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世界運動(基愛大同運動)

Generoso M. FlorezS.J.

周國祥譯

神思 第二期 一九八九年 47-54

 

**********

摘要

作者為好世界運動始創人巴隆迪神父的副手,他在文中講述了該運動的緣起和精神

**********

 

1)新興的運動

1952210日,教宗庇護十二世以十分隆重的措詞發表了一篇廣播談話。這談話的主要對象原是羅馬教區,但不久即擴展到整個教會。教宗宣稱需要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新秩序,就是統括文化、倫理、社會、政治和國際關係的新秩序。教宗說:「需要革新的是整個世界,並且要從它的基礎開始:由非人性化為人性,由人性化為神性,使它完全符合天主的計劃。」在同一談話中,教宗又說自己是一個「報導喜訊的人,向大家宣告一個更好的世界」,這是一個依照天主的計劃更新的世界。接著,教宗正式任命里卡爾多隆巴迪神父(Fr. Riccardo LombardiS.J.)為「好世界運動」的總指導。隆巴迪神父是一名意籍耶穌會會士。他是一個充滿神恩的人物,不論宣講聖道或是指導退省,天生具有一股感動人心的力量。他在教會內創導了一個名為「愛德十字軍(Crusade of Love)的復新運動,一時名聞整個歐洲和拉丁美洲。由這天開始,「愛德十字軍」正式定名為「促進更美好世界的運動」,以下簡稱為「好世界運動」。

隆巴迪神父由指導退省所引起的熱烈反應是普遍的,而教會為進行自身的革新所要求的服務是多樣的;很明顯的,足以推展,這樣一個革新運動的,不可能是一個單獨的人,必需是一個團體,應該是一個多元的團體,這樣才能夠給整個教會傳達革新的訊息,並向教會各階層呼籲在基督內進行必要的革新。教宗庇護十二世也看到了這一點,並派遣另一位耶穌會會士羅東迪神父(Fr. RotondiS.J.)做隆巴迪神父的助手。然而隆巴迪神父覺得,這個團體的成員應該能夠反映教會內各種不同的神修傳統和生活方式。

從好世界運動所追求的目標來說,獻身這事業的工作者,不可能是一個單元的團體,如某一個修會。一個修會如何能夠向其他的修會宣講革新呢?這個團體本身必須能夠反映教會的不同因素和豐富傳統。因此,在首批與隆巴迪神父一起工作的人中,就有教區司鐸和在俗教友。

隆巴迪神父堅決相信,促進教會全球性革新的最適當工具,是由一個多元團體所代表的教會自身。基於這一信念,隆巴迪神父組織了一個活力團體,名為「好世界運動促進會」。1958826日,正是教宗庇護十二去世前的二個月,他發表了一份公函,正式批准了這個促進會:這是好世界運動促進會首次獲得教會的承認。好世界運動的使徒事業,從一開始,就是以集體或小組的模式進行的。

2)法定的地位

這樣一個多元的神恩團體在教會的歷史中還是一件新的東西,因此在教會某些階層中引起一些誤解和疑慮,原不足為奇。隆巴迪神父想像中的促進會,包括教會各階層的成員;在俗的男女教友,各修會的會士修女,以及教區的聖職人員。該會的目標是在教會和社會的各階層內造成持久性的革新狀態,以便依照天主的計劃,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使天主的神國更完滿地臨於人間。該會所採用的方法是舉辦退省神工和從事各種使徒活動。

在俗的男女教友,修會的會士修女,教區的聖職人員,結成一個團體,一同祈禱,一同學習,一同指導退省,這種情形在教會中是聞所未聞的。在俗教友在聖堂裡宣講証道是極為罕見的。至於修女給由司鐸甚至主教組成的聽眾提供默想題材,為當時的某些聖職人員,更是難於容忍的。

這的確是一個有力的衝擊:邀請教會重視天主給一般教友所分施的豐富神恩,並善用這些神恩來造福天主的子民。多年以來已有那麼多的神恩受到忽視,被人遺忘,沒有結出應有的果實。把這些神恩匯集組織起來,合力推行使徒工作,第一個得益的就是教會自己。這個衝擊也對所謂的「聖職主義」無疑是一劑當頭棒喝:這聖職主義的傾向那麼強烈,以致聖職人員過份霸佔了天主的聖言。

但是,這新穎的促進會,尤其是容納男女兩性的結構,使不少教會領導人和教會法律專家直皺眉頭,特別是當他們依照當時的教會法典,嘗試給它一個法定地位的時候。這樣的混合團體可以說是教會內大公主義的化身,固然十分適合時代的需要,也有豐富的活力,但是在那些日子裡是異於尋常的。羅馬教廷中的某司些人士,要認為促進會在教會的體制中是一個反常的畸形現象,要不是受到教宗庇護十二的青睞和維護,它早已胎死腹中了。

此外,促進會本身的處境也很微妙。在教會內,任何一種事業,如要真的成為教會的事業,它的所有活動必須由教會所認可的一個團體負責管理,而當時還沒有經教會認可的男女混合團體存在。至於隆巴迪神父本人是個性格堅強的人,有獨攬大權的自然傾向;他既是個耶穌會會士,更擁有耶穌會所提供的豐富人才,和對教會的龐大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好世界運動有危險逐漸被耶穌會吸收,而成為耶穌會的許多使徒事業之一。這種演變是很自然的,不能歸咎於任何人。但是,如果這種事情萬一發生,隆巴迪神父的原始理想,就是以匯合不同神恩來產生使徒活力和提供合一見証的意圖勢必成為泡影。

隆巴迪神父深信這運動是天主賞給教會的恩賜。為了維護這恩賜的完整,他作了最大的努力,奮鬥了許多年,保衛原始的理想:集合不同的神恩傳統,共同從事使徒事業,追求同一的革新目標。隆巴迪神父為好世界運動所作的苦戰,使人想起他的會祖依納爵為新興的耶穌會所作的奮鬥。初創的耶穌會是個新的修會。許多人不了解它,有意把新的因素從修會中剷除,依納爵揭力阻止了這些人的企圖。他們兩人所經歷的處境,所運用的方法,頗有雷同之處。

1965年,雅魯伯神父(Fr. Pedro ArrupeS.J.)當選為耶穌會的總會長。他代表耶穌會接受了聖座的委任,負責管理好世界運動促進會。雅魯伯神父自任為促進會的總指導,並依照該會的章程和理想,把它歸入最近似的法定團體類型,不過同時他也聲明,這是一個過度性的措施,直至找到一個新的法定團體模式為止。對隆巴迪神父來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犧牲,但是他以耶穌會會士特有的服從精神,俯首順命,接受了這項措施,無怨無尤。隆巴迪神父於197912月與世長逝。至於好世界運動促進會一直要等到1988年,教會頒佈了新的教會法典之後,才取得正式的法定地位:它屬於在俗團體的類型。

3)團體的精神

好世界運動的最終目標是在教會和社會的現存機構內推動個人和群體回歸天主和實踐祂的要求。它發動每一個人,所有群體,一切機構,把自身的利益配合教會的利益,以便增進整個世界的福利。它致力在教會和社會的各階層和團體中,促進更深切的,更普遍的共融。這是一項服務活動,使教會保持不斷革新的狀態,為了依照天主的計劃,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至於服務聖言的主要活動是舉辦各種形式的退省,以達到心靈皈依的目標。

參與先知性的使命,是這個神恩團體的重要特色。它不斷搜索時代的訊號,宣揚在教會和社會中所有符合福音價值的美善,譴責所有的醜惡。為了能夠看到時代的訊號,促進會的會員首先是個靜觀者,有和天主密切交往的經驗。他們在歷史中觀察天主的慈愛,在真理和美善中採集「聖言的種子」,因而發現更新人類的指標。他們充滿希望,就在此世己度將要來臨的生活,即天主神國全面性凱旋的生活。他們毫無保留地自我奉獻,交出整個的自己和全部的所有,以使此時此地的世界更為美好。他們更集體行動,共同進退,團體意識就是他們生活的動力:團體生活是他們靜觀的對象和希望的寄託,也是他們獻身的直接和最近目標。因此,他們都接受他人的規勸,也樂意規勸他人。

4)對話的靈修

好世界運動促進會的靈修生活採用一種相當特殊的模式,可稱之為「在聖神內對話的靈修」。在促進會裡,聖神內的對話並非只是一個方法,為了促進人際關係和加強互相交流。它更是一種心靈態度,一種生活方式。這種心靈態度,這種生活方式,可以說,包羅所有基督徒的德行,因此是一切德行的總匯。

聖神內的對話首先要求活潑的信德,堅強的望德和熱烈的愛德。有了這三德,人才有勇氣甘冒風險主動接觸他人,而不是等候他人採取主動,自己才作出反應。

它要求尊重和接納他人。尊重他人:因為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本質上分享天主的尊嚴;因此,理應接納他,不論天主的形像在他身上是如何的模糊不清。

它要求真實的謙虛。謙虛的人深信自己不能掌握全部真理,因此他虛心受教,常準備接受他人提供的另一部份真理,不論提供者是怎麼樣的人。原來世上沒有一個那麼富裕,以致不需要他人的贈予,也沒有一個人那麼貧窮,以致不能夠給他人甚麼。謙虛又包括聆聽,不只用耳聽,更要以心聽,就是不單要明白別人口中所講述的說話,更要體會別人內心所深藏的感受。聆聽在對話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環。謙虛的人有革新最美好的心境;當他獲得了更豐富的資料,掌握了更完整的真理和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和缺失之後,皈依革新必應運而生,沒有絲毫勉強為難的顏色。謙虛者的對話沒有輸家,雙方都是贏家:因為通過對話,雙方都要充實,要接近真理。

對話也要求坦直、勇敢和明智:坦直是以樸實而有節制的態度,清楚講出自己認為應該說的話;勇敢是在聆聽或發言時,決意承當一切可能的後果;明智是在促進公益的前題下,作出明確的抉擇:要說甚麼?應怎樣說?在何時說?

對話另一個要求是恆心到底。恆心到底就是不達到共融的目標就不罷休:需要做的犧牲,不吝做;需要諒解的,就諒解;對話破裂了,重新開始。對話靈修的金科玉律可借用聖保祿的一句話來表達:「在愛德中持守真理」(弗4:15)。真理和愛德絕對不可分離,如果單獨發展,就會扭曲變形:真理將變成頑固偏執,而愛德則流為情感用事。

隆巴迪神父喜歡稱對話靈修為成聖的捷徑,它分五步進行。

第一步是集體祈禱和聖言分享。彼此分享同天主交往的經驗,可以引導人深入自己的心靈,因此得以消除許多無形的藩籬和毫無根據的成見。

第二步是生活的交流和信仰的分享。在這活動中,每個團員就信仰生活的某一個主題,給團體分享個人的感受和經驗。例如:我認為耶穌是誰?我現在如何祈禱?信仰怎樣影響了我的生活?這活動的主要點是在祈禱的氣氛中恭恭敬敬的聆聽。分享他人的信仰經驗可以幫助人深入他人的心靈,因而懷愛德接納他人,依照他原來的面貌,連同他所有的感受。

第三步是分辨團體的使徒事業。這是一個檢討、評估和策劃團體使徒活動的工夫,由團體自己在祈禱的氣氛中共同進行。第一步和第二步還不算是真正的對話,因為那時並不作出相對的反應,也不提出任何的評論。這第三步正式進入對話的階段,它要求每個團員作出相對的反應。這裡,團體所從事的使徒活動是檢討評論的對象,每個團員可以也應該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整個過程由祈禱開始,並由祈禱結束。

第四步是團體的反省。這一活動同樣在祈禱的氣氛中進行。反省的對象是團體自身:團體的生活情況,團員間的互相關係。這一步與上一步在形式上很相似,但更有深度。上一步提出的問題是:我們在做什麼?我們怎樣做了?這一步提出的問題卻是:我們怎樣生活?我們的處境如何?

第五步,也是最後一步,是:兄弟姊妹間的善意規勸。這是,對話靈修的頂峰。在這活動中,每一個團員請求團體給自己指出,他生活中的光明面和黑暗面;團體則在熱切祈禱和審慎思考之後,用信德的目光,以友愛的情懷,給每一個成員清楚地指出,在愛德中見到的真理,同時提出有助於在基督內成長的建議。這一友愛的行動,與教宗保祿二世在一次談話中所描寫的不謀而合。他向一群修會的總會長說:「正統的兄弟之愛,是希望我的兄弟,在我的幫助之下,在基督內有所成長。」不用說,這第五步要求團體和團員要有某一程度的成熟,而上面四步,實際上正是為獲致這成熟的必要陶成和過程。這個成長的過程需要相當的時間,一直要到在團體中有了真正的愛德和信任,才能跨出這最後的一步,實行友愛的規勸。說真的,這是一個豐富的靈修寶庫,也是一條成長的康莊大道。

5)其他的特色

藉聖神內的對話,促進會的會員同心合意,一起祈禱,一起工作,共同進退,而基督也與他們同在。只有這樣的團體能夠明智地、勇敢地執行先知的任務,並在教會和世界內找到時代的訊號。這裡我們指出好世界運動促進會的幾個特色:

l.多元性的特色:它集合教會中多樣的神恩和不同的靈修傳統。

2.普遍性的特色:它的構成分子是普遍的:包括各階層的天主子民;它的服務園地也是普遍的:包括全球教會和整個世界。

3.暫時性的特色:這是實踐徹底神貧的一種方式,也是促進會的一個基本要求。沒有一個會員是終身的:會員留在會內為好世界運動服務的時間,由團體或會員的長上決定。這一特點,對人的本性來說,多次引起極大的痛苦。這原是徹底貧窮和真實謙遜的效果,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沒有一個人是不可或缺的。好世界運動促進會精神的核心是教會的奧蹟。因此,在思想上、感受上和行動上,它常把教會置於目前;它赤膽忠心地服務教會,使教會常保持革新的步伐,執行使徒的任務。為了這個目標,促進會的會員甘心在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裡,獻出他們所有的精力和生命。


網頁製作及校對:聖神修院神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