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 吳伯仁 . |

 

105
神學論集
(1995)p.465-467
   

《心的錘煉——淺談非武力抗爭

吳伯仁

(耶穌會修士,輔大神學院神學系二年級生)

 


    此書作者林義雄先生是臺灣白色恐怖、暴力壓制下的受害者,他卻能化悲痛為力量寫下此書。臺灣自解嚴以來,街頭示威、暴力衝突不斷,九二五新黨高雄事件,更令人憂心仲仲。這些衝突的現象,更突顯出此書的吶喊和作者的心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非武力抗爭”的表達方式。
此書除“作者的話”之外,共分為七章:

作者的話:
清楚交代作者寫作此書的過程和用意:從歷史的演變中,探討如何用一些方式來節制統治者的統治權。至少有兩種方式來剝奪統治者的統治權,一是流血的—一武力革命;一是理性的—一非武力抗爭,而後者是此書討論的主題。作者期許臺灣人民能熟練此一方式,不再生活在暴力陰影下,也不再需要用武力,來解決任何紛爭。


第一章 前言:
此章對“非武力抗爭”、“非武力抗爭運動”和一些名詞作界定。這些名詞包括:壓迫者、人民、抗爭者、工作者和參加者等。
第二章 抗爭的本質:
此章說明“壓迫者”壓迫力量的因素、來源和人民抗爭應有的態度。人民抗爭的態度最主要的是人心的改變、拋棄恐懼、拒絕利誘和建立自信。
第三章 抗爭的方法:
此章說明被壓迫者人民面對壓迫者所採取非武力抗爭的方法。包括:集會、遊行、拒絕應繳款項、全民休假、禁食、尋求坐牢和建立平行政府等。
第四章 抗爭的準備:
此章說明人民採取非武力抗爭事前的準備。包括:組織、領導、瞭解抗爭主題、喚醒社會大眾、徵募抗爭者、培育工作者、談判和最後通告等。 
第五章 抗爭的進行:
此章說明在抗爭行動中,為使行動順利進行,應注意的一些事項。包括:完善的計劃、執行程式、公開、抵抗壓制、紀律、團結、建設性的工作、人際關係和結束等。
第六章 成功的因素:
此章說明非武力抗爭運動成功的因素。包括:主題、信心、勇氣、非武力和人數等。 
第七章 結語:
 作者首先歸納壓迫者如何利用人性弱點,達其統治之實。先賢  如何鼓舞人們。追尋真、善、美的境地。在這追尋的過程中,非武力抗爭自有其不可輕忽的地位,應受到高度的重視。
總括此書的內容淺顯易懂,實行的方法遠超過理論。作者也費心舉了不少例子。更讓人欽佩的是作者歷經那悲痛的心境,淨化提升自己,無一不是“心的錘鏈”。此書亦有其弱點:從結語“在這追尋的過程中,會發覺現世有必須改變的現象,而為改變必須抗爭”的話中,顯示出作者面對不合理的事件時,採取抗爭的手段。“抗爭”一詞,表示出對立的型式:用作者的話,即“壓迫者”和“受壓迫者”。名詞的表達已作了二分法,這會引導人對真實的情況有所誤解。雖然作者亦強調非武力抗爭方式要求誠實。互信、堅忍、和平、寬恕等特質,亦無法彌補此一本質上的區分。特別在基督信仰的光照下,人人都是天主的子女,基本的人性尊嚴皆須受到重視,所以使用此一方法時,更需特別留意,不要陷入兩極化對立的情境中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