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 區紀復 . |

 

104
神學論集
(1995)p.
   

生態靈修

區紀復

(監察簡樸靈修中心負責人)

 


十年前絕對沒有想到會有「生態靈修」這個名詞。那時候在教會內談環保問題、垃圾問題,會有人質疑,這與傳教有什麼關係?與救靈魂有什麼關係?當然更談不上是靈修了,因為這實在與傳教、救靈離得太遠了,與教會傳統所關心的事物牽連不上。五年前的神學研討會談了一點點,其中有一組就是「自然生態靈修組」。可是今天我們在這裡要大談生態神學、生態倫理、生態靈修,真是輔大神學院的創舉。

一、生態
(我給它的定義)萬物共同生存生活其中的自然環境,有相對恆久性的靜態環境,如山嶽、海洋;也有相對互動短暫住的動態環境,如四季、氣候、人類、動植物與大自然互動的關係。(人與人的互動關係也叫生態,如政治生態、社會生態.....不過不是這裡要談論的範圍)另外可以由平面的、橫的看,由小我的生活周圍,到大我的社會環境,到全人類生存其上的地球生態;以及主體的、縱向的,由祖先遺留給我們,我們再傳給後代子孫將來要依賴其生存生活的自然環境,都是這「生態」思考的範圍。

二、靈修
靈性心靈的修練、修行,由身而心而畫的修練,提升心靈、淨化心靈,以達到天人合一,得到永遠的喜樂與平安。也是追求真、善、美、聖的道路,追求心靈喜樂、平安的道路,與天主契合的道路。是靈性、心靈、精神的,也是生活實踐的,而不只是理性認知的。靈修道路是往前進的、動的過程,而不是靜止的境界。當然它有各種不同的境界,或者說是各種不同階段可以達到。它是一生的事,在一生的生活中,任何時刻、任何行為中,都應遵循的原則與方向,都應有的態度。

三、生態靈修
    這個新名詞是把上面兩種觀念合併一起思考出來的。就是:在天地萬物自然環境中的變性修練。天地萬物是天主所創造的,大自然中有天主的神,所以生態爨修是在天主的氛圍中,與天主合一的方法。
生態曼修是一種積極、入世的靈修方法,想及的、關心的不單只有我,我與天主,也關心到我周圍的人、不認識的人、遠處的人、看不見的人,以及後代尚未出現的人類。所以不單是我的靈修,而是我與我周圍的、遠處的、認識的、不認識的,所有的人的靈修,也就是全人類共同的曼修。
三、一 生態靈修的基礎
精神動力的來源和依據,並非趕時髦,人云亦云的運動。
(一)聖經(神學):
1. 創世紀:
    萬物平等受造,人最後才被造,這與地球的歷史相吻合,大自然已有千萬年歷史,人卻只有幾萬幾千年而已。所以人應有謙卑之心,「江山為主我為客?,尊重自然,是人對自然應有的態度。
    2. 人是照天主的肖像受造:
    人有天主的肖像,就是有智慧、善心、能力,受託代天主管理、維護大地的美好,使大地發展得更完美。尤其是基督信徒,更應付起這管理、維護和發展的責任。
    3.發展:
    天主創造的宇宙大地是美好的,但這創造尚未停止,仍在不斷的變化,繼續的工程即交給了人來接手,這繼續的工程就是發展,發展得更完美、更持久。今天叫做「永續發展」。這永續發展並非反科學、反經濟、反進步的,相反的,永續發展要有一個新的科學觀、經濟觀、進步觀,為使人類能永久、持續的妥善使用天主賜予的大地,達到真正、重質的進步、精神與物質和諧並重的經濟,選擇性、經評估的使用科技,對人類不單只有物質的改進,更重要的是對精神文明、心靈的提升,對永生有幫助。
    4.生存:
    人類被選後,接著來的問題就是生存,天主設想非常周到,他說:全地面上結種子的各種蔬菜,在果肉內含有種子的各種果實,我都給你們作食物。因為吃菜葉和果肉沒有消滅它們的生命,留下來的種子它們就能傳種。所以人類為維生,只要吃蔬菜、水果就夠,也就是吃素即可,不必吃肉。
    5. 欲望與嫉妒:
亞當夏娃吃禁果(知善惡樹的果)是人有等同天主的欲望的結果,其後果是被逐出樂園。加音與亞伯爾兄弟相殺是因嫉妒、敵對的結果,其後果是流血、死亡、戰爭、肉食,這些都是相反天主意思,違反自然的。
    6.天主是愛:
天主因愛才創造了宇宙和人,又愛人才打發第二位下來救贖人類。人應回應天主的愛,愛天主也愛他所創造的萬物,就是尊重自然、回歸自然。人因欲望而離開樂園,只要謙卑就能回歸樂園。
(二)倫理:
    1. 中國的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是狹窄的關係。因為舊社會裡人口少、互動少,這種倫理關係也差不多夠了。由聖經引伸出來的倫理精神就能含蓋得更廣,所有人類都是天主的子女,所以應有手足之倩(第六倫);天地萬物都是天主所造,就應有同伴關係(第七倫)。聖保祿(羅馬書第八章18節)說:「凡受造之物都熱切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即把人與其他受造物的關係拉得更近。聖方濟把太陽當兄弟,月亮作姊妹……這種關係就更親切。
    在鹽寮有一位18歲的青年,他的近作<與自然做朋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2.大地供給人類食物,是我們的母親。這是很多國家、民族都有的觀念(Mother  Earth),人對待母親應該尊敬愛護,所以我們應該尊敬、愛護大地(第七倫)
    3.我們如果乘超音速飛機旅行,由這一國到那一國,由這一洲到那一洲都可以朝發夕至;常常旅行的人也感覺到各民族各國家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地球就好像一個鄉村一樣,那麼小那麼親切。地  球在宇宙中只是千萬星球的一個,就像一隻太空船航行在宇宙中。所以,在地球村內,人類與其他萬物應守望相助,在太空船中所有乘客也應同舟共濟(也是第七倫)
4.根據教會的社會訓導,我們關懷人,應先關懷他生活的條件和環境,就是吃的穿的住的;食物、飲水、空氣、噪音……教會的訓導對各國政府也是有效的,政府也應該遵循。
三、二 生態靈修的目的
(一)個人方面:
    天地人合一:
    天主由聖經給我們的啟示,我們作出回應,因而讚美、欣賞大自然的美善,合而為一,樂在其中。
    人地天合一:
    人在大地自然中體悟、悔改自已因破壞了天主所創造美好的大地萬物的罪過,因而與天地和好。
    身心靈平衡:
人在大自然中生活、靈修,自然得到的結果就是身心靈平衡的發展,身心靈的健康、快樂、平安、提升、聖化,這結果也可以當作目的。
(二)自然、社會方面:
生活出一個和諧、共用、共存的生命,與自然、社會各成員間和諧共處,互不傷害、破壞,互助互愛;共用所有資源,就是乾淨的陽光、空氣、水源、森林、土地……共存:大家彼此都能繼續永遠快樂的活下去。有這樣的生活態度,自然也就會產生這樣和諧、共用、共存的氣氛和環境。
(三)世界方面:
為了拯救這個物質化、腐敗、殘缺不堪的世界,得到免於毀滅的救贖方法,這也是「福音」新傳或傳「新福音」的方法。是一條世界和平的道路,可以達到現世的大同境界,天國的臨現。
三、三 生態靈修的過程
(一)覺醒: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開始注意各種生態現象,二十多年前發覺到地球生態發生了問題,最近十年大家都感覺到生態問題已嚴重到產生危機,由我們居住環境周圍的垃圾污染、空氣污染,遠至大氣上的臭氧層破洞,都嚴重到危害人類的健康生活與生存。雖然是已經到了危機的程度,但很多世界領袖的關切與呼籲,這危機有了轉機。人與大自然的互動作用,在以前千萬年來從未出過差錯,大自然都能自動調適,達到迴圈平衡。但近百年,甚至幾十年,因人類的活動太過頻繁、快速,以至自然迴圈平衡系統出了毛病,發生了問題。
    人類在地球上開發本來是好的,也是必需的,但開發得太快,考慮不夠周詳就帶來破壞。人的活動如狩獵、漁業、放牧、農耕、建造、水利、採礦、研究、工業、戰爭……等等,對自然、動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自然環境氣候的變化、動植物受人各種活動影響所產生的反應,對人也有影響,在良性的情形下,對人是有益的,如食、衣、住、行各方面;但反應過度,超過能接受的程度時,就會對人有不良的影響,如各種污染、公害……等等,這是公平的。
生態環境發生問題,就是人與自然的互動、和諧關係發生了問題,也就是人與天主的和諧關係發生了問題。人不願服天主,不順從自然,放縱欲望,想人定勝天,改變自然。利用科技做出違反天主、違反自然的事,如電力改變晝夜,工業破壞自然循環系統,基因工程相反自然生育……不是科技本身的錯,而是使用者的錯。
(二)意識:
消極的:
    承認人類自己,也是每一個人,是造成環境問題、生態危機的原因,因而要徹底悔改、改變生活態度、價值觀念。不要認為人應無限發展,不要以為發展而破壞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不要有任何藉口污染、破壞環境。為加強這種悔改認錯的心,要知道:破壞天主為人類創造的美好環境,就是反對天主的行為,不愛天主的行為,是一種罪過;對別人生活、生存的環境加以破壞污染,是對人的不尊重、不愛人,也是一種罪過。
積極的:
    去認識、瞭解問題的徵結所在,進而培養出愛護環境,也是愛人愛自己生活、生存環境的動機、動力、行動。
大多數破壞污染環境的力量來自科技工業,但使用科技工業的都是人。因人要滿足欲望,追求所謂物質「文明」和「進步」,而忽略了環境的結果。所以我們要重新檢討科技工業在人類文明過程中、人類生命中真正的角色,人類不應滿足無限的欲望而無限制的發展科技工業,人在利用科技工業時要有明智的抉擇,人應該做人自已的主人,而不應淪為物質科技的奴隸。
(三)靈修態度
    消極的:
    人既然意識到破壞自然、污染環境是人自己的過錯,就要做刻苦、補贖,重新提倡神貧精神、節制欲望。
    積極的:
    捨棄物質的追求,提升靈性、心靈的生活;「喜舍」:高興的心甘情願的捨棄;放棄方便與舒適,因「舍」反而「得」,獲得內心的喜樂和平安。
(四)聲態靈修:
就是具有生態觀、生態意識的生活日修,或者叫「生活禪」「淨土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細節、每一行為,都去反省、重新評估,我的一思一言一行,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對造物主、大地自然、他人是否有傷害,是否需要調整,是否需要改變……?比如:吃,要山珍海味、魚肉蛋奶嗎?吃的量是否浪費?……穿,要毛皮大衣?名牌潮流,喜新厭舊嗎?……住,非要冷氣不行嗎?非要擠在大都市嗎?……行,非要私人汽車嗎?公車、步行不行嗎?……還有其他細微的小節也應該反省、檢討,因為小節是造成大觀念的源頭!
(五)行動實踐:
    不單是個人的、基督徒的、教會的,也是全人類的。
    物質層面:
    1.節制欲望:
    少買、節用、棄用、不貪。節制欲望首重節制口腹之欲,民以食為先,能節制口腹之欲,其他的欲望就容易節制,因此能不貪吃而殺生吃肉,進而節食、素食,節制購買的欲望,不追求時髦,不喜新厭舊,不求食物的色香美麗,就不致受化學藥品農藥等毒害自己、污染水土。
    創造欲、成就欲是進步的動力,但無限制的發展也是破壞的力量,所以物質、科技的創造,發展也要節制,這是社會、政府要注意的。
    2. 放棄方便與舒適:
慎用、重用、節用、代用、合用。追求方便與舒適好像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但太多的方便與舒適就會帶來環境的破壞與污染。所以不要什麼都靠買的,改變付錢就得的習慣;不要用完即棄的製品,上街自備購物袋、環保袋;每件東西用兩次再放棄,垃圾量就減半;不用會污染破壞環境的產品,如殺蟲劑、化學清潔劑、噴發膠、乾電池(而改用充電池),自然「綠色」產品,代替產  品;少用私人車,個人少開車;少開冷氣,家事儘量自己動手修理、製作;……
     3. 惜福行動。
    重用、回收、交換、不浪費,避免破壞與污染。珍惜所有資  源、物質,不製造污染與破壞環境。垃圾三部曲:(1)避免製造或產生垃圾(不吃垃圾食物,不買瓶、罐及包裝過分的產品);(2)不能避免時,分類集中回收,最有效再利用,提升其價值至最高,不要一下就降為零(如紙張可兩面書寫、回收、再制、起火……),物盡其用、廢物利用;(3)不能回收再用或再制時,妥善、周延處理,不致造成二次公害或沒有後遺症、不良後果。惜福由餐桌上開始,環保由廚房開始。
    精神層面:
    4.做個環保人:
    建立環保意識,增加環保知識,推廣環保觀念,參與環保工作……
    5. 過簡樸生活(綠色生活):
    降低對物質生活追求的欲望,提高精神生活的品質,只要主動積極、心甘情願的過簡樸生活,精神生活自然容易豐富起來。
    6.回歸自然:
接觸自然、瞭解自然、融入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動、植物、山川、海岸、陸地、大氣……),天主創造自然;存在於自然中,「自然」就是純、淨、真、善、美、聖,就是「看得見的」天主(就如在小兄弟身上看見耶穌),回歸自然,就是回歸天主;愛自然,就是愛天主。(若不愛那看得見的人,怎麼可以說愛天主呢?)(若不愛自然,怎麼可以說愛天主呢?)
    7.修行、靈修:
    學習各種與大自然契合的修行、靈修方法,靜坐、默觀、隱修……在大自然中修行靈修,可以看見、感受到天主的慈愛、真、美、純、淨的臨在。古代聖賢有很多這種經驗,如中國的老子、莊子,西方的達味(聖詠作者)、聖方濟……
    8.愛人愛物愛地愛天:
前面所提各項實踐的行動,整合起來就是一種「愛的靈修」,基督徒基本的生活態度,行為依據,新的仁愛觀。

四、結語
    生態靈修是一種新的靈修方式,廿一世紀人類修行的方向,不分宗教。不分國家,基督徒尤應率先實行。不管你現在那一個階段或那一個層面(覺醒、意識、倫理、神學、行動),都可以進入這種靈修領域,以達到自我的提升、天地人合一、世界的和平、人類的救贖、福音的傳揚。
    如果只有一個人或很少人這樣做,沒有什麼作用。但是如果有一群人、很多人,尤其是基督徒實行這樣的生態靈修、過這樣的生活,就是很明顯的福音的見證,就有傳福音的效果。生態靈修重點在修、實行,實行要有心,有心在於體驗。鹽寮靈修中心可以提供體驗這種生態靈修的機會。

附錄:鹽寮淨土


鹽寮淨土位於臺灣東部花蓮縣鹽寮小村的海邊,東面太平洋,西背靠花東海岸山脈,「鹽寮」是這裡的村名,正巧適合我們設置這個地方的精神:
「寮」就是一些簡單的房舍,「鹽」有防腐和調味的作用。
    我們希望在這個簡單樸實的地方發揮一點對社會上腐化防止與  價值觀調整的作用。
    「淨土」是淨化環境與心靈的地方
    這裡的生活是簡樸的、自然的、靈修的。 

「簡樸生活」:
    過的是海邊純樸的生活,放棄都市文明的舒適方便,節制名利與飲食的欲望。簡衣便服,免除禮俗客套;沒有電視、音響、冷氣、洗衣機等現代化設備,不使用用一次就丟的包裝及容器。一切事情自己動手,每日勞動工作,自己建屋、撿石鋪路、撿柴燒飯、除草種菜、采野菜素食、不吃罐頭汽水等垃圾食物;節約用水、惜物惜福,禁止菸、酒。檳榔。

「大地自然生活」:
與自然大地為伍,與天地萬物共融,愛護環境,不破壞水土,不製造垃圾,垃圾分類;不使用化學清潔劑、殺蟲劑。農藥、化肥;不歡迎會污染環境的塑膠瓶、發泡體、鋁箔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汲泉而飲,采野而食。登山遠眺太平洋,溯溪尋覓水源頭。

「靈修生活」:
    修練身心靈平衡,集合東西方靈修方法,淨心淨念,反省默想,讀經詠唱,瑜伽靜坐,晚上分享,合一祈禱;在大自然中體驗天主的偉大,在萬物中體驗宇宙的和諧,在共同生活中體驗人與人間的互愛互助共融,達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這裡歡迎任何善意前來體驗的人,不分宗教信仰、男女老少、國籍種族,尤其歡迎社會上的弱勢群族,心靈受創、旁徨無依的年輕人。
鹽寮淨土設立的目的,是為人們能有機會體驗不同於今日以物質、消費、功利取向的另一種生活方式,反省現代文明生活的價值,進而能改變生活態度、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改善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與上天的關係,以達到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淨化環境 ~ 一個自由、喜樂、和平的大同世界。 
鹽寮淨土: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福德二號(038)671065 區紀復 
由花蓮火車站采花蓬客運往豐濱、靜埔、成功方向公車,福德站下車即到,車程約30—40分鐘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