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譚維仁先生──談好世界運動

陳岡筆錄

神思 第二期 一九八九年 55-57

 

**********

摘要

作者為好世界運動香港核心小組成員之一,文中他述說了自己對該團體的了解

**********

 

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六上午,我沿斜路走上聖母醫院;一邊走一邊腦子在想:「基愛大同運動(好世界運動)──一個不熟悉的名字。還是英文名Movement For a Better World順口。」我要訪問的對象是譚維仁先生。他是此運動在香港黃金年代時的核心小組成員之一。

「七三至八一年那時候,我們先後共有八位核心人員推廣這運動。八人全部都是兼職工作,所以做得很吃力。後來因為有多人離港及正職工作繁重,在香港的運動被迫停頓下來。」

(1)追朔這運動的淵源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在眾人心靈中有一股悲傷與憤恨的陰影。當時基愛大同運動始創人隆巴迪神父(Fr. Lombardi S.J.)公開而有力地向眾人發出先知性的呼聲,呼籲大眾重新抱有希望,互相修和及相信主耶穌基督是唯一拯救全人類社會的救主,他的基本信念是只有籍一個更新、團結、忠於福音精神的生活,教會才能成為實踐天主救世計劃的酵母和工具。他呼喚個人與團體,不斷自我更新,好使天主的國──充滿正義、和平、仁愛、自由的社會,早日臨現。基愛大同運動就在隆巴迪神父積極的推動下開始了,至今已有四十年的歷史。它在一九五二年曾獲教宗庇護十二的嘉許鼓勵,終在一九六五年由教宗保祿六世予以教廷合法的承認。這運動現藉分佈在世界各地中心的活動,不斷地推行更新教會的工作,從而使世界更美善,這正是該運動的原名。

(2)團體的特質

基愛大同運動是個細小的國際性團體,它的團員來自不同的背景。它是源自教會的,它有四個特質:

l.先知性的角色──透過辨認時代訊息,回應上主在歷史中的召叫,以行動解救受壓迫的兄弟。

2.普世性──提倡一個從普世角度去觀察事物的價值觀;將資源和力量指向一個更好的世界。在推行運動時,要在不同層面上推動整個團體,接受及融和文化和種族間的異同。

3.團結性──團員在真理、正義及愛德中團結。團員在行動中要為團體本身及各支體之間的共融而工作,在生活上,團員要有一些共同的生活方式如聚會、生活分享。

4.暫時性──團員要傳達一訊息:與主的共融及基督的愛相比之下,一切的東西都是暫時的。甚至成員的資格也不是永久的。

(3)團體的靈修

基愛大同運動的成員在靈修上有三個身份:

司祭──活出一個祈禱的生活,把生活上的痛苦獻給天主。

王者──在服務人群中分享上主的權能。

先知──不斷更新,辨認時代徵兆,然後付諸行動。

(4)核心小組及其目標

核心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生活階層的人士:神父、修女、在俗教友所組成,他們一同感受天主聖神的召喚,在幾年內對組內的工作作出承諾,為宣揚天國的理想而服務。核心人員不是去創造團體,而是鼓勵現存團體更新,聯合起來,去為一個「更好的世界」而努力。所謂「更好的世界」,便是對以下有更深的體驗:

──歷史中的天國

──全人類在基督內的解救

──教會作為普世救贖的工具

核心小組的工作目標是:

──去創造一個屬於教會及社會的更新形像;

──透過辨認時代徵兆去檢討傳播訊息的內容及方法;

──創造新的方法去達到預期的社會改變。

(5)形式、內容

主要以團體退省的方式進行,包括禮儀、祈禱、反省、講座、小組討論、生活分享、團體活動等。在數天共同生活及經驗交流圈中,參與者會更深刻地體驗到上主臨在的喜樂與共融,而肯定信仰團體生活的價值。

退省內容多取材自聖經及梵二文,使大家再接觸他們所信及所生活的天主。梵二的「教會憲章」再加闡述教會是天主子民,基督奧體及救恩聖事等概念。而「論教會在現世牧職憲章」中指出,教會為了實踐天主救世的計劃,它與人類實是憂戚相闊的;它在宇宙內,為更有效實踐宣揚天主救恩的喜訊,必需密切與各階層人士及宗教領袖交談,攜手合作,並以具體的行動去改變世界。

曾被採用的退省主題包括:共融的教會、仁之道、讓祂進來、堂區新形像、教會與世界及家庭。大部份退省的內容及主持都是由核心成員負責。內容除了上述者外,還不時加上中國文化的特質。


網頁製作及校對: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