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 朱蒙泉 . |

 

105
神學論集
(1995)p.457-462
   

為美華信仰團體執事聖軼催生

朱蒙泉

(耶穌會神父,美國加州輔友中心主任)

 


引言
梵二大會在一九六三年十月三十日,以多數票決定恢復執事聖秩。並肯定其與主教和司鐸不同,又特殊的永久聖秩—一永久(終身)聖秩。繼而在一九六七年,教宗保祿六世訂立了推行執事聖秩的準則。美國主教團經過了三年的準備,終於在一九七一年正式開始培育永久執事。由一九七一年58位執事至一九九四年,已達到11,175位執事之數。據專家們的意見,不久將追上全美國的司鐸人數!更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執事們的貢獻和服務的專案,更是包羅萬象的:例如老年人、受害兒童和婦女、聾盲啞、離婚者、吸毒者、殘傷者、無家可歸者、病人、臨終者、犯人、難民……真是五花八門。

本文主旨
過去的一年中,我曾閱讀過有關的教會文件,專家們的寫作,訪問過培育執事的負責人,又與多位執事面談過,知道一些在美執事聖秩發展的情形和困難。反思、討教和祈禱之後,我決定以“催生”為題,請教美華聖秩同道與主內的兄弟姐妹:“是否可行?是否該行?為什麼?”我將注意力集中在“為什麼?”因為我同意一位先哲所說的話:“如果你們知道為什麼(生活或工作),你們也就知道如何(去生活和工作),以及什麼(是生活和工作)。”(If you know why,you also know how and what.)所以我自問:為什麼要為執事聖秩催生?


一、誰是永久執事
教宗保祿六世在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五日的牧函中提出:“執事是信仰團體的需要和意願的詮釋人,是教會服務的催化人和推行人,是主耶穌的標誌或聖事,‘她來不是受人事奉,而是來事奉人’”。很值得注意的是,教宗把重點放在“誰”的身上,而不把重點放在執事的職務和工作上,有優良質素和品德的人,才能做出高質素的工作來。他的工作是圍繞著禮儀、聖言、愛德服務與其他事奉。


二、從教會歷史中觀察
    方濟會士奧斯龐神父(Fr.Kenan B.Osborne,OFM)在《執事聖秩在教會中的歷史和神學》(The Diaconate in the Chitstlan Church:Its History and Theology)一書中,回溯執事聖秩起源,發展和盛衰,看到兩個非常重要的現象:1.執事聖秩盛衰,與教會當時著重服務或權力/地位有密切的關係。2.執事聖秩的盛衰與教友生活的核心有密切的關係。
換句話說,教會若以服務為主或以整體教會需要為重,執事聖秩便呈現出興盛的局面;若以權力、地位或片面以教堂禮儀為重,執事聖秩便呈現出衰微的局面。
我們在美國的華人信仰團體,如要繼續發展,在缺少司鐸的實際情況下,我們把重點放在服務和整體需要上?抑或地位。權力和片面的需要上?執事聖秩實是不可取代的角色。推行執事聖秩,更能呈現出僕人的教會和整體信仰的面貌。


三、“三體一隊”
梵二前教宗的身分和職責,定位得相當清楚,梵二把主教與教宗的關係更為明朗化。在主教身分與職責明朗化的同時,也使主教、司鐸、執事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關係明確了許多。我稱之為”三體一隊”,現在把專家們,對執事在團隊中的特殊貢獻提出,供大家參考:
1.世間橋梁:
生活在社會人群中的執事,根據他們共同經驗,更能體認到人間的疾苦。把邊緣人物、沈默大眾、勞苦貧病者的需要帶到信仰團體中,又把信仰團體的關懷帶回到人群中。
2.牧民仲介:
有宣講恩寵的執事,能針對團體成員,身心的需要和弊病,作出及時合宜的指導。尤其有關婚姻聖事。家庭生活、子女的教養。夫妻的溝通與恩愛,由自身的經驗和共識,提出有助信仰和人格成長的建議。
3.聖化科技:
    身有專業知識和技才的執事,通過他們的神品聖事,參與天主創新世界的工程,又把這科技發展的世界,通過神品聖事,引入思寵的領域。
在這許多層面上,執事成了教會和社會的橋梁,教導和受教者的仲介,信仰和科技間的聖事!在主教一司鐸一執事”三體一隊”的團隊中,執事將有他特殊,又不可取代的貢獻與服務。在執事的協助之下,主教和司鐸更能發揮他們教導,指引和聖化天主子民的角色。而主教司鐸們與信仰團體和個別教友之間的關係,因此也更形密切。


四、開啟世界心門的鑰匙
艾克林神父(Edward P.Echlin,S.J.)在一九七一年寫了一本書,名為《執事在教會內:其過去與未來》(The Deacon in the Church : Past and Future),他精闢的指出:“執事聖秩的回流,與教會目前獨特的處境和服務世界的心願,息息相關。教會希望通過執事的服務,與現代人有深度的接觸。”又說:“尤其要面對疏離的社會,高速大眾媒體引起的需要,和帶來的震撼和恐懼,教會設法找到開啟社會心門的鑰匙,使教會與世界發生聯繫。參加梵二大公會議的主教們,作了恢復執事(六品)的決定,即使未來的路線尚未完全劃定,但為答覆明天世界的需要;是肯定的。”所以依專家們的意見:為應付劇變世界中,日新月異的需求,梵二大會的主教們,將這部分的重任交給執事,以應變和創新的能力去回應,為此這一使命實在是時代訊號的召喚,也確是非常艱巨而富挑戰性的—一開啟世界的心門。


五、一個疑難的解答
“永久執事既是在俗教友,卻又不是;既是聖秩又不是司鐸,其身分很不清楚。”我相信,若仔細讀了以上四點的朋友,雖然不能說一切疑問完全雲消霧散,但大部分的疑問一定已經消失了,因為結合“俗與聖”就是執事的特色。他的身分尚未百分之百劃清,正因為執事不以職務和權力來定位,而以服務變化中的世界,和教會的需要為目標。這些需要將不斷在改變,執事應以應變和創新的方式來服務。唯有如此,執事才能如僕人一般,抱著徹底和無條件的開放心態,跟隨主耶穌:“我來是事奉人。”換句話說,執事聖秩既以事奉人的需要為主,他該不斷去探索、試驗和定位。


六、如何準備“催生”
  

  1.   執事聖秩是聖召,所以誰也不能自選,而是受天主召選。信仰團體認識執事聖秩的時代性,也就會日以繼夜地向天主祈禱:“主,求你揀選派遣。”
  2. 信仰團體的負責人:主教、神父、主任、會長、主席等當將執事聖秩“美好”的一面(其服務與貢獻),不斷呈現在團體和信友面前,也把資質和條件仔細予以說明。如活潑和堅定的信仰,成熟的道德和性格,參與感,美滿的家庭等。所以負責人事前當對執事聖秩,和具體進行方式有所瞭解。
  3. 繼而物色和遴選合宜的人才(丈夫需要妻子的同意),經過各教區特定的步驟,批准接納後,開始公餘的培育歷程。各教區規定不完全相同,大致需要五年完成培育。

結語
    過去十年中,我在美國曾訪問了不少城市,和當地的華人團體,目睹了教友在信仰上的追求和事奉上的熱忱,許多人在努力回應天主聖神的召喚。這些不能不歸功予,舊日在他們心田裡撒下信德種子的啟蒙恩師,和他們自己積極答覆天主聖神的引領。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從中國文化與社會,辛苦卻順利地跨入美國文化與社會,落地生根。大多數教友在現代化歷程中,在自己專業上擔任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更有不少教友對中華民族,對本世紀的經歷和遭遇表示了深切的關懷和憂慮。當他們步入中年時期,兒女漸漸長大成人,一旦人去樓空,所留下的是人生的智慧、工作的經驗、專門的知識及對中華民族憂患的意識、和責無旁貸的福傳使命。如何安身立命,才不負天主對自己和信仰團體的期許?如何善用天賦的才華和恩寵,才能欣悅地、充實地、有意義地走完這人生重要階段?
天主似乎在對我們說:“這是教友的時代,這是教友福傳的時代。在這脈絡裡,請鄭重考慮執事聖秩事奉的生活。為實踐和推行執事聖秩,需要發動整個信仰團體,去瞭解、重視、關心、祈禱和投身。”

 


參考資料:

  1. Lumen Gentium(梵二教會憲章1963)
  2. Sacrum Dlaconatus Ordinem(教宗保祿六世1967,6,18通諭)
  3. Ad Pascendum(教宗保祿六世1972,8,15通諭)
  4. Permanent Deacons in the U.S.(美國主教團1984年再訂)
  5. The Peflllanent Deacon In the Church Today by Deacon Samuel Taub 1989(小冊)
  6. The Deacon in the Church:Past and Future
    by Edward P.Echlin,S.J.Alba House,1971.
  7. The Diaconate in the Christian Church:Its History and Theology,
      by Kenan B.Osborne,OFM,April 5,1995(單行本)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