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宗教對社會問題答覆(綱要)

 

蕭清芬牧師

 

神學論集 第三十二期 一九七七年七月 178,220,234頁

 

 

**********

 

 

 

 

 

一、混淆但充滿希望之現況(問題之提出)

 

    (一) 中華數千年文化集中於一地。

    (二) 現代化之潮流(對宇宙、人物、人間、關係之觀念)。

    (三) 新可能性。

           人口集中,生產過程加速,交通傳達之密集,家族制度社會結構之改變。

    (四) 中國有史以來物質生活最富足之時代。

    (五) 過去之保守與未來之挑戰。

           人情、直觀與冷酷理性之對遇。

           物質生活之富足,精神生活之貧乏。

 

 

二、問題解決之嘗試與努力

 

    (一) 中華文化之復興。

    (二) 科技及俗世主義。

    (三) 民間宗教信仰之復興。

    (四) 基督教之信息。

 

 

三、民間信仰特色

 

    (一) 宗教動力模式。

 

    (二) 北川氏之統一中華民族之三要素。

 

    (三) 民族信仰之動力來源:

           甲、中華民族之原始天地人相互關係之信念。

           乙、道教之術。

           丙、儒家之倫。

           丁、佛教之法。

           戊、基督教之挑戰。

 

    (四) 民間信仰之現況及特色:

           甲、包容性。

           乙、普及大眾化,以民眾為中心。

           丙、信徒中心(非祭司中心)。

           丁、現實具體。

           戊、過去傳統之保守(家族社會之統 ,一切用臺語)。

 

    (五) 民間信仰貢獻之商榷。

           甲、個人命運之把握。

           乙、家族、社會之團隊精神。

           丙、休閒娛樂之功能。

           丁、將來之希望(三期末劫)。

 

   (六)  待決之問題:

           甲、人格分裂。        \

           乙、人與社會之關係。   }  現代化與傳統之衝突。

           丙、人與自然之關係。 

 

 

四、耶穌基督福音信息

 

      釋放、審判、死、復活。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