立時出去了:那時,正是黑夜。(若13:23-30

那正是黑夜,不錯,正是黑暗勢力的時刻?猶達斯投向黑暗,去實行他出賣耶穌的陰謀,耶穌受難也就此開始了。但是,對耶穌來說,受難並不是一次失利,正巧相反,是他在世使命的完成。因此,猶達斯的離去,其實,正是基督勝利的開始。」

猶達斯出去以後,耶穌就說:「現在人子受到了光榮,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榮。天主既然在人子身上得到了光榮,天主也要在自己內使人子得到光榮,並且立時就要光榮他。」(若13:31-32

4﹒革責瑪尼之夜

逾越節晚餐結束之後,耶穌的「時辰」到了。此後幾個小時的記錄,在四部福音中,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所用去的篇幅那麼多,若和其它的記錄比較,實在不成比例。因為耶穌受難的事蹟,顯示了耶穌人性的真面貌,表達了耶穌對世人的熱愛;此外穌受難也是救贖工程的顛峰和完成,是上主僕人勝利的時刻。但是,伯多祿認為這是悲慘的失敗,總是固執著拒絕接受。

耶穌開始教訓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耶穌明明說了這話。伯多祿便拉他到一邊,開始諫責他。耶穌卻轉過身來,注視著自己的門徒,責斥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谷8:31-33

其他的宗徒和伯多祿一樣,都不願意接受「受難」的形像,他們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就在這氣氛下,耶穌走上了苦難的道路。瑪竇和瑪爾谷兩部福音都記載了那時的情景:不過瑪爾谷福音的記錄比較原始,我們可以相信,耶穌受難的記錄,是根據伯多祿的口述寫成的。現在,我們跟著馬爾谷福音的記述,到革責瑪尼去。

他們唱完聖詠,就出來,往橄欖山去了。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趺倒,因為有記載說:『我要打擊牧人,羊群就要四散。』但我復活後,要在你們以先,到加里肋亞去。」伯多祿對他說:「即使眾人都要跌倒,我卻不然。」耶穌就向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這一夜裡,雞叫兩遍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伯多祿更加激烈地說:「即使我該同你一起死,我也決不會不認你。」眾人也都這樣說了。(谷14:26-13

隨後,這一小群人,來到一個園子,這是耶穌和他的門徒經常去的地方。這一夜,在那裡所發生的事,使門徒和後來的信徒,永遠紀念不忘。馬爾谷福音繼續寫道:

他們來到一個名叫革責瑪尼的莊園裡;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去祈禱。」遂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與他同去;他開始驚懼恐怖,便對他們說:「我的心靈悲傷得要死;你們留在這裡,且要醒寤。」耶穌往前走了不遠,俯伏在地祈求,如果可能,使這時辰離他而去,說:「阿爸!父啊!一切為你都可能: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你所願意的。」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伯多祿說:「西滿!你睡覺嗎?你不能醒寤一個。時辰嗎?你們醒寤祈禱罷!免陷於誘惑。心神固然切願,但肉體卻軟弱。」耶穌又去祈禱,說了同樣的話。他又回來,見他們仍是睡著,因為他們的眼晴沉重,也不知道要回答他什麼。(谷14:32-40

福音所用的字眼,實在令人驚奇。耶穌走向苦難和死亡時,感到「驚懼」,「恐怖」,「悲傷得要死」;耶穌又「俯伏在地」,祈求他的父親,如果可能的話,「請給他免去這苦杯」;耶穌在苦悶中,不止一次,來見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向他們求助。這裡,我們接觸到了耶穌位格的奧秘。在許多場合中,耶穌自稱為「人子」。他確實是人,有完整的人性:他的驚懼是真的驚懼:他的恐怖是真的恐怖;他悲傷得要死,是真的悲傷得要死;他的祈禱也是真的祈禱。另一方面,耶穌也自稱為「天父的愛子」,和天父原是一體。這晚,耶穌的天主性所預見的痛苦,他的人性都經歷了;而且不只是那晚和明天的悲劇:猶達斯的出賣,門徒的卑怯,慘酷的極刑,同時也包括了整個人類的悲劇,連我們每一個人的虛偽和不忠在內。三年前,若翰曾指證說:「請看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這個指證今晚實現了。

耶穌在整整一小時的苦禱,和一場艱苦的奮鬥之後,站起來,堅定地說:「看,人子就要被交付在罪人手中了。」那時,猶達斯已經到了。其實,他就是整個人類的代表。馬爾谷福音記下了園子裡的最後一幕。

耶穌還說話的時候,那十二人中之一的猶達斯,遂即到了,同他一起的,還有帶著刀劍棍捧的群眾,是由司祭長、經師和長老那裡派來的。那出賣耶穌的人曾給他們一個暗號說:「我口親誰,誰就是;你們拿往他,小心帶去。」猶達斯一來,便立刻到耶穌跟前說:「辣彼!」遂口親了他。他們就向耶穌下手,拿住了他。站在旁邊的人中,有一個拔出劍來,砍了大司祭的僕人一劍,削下了他的一個耳朵。耶穌開口對他們說:「你們帶著刀劍棍棒出來拿我,如同對付強盜一樣;我天天在你們當中,在聖殿裡施教,你們沒有拿我;但這是為應驗經上的話。」門徒都撇下他逃跑了。即時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投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人們也抓住了他;但他撇下麻布,赤著身子逃走了。(谷14:41-52

猶達斯完成了出賣的陰謀,門徒初遇危險就完全崩潰,只有耶穌控制著整個的局面。沒有人能夠奪取耶穌的性命,是耶穌自己交付了它,為應驗經上的話,為實現天主的計劃。至於那個少年,很可能是馬爾谷自己;如果真是他的話,那麼這一幕的敘述,是一個目擊者的記錄。

5﹒耶穌在公議會前

耶穌在革責瑪尼園子裡被捕之後,就被帶到公議會那裡。這公議會是猶太人最高的權力機構,由七十二人組成。在羅馬人統治之下,它已沒有了政治權力,只負擔著宗教方面的立法和司法任務。至於七十二個議員,可分三等人:第一是長老,他們代表了擁有土地的貴族階級;第二是大司祭,他們掌管聖殿、主持祭祀,是宗教界的重要人物:第三是經師,他們是法律專家。這些人在耶穌受難史中,不斷出現。現在,我們隨著馬爾谷福音的記述,跟耶穌來到公議會前。

他們把耶穌帶到大司祭那裡,所有的司祭長、長老和經師也都聚集在那裡。伯多祿遠遠的跟著耶穌,直到大司祭的庭院裡面,同差役們坐在一起,烤火取暖。司祭長和全體公議會,尋找證據反對耶穌,為把他處死,卻沒有找著。原來有許多人造假證據告他,但那些證據各不相符。有幾個人站起來,作假見證告他說:「我們曾聽他說過:我要拆毀這座用手建造的聖殿,三天內要另建一座不用手建造的。」連他們的這證據也不相符合。(谷14:53-59

耶穌有否說過「我要拆毀聖殿」這句話呢?有關這件事,若望福音講得最詳細: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在段殿院裡,他發現了賣、羊、鴿子的,和坐在錢莊上兌換銀錢的人,就用繩索做了一條鞭子,把眾人連羊帶牛,從殿院都趕出去…猶太人便追問他說:「你給我們顯什麼神跡,證明你有權柄作這些事?」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猶太人就說:「造座聖殿建築了四十六年,你在三天之內,就會重建起它來嗎?」但耶穌所提的聖所,是指他自己的身體。所以當他從死者中復活以後,他的門徒就想起了他曾說過這話,便相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若2:18-21

根據這段話,說耶穌蓄意向聖殿施暴,這樣的誣告,真是無聊極了。最後,大司祭發言了,他要耶穌親自宣佈自己是誰。

於是大司祭起來,站在中間,問耶穌說:「這些人作證反對你的事,你什麼也不回答嗎?」耶穌卻不作聲,什麼也不回答。大司祭又問他說:「你是默西亞,那應受讚頌者的兒子嗎?」(谷14:60-61

「應受讚頌者的兒子」就是「天主的兒子」,因為猶太人為表示尊敬,向來避免直接呼喚天主的名字。這裡,大司祭向耶穌發出的問題十分明確,沒有絲亳誤解的可能。他向耶穌提出的問題,包括兩點:一、你是不是默西亞?二、你和天主有著怎樣的關係?耶穌的答覆也沒有半點含糊,而且完全針對了這兩點。

耶穌說:「我是,並且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邊,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谷14:62

耶穌承認自己是萬眾期待的默西亞,同時也指出,他有和天主同等的地位,他握有天主的權力,且享有天主的光榮,就是說,他是天主。在場的人都明白了耶穌的意思,大司祭更撕裂了自己的衣服,為表示耶穌說了褻瀆天主的話;這個舉動正證明了,審訊耶穌的公議會沒有誤解耶穌的原意。

大司祭遂撕裂自己的衣服說:「何必還需要見證呢?你們都聽見褻瀆的話了,你們看著怎樣?」眾人都判定他該死。(谷14:63-64

公議會定了耶穌死罪,但只有羅馬總督有權執行死刑;這件事必需等到明天再繼續進行。但是人們對耶穌的仇恨卻不能等待。

有些人就開始向他吐唾沬,蒙起他的臉來,用拳頭打,對他說:「你作先知罷!」差役且用巴掌打他。(谷14:65

在耶穌所受的許多苦辱之中,伯多祿公開否認他是自己的老師,是尤其難以忍受的。這個伯多祿在耶穌被捕時,棄下老師逃跑了;稍後,略為鎮靜下來,又轉回去,遠遠的跟在耶穌後面,直到公議會的庭院裡,結果發生了這悲痛的一幕

伯多祿在下邊庭院裡時,來了一個大司祭的使女,看見伯多祿烤火,就注視他說:「你也是和那個納匝肋人耶穌一起的。」伯多祿卻否認說:「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說什麼。」他遂走出去,到了門廊,雞就叫了。耶使女看見他,就又給站在旁邊的人說:「這也是他們中間的人。」伯多祿又否認了。過了一會兒,站在旁邊的人又再對伯多祿說:「你確是他們中間的,因為你也是個加里肋亞人。」伯多祿就開始詛咒,並發誓說:「我不認識你們說的這個人。」立時雞叫了第二遍。伯多祿遂想起耶穌給他所說的話:「雞叫二遍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就放聲大哭起來。(谷14:66-72

6﹒耶穌在比拉多前

耶穌是因為自稱為天主的兒子,而被公議會判該死的。按照當時的法律,猶太人本來可以用石頭來砸死這類死犯。但是大司祭他們願意按照羅馬人的法律,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只有窮凶極惡和反抗皇上的罪犯,才應受這種死刑;因為十字架的死刑是那麼可恥,所以不能夠判決一個羅馬公民接受這種刑罰。於是,第二天一早,猶太人把耶穌送到比拉多那裡。

一到清晨,司祭長、長老及經師,和全體公議會商討完畢,就把耶穌捆綁了,解送給比拉多。比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耶穌:「你說的是。」司祭長控告他許多事,比拉多又問他說:「你看,他們控告你這麼多的事,你什麼都不回答嗎?」耶穌仍沒有回答什麼,以致比拉多大為驚異。(谷15:1-5

比拉多問耶穌說:「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他怎麼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的呢?這一定是公議會的傑作。這班人清楚知道,比拉多一定不會為了宗教上的理由而把耶穌定罪的,因此,他們設法把耶穌和政治拉上關係,他們控告耶穌是一個煽動份子。路加福音記下了他們怎樣控告了耶穌。

於是,他們全體起來,把耶穌押送到比拉多面前,開始控告他說:「我們查得這個人煽惑我們的民族,阻止給凱撒納稅且自稱為默西亞君王。」(路23:1-2

猶太人對耶穌所提出的控告,完全相反事實。前兩項完全是虛構的,最後一項也與事實不符。耶穌一向拒絕接受默西亞──君王為政治領袖的這個角色。我們一定記得,耶穌行了增餅奇蹟之後,群眾熱烈擁護耶穌,要他做他們的君王,耶穌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以致失去了群眾的好感。這裡,發生了一個插曲,是所謂政治把戲的傑作,卻給耶穌增添了新的侮辱。下面是馬爾谷福音的記錄。

每逢節日,總督慣常給民眾釋放一個他們所要求的囚犯。當時,有一個名巴辣巴的,他是與那些在暴動中殺人的暴徒一同被囚的。群眾上去,要求照常給他們辦理。(谷15:6-8

群眾要求釋放囚犯,本來與耶穌的案件無關,但比拉多看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用來處理耶穌的案件。比拉多並不相信公議會控告耶穌的那些罪名。至於巴辣巴是個定了罪的殺人犯,更是個作亂的危險份子。因此,比拉多決定了要利用這機會釋放耶穌。但是,大司祭這班人也決定了一定要把耶穌釘死才罷休。於是比拉多遭遇到一次出乎意外的抗爭;面對著群眾的叫喊,他的行動顯得非常拙笨。馬爾谷福音記述這個插曲的結局:

比拉多向猶太人說:「你們願意我給你們釋放猶太人的君王嗎?」他原知道司祭長是由於嫉妒才把耶穌解送來的。但是,司祭長卻煽動群眾,寧要給他們釋放巴辣巴。比拉多又向他們說:「那麼對你們所稱約猶太人君王,我可怎麼辨呢?」他們又喊說:「釘他在十字架上!」比拉多對他們說:「他作了什麼惡事?」他們越發喊說:「釘他在十字架上!」比拉多願意滿足群眾,就給他們釋放了巴辣巴,把耶穌鞭打後,交給他們,釘在十字架上。(谷15:9-15

耶穌以前所預告的,現在照樣發生了:昨晚在晚餐時,用象徵的形式提前奉獻的,今日以血肉的軀體交付了。耶穌在被釘之前,先受鞭打。鞭打用的鞭子,在頂端有鉛球或骨片,打在身上,可以把皮肉都帶走。耶穌被鞭打之後,又受到兵士的戲弄。這樣的精神虐待,已是第二次了。

兵士把耶穌帶到庭院裡面,即總督府內,把全隊叫齊,給耶穌穿上紫紅袍,編了一個茨冠給他載止,開始向他致敬說:「猶太人的君王萬歲!」然後用一根蘆葦敲他的頭,向他吐唾沬,屈膝朝拜他。(谷15:16-19

大司祭那些人,為了使耶穌的案件染上政治色彩,就誣告耶穌自稱為「猶太人的君王」。比拉多也帶著譏諷的口吻稱耶穌為「猶太人的君王」。現在,這班兵士又用扮演「猶太人的君王」來從中取樂。他們給耶穌披上紫袍,用荊棘做了一個王冠,給耶穌戴上;耶穌默默地忍受這一切侮辱,沒有開口說一句話,這靜默正顯示了他無上的權威,這正是「上主受苦僕人」的真正面貌。先知依撒意亞對此曾作了詳盡的描寫。下面一些章節可以幫助我們認清基督君王的本色。

他受盡了侮辱,被人遺棄;他真是個苦人,熟悉病苦;他好像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他受盡了侮辱,因而我們都以他不算什麼。然而他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我們還以為他受了懲罰,為天主所擊傷和受貶抑的人。可是他被刺透,是因了我們的悖逆;他被打傷,是因了我們的罪惡;因他受了懲罰,我們便得了安全;因他受了創傷人,我們使得了痊愈。」(依53:3-5

他受虐待,仍然謙遜忍受,總不開口,如同被牽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聲,他也同樣不開口。(依53:7

我正義的僕人要使多人成義,因為他承擔了我們的罪過。(依53:11

7﹒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兵士戲弄耶穌之後,就把耶穌帶到刑場去。下面是馬爾谷福音的記述。

他們戲弄了之後,就給他脫去紫紅袍,給他穿上他自己的衣服,然後帶他出去,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有一個基勒乃人西滿,是亞歷山大和魯富的父親,他從田間來,正路過那裡,他們就強迫他背耶穌的十字架。他們將耶穌帶到哥耳哥達地方,解說「髑髏」的地方,就拿沒藥調和酒給他喝,耶穌卻沒有接受。他們就將他釘在十字架上,並把他的衣服分開,拈鬮看誰得什麼。他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時,正是第三時辰。他的罪狀牌上寫約是:「猶太人的君王」。與他一起還釘了兩個強盜:一個在他右邊,一個在他左邊。這就應驗了經上所說的:「他被列於叛逆之中」。(谷15:31-28

路過的人都侮辱他,搖頭說:「哇!你這拆毀聖殿,三天內重建起來的,你從十字架上下來,救你自乙罷!」同樣,司祭長與經師也譏笑他,彼此說:「他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默西亞,以色列的君王!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罷,叫我們看了好相信!」連與他一起釘在十字架上的人也辱罵他。(谷15:29-32

這裡,路加福音補充了馬爾谷福音,記下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幾句話。下面是第一句:

耶穌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

路加福音也記述了耶穌和右盜的對話。

懸掛著的凶犯中,有一個侮辱耶穌說:「你不是默西亞嗎?救救你自己和我們罷!」另一個凶犯應聲斥責他說:「你既然受同樣的刑罰,連天主你都不怕嗎?這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所受的,正配我們所行的;但是,這個人從未做過什麼不正當的事。」隨後說:「耶穌,當你來為王時,請你紀念我!」耶穌給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路23:39-34

從此,人們都叫這個凶犯為「好強盜」,我國信友都稱他為「右盜」,因為他被釘在耶穌的右邊。這是第一個由耶穌親自冊封的聖人。這裡,若望福音保留了耶穌的另幾句話。

在耶穌的十字架傍,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此後,耶穌因知道一切事都完成了,為應驗經上的話,遂說:「我渴。」有一個盛滿了醋的器皿放在耶裡,有人便將海綿漢滿了醋,綁在長槍上,送到他的口邊。(若19:25-30

若望代表了所有的基督信徒,因此,世世代代,每個信徒都把耶穌的母親,當作自己的母親。

四部福音記錄耶穌臨終的情形,都非常謹慎,以避免引起不健康的情緒。下面是馬爾谷福音的記錄。

到了第六時辰,遍地昏時,直到第九時辰。在第九時辰。耶穌大聲呼號說:「厄羅依,厄羅依,肋瑪,撒巴黑塔尼?」意思是:「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旁邊站著的人中有的聽見了,就說:「看,他呼喚厄里亞呢!」有個人就跑過去,把海綿浸滿了醋,綁在蘆葦上,遞給他喝,說:「等一等,我們看,是否厄里亞來將他卸下。」(谷15:33-36

「厄羅依,厄羅依,拉瑪,撒巴黑塔尼?」這是一個搖撼人心的呼聲,也是全世界所有痛苦人的聲音。這呼聲表示耶穌面臨死亡的感受,與一般臨終的人,沒有什麼不同。這句話是聖詠第22首的開頭一句。全首聖詠,在開始時充滿了悲痛,在結束時卻充滿了依恃,說:「我要向我的弟兄宣揚你的名,在盛大的集會中向你歌頌。」耶穌就懷著這悲痛和依恃的心情,說了最後兩句話:路加福音記錄了其中一句:

耶穌大聲呼喊說:「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路2345

若望福音記錄了另一句:

耶穌一嚐了耶醋,便說:「完成了。」就低下頭,支付了靈魂。(若19:30

耶穌說了這話,就斷了氣,好像一個忠信的僕人結束了他一天的工作,完成了他的任務。耶穌的死亡是一個勝利。為表示這勝利,馬爾谷福音特別記下了兩件事:

聖所裡的悵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對面站著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斷了氣,就說:「這人真是天主子!」(谷15:38-39

聖殿中的帳幔,遮著聖所,是為阻止外教人接近天主。因著耶穌的死,這阻礙已經消除,人人都可以接近天主。耶穌的死更開了百夫長的神目,而能認識天主。從此以後,人人都可以像右盜和百夫長那樣認識天主,接近天主了。這便是耶穌的死所產生的果子。耶穌的死確實是一個勝利。

8﹒空的墳墓

每年逾越節晚上,信徒們舉行守夜禮:結束的時候,大家互相祝賀耶穌復活,聖堂中充滿了一片歡樂愉快的氣氛。四部福音都講述了耶穌復活這件神秘的事情。我們隨著馬爾谷福音來探求這事的真相。馬爾谷福音幾乎逐分逐秒記錄了耶穌受難的始末:下面是耶穌死後的一段記錄:

到了傍晚,因為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天,來了一個阿黎碼特雅人若瑟,他是一位顯貴的議員,也是期待天國的人。他大膽地進見比拉多,要求耶穌的遺體。比拉多驚異耶穌已經死了,遂叫百夫長來,問他耶穌是否已死。既從百夫長口中得知了實情,就把屍體賜給了若瑟。若瑟買了殮布,把耶穌卸下來,用殮布裹好,把他安放在巖石中鑿成的墳墓裡;然後把一塊石頭滾到墳墓門口,那時,瑪利亞瑪達肋納和若瑟的母新瑪利亞,留心觀看安放耶穌的地方。(谷15:42-47

第二天,星期六,是安息日,也正好是逾越節:每個猶大人都留在家裡,依照法律的規定,聚集在宰殺了的羔羊周圍,舉行儀式,紀念他們的祖先,從埃及人的奴役中,恢復了自由。然而那些隨從耶穌的婦女,心中只有一個意念,就是要對可愛的老師,表示最後的敬禮。她們決定了要把耶穌滿是傷痕和血蹟的屍體,洗乾淨後,再抹上香油,重新好好地理葬。因為這天是安息日,什麼也不能做,只得等安息日過去了再實行她們的計劃。四部福音都不約而同的用了一些字眼,強調那些婦女急不能待的心情,比如:「安息日一過,天快亮時」,「天還很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大清早」。因此,在她們的心思中,除了去為耶穌重葬外,不可能再有別的念頭,至於耶穌可能復活的思想,那更不用提了。馬爾谷福音記錄了那些婦女在早晨所遇到的事。

安息日一過,瑪利亞瑪達肋納、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和撒羅默買了香料,要去傅抹耶穌。一週的第一天,大清早,她們來到墳墓那裡;那時太陽剛升起。她們彼此說:「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但舉目一望,看見那塊很大的石頭已經滾開了。她們進了墳墓,看見一個少年人,坐在右邊,穿著白衣,就非常驚恐。那少年人向她們說:「不要驚惶!你們尋找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納匝肋人耶穌,他己經復活了,不在這裡了,請看安放過他的地方!(谷16:1-6

馬爾谷福音的記述十分簡單,一點不像神話故事那樣故作誇張的描寫,也不像電影小說那樣佈置戲劇性的情節:只是很簡單的說了那些婦女見到了「空的墳墓」,又聽到了一個白衣少年對她們說,納匝肋人耶穌已經復活了。

這個白衣少年是一位天使。當聖經講到天主把自己啟示給世人的時候,多次提到天使。天使一詞的意思是天主派來傳達訊息的使者;這裡,天主派遣使者來向那些婦女傳達被釘死的耶穌已經復活的訊息。天使繼續對她們說:

你們去,告訴他的門徒和伯多祿說:他在你們以先往加里肋亞去,在耶裡你們要看見他,就如他所告訴你們的。(谷16:7

這句話值得加以注意。天使特別用了「就如他所告訴你們的」說法,是為使她們記起耶穌多次對她們說過的話,就是有關自己死後要復活的預告。在耶穌口中,他的死亡和他的復活是前呼後應,不相分離的。現在我們引用耶穌在往斐理伯凱撒勒雅途中的那些談話作為例子。馬爾谷福音說:

耶穌便開始教訓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谷8:31-32

耶穌所預告的,現在實現了。我們可以看到四部福音都無意提出什麼證據,去證明耶穌復活;它們只是簡單地肯定了這個事實:被釘而死的耶穌復活了。

然而,空的墳墓、天使的訊息,在婦女和門徒身上引起了什麼反應呢?每一部福音的記錄都有它的特色。下面是馬爾谷福音的記錄。

他們一出來,就從墳墓耶裡逃跑了,因為戰慄和恐懼攫往了她們,她們什麼也沒有給人說,因為她們害怕。(谷16:8-9

看她們怕成這個樣兒,我們不致說她們盲目輕信了罷。瑪竇福音則告訴了我們那些婦女稍後的心情說:

她們趕快離開墳墓,又恐懼又異常喜樂,跑去報告他的門徒。(瑪38:8

路加福音一樣記載了,那些婦女最後還是把天使的話,報告給門徒:但是同時也記錄了門徒的反應。

她們從墳墓那裡回去,把這一切事報告給那十一門徒及其餘的眾人,她們是瑪利亞瑪達肋納及約安納和雅各伯的母親瑪利亞;其餘同她們一起的婦女,也把這些事報告給宗徒。但婦女們的這些話,在他們看來,好像是無稽之談,不敢相信。(路24:9-11

這些就是在主日早上所發生的事情,也成了日後基督信徒在逾越節所慶祝的對象:就是基督從死亡到達生命,正如希伯來人從埃及人的奴役進入天主子民的自由。舊約所象徵的,耶穌所預告的,今天實現了。

9﹒他看見就相信了

星期日一清早,有幾個婦女到墳墓去,本想重新安葬耶穌,卻成了第一批耶穌復活的證人。稍後她們把空的墳墓和天使的話報告了門徒,但是門徒都不相信她們的話。然而伯多祿就趕去看個究竟,他也看到了空的墳墓,卻沒有看到天使。對於這點,路加只簡單的寫了一句:

伯多祿卻起來跑到墳墓耶裡,屈身向裡窺看,只見有一殮布,就走了,心裡驚異所發生的事。(路24:12

有關這事,若望福音倒記載得十分詳細:並且還告訴我們,和伯多祿同去的,尚有「另一個門徒」。

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邊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於是地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伯多祿便和那另一個門徒出來,往墳墓那裡去了。兩人一起跑,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來到了墳墓耶裡。他俯身看見了放著的殮布,卻沒有進去。隨著他的西滿伯多祿也來到了,進了墳墓,看見了放著的殮布,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不同殮布放在一起,而另在一處捲著。那時,先來到墳基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然後兩個門徒又回到家裡去了。(若20:1-10

這段美麗的記錄寫得那麼具體,誰都看得出這是福音作者的親身經歷。若望雖然先到墳墓,但是讓後到的伯多祿首先進去,這是對他表示尊敬,承認他仍是宗徒之長。他們進了墳墓,看到了那塊殮布和那塊汗巾。只要稍微留意那兩塊布匹放置的情形,就能斷定是不可能有人把屍體匆匆搬走的。若望沒有記下,伯多祿在那時有什麼感覺,卻告訴了我們他本人的心情,說:他看見,就相信了。這裡,我們知道,即使是耶穌的愛徒,還沒有相信他老師的話,還沒有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因為,假如他相信先知和耶穌的話,根本不需要「一看見就相信」,他早已應該相信了。「看見而相信」這句話,在若望福音的最後幾頁,還要多次出現。耶穌清楚宣佈了:「那沒有看見而相信的人,才是有福的。」因此,相信耶穌復活,有兩個基礎:第一、是聖經:它給我們宣示了天主的計劃:第二、是宗徒:他們給我們指證了,全部舊約在死而復活的耶穌身上完成了。「依照聖經所記載的」這句話,是初期信徒信仰的指南,也是信仰的核心。聖保祿宗徒在追述他本人的信仰時,這樣說:

我當日把我所領受而又傳授給你們的,其中首要的是: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格前15:34

現在,我們再回到復活的那天早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見到復活的耶穌。若望福音記述了耶穌的第一位目擊證人。

瑪利亞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就俯身向墳墓裡面窺看,看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你哭什麼?」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耶裡,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耶穌向她說:「女人,你哭什麼?你找誰?」她以為他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他撤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去取他回來。」耶穌給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耶穌向她說:「你別拉往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我父那裡;你到我的弟兄耶裡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裡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裡去。」(若30:11-17

若望福音所描寫的這一幕,使我們感到,復活後的耶穌,和以前所認識的耶穌,又相似,又不同。瑪利亞瑪達肋納看到他,竟不能立刻認出他就是耶穌;可是他只叫了一聲「瑪利亞」,她就認出了他就是她的老師。

瑪利亞瑪達肋納不但做了耶穌復活的第一位目擊證人,同時也第一個在復活了的耶穌那裡上了一課神學。這課神學包括兩個主題:第一、耶穌仍活在世上,同時也屬於永生;第二、天主是耶穌的父親,也是所有門徒的父親。門徒與天主的父子關係,就像耶穌與父的關係那樣。這樣的關係是從未有過的,因為這是第一次耶穌稱門徒為「我的弟兄」。從此,新約的子民,因著耶穌的死亡和復活,從塵世的生涯進入永生的境界:解脫了死亡的奴役獲享天主子女的自由。這樣,舊約時代的逾越,成了新約時代的逾越。

10﹒顯現給宗徒

天使告訴婦女耶穌已經復活的時候,同時叮囑她們去轉告宗徒:耶穌顯現給瑪利亞瑪達肋納的時候,也叮囑她去告訴宗徒。因為耶穌復活的信仰,雖然有聖經作為基礎,但是還需要宗徒作見證。誰知這批宗徒不肯相信婦女的報導。不過這反應倒顯示了福音記錄的可靠:福音的作者對宗徒遲疑不信的弱點亳不加以掩飾,足以表示了他們是依據了事實,寫下了這些記錄。此外,耶穌經常責備宗徒缺乏信心,說:「你們的信心在那裡?」又說:「信心薄弱的人。」因此,宗徒決不是盲目輕信的那種人,這一特點,為我們卻非常可貴。

婦女的報告既然對宗徒一點用處都沒有,耶穌要親自出面了。這裡,我們取用路加福音的記錄。路加福音在講述耶穌顯現給宗徒之前,先講述了耶穌在厄瑪烏村顯現給兩個門徒的事蹟。這兩個門徒立即從厄瑪烏趕回耶路撒冷為向宗徒報告他們的際遇。那是星期日那天晚上,就在那兩個門徒剛剛抵達宗徒那裡的時候。

他們正談論這些事的時候,耶穌立在他們中聞,向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眾人都害怕起來,想是見了鬼神。耶穌向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恐懼?為什麼心裡起了疑慮?你們看看我的手,我的腳,分明是我自己。你們模模我,應該知道:鬼神是沒有肉軀和骨頭的,如同你們看我,卻是有的。」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伸給他們看。他們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耶穌向他們說:「你們這裡有什麼吃的沒有?」他們便給了他一片烤魚。他就接過來,當他們面前吃了。(路24:36-43

請注意,耶穌的顯現,在宗徒身上所引起的一聯串情緒反應:驚懼、害怕、惶恐、疑慮,最後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宗徒覺得,在他們面前的耶穌,和他們所認識的耶穌,又相同,又不同。他們覺得不相同:因為門窗都關著,耶穌卻忽然之間,站在他們中間:因此他們以為見了鬼神。原來耶穌復活後的身體,已不受物質定律的限制了。可是,他們又覺得相同:因為耶穌的手和腳還留著十字架的釘孔,耶穌也如同以前一樣吃東西;這不是沒有骨肉的鬼神,這和他們一同生活的耶穌沒有什麼分別。但是,宗徒的信仰必須以舊約聖經作基礎;因此,耶穌要給他們講解舊約聖經。路加福音繼續寫道:

耶穌對他們說:「我以前還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就對你們說過這話:諸凡梅瑟法律、先知並聖詠上指著我所記載的話,都必須應驗。」耶穌遂開啟他們的明悟,叫他們理解經書;又向他們說:「經上曾這樣記載:默西亞必須受苦,第三天要從死者中復活;並且必須從耶路撒冷開始,因他的名向萬邦宣講悔改,以得罪之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人。」(路24:44-48

當天晚上,耶穌顯現時,十二個宗徒中,只有十個在場。猶達斯出賣耶穌後,受到良心的譴責,陷於失望,自盡了。另一個不在場的宗徒便是多默。多默缺席的結果,是耶穌再一次顯現給宗徒。若望福音記載了這次顯現。

十二人中的一個,號稱狄狄摩的多默,當耶穌來時,卻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別的門徒向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但他對他們說:「我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手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決不信。」八天以後,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裡,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說:「願你們平安!」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裡來,看看我的手罷!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膀,不要作無信的人,但要作個有信德的人。」多默回答說:「我主!我天主!」耶穌對他說:「因為你看見了我,才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若20:24-29

多默固執不信,達八天之久。但是,耶穌死而復活的事實反而因此更為明確。多默的疑惑不信,堅固了後世基督徒的信仰;他所加給耶穌「我主!我天主!」的呼號,也給耶穌的真面目鉤出了一個輪廓。

耶穌究竟是誰?耶穌的一生,尤其是在最後三年內,他的所言所行,都是在告訴我們他是誰。但是,我們必須通過舊約聖經,才能對耶穌有個完整的形像:他是達尼爾先知所預言的「人子」;他是依撒意亞先知所談論的「受苦的僕人」:他是梅瑟所預告的「那位先知」;他是猶太民族所期待的「默西亞」;他是世代的主人;總之一句,他是「我主,我的天主」。

三十年後,聖保祿寫信給信徒說:「假使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相信的,都是虛假的。」基督徒信仰的基礎,是「耶穌死而復活」:這正是舊約聖經所預告的。

11﹒你愛我嗎?

現在若望福音要給我們講述,宗徒在加里助亞看見耶穌的一幕,地點就在耶穌開始傳教生活的提庇黎雅海邊。這裡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就是,耶穌復活之後,宗徒稱呼耶穌,不再用「師」,而改用「主」。這原是以色列人加以天主的尊稱。下面就是若望福音的原文。

這些事後,耶穌在提庇黎雅海邊,又顯現給門徒;他是這樣顯現的。當西滿伯多祿,號稱狄狄摩的多默,加里肋亞加納的納塔乃耳,載伯得的兩個兒子,和其他兩個門徒在一起的時候,西滿伯多祿對他們說:「我去打魚。」他們回答說:「我們也同你一起去。」他們便出去,上了船;但那一夜什麼也沒有捕到。已經到了早展,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沒有認出他是耶穌來。於是耶穌對他們說:「孩子們,你有些魚吃嗎?」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向他們說:「向船右邊撒網,就會捕到。」他們便撒下網去,因為魚太多,竟不能拉上網來。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就對伯多祿說:「是主。」西滿伯多祿一聽說是主,他原是赤著身,就束上外衣,縱身跳入海裡;其他的門徒,因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坐著小船,拖著一網魚而來。(若2118

伯多錄仍如以前一樣,在名單上佔第一位。這裡,我們又看到了伯多祿和若望的不同性格:是若望首先認出了主:然而,是伯多祿第一個採取行動。耶穌復活後,在所有的顯現中,耶穌不是立刻被人認出,必須耶穌先做一件事,或說一句話,來開啟人的心目,這一次也是一樣。認出耶穌的過程雖然神奇,但一經認出之後,耶穌的一舉一動顯得十分簡單。若望福音繼續寫道:

當他們上了岸,看見放著一堆炭火,上面放著魚和餅。耶穌對他說:「把你們剛才所謂打得的魚拿一些來!西滿伯多祿便上去,把網拉上岸來,網裡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雖然這麼多,網卻沒有破。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罷!」門徒中沒有人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遂上前拿起餅來,遞給他們;也同樣拿起魚來,遞給他們。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向門徒顯現,這已是第三次。(若21:19-14

耶穌用門徒熟悉的舉動,使他們知道確就是他;也就是他,三年前,在這海邊召叫了他們。可是,他和以前不同:有時顯現,有時隱去,不受世間規律的限制。現在,他們明白了「從死者中復活」是什麼意思,就是:不但恢復生命,更享有超越人類本性的生命。他們就開始稱耶穌為「主」。在宗徒確信耶穌復活之後,耶穌就要委任伯多祿一項特殊任務。下面就是若望福音對這次委任的記錄。

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予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杖放我的羊群。」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遂向他說:「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他將以怎樣的死,去光祭天主。說完造話,又對他說:「跟隨我罷!」(若21:15-19

耶穌就這樣在小群門徒之前,肯定了伯多祿是宗徒之長的地位。耶穌一連三次問伯多錄:你愛我嗎?不但為賠補他三次否認之罪,也是為表示,進任務要求他毫無保留的愛德。為了同樣的理由,他也必須接受殉道的命運。現在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從一開始,耶穌把西滿改名為伯多錄。伯多祿的意思就是磐石,在當時,從未有人取用這個名字。耶穌為他取了這個名字,為表示他的信心是不可動搖的,足以作為所有信徒的信仰基礎。現在耶穌委任他牧人的任務,叫他牧放自己的羊群。

伯多祿心直口快的脾氣突然發作起來,又挨了一次責備。若望福音寫道:

伯多祿轉身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跟著,即在晚餐時靠耶穌胸膛前問:「主!是誰出賣你?」的那個門徒。伯多祿一看見他,就對耶穌說:「主!他怎樣?」耶穌向他說:「我如果要他存留直到我來,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若21:20-22

耶穌的答覆很簡單:他應該專心做好自己的職務,不要分心去理會人家的閒事。這教訓為我們也很實用。

加里肋亞提庇黎雅海邊的顯現到此結束。福音所記載的下一次顯現,將是耶穌離世升天的那次顯現;那時,耶穌將隆重地派遣宗徒到世界各地去宣揚福音。

12﹒往訓萬民

耶穌在加里肋亞提庇黎雅海邊顯現給門徒時,委任伯多祿為最高的牧人。這個使命,在空間上,包括整個世界:在時間上,和這個世界同樣久遠。為了解這使命的意義,我們要依次閱讀若望、路加和瑪竇三部福音的記錄:它們各有一些獨特的珍貴訊息。我們是要瞻仰另一次耶穌的顯現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否」。說「是」,因為耶穌是在顯現時給宗徒交付了這宣傳福音的使命;說「否」,因為福音記事的手法往往只注意事件所表達的訊息,對於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並不加以仔細區分。比如,就說這宣揚福音的使命罷,若望福音就把耶穌在兩次不同的顯現時所說的話放在一起講。現在,我們從若望福音開始。

正是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20:19-23

這段福音傳達了兩個重要的訊息。第一是有關宣揚福音使命的根源:宗徒領受的使命是承受耶穌的使命,而耶穌的使命乃受自天主聖父:這裡說明了,宗徒的使命和耶穌的使命是同一個使命,同時也強調了代代相傳,上下連貫的特性。第二是有關宗徒領受天主聖神:在希伯來語中,神、氣息、生命是同一個字;因此,耶穌向宗徒噓氣,是表示賦給他們生命、聖神;從這時開始,宗徒領受了聖神的恩賜,以便日後也把這聖神賦給他人;同時,耶穌也授給他們赦罪的權力,建立了告解聖事。現在我們轉到路加福音的記錄。

耶穌對他們規:「我以前還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就對你們說過這話:諸凡梅瑟法律、先知並聖詠上指著我所記載的話,卻必須應驗。」耶穌遂開放他們的明悟,叫他們理解經書;又向他們說:「經上曾這樣記載:默西亞必須受苦,第三天要從恐者中復活;並且必須從耶路撒冷開始,因他的名向萬邦宣講侮改,以得罪之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人。」(路24:44-49

這段福音所傳達的訊息,也包括兩點,就是:宣講和作見證的內容,以及宣講和作見證的對象。內容方面:首先是,舊約所預告的天主計劃,在耶穌身上實現了:其次是,世人要因耶穌的名悔改和皈依,並獲得罪的赦免。對象方面:是從耶路撒冷開始,擴展到全世界所有的人。這個使命的內容這麼豐富,所包括的地區又那麼廣大,這一小群不學無術的人,能夠勝任嗎?路加福音繼續寫道:

看,我要把我所恩許的,遣發到你們身上;至於你們,你們應當留在這城中,直到佩戴上自高天而來的能力。(路24:49

這群人固然弱小無能,可是能力強大的聖神,要幫助他們執行受自耶穌的使命。剛才若望福音曾提到耶穌賦給了宗徒聖神,可是那次聖神臨在的功能,更是為了使宗徒和耶穌及聖父親密結合;路加福音所說的聖神來臨,將是一陣強風,要把宗徒帶到天涯地角。至於瑪竇福音又給我們傳達了什麼訊息呢?

十一個門徒就往加里肋亞,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去了。他們一看見他,就朝拜了他,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18-20

瑪竇福音強調了耶穌有統治天上和地下的全權,因而清楚指出了復活的耶穌是個尊嚴的君王。事實上,耶穌復活之後,就立即享受他父親的光榮;不過,我們仍說他還在人間,因為他多次顯現給宗徒,為堅固他們的信德,為授給他們使命。現在,耶穌在世的任務已全部完成,是離開人間回歸天父的時候了。福音有關耶穌升天的記錄十分簡單:比如路加福音只用了短短一句:

他正降福他們的時候,就離開他們,被提升天去了。(路24:51

在聖經中,「被提升天去了」這句話意思是:進入天主的世界,享受天主的光榮。因此,福音也強調了宗徒的喜樂。

他們叩拜了他,皆大歡喜地回了耶路撒冷,常在聖殿裡稱謝天主。(路24:52-53


網頁製作及校對: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