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谷福音:門徒的手冊

Stanley B. Marrow, S.J.著 周國祥譯

神思 第四期 一九九零年 1-12頁

 

**********

摘要

作者為我們介紹馬爾谷福音的獨特處。該福音應是四部中最早的一部,它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有緊密的結構,而基督的苦難佔極重要的地位。馬爾谷指出做耶穌門徒的真正意義,就是跟隨受苦的主,奉獻一生為別人服務,甚至交付自己的性命。

**********

 

最近,出版了一本追悼弗蒂吉埃爾神父(Pere A.-J. Festugiere)的紀念冊。在這紀念冊中,有一篇講述他「皈依」的文章。這事發生在馬爾蘇隱修院(Abbey of Maredsous)裡。他感受到天主不可抗拒的召叫,就決定了獻身為他服務。弗蒂吉埃爾提出的理由很簡單,他說:「我感到被愛。」這位傑出的道明會士是位古典文學學者。幾年後,他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希臘民間的個人宗教」(Personal Religion among the Greeks),在其中談到一則「阿普萊烏斯的金驢子」(Apuleius' Golden Ass)神話;他在涉及神話中英雄路西烏斯(Licius)的一段描寫中,很巧妙地捕捉了他當年的感受:他感到自己被愛。他以愛去還報。因他瞻仰愛西斯(Isis)女神時,就在這互愛中,發現了不可言喻的喜樂。(《希臘民間的個人宗教》,84頁)。

但是,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裡,差不多有六十年罷,弗蒂吉埃爾神父卻不再有這種感覺:這真是一個心靈的黑夜!然而,在他離世(1982年)前不久,光明終於再次冒升起來,那正是他在重讀和翻譯馬爾谷福音的時候:他再次找到了那愛。他引用了喬治赫伯待(George Herbert)的《救贖》(Redemption)──他所愛好的詩篇──中的一句,給我們留下了他的心曲:

那愛直入肺腑:

「你的懇禱已蒙允准。」

他說。

他就安眠了。

弗蒂吉埃爾神父的經歷,可能使那些對馬爾谷福音稍有認識的人感到驚奇。可以說,馬爾谷福音不如瑪竇福音,或保祿致羅馬人書,被視為產生偉大皈依的經典。那麼,馬爾谷福音究竟有些什麼如此吸引讀者的地方?又有什麼使它在四部福音中成為與眾不同的特色?

為了解馬爾谷福音的獨特之處,我們最好先追憶一下這部福音,自許多世紀以來,在教會內,受到忽視的厄運。羅馬彌撒經書,在梵二大會之前,除了聖週星期二的苦難史外,採用馬爾谷福音的,只有兩個主日:聖神降臨後第六主日和第十一主日。這奇特的現象,若與梵二大會後的情形比較,更見突出了。在禮儀週期中,馬爾谷福音在聖道禮儀內所佔的篇幅,與其他三部福音一樣多。

馬爾谷福音的被忽視,其實是不難明白的。首先,馬爾谷福音的內容,百份之九十可以在瑪竇和路加兩部福音裡找到。其次,聖奧斯定的見解左右著基督徒的生活和思想許多個世紀;他認為馬爾谷是在瑪竇之後寫了福音,並說馬爾谷是瑪竇的「跟步者」(Pedisequus)和「節略者」(Breviator)(《論福音的一致》I.2)。假使真是如此的話,那麼就容易明白為什麼禮儀要這樣借重瑪竇和路加兩部福音,又為什麼註釋馬爾谷福音的教父著作那樣稀少,甚至很難找到。

首三部福音內容相似和敘事平行的現象,當然不是在近代才發現的。但是,一旦把三部福音相對地排列起來,作詳細比較的時候,新的問題就產生了:這就是「對觀福音」彼此相屬和採用史料的問題。

只須把瑪寶福音與馬爾谷福音稍作比較,就可以發覺後者是前者節略的說法大有問題。人們很容易看出馬爾谷的敘述,要比瑪竇的提供更多的細節。例如,比較兩部福音有關五餅二魚奇蹟的敘述(谷5:30-44;瑪14:12),便可一目了然。馬爾谷在敘事時所用的字數,通常要比瑪竇為多。此外,若觀察敘事的次序,很明顯的,是瑪竇和路加跟隨了馬爾谷,而不是後者跟隨了前者。

假定我們說是馬爾谷跟隨了瑪竇,就很難解釋:為什麼在馬爾谷福音中,有那麼多耶穌的言論隻字不提?有那麼多重要的資料,如山中聖訓,付諸闕如?或者,對耶穌複活後的顯現緘默不言?又有什麼理由,一個信仰基督的作者略去了那麼多和那麼重要的大事,卻斤斤於那些看似膚淺而沉長的細節?何況馬爾谷節略瑪竇福音的做法,與當時一般作者的作風不合:教會初期福音外傳的作者,在編寫有關納匝肋耶穌的傳說時,都傾向於喋喋不休的渲染。

由於上面的理由,再加上其他的理由,到了十九世紀末葉,新經的學者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說。這個假設放棄了對觀福音的傳統次序(瑪竇──馬爾谷──路加),並主張瑪竇和路加在編寫福音時,採用了馬爾谷福音的資料。今日,絕大部份的新經學者都接受這個假設,因為它對許多事實提供了更滿意的解釋,而所留下的難題,遠比其他的假設為少。

這樣說來,馬爾谷福音在對觀福音中佔著首要的地位,且是其他兩部對觀福音的主要史料。於是讀者們驚奇地注意到,馬爾谷福音實在是一部出色的傑作。因為,如果馬爾谷福音真的在其他福音之前成書的話,那麼,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証明馬爾谷福音的作者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學類型,在以後只有少數人能夠成功地仿效。如果我們接受瑪竇和路加兩部福音是馬爾谷福音的增訂版,就只有聖史若望算得上是馬爾谷這位創作天才的出色對手了。

馬爾谷福音的作者究竟在那一方面表現了傑出的天才?在福音的開始,作者這樣寫道:

天主子穌基督福音的開始(谷1:1)。

這個「開始」與若望福音中的「起初」不同,是在時間上的開始,顯然是納匝肋耶穌在世生活中一連串事件的開始。這些事件包括從耶穌在若爾當河受洗開始,直到婦女見了空墓,戰慄恐懼地逃去(谷16:8)為止。馬爾谷福音本來在第八節結束,接著的9到20節是由後人加添上去的。

此外,這「開始」,依照馬爾谷的意思,首先是基督福音,就是「好消息」的開始。馬爾谷並不是第一人用了「福音(Euangelion)」這個字:遠在二十多年前,保祿已在他的書信中採用了它。例如:「天主的福音」,「耶穌基督的福音」,或「福音」。他在致羅馬人書中,一開始就講論天主的福音說:

這福音論及他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按肉身是生於達味的後裔,按至聖的神性,由於他從死者中復活,被立為具有大能的天主之子(羅1:34)。

這福音是:

天主的德能,為使一切有信仰的人獲得救恩……因為福音啟示了天主所施行的正義,這正義是源於信德,而又歸於信德(羅1:17)。

保祿所講論的福音,與馬爾谷所敘述的福音,雖在內容上實無分別,但在形式上大有不同。在保祿的書信中,不提耶穌的作為:奇蹟或驅魔,比喻或辯論;不談耶穌受審或苦難的經過;除了兩三處之外,也沒有引述耶穌的言論。

馬爾谷卻收集了納匝肋耶穌的言行,把它們交織成連續不斷的生活記錄,依次敘述了他的公開傳教活動,他的受審、苦難和死亡;並將這一切通稱之為耶穌基督的福音,耶穌基督的好消息(谷1:1)。這就是馬爾谷的傑出之處。

因此,馬爾谷福音是一個「開始」,卻有著難以估計的後果。因為他不僅鼓勵當時的信徒跟隨耶穌的足跡,更給日後的世代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文獻。他把民間流傳著的口授,固定成為永久性的文字,以便可以繼續不斷地提出萬古常新的挑戰,猶如向當代的人所提出的一樣。聖依肋內(St. Irenaeus)說得很好:「宗徒的宣講仍在他們的耳中回響不絕」(《反異端論》III:33)。

馬爾谷的敘述本身也是耶穌基督的好消息;若翰洗者揭開了這好消息的序幕。他給耶穌行了洗禮,就有一個聲音對耶穌說:

你是我的子,我因你而喜悅(谷1:11)。

接著,便是一連串簡潔的敘事,講述耶穌的公開傳教活動,最後導致在耶路撒冷的苦難和被釘;事件的進行卻在耶路撒冷的空墓那裡突然停止:

婦女們一出來,就從墳墓那裡逃跑了,因為戰慄和恐懼攫往了她們:她們什麼也沒給人說,因為她們害怕(谷16:8)。

後來的抄寫員因為不滿意這種突然的結束,就加上了複活後的顯現;並使整部福音更圓滿起見,又補述了耶穌的升天。但是,這些加添並不有助於馬爾谷的原有計劃和既定目標。假如有人在馬爾谷福音之前加添耶穌的誕生和童年生活,也是同樣的無用。現存馬爾谷福音最古老的手抄本,根本是完整的,並不須要任何增添,就能達成著書的目標。

馬爾谷福音的結構

為掌握馬爾谷著書的目標,讀者必須注意福音的結構。組成福音的細胞是一個個自成一體的單元,就是所謂的章節。作者把這些單元或章節用混通的時序和概括的地界連結起來,組成一篇在時空內具有連貫性的記述。例如:「一到安息日」(1:2I);「他一出會堂」(1:29);「到了晚上,日落之後……」(1:32);清晨,天還很黑……」(1:35);「過了一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葛法翁……」(2:1)「耶穌又出去,到了海邊……」(2:13)。

(1)耶穌的苦難史

觀察馬爾谷福音的結構,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敘述耶穌苦難的篇幅,在整部福音中佔了極大的比例。因此,至少有一位福音註釋家認為馬爾谷福音是由兩個部份構成的:主要的部份便是耶穌的苦難,前面的部份只是漫長的引言。且不論這一說法能有多少評價,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就是耶穌的苦難在馬爾谷福音中佔著重要的地位;不僅在最後數章內十分明顯,即使在耶穌公開傳教的初期,就已經清楚地表示出來了:

法利塞人一出去,立刻便與黑落德黨人作陷害耶穌的商討,為除滅他(3:6)。

只須瀏覽馬爾谷福音的開頭十章,便可以發現有關耶穌苦難的隱約暗示或明顯陳述,好像指向十字架的路標,散佈在章節之間:而且隨著敘事的進展,數量也逐漸增多,例如:納匝助村的同鄉不信耶穌(1:1-6);若翰洗者為義捨生;(耶穌不被門徒了解(6:52;8:21);顯聖容後仍不被了解(9:19);還有總結全部福音的聲明:「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10:45)。馬爾谷寫下了這麼大量的明陳暗示,他的用意相信不只是為了作苦難史的引言罷!

馬爾谷在佈置他的史料時,把重點放在耶穌最後一週的傳教活動上,這是因為他要向他的團體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我們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去確定這個訊息:就是從人們對耶穌的各種誤解:這是馬爾谷有意排除的;但尤其是從馬爾谷對耶穌正面的描寫:馬爾谷所描寫的耶穌是一個智慧出眾、說話「有權威」、行事有大能」的人。例如:

他們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成似的(1:22;7:37;10:26;11:18;28)

「所賜給他的是什麼樣的智慧?怎麼籍他的手行出這樣的奇能?」(6:2)。

(2)默西亞身份的保密

然而,雖然耶穌的言論閃耀著智慧,他的奇蹟和驅魔顯示了大能,卻仍不被了解,不被相信,最後還被出賣,並被釘在十字架上。對此,有些聖經註釋家提供了一個解釋。他們認為耶穌之所以連對自己的人也沒有贏得他們的信仰,這是因為他採取了「默西亞身份保密」的態度:這是馬爾谷在敘述耶穌公開傳教活動時屢次提到的:他們更主張,耶穌嚴禁人們聲張的章節(1:34,44;3:12;5:43;7:36;8:26,30;9:9)是由馬爾谷自己加添的,為了說明為什麼──借用若望福音的一句話──「他自己的人沒有接獲受他」(若1:11)。

這個解釋雖有可取之處,但並不圓滿:因為馬爾谷也記載了耶穌的囑咐並不有效:

但是,他越是囑咐他們,他們便越發宣傳(谷7:36;1:45)。

換句話說,馬爾谷福音中散佈著的保密記述,為了解馬爾谷選擇和佈置史料的用意,只提供了部份的線索。

(3)馬爾谷福音的中心部份

為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讀者必須小心觀察福音結構的中心部份(8:22-10:52)。首先,在這個中心部份,作者標出了耶穌傳教活動的地區轉移:從加里肋亞(1:14-6:13)越過邊境(6:14-8:26),又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在那裡,伯多祿明認耶穌為默西亞(8:27-30)。自此,福音的敘述步步迫近耶路撒冷和耶穌的苦難。

其次,在這中心部份的開頭和結尾,各有一個治癒瞎子的奇蹟:前者是貝持賽達的瞎子(8:22-26),後者是耶里哥的瞎子巴爾提買(10:46-52)。在這裡,我們可以見到,馬爾谷有意申斥的誤錯是雙重的,就是:對然西亞的誤解,以及與此相應的,對做耶穌門徒的誤解。為達到這個目標,作者給讀者說明什麼是耶穌的真面目,同時也指出什麼是對耶穌正確的回應。因此,那兩個治癒瞎子的奇蹟有著象徵的意義:象徵從隱約模糊的錯覺(「我看見人,見他們好像樹木在行走」8:24),逐漸進步到清楚明晰的悟解,最後如巴爾提買「就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10:52)。

馬爾谷福音的基督論

凡對「你們說我是誰呢?」(谷8:29)這問題所有的答覆,都可稱為「基督論」。但是,基督論卻比僅僅明認「你是默西亞」(谷8:29)還要多些。它包括兩個要點或主題:一是正確了解明認耶穌為默西亞的意義,二是切實掌握這明認對每個信者所有的要求。在整個中心部份,馬爾谷就把基督論的兩個主題放在一起討論,說明明認耶穌為默西亞的真正意義,並指出對基督當有的回應,就是怎樣做基督的門徒。這樣,他不但申斥了有關這兩個主題的錯誤觀念,更相應地釐定了正確的內容。

馬爾谷在他的福音中抗拒一種榮耀的基督論。這種基督論把基督看作是一個以奇蹟令人驚訝、以大能使人折服的救世主。福音記載,連那些最接近耶穌,並接受特殊訓練的宗徒(「天國的奧義只賞給了你們」4:11),也「不明白,不了解」(8:17)。

你們的心還是很鈍嗎?你們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見嗎?你們不記得嗎?(8:17-18)

以奇蹟為基礎的信仰,本身就藏有一種不信的危機。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逐了許多魔鬼」(1:34);他吸引了大批群眾(「有許多民眾從加里肋亞跟隨了來;並有從猶太、耶路撒冷、依杜默雅、若爾當河彼岸、提洛和漆冬一帶地方來的群眾,聽說他所作的一切事,都來到他跟前」3:7-8;1-33;2,4,13,15;3:32;4:1;5:21,24;;6:54-55;8:I);他使群眾不勝驚奇,以致他們說:「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龔子聽見,叫啞吧說話」(3:37);他使他們大為驚愕,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什麼事?這是有權威的新教訓啊!」(1:27)。耶穌所做的一切,對他本人來說,都是好事,並且做得很好。

人們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1:22)。

然而,這一切在別人身上卻收不到效果。連那些蒙召跟隨他的人(1:17,2O;2:14;3:13)也沒有例外:是的,尤其是這班人,也沒有了解。

你們還不明白嗎?還不了解嗎?你們的心還是遲鈍嗎?(8:17-18,21;6:52)。

奇蹟看來似乎是信仰的耀眼証據,然而奇蹟的証據是永遠難以使人滿足的。因為奇蹟雖使人驚訝,卻同時引起想見到更多奇蹟的渴望。一個奇蹟,不論如何壯觀驚人,不論如何折服人心,總是不夠的;人們繼續要求再次肯定,並企圖見到創造奇蹟的能力仍在運行不息。馬爾谷福音的開頭八章很有力地証實了這個十分簡單,而在人性中太普遍的事實。奇蹟的施行者被要求不斷地顯示他的大能,不容停頓或稍有疏忽。

伯多祿明認耶穌「你是默西亞」(8:29)這一行動,固然是正確而高貴的。但是,他在對默西亞的誤解中,犯了嚴重的錯誤。因為他所明認的基督,是個施行奇蹟的默西亞,而他的一生是個連續不斷的光榮凱旋。就在這一點上,馬爾谷在他的敘事中,題示了他的神學天才和慧眼;也為了這個理由,他的福音特別為近代的基督信徒所愛好。

馬爾谷把他所搜得的史料,予以適當的編排,以求達到兩個目標:一是在當時人們對默西亞誤解的襯托下,彰顯了耶穌的原來面貌:二是在對基督有了正確的瞭解之後,指出了做耶穌門徒的真正意義。歸根結底,當時一般民眾之所以堅持榮耀默西亞的觀念,並非為了歸光榮於他們所崇拜的基督,而是為了這觀念符合他們自身的生活模式,滿足他們個人的自我形像,以及維護他們好久以來所陶醉的幻想。

馬爾谷福音的門徒觀念

馬爾谷福音中心部份(8:22-10:52)的結構,並不出於偶然,而是經由作者精心安排的。作者有意透過這一連串公開傳教活動,給讀者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這部份結構特色是,有一個特殊的敘事模式,除了少許變化之外,同樣地重覆了三次。這模式是以預告苦難開始,接著是宗徒的誤解,最後以耶穌教訓如何做門徒為結束。耶穌在路上問門徒說:「你們卻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8:29)跟著就是重覆三次的敘事模式:

第一次:

(1)首次預言苦難:「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並且被殺,三天以後必要復活。」(8:31);

(2)伯多祿的誤解:他就拉耶穌到一邊,開始諫責他(8:32)

(3)耶穌教訓門徒:「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十字架跟隨我。」(8:34)。

第二次:

(1)二次預言苦難:「人子將要被交於人手中,為人所殺;被殺以後,過了三天,他必要復活。」(9:31);

(2)宗徒門的誤解:他們就開始爭論,他們之中誰最大(9:34);

(3)耶穌教訓門徒:「誰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做眾人的僕役。」(9:35)。

第三次:

(1)三次預言苦難:「人子要被交於司祭長和經師;他們要定他的死罪,要把他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唾污他,鞭打他,殺害他;但三天以後,他必要復活。」(10:33-34);

(2)若望兄弟誤解:他們要求耶穌說:「賜我們在你的光榮中,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10:37);

(3)耶穌教訓門徒:「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給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10:43-44)。

緊接著的,就是馬爾谷福音的中心思想,也是馬爾谷福音基督論撮要。由此,馬爾谷給我們傳達了兩個重要的訊息:一、什麼是「你們說我是誰呢」這問題的正確答覆;二、什麼是這答覆要求於基督信徒的相應生活。因為「你們說我是誰呢」這問題所要求的答覆,並不只是一套基督論的教義,也不只是背誦一篇信經;唯一正確而完滿的答覆只有一個,就是聽從基督導師的教訓活基督門徒的生活:

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10:45)。

這一節就是馬爾谷福音的中心思想。在這一節之前,耶穌所顯示的大能和權威,他的教訓和奇蹟,都是為了使人逐漸正確地瞭解他是誰,以及他言行的真正意義。在這一節之後,福音的記述,尤其是耶穌的受難史:從耶穌榮進耶路撒冷開始,直到婦女見了空墓戰慄恐懼地逃跑為止,無非是為了証實這中心思想。

明認耶穌是基督,天主之子(谷1:1),就是信仰受苦的人子。他整個一生,不是統治,而是服務,甚至為他所要拯救的人類,交出自己的性命。馬爾谷福音的苦難史在四部福音中,最具體、最突出、最不留情、且有最多的細節。在那裡,每一個基督信徒都可以學習什麼叫做跟隨他所信仰的天主子耶穌基督:這就是做耶穌門徒的真正意義。做耶穌的門徒就是跟隨被釘的主,就是跟隨他奉獻一生為別人服務,甚至交付自己的性命。馬爾谷之所以記述宗徒們一連三次誤解耶穌有關苦難的預言,不是為了叫他們丟臉或有意降低他們在福音中的地位;而是為了教導福音的讀者信仰基督的真正意義,就是:踏著耶穌所留下的足跡,活一個服事人的生活。因為他「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

要服事人,必須「背起十字架」。因為真正的服事人包括「棄絕自己」,並把自己看作是「眾人的奴僕」。基督信徒的「服事人」必定要求「死於自己」,為使所服事的人獲得生命。在基督信徒的團體內,這樣的服事不會使人把自己高舉在眾人之上。因為「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作眾人的奴僕」,並不是統治的銜頭,也不是自大的藉口o耶穌的徒弟絕不能「大過他的老師」,而基督信徒團體所跟隨的老師、主耶穌基督,「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

弗蒂吉埃爾神父,在他世上的最後日子裡,從馬爾谷福音中,再次體驗到被愛的感受。因為這部福音,比其他福音,給基督信徒提供了更佳的機會,能在老師的大愛中,悟解做他徒弟的真正意義,因而發現到「不可言喻的喜樂」。


網頁製作及校對: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