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 房志榮 . |

 

104
神學論集
(1995)p.203-216
   

聖經中的生態觀

房志榮

(輔大神學院聖經學教授)

 


目前的全世界生態危機是最近50年不當發展的結果。50年代和60年代的發展造成70年代的能源(石油)危機,後者又帶來80年代的外債危機,而我們今天所面對的是90年代的生態危機。教會對這一切的反應是謹慎的,而保祿六世的<民族發展>通諭(1967)還是相當樂觀的。但20年以後,若望保祿二世的《教會的社會關懷》通諭(1987)已不怎樣樂觀,雖然尚未說出判罪的話。到了1990元月一日的和平日文告,教宗以生態危機為主題,而將之說成人類倫理道德的危機(1)。
生態危機是人需要得到解救的許多向度之一。穆爾特曼在其《創造的未來》一書中將這些向度歸納為五種,即1.針對剝削追求社會正義;2.針對政治壓迫追求人權和人性尊嚴的肯定;3.針對人與人的疏離追求彼此的連帶責任;4.針對工業對環境的破壞追求大自然的維護。5.針對冷漠(apathy)高舉希望以肯定人際生活上整體的意義。以上五個解救的向度由經濟開始,以宗教結束,以示解救饑餓第一,但不是最重要的,「人不僅靠餅生活」,同時也說明宗教解救是最重要的,因為人一天不克擺脫冷漠、恐懼、好鬥,其他方面的解救都會落空。耶穌的使命涉及人生的所有範圍,由每天的日用糧到罪過的赦免,而聖神的恩賜更伸張到一切受迫害生活的領域(2)。聖經、天主的啟示為維護大自然提供了什麼根據呢?

一、智慧聖詠的生態意識
生態危機來自科技文明,而西方的科技發達有人歸給聖經的鼓勵,叫人充滿大地,「控制大地」(創一28)。這方面已有不少文章予以討論(3),這裡不擬介入。本段只舉一些智慧聖詠,代表舊約聖經對生態的意識化所作的表達(4),然後盡速步入本演講的第二段:生態家耶穌。
1.大地是屬於上主的:
詠廿四1—2說「世界和其中的一切屬於上主,大地和地上萬物也屬於他。他把大地奠立在海洋上,把地的根基安置在江河上」。詠卅三6.9:「因天主的一句話諸天造成,因上主的一口氣萬象生成。他一發言萬有造成,他一出命各物生成」。詠九五4—5:「大地深淵全在他手,高山頂峰為他所有。海洋屬於神,因為是他所創造;陸地也是他親手造成」。
2.土地給人當做禮物:
詠卅四可說是一首歌唱土地的聖詠,是在善人和惡人的脈絡裡講土地的給予或奪去:9•11•22•29•34諸節:信靠上主的人要安住在這片土地上;但是作惡的人要被趕走。謙卑的人(anawin)要定居在這片土地上,他們要安享無窮的幸福!上主賜福的人要安居在這片土地上;但被她詛咒的人將被驅逐出去。義人要擁有土地,要代代安居在這片土地上。                 
3.大自然是人的導師:
詠九O 4—6:「在你眼中千年如一日,就像過去了的昨天,像夜裡的一更。你像洪水一般把我們沖走;我們的生活短暫如夢。我們像早晨發芽生長的草,晨間生長茂盛,夜裡凋萎枯乾」。詠一O三15—16:「我們的生命像草,我們像野花生長茂盛,風一吹便消失,沒有人再看見它」。把人的生命比做花草以外,也把人與動物相比:「人的顯貴不能使他不死;他跟禽獸一樣都要死亡」(四九21)。「我像野獸一樣愚昧,我無法瞭解你」(七三22)。多次用羊比選民:「他像領羊一般領出自己的人民,在曠野中領他們有如引領羊群」(七八152);「他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他牧養的子民,是他帶領的羊群」(九五7);「我像迷路的亡羊,請尋回你的僕人」(一一九176a)。
4.大自然的天主:
    天主的兩大特性是慈愛(hesed)和真誠(emeth),一如最短的一首聖詠(一一七)所歌唱的。詠卅六6—10用大自然的許多因素:青天、雲霄、高山、深淵、人畜、翅膀、盛筵、泉水,最後以光來描述天主的慈愛與真誠。以下是現代中文譯本的譯文(略有修改):
    上帝啊,你的慈愛上達諸天;
    你的真誠高入雲霄。
    你的公義像大山峙立;
    你的判斷像深淵難測。
    上主啊,人和牲畜你都看顧。
    上帝啊,你的慈愛多麼寶貴!
    人在你的翅膀下找到庇護。
    他們在你家中享受盛筵;
    你給他們喝你喜樂的泉水。
    你就是生命的泉源;
在你的光中我們得見光明。

二、生態家耶穌
耶穌有很多名義或名號(5),都是基督徒用來表達我們所信的主的某一層面。事實上,一個名號無法說出神的豐富內含,所有名號加起來仍然不能,因為人類有限的語言究竟無法說盡天主的無盡富藏。現在給耶穌加上一個名號「生態家耶穌」,不是牽強附會,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在環保意識逐漸覺醒的今天,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耶穌、來讀福音。下面的一些例子是很真實而富啟發性的,讀者可本此去發掘其他的例子。(6)
1.土生土長的:
耶穌在其宣講和談話中雖然從未用過「大自然」一詞,但他確實是生長在大自然中。聖地的山水、動植物、平原和丘陵是她從小至大的眼中景物。反之,「創造」一詞神卻用過多次(見穀十6十三19十六15瑪十九4)。至於天主的眷顧在瑪竇福音第六章有詳盡的發揮,突顯出耶穌對空中的飛鳥及田野的百合有細緻的觀察和對天父常懷依恃信賴之心。在講人的身價時,耶穌以麻雀作比:兩隻麻雀賣一個銅板(瑪十29),或五隻麻雀賣兩文銅錢(路十二6),天主都照顧它們,何況人呢? 
2.跟大自然一起長大:
路加所描述的耶穌童年史可說由大自然中開始,在大自然中結束。剛懷孕的母親到山區的一座小城去拜訪老年懷胎的表姐,然後與若瑟一同由納匝肋走到百利恆,這裡有山洞、羊群、牧羊人守夜。耶穌在四面環山的納匝肋小城長大,出去公開宣講前,先在約旦河受約翰的洗禮。約旦河為以色列民族充滿了許多回憶:過河來佔領福地,厄利亞先知過河被接升天,敘利亞大臣納阿曼在河裡洗七次而治好麻瘋病。河邊的動植物令人觸景生情。水使人想起創造之初的大水,及水上翱翔的風、氣、神(創一2)。四部福音都說聖神降在耶穌身上,這象徵著新創造,天開了則表示天與地建起了新關係。
耶穌在橄欖樹枝的搖晃中榮進耶路撒冷,在橄欖園中作冗長而泣血的祈禱,最後神的死和復活都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山丘、老樹、峽谷為他作證。他死時大自然也表示悲痛(瑪十七51穀十五33路廿三44—45)。
3.再造大自然:
    聖言降生不只是「天主下凡」,也是「天主由世界而來」:天主內在於世界,不斷在受造界啟示自己。大地和地上的一切都是天主賜給人的禮物,人應該加以珍惜、培植、分享。降生是同情,也是同感(empathy)。
耶穌的復活指出天主對宇宙的最後目標:人的身體、物質界、動植物都將擺脫其俗性而成為聖。在復活的主身上,死亡和毀滅被克服,不僅人類,而是整個宇宙在絕望中有了希望。復活的啟示真理給我們力量、信心,來保護生態、治療宇宙。
4.跟大自然學習:
    耶穌的宣講和施教大部分取材於大自然:太陽與下雨(瑪五45);西方來雲,將下大雨,南風吹來,將要燥熱(路十二54—55);觀察天地的氣象可以得知時機(同上56);閃電(瑪廿四27);沙與磐石(瑪七26);種籽與谷粒(穀四2—8);百合與野草(瑪六28—30);荊棘與蒺藜(瑪七16);無花果與葡萄(同上);蛀蟲與黴鏽(瑪六19一20)。
由動物界耶穌在宣講中提到麻雀(瑪十29路十二6);老鷹(瑪廿四28);牛(路十三15);狗(路十六21);魚、蛇、蜴子(路十一 11);綿羊、山羊(瑪廿五32)。總之,整個受造界都在耶穌眼前,他跟所有的受造物相處的很自在而與之為友,他對生態有很細膩的觀察和態度。5.用新眼光看受造界:
    福音書中耶穌所說的比喻少說有35個,多說有72個,都是耶穌以受造物設喻施教。現在只以瑪竇福音第十三章的七個比喻為例,看耶穌如何與受造界打成一片。這些比喻的共同點是以田園為背景,大自然為舞臺,聽眾是鄉下人。他們聽的懂,覺得很家常,能把所聽的活出來。
    前三個比喻取自植物界:撒種、莠子、芥菜子。這裡面所牽涉到的人。物、自然因素,數一下有19種之多。撒種的比喻好像在說,不應該像飛鳥一樣濫吃種籽,不應學石頭的無情,不要像荊棘窒息幼苗,而須做良田讓種籽抽芽、吐穗、結實。莠子的比喻與馬可四章種子自長的比喻互相補充。可四27說天主的照顧和能力使種子生長,太十三29—30強調信友團體不該自作主張,提前審判善惡,因為那是天主的事。二者所說相同的是:最後總是天主做決定,無論好壞,天主是所有受造物的主宰,人不是的。
    芥菜子和酵母的比喻——采自農夫,——采自村婦,耶穌平等看待男女。他習於戶外生活,也關注室內細節,因為日常生活細節中隱藏著天主的偉大奧秘。大樹在厄則克耳卅一章指世上的強權霸主,酵母在格前五6指壞的、虛偽的言行,如今在耶穌的比喻中卻扭轉過來,獲得正面的意義:大樹可以蔭庇飛鳥,發酵的麵團可以讓人吃飽。連毒草惡樹都在天主神妙的計劃中。我們不盡知造物主的能力和計劃,只該驚訝他的意願而尊重每個受造物。
    寶貝和珍珠的比喻須由巴勒斯坦的地理情勢來加以瞭解:那片地中海東岸的狹窄地區在古代近東既是戰場,也是商場,耶穌是歷史及其人民的明眼觀察家。戰亂中把帶不走的寶貝埋在地裡是可以理解的,戰後遷來的住戶挖地時偶然發現了寶貝,就想買下那塊地。但他並不富裕,沒有餘錢,不得不變賣一切來買那塊地。至於珠寶商就不同了,他周轉靈活,出手大方。一旦發現貴重的珍珠,即便價值連城,也可即刻買下。二人一窮一富,但他們的驚喜相同。我們也該在宇宙的偉大及無窮富藏前感到驚喜。
最後,漁夫撒網的比喻突出加裡肋亞湖中魚類的繁多,至少有24種(J.Jeremias)。魚以外還有許多不可吃的生物。造物主十分大方,他也照顧那些好像無用的生命。總之,大自然及其富源形成耶穌講道的經緯,特別在其比喻中。耶穌給予所有的受造物一種神聖的聖事性。這該引我們在與天主的交談中把受造物、無論有生或無生,都視為夥伴,而不是加以剝削的物件、東西。
6.恢復受造界的平衡:
    三部對觀福音記載了37個耶穌的奇蹟,若望福音記載了7個。耶穌以奇蹟顯示他的身分(路四18—19七18—23)。馬可福音第四章講了四個比喻後,即刻報告四個奇蹟,直寫到第五章末。這四個奇蹟都顯示天主的能力:對大自然、對魔鬼、對疾病、對死亡。由此可見天主是第一位生態家:他關心受造界的完整,促進健康的生態友誼和連帶責任(eco- friendship,eco-solidarity)。
在近東的神話中,海是惡及混亂勢力的象徵。希伯來人也把海視為天主的敵人,是辣哈布、裡外雅堂和海怪(龍)的居所(詠七四13—14八九9—10依五一9—10約廿六12等)。耶穌在大風大浪中安祥入睡是惹人注意的,醒過來給風浪發號施令更顯示神與天父分享著同樣的權力。我們在破壞生態的狂浪中可以依靠耶穌的大能。他和風既是萬物的創造者,也是一切的支撐者。耶穌步行水面(可六45,48),並讓伯鐸也能在水上行走(太十四29)都是天主戰勝邪惡敵方的一些示範。
    驅魔趕鬼(可五1—20)更顯示耶穌的能力遠遠勝過撒旦。耶穌平息風浪後,門徒們「非常驚懼」(四41),這裡耶穌逐出邪魔後,「眾人都驚奇不已」(五20)。的確,耶穌的能力伸至自然界和超自然界,伸至海水、伸至汙魔。耶穌克服一切破壞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神之間和諧關係的惡勢力。至於耶穌治療疾病,復活死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也是一些恢復創造秩序的奇蹟。重病者和瀕死者都在絕望的邊緣,但天主能使人破鏡重圓,絕處逢生。耶穌的表現是控制全局,人一方面則須懷有對耶穌的信任。
奇蹟除了為耶穌的福音作證以外,也有啟示作用。奇蹟告訴我們,耶穌的職務以天主的國為中心,這個國必須擊敗撒旦的國。耶穌藉奇蹟摧毀撒旦的主權,即他對人和自然的控制,而建立天主的主權,這是一個解放人的主權。因此一切奇蹟都有生態上的響:對自然的奇蹟(可四35—41六45—52)請我們在生態危機中依恃天主的絕對能力。增餅奇蹟(可六30—44八1—10)告訴我們大自然有豐富的資源養活眾人,但人必須公平地予以分配。驅魔的奇蹟(可五1—20等)啟示宇宙的和諧是在天主的計劃中,他會驅由破壞生態的惡勢力。治病的奇蹟(五25—34等)教我們跟天主一同恢復受造界,特別是人的原貌:天主的肖像。復活的奇蹟向我們挑戰:在全世界生態的大屠殺中不要作無言的沈默者,而須積極加入創造「新天新地」者的行列(默廿一1—4)。

三、默示錄與生態觀
保祿書信像羅八19—23及格前十五對生態問題都有重要的論說,這裡無法顧及(7)。在這次演講的第三段把默示錄一書的生態觀略作交代是一個好的收尾,因為生態跟創造常扣在一起,而人類歷史是在兩個創造間前進,以至完成,即在創世紀一章和二章與默示錄廿一章和廿二章之間。造天造地的天主也是創造新天新地的天主。當初(proto一logical)只有在末世(eschatological)中瞭解,創造(creation)只有藉再創造(re—creation)或拯救(soteriology)來懂(8)。
1.被濫用的大自然有待複元:
    整個受造界本是一個宇宙大團體、一個家,天主居在這家中,人該對之感到親切,因為大地充滿了天主的榮耀(依六3耶廿三24詠一三九7—10)。但事實上並不如此,人成了破壞大自然的殺手,天主給人的統治權變成了子取予奪的剝削威權。結果罕有的動植物種類日益減少,河流溪川的污染日益嚴重;沙漠和荒地則迅速地增多擴大。
幸虧創造的天主也是盟約的上主,他不僅與人訂立盟約,也跟所有的生物訂約(見創九9—11歐二20)。人必須承認這一事實,即創造本身是開放的,是在走向完成。只當創造完成時,才真正成為天主的居所,那時天主要成為「萬物之中的萬有」(格前十五28)。在這開始與結尾之間,人不僅要「充滿大地,治理大地」(創一28),也該加以「耕種和持守」(創二15),直至大地在新天新地中完成(見二依,默示錄)。
2. 宇宙的翻騰表達善惡的掙扎:
默示錄用很多受造物,好壞都有,來象徵末世的事實。動物界有蛇、蠍、蛙、狗、羊、獅、豹、馬、熊等。鳥類有鷹。植物界有葉、草、果、樹、橄欖、無花果等。礦物界有金。石、珠、山、河、湖、海。天象有晨星、冰雹、彩虹、雪、日、月、星、風、雨、閃電……及構成物質界的因素,即水、火、土、氣,四個活物所代表的(四8五7)。總之,「一切受造物,即天上、地上、地下和海中的萬物」(五13)都有它們的位置,但無論好壞,它們背後常有寶座上的更大的天主。
自然中的善惡兩種力量教我們記得:開始的創造須經過歷史中的創造,這歷史是善惡雜陳的,直至末期的創造為止。善惡雜陳繪出創造在今世的面貌。今世如保祿在羅八19—21所說是向未來開放的。默示錄八、九章以想像力描寫的大災難反映今日破壞生態的後果,人的處理不當造成物理界的禍患。
3.一切受造物讚頌造物主:
    默四1—11是全受造界對主的讚頌,廿一1—8是主揭露他要作的新創造。四個活物在本書提過14次,它們代表全部有生命的世界:野獸、家畜、飛禽、人類,也指自然界及生命中的最強者:牛之堅忍,獅之勇猛,鷹之敏捷,人之理性。它們為了自己的特殊能力讚美天主,也代表整個受造界承認天主對全世界的至高主權。六個翅膀表示迅速、順暢以執行天主的旨意,充滿眼睛表示無眠無休的醒悟,指大自然無休止地讚美天主。
    默四8與依六3所說相似。默示錄把依撒意亞的萬軍之主說成了萬有之主,這是翻譯希臘文的pantokrator,意指掌握一切者或支撐一切者。這個希臘詞在默示錄一書共出現9次,此處外尚有一8十一17十五3十六7,14十九6,15廿一22。在新約其他書中只有格後六18用過一次。這詞更指天主對一切受造物的主權,而不強調他的主宰權或全能。
四8的「昔者、今在及將來永在者」也見於一8的「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之後,又見於十一17的「今在、昔在者」,這都指向出三14—15天主所說的「我是」,意指一切時間都包含在天主的永恆臨在之內。四8的「將來永在者」也可譯為「那將要來者」,說出人對得救的期待(見羅八19—21)。所以四8這首讚歌是一切受造物在一切時空中從不間斷地給pantokrator創造者、支撐者、復興者天主所唱的詩,同時也是受造界對生存、歸宿和得救所作的祈禱。
在四11二十四位長老讚美天主是一切的造主和作者,這駁斥了教會初期的二元論:神性的天主不干預物質界的受造物。長老之歌要說的是萬物先在天主的永遠意願中存在,然後在天主所要的時間內造成,這是創世紀第一章的扼要,也是哥一15—17的回響(參閱若一3)。這要求我們在一切中認出天主,因為一切都是她雙手的工程(詠八3)。四個活物和24長老的兩首短歌在向我們發問:大自然及一切受造物在我們的神學、祈禱和行動中扮演什麼角色?因為過去太疏忽了此一角色才造成今日的生態危機。這兩首歌要求我們在受造物中見到天主,懷有敬意(參閱智十三1羅一20詠八)。
4.受造界的結局:
    依四八12—13把創造天地與天主是元始也是終未並列。默廿一1—8把天主說成新天新地的創造者:4說先前的都過去了,3說它要再度以世界為居所,1說新天新地取代先前的地和海,5說一切都要更新,如同信徒曾轉變更新一樣(見格後三18四16—18五16—17),人與一切受造物的更新同步進行。聖經並不分聖與俗,因為天主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你那不死不滅的生氣在萬物之內」(智十二1)。被救的人類不會遷移到另一個居處,而是在被贖的大地上。在「新地球」上未來的伊甸園將如最初的一樣和諧,因為大地將充滿對天主的認識(依十一9)。救恩不僅在於人靈魂的得救,也包括人身體、甚至整個物理環境的救贖。
    2節的新耶路撒冷是團體生活的象徵,這城是一個家庭,一個完美理想的團體,在此世因罪的沾汙不能實現,但在來自各國的被救贖者身上卻成了事實。基督徒的希望是社會性的,不是單獨的與天主往來。3節的「他們要作他的人民」一句中的人民二字在較好的手抄本中是複數。此節三次提到天主與這些人民同在,同在之處是帳幕skene。這個希臘詞喚起很多舊約和新約的回憶:先是 南地的會幕,後是聖殿,一直指向真實的、更好的帳幕(希八2;九11)。6節的 「 我是阿爾法和敖默加」與一4,8首尾相應,一切都由A到ω。然後是一邀請和挑戰:喝白白賜給的生命之水(參閱依五五1),接受挑戰的才得作天主的子女(7節),並獲得許多其他勝利者的戰果(二26三5,12,21)。將來的幸福究竟怎樣無法想像,所以只好用否定的方式說出(4節)。在未來的那個大同世界裡(shalom)天主是光,發光的明燈是羔羊(廿一23)a

結論:
聖經的最後一部書指出:萬物為我們是聖事,是感恩祭,就像創造聖詠(八;十九;一O四;一O八……)是感恩的一樣。在這宇宙的大感恩禮中,人的聖召是給無靈物一個聲音。默示錄,特別是第四章,教我們記起這事,並邀請我們透過受造物感謝天主、讚美天主,這要求我們須有生態敏感。大自然及人類的感恩靈修必須與正義結合,新創造是經過戰鬥而獲得的勝利(廿一7)。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僅是本體的,還是倫理道德的。今日破壞生態的力量大而普遍,大家須意識到向人類要求保護生態是一個正義的要求。追求正義、和平與受造界的完整,而為一切受造物讚美感謝天主是神  秘靈修。另一方面,為一切破壞受造物的暴行而起來抗爭是先知靈修。 

總結:正確把握聖經的生態觀
    培根(1561—1628)和笛卡爾(1596—1650)把聖經的思想顛倒了。聖經說人可以統制世界,是因為人是天主的肖像,他們二人卻說人藉統制世界證實了他的神性。由培根和笛氏以來的幾百年科技長足進展,一般都按照二人的思想模式把人與世界的關係說成主宰和從屬的關係,造成統制和剝削的模式,而帶來今日全世界的生態危機(9)。
    現在我們需要一個新方向:由權力欲走向連帶責任,由為生存鬥爭走向和平共存,由追求享受走向結伴同行。今後文明發展的重點不是經濟力的擴張,而是社會正義。社會正義當然包括對環境、對生態要公道,因為過去的剝削模式不僅對人的勞力無情的利用,也對自然的資源和富藏毫不珍惜(10)。
    穆爾特曼按照希臘字根oikos把ecology定義為「關於居屋的道理」。天主寓住於受造界和每一個受造物中,是把世界導向其受造目標的最終原理,這一原理讓整個受造界最後達到新創造。天主不只創造、保存、支撐、整頓、完成等。她和世界不只有這些單方向的關係,還寓住、分享、同情、陪伴、忍受、表達喜樂、痛苦、榮幸等,這些雙方向的關係(11)。把世界看為創造,給人生存上的幸福,在感恩中把世界獻給天主,給人帶來生存上的自由(12)。

 

注釋:

  1. 本段主旨見FR. Desmond De Sousa,C.Ss.R,”Towards a Chrlstian Perspective on Environment and Ecology,”Vidyajoti Journal of Theological Reflection 58,1994,584—590,at 586.
  2. Cf .J.Moltmann,”The Hope of Resurrec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Liberation”in The Future of Creation,SCM Press 1979 at p.110.
  3. Cf .N.Lohfink,Subdue the Earth,(Genesis:28)inTheology of the Pentateuch. Augsburg Fortress,1994 published by T&T Clard Edinburgh,pp1-17
  4. Cf . R.J,Raja,SJ,”Wisdom Psalms and Envlronmental Concerns”.Vidyajyoti Journal of Theolgical Reflection 57,1993,201-222
  5. 見張春申,《耶穌的名號》,輔大神學叢書之廿九,光啟出版社,民國79年出版。
  6. Cf .R.J.Raja,SJ, ”Jesus the Ecologist”.Vidyajyti journal of Theological Reflection 58, 1994,265—283.
  7. Cf . J.Molhoann, “C reation as an Open System” in The Future of Creation. Fortress 1994,115-130.
  8. Cf . R.J.Raja,SJ ,”As It Was in the Beginning.Eec—SPirltuality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55 ,1991,681—697.
  9. Cf . J.Moltmann, “Creation as an Open System”in The Future of creation,p.128.
  10. Cf . ibid. p.130.
  11. Cf . J.Moltmann,God in Creation. An Ecological Doctrine of Creation. SCM London 1989,p.xii.
  12. Cf .ibid. p.70.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