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 張春申 . |

 

97
神學論集
(1993)p.323-334
   

耶穌基督的天主          

張春申

 


耶穌宣講的主題是天國臨近或天主的國臨近(瑪四17;谷一15)。究竟天主是誰?耶穌基督的天主與舊約「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出三15)有所不同嗎?他的天主又與以色列民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天主有所不同嗎?如果不同,那麼耶穌基督的天主有何特點?本文自一、聖經與神學反省;二、基本神學;三、宗教交談,探討這個問題。

一、聖經與神學反省
1.格林多前書(一1825;二116):
保祿對於我們的問題提供了最為明確的答覆,他將天主的自我啟示與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連結在一起,顯出天主的特點,同時指出祂不同於以色列民族與其他民族的天主。
(1)保祿在上述經文中有三次之多(一 23;二2,8)重說「被釘在十字架上」。之前責斥黨派之分時,他早問說:「難道保祿為你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嗎?」(一13)而且他強調自己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二2),這是他宣講的內容。
(2)保祿同時表明十字架的道理正是基督宗教的宣講,與代表以色列民族的猶太人,以及與代表其他民族的希臘人有不同之處;猶太人要求的是神蹟,亦即德能;希臘人要求的是智慧。為他們,被釘十字架上的基督或是絆腳石,亦即懦弱;或是愚蠢。
(3)保祿認為十字架的道理來自天主,「拯救那些相信的人」(一21)的道理。繼而他以辯證的形式,肯定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為蒙召的人卻是天主的智慧和天主的德能;天主的智慧雖為希臘人視為愚妄,但比希臘智慧更為明智;天主的德能雖為猶太人視為懦弱,但比猶太德能更為堅強(一22∼25)。因此十字架的道理啟示了天主的德能與智慧。以色列民族認識的天主之特點是以神蹟啟示的德能;希臘民族認識的天主之特點是以神話啟示的智慧。那麼十字架道理啟示的更為聰明、更為堅強的天主的特點究竟是什麼呢?
(4)保祿說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是天主的奧蹟,今世的權勢沒有認識祂,否則決不會釘死耶穌(二6∼8)。這個奧蹟天主藉著聖神啟示給信者,惟有屬神的人始能領受(二10∼16)。
(5)的確,惟有信者接受十字架道理、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之啟示。然而信者不能不尋求對十字架啟示的了解。因此在信仰的光照下,我們逐漸深入天主啟示的堂奧。
(a)十字架是羅馬帝國處死罪大惡極之奴隸的刑具。死刑象徵罪犯不再為社會接受,消滅他的生命,不容他繼續存在,因為他非但無用而且有害。耶穌為羅馬人與猶太人聯手處死,象徵「今世有權勢的人中沒有一個認識她」(二8),「她」指的是天主的的智慧,天主的奧秘。
(b)然而十字架的奧秘是什麼呢?被釘十字架上死亡具有兩面,一是肉身生命的被殺,另一是精神的面對死亡之自由。被殺時的痛苦:「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谷十五34);臨終的自由抉擇:「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這是上主僕人的死亡。保祿自己紀念主的晚餐與主的死亡時,表示他是為了天主,為了人類(參閱格前十一23∼26)。但還沒有如同若望著作一般,清楚地用了一個「愛」字。
2.若望著作:
若望對於本文中耶穌基督的天主與祂的特點問題,直截地給我們表達出來,雖然並不像保祿一樣,與猶太人和希臘人的天主觀比較。
(1)若望福音已經把天主的特點與十字架上耶穌的死亡連結起來。「天主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三16)。註釋家已在這節經文中見出亞巴郎與依撒格父子,以及創世紀中亞巴郎獻子的故事。無論如何,在這段經文的上文,若望清楚地提出耶穌十字架上的死亡:「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得永生」(三14∼15)。
(2)若望壹書可說把福音的思想,進一步地指出:「……因為天主是愛。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到生命……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四8∼10)
(a)愛是天主的特點,若望在諸多天主的屬性中,只以愛來肯定祂:天主是愛。
(b)天主的特點與耶穌基督的生與死連結,在「這事」上顯出來。福音序言中,天主聖言亦即天主的啟示,「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滿溢恩寵與真理。」(若一14)天主的愛在降生奧蹟中已開始顯示出來。又在「為我們做贖罪祭」上顯示出來,這是救贖奧蹟。天主是愛的啟示與降生及救贖的基督相連,一是開始一是完成(若十九30),完成在十字架上。如果耶穌的死亡顯出天主是愛,那必定該是十字架上的殉道。死亡本身是模稜兩可的,惟有殉道的死亡,始能象徵愛情,「愛情猛如死亡」(雅八6)。
(c)保祿說天主的智慧比希臘智慧更為明智,天主的德能比猶太德能更為堅強。天主什麼德能?天主什麼智慧?應用若望思想,該說愛的智慧,愛的德能。耶穌基督的天主之特點是十字架上顯示的愛。這並不是說天主不再全能,不再全知。而是說天主的全能不再顯示,除非透過愛;天主的全知不再顯示,除非透過愛。天主的愛是祂顯示自己的典範,其他一切天主的屬性都在典範中顯示出來。甚至天主的無限也是愛的無限。在愛的典範內,希臘人的智慧反而變成愚妄(格前一20),猶太人的德能反而變成懦弱了。
現在可以這樣的肯定:天主的啟示與十字架道理相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啟示天主是愛。這是耶穌基督的天主與代表以色列民族的猶太人的天主,以及與代表其他民族的希臘人的天主之不同所在。
(d)雖然今天我們常聽說一切宗教都是講愛,根據以上所說,我們必須追問:一切宗教講的愛是相同的嗎?對於十字架道理啟示的愛,我們還能再說些什麼嗎?這有待下文。這裡尚可附加一點思想。假使保祿當時認識東方中華民族的傳統,可能他會加說:中國人要求的是聖德,被釘十字架上的基督為中華民族是缺德,但為信者,基督卻是天主的聖德,因為天主的缺德總比人更為聖德。當然這並不是說天主不再聖德,而是說天主的聖德不再顯示,除非透過愛。
3.希伯來書與新約其他著作:
這篇著作的一、二兩章幾乎也在處理本文的問題,我們可以用來重複上文;同時應用新約其他著作繼續反省下去,為的是瞻仰耶穌基督的天主之特點。
(1)開宗明義作者表示天主的啟示,藉著耶穌基督已經圓滿,所謂「在這末期內,他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一1)。末期即是最後的時期,因此不會再有新的啟示;所以該是圓滿的啟示。為什麼耶穌基督啟示的天主已經圓滿,不再有新的?因為他是天主的兒子,此與古代的先知與祖先不同(一1);「他是天主光榮的反映,是天主本體的真像」,這與若望福音序言中的聖言一樣(若一1)。為此希伯來書作者應用猶太經師的方式,引經據典對於天主子超越天使地位作了一番證明(一5∼14)。
(2)另一方面,希伯來書作者似乎又與保祿羅馬書一般(羅一4),認為耶穌基督的天主子身分的「被立」是「因所受的死亡之苦,接受了尊崇與光榮的冠冕」(希二9,參閱五7∼9)。為此,可說在這末期內,祂藉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對人類說「完」了話。
(3)天主的啟示與祂自己的兒子的苦難連結。我們繼續尋求了解,延伸上文的反省。
(a)十字架上耶穌的死亡,一方面是回應天父的旨意,另一方面是給與人類的得救;即是為了天主,為人類。基本上這是耶穌決定性的自我超越,一是接受天父,一是自我給與人類;所以是愛:愛天父與愛人類。
(b)天父不能不牽涉在十字架事件中,因為被釘的是祂自己的兒子。天父有祂喪子之痛,接受自己旨意的完成,兒子的死亡,為人類的死亡。因此,十字架事件也啟示天父的自我超越,給與自己的兒子,給與人類。基本上這是天父決定性的自由抉擇,一方面藉著耶穌基督的死亡,祂與自己的兒子認同,於是十字架的死亡成了天父的死亡。另一方面祂與自己的兒子一起,完成了十字架上為人類完成的贖罪祭。於是降生成人的永遠聖子,完全「建立」為人間的天主子,同時也「建立」為眾子的首領。「其實,那為萬物的終向和萬物根源的天主,既領導眾子進入光榮,藉苦難來成全拯救眾子的首領,也是適當的。」(希二10)
(4)四福音,尤其對觀福音中,耶穌被釘十字架上時,路過的人,司祭長與經師,連與他一起釘在十字架上的人都辱罵他,要他從十字架上下來(參閱谷十五29∼32)。而耶穌大喊一聲死後,天地之間一片靜默,象徵天主從此進入永恆的靜默。這誠表示被釘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是末期的啟示。天主藉著他說「完」了後的靜默,從此讓人自由地回答。因此「對面站著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斷了氣,就說:『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6)。第二福音提早寫出教會面對耶穌在信辭中的回答,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完全啟示了天主。
(5)那麼耶穌的復活又有什麼啟示功能呢?奇怪的是保祿說:「因為我曾決定,在你們中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這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格前二2)。他忘了復活奧跡嗎?格前十五章不是全部在討論復活嗎?甚至他說:「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格前十五14)。
原來作為天主啟示的內容而論,被釘十字架上的基督已經完成(若十九30)。至於耶穌從死者中復活,此乃提升到永恆的天主生命中去,肯定他來自天父,回歸天父(若十三1),於是他在世的啟示成了永恆的啟示。因此耶穌復活在啟示的內容上並不增加什麼,但卻從他的復活顯出永恆的光輝。總之,十字架上的死亡與高舉天上的復活是天主啟示的面兩:沒有被釘十字架上的耶穌,死而復活將無內涵;若耶穌不曾復活,他在世的生死見不出永恆意義,兩面結合,於是天主在降生成人的聖言內,說「完」了話。這也可由信仰經驗來說,信仰是聖神內的經驗,接觸到復活的基督;然而這個經驗將是飄忽沒有內容,假使復活的不是被釘在十字架的基督。為此默示錄中展開天書的是「一隻羔羊,好像被宰殺過的」(五6;參閱全章)。
(6)在十字架上,天父與自己的兒子之間的給與和接受之愛,早已永遠地內在於天主。「在太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若一1)。太初的同在是「位際」性的動態,即是「生」的活動,「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一18)。十字架啟示「天主是愛」,在永恆中,天主早已是愛。至此神學反省無法不進入天主聖三。
(7)天主聖神內在於天主,祂是「生」的行動;聖父是生者,聖子是被生者。也可說聖神是「愛」的行動;聖父是愛者,聖子是被愛者。天主是生生之德,是愛。進入救恩史中,天父是根源與終向(希二10),祂因聖神由童貞女(路一35)生聖子於人間;祂仍因聖神無限量地與降生成人的聖子一起工作(若三34;五19∼20);祂末了因聖神從死者中復活了耶穌(羅八11),生他於永恆。「天主已給我們作他們的子孫完成了,叫耶穌復活了,就如在第二篇聖詠上所記載的:『你就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宗十三23)。不過,這生生之德是愛。為此自啟示論而說,啟示的是天主自己,是天主聖三啟示自己,也是天主聖三自己進入歷史與人交往訂約。自啟示的媒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而說,他是天主子,在聖神內與天主同在,因此可說十字架早已內在於天主聖三。假如十字架不可說內在於天主,被釘十字架上的基督怎樣能是末期(最後)的啟示呢?
(8)耶穌基督的天主是誰?是生命,這生命是愛。但是什麼樣的生命?什麼樣的愛?那可不能一概而論了。一切宗教都說愛,但說的是什麼樣的愛呢?保祿可不會一概而論。

二、基本神學
基本神學部分是答覆信仰的理由,猶如伯鐸前書說:「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三15)。這並非向人證明信仰的真實。信仰的真實來自天主的啟示、祂的權威。然而信仰並不悖理,甚至正是人性之所求所望。否則天主為什麼啟示人呢?這是基本神學需要證實的,即答覆信仰的理由。本文探討了耶穌基督的天主之特點,即天主藉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的自我啟示。現在準備答覆信仰它的理由。大體上先是積極地應用對應方法指出耶穌基督的天主正是人心所嚮往的;繼而消極解答這個信仰常遇到的困難。
1.天主的自我啟示與人性的嚮往:
聖奧斯定曾說:「人是天主所創造,如果得不到天主,則永遠不安。」現在簡單地自耶穌基督的天主來看人性的需求。
(1)愛是人性最為基本的需求,愛與被愛結合各種性質的人際關係。古往今來的詩歌文學繼續不斷表達人性愛情的需求。然而愛在何方?破碎的愛情故事往往是人生經驗。即使成功的愛情,時常惴惴不安,本質上直到生命的結束,總不完成,因為愛是自由與許諾。人性之愛情誰來保證?愛情本身是保證;但人的保證絕對可靠嗎?可靠性在那裡?愛的需求怎樣始能滿足?
(2)耶穌基督的天主是愛,但不屬人之本性,而是靈性層次,即今日心理學上所說的超個人層次,或基督宗教所說的「超性」。天主的愛已在十字架上啟示它為「末期」,即決定性的,不會反悔的永恆許諾。
(3)信仰耶穌基督的天主,愛的需求才會如同聖奧斯定所說的安,亦即滿足。人造來便是為的這個。但靈性層面的愛是以信仰為基礎,至少在現世生命中是如此。所謂屬靈之愛。
(4)屬靈之愛結合天人之間的關係,同時提升人性層次的愛,於是所有不同性質的人際關係都以靈性之愛為基礎。所謂愛天主與愛人為一是也。愛天主之愛,深入愛人之愛,是同一的愛。所以屬靈之愛整合了人際之愛,建立了人間愛的共融。
(5)天主的愛祝聖與堅固人性的愛,使它進入永恆。於是人世間,即使愛情破碎,然而堅持愛情一方的愛永不落空,因為這個愛即使能為人拒絕,甚至玩弄,但天主常是愛情的最後接受者,終極「被」愛者。永恆常存。
(6)天主是愛,與被釘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相連,這表示愛是十字架,愛是死亡,然而愛情勝過死亡。這是愛天主與愛人的基本信仰經驗,也源自天主的特點,愛的特點。
(7)信仰主愛,人類最為基本的愛的需求定為圓滿。否定天主是愛,人間的愛永無著落。為此信仰耶穌基督的天主是非常合乎人性的,是合理的。為什麼理智看不出來呢?你信祂,你將看出愛的合乎人性,合乎理性。您不信祂,您永不會看出愛的合乎人性,合乎理性。因為信仰有自己的眼睛。它看出的合乎人性,合乎理性是內在於信仰的,不是抽象與外在的。這也等於說,認識天主必須在天主之內;天主之外什麼也沒有,怎樣認識到祂呢?
2.天主的自我啟示與理性的困難:
傳統的神證早已遇到這樣的困難,即人間各式各樣的痛苦與罪惡。痛苦與罪惡是無可否認的,面對這個世界,假使天主是全能的,那麼祂一定不善,否則祂怎會忍心創造它。假使天主是聖善的,那麼祂一定無能,否則祂怎樣不能改造它。於是理所當然地更加造成相信耶穌基督的天主之困難。愛在何方?這個痛苦與罪惡的世界是祂愛的創造嗎?基本神學消極方面旨在答覆這個困難,不過面對的已是耶穌基督的天主。
(1)痛苦與罪惡為傳統神證帶來了困難,過去的答覆是比較理念性的。受造物本質上含有痛苦與罪惡的可能性,此並不有損創造之天主的全能與聖善,而是受造物本質之有限性使然。傳統神證的答覆將痛苦與罪惡歸諸受造物自身,天主絲毫不牽涉在內。於是為什麼創造,始終難於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回答。這個世界為什麼存在?痛苦與罪惡是如此尖銳與真實!天主為什麼創造?
(2)耶穌基督的天主是愛,愛是天主的自我啟示,是典範。天主的其他屬性該在典範之內懂悟。這個世界與其痛苦及罪惡的存在是與天主密切有關的,甚至可說天主自己負責。出自永恆的創造是愛,不是抽象的全能和聖善。天主創造之愛並非止於人類及世間的痛苦與罪惡;實乃祂同時自我牽涉在內而承擔一切,為了與人類一起超越痛苦與罪惡。的確痛苦與罪惡的世界是天主創造的,祂牽涉在內,然而天主的創造為的是愛,為的是偕同人類承擔與超越痛苦與罪惡。傳統神證所謂創造為了天主的光榮,該是在愛的典範之內的光榮,因此是十字架的光榮。
(3)傳統的神證並未注重耶穌基督的天主,而是理性主義時代萊勃尼茲的天主;消極的它無法答覆困難。至於耶穌基督的天主面對世間的痛苦與罪惡,祂甚至可說「無奈」,然而祂早在基督身上承擔一切,為了超越一切。天主是愛。瑪竇福音中有幾段經文,很能表達這個思想。
福音記錄耶穌最初施行三個奇跡,以及綜合他的奇跡行動之後,表示應驗先知預言而引證依撒意亞一句話說:「他承受我們的脆弱,擔荷我們的疾病」(參閱瑪八1∼17)。
由於奇跡,耶穌的名聲四揚,瑪竇福音首次表示法利塞人商討怎樣陷害他之後,接著記載他便離開。福音又指此乃應驗先知的預言,引證的又是依撤意亞,其中一段說:「他不爭辯,也不喧嚷,在街巿上沒有人聽到他的聲音;已壓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他不吹滅」(參閱十二15∼21)。這已在遙指十字架上天主的靜默。
(4)為此,痛苦與罪惡不應是信仰耶穌基督的天主之困難,倒該透過十字架使人發現天主的特點。這個世界為什麼存在?為的是天主與人同在,承擔與超越痛苦與罪惡;為的是愛,沒有痛苦與死亡的愛不是天主的愛。因此,面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面對天主歸回永恆的靜默,信者不以痛苦與罪惡為困難,而將承擔一切,如同耶穌一般超越一切。愛情勝過死亡。

三、宗教交談
這裡不是處理教會有關宗教交談的問題(參閱:見證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第222期,張春申,宗教交談的人性基礎,頁75∼81;仝上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第223期,宗教交談的神學反省,頁72∼80),而是將本文的問題:耶穌基督的天主,自世間痛苦與罪惡的視野,提出一些交談的重點。
1.猶太教:
創世紀已經反省世間的痛苦與罪惡,但一概推在人類身上。原始的創造是沒有痛苦與罪惡的。雖然如此,天主許下救恩,即是原始福音。在這基本模式下,表示人類是痛苦與罪惡原因,天主以種種大能方式救人。諾厄的故事如此,基本上在以色列民族的救恩史中亦是如此。出谷紀是這個模式的標準事件,痛苦與罪惡或者來自埃及法老王,或者來自頑抗的以色列人,天主總以奇跡異能救援自己的子民。天主是救主,救人於痛苦與罪惡之中,救援工程便是象徵德能的奇跡。此後的民長與王朝的救恩史繼續延伸傳統的模式。
猶太民族經歷流亡充軍之苦後,對於痛苦與罪惡,不再限於自作自受的因果觀念,卻產生了承受一切而代表世界贖罪的超越思想。這在第二依撒意亞先知書的上主僕人詩歌中,表達得非常清楚。作為上主僕人的以色列民族,代表人類承受世界的痛苦與罪惡。後來基督宗教便視耶穌為上主僕人。至於猶太教直到耶穌時代不易接受默西亞上主僕人的功能。但無論如何,上主僕人被派贖罪的思想對於苦難具有積極的看法。其實今日的猶太教,經過二十世紀集中營的大屠殺,視數百萬猶太人的死亡為人類性的祭獻。這是否會有天主在人身上承擔痛苦與罪惡的意味呢?
2.回教:
來源上,回教與猶太教信奉的神明,不無關係。但穆罕默德啟示的阿拉是絕對超越的;一切的一切絕對屬隸於祂,無不受制於祂。雖然可蘭經中,人的自由意志難能證明也難能否定;不過決定論是回教神學的優勢。阿拉絕對自由吾行吾素,祂能寬恕所有不信者,也能責罰所有信者。但祂是絕對公正的。阿拉的公正與人間的公正不可相比,甚至可說,世間的痛苦與罪惡都是阿拉所定的,於是幸福與聖德也該如此。因此,痛苦與罪惡不是信仰阿拉的問題。阿拉的絕對超越了所有問題。
3.佛教:
佛陀釋迦牟尼正視世間痛苦與罪惡,悟出真理,同時感念眾生沈迷,所以教誨萬民。「四諦」顯示世間痛苦與罪惡的真相、原因、解脫與修行的次序,所謂「苦、集、滅、道」。至於「緣起」旨在說明一切現象,包括痛苦與罪惡在內,都是種種因緣集解而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因此佛教並無終極實體,一切皆為現象(這是佛教的無神論)。
根據四諦,認出世間痛苦與罪惡(苦)其來源(集)與消失(滅);但滅必須仰賴方法(道),始得解脫痛苦與罪惡,實現涅槃。於是痛苦與罪惡的問題得以解答,痛苦與罪惡的生命得以解脫。
然而佛教的道理雖然訴諸經驗與理性,至於緣起、輪迴等等仍舊需要信仰(皈依三寶)。而且這種自力救援論,也難免衍生淨土宗那樣的他力教義。
4.天主教:
保祿在自己的文化宗教背景中,標榜十字架道理,以及被釘十字架上耶穌基督的天主之特點,祂不同於「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也不同於其他民族的天主。天主的特點是愛,承擔痛苦與罪惡之愛。今日我們在宗教的多元背景中,是否應該根據宗教交談的原則,深入探討人類痛苦與罪惡問題,互相了解對方。這當是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因為幾乎所有世界性宗教都是為了人類的救援。而且也該自這個問題,交談到每個宗教的信仰的特點。本文認為該是如此。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