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故事敘述一位從長途旅行回來,失業的年輕演員丹尼爾(Daniel),應一位管理一大型朝聖中心的神父之邀設計演出一齣耶穌受難的現代劇,演出地點就在聖堂外的廣場上。丹尼爾接受了這項挑戰,並且對耶穌的這個角色費時多日專心研究。隨後他編寫劇本,招募演員,終於搬上舞台正式演出。時值夏令,每晚都有演出。此劇上演後,非常成功,造成一時轟動。然而聖堂權威人士因劇中耶穌受難的情節過於新潮,於是下令停止繼續演出。而演者對此禁令不予理會,且決然再行公演一場才告結束。是故聖堂請用警力出面阻止,丹尼爾竟在此最後一場戲中被十字架壓倒,頭破致死。
導演:
本片執導者丹尼斯阿肯(Denys Arcand),是加拿大最優秀的導演之一,生於一九四○年。早期受天主教信仰的教育,但以後,對教會和信仰都有所不滿。不過對耶穌卻一直景仰不已,在他寫此劇本之前,曾花了八個月的時間鑽研基督論,也和不少神學家交談請益。劇中主角羅塞•布魯圖(Lothaire Bluteau)為演好此戲,也費時數月研讀基督論,兩人都為深入了解福音的中心思想戮力不懈。
分析:
劇中對現代消費社會提出強烈的批判,現代社會不仁道的作為與在劇中丹尼爾所扮演的耶穌的價值觀顯然背道而馳。耶穌先知性的話是以一新而現代的語言表達於片中,此劇的成功也使得耶穌變成一演員取代其木匠身分重新展現於世。
從戲裡,可看出許多地方和耶穌當時的實際生活有所關聯,譬如門徒的召喚、逐出聖殿商販、耶穌的誘惑、耶穌對婦女們的尊重與親切的態度、最後晚餐、善良的撒瑪利亞人、耶穌成為輿論和宗教制度下的犧牲者、看似荒謬的死亡,以至於祂的復活。
本片對神聖人員(如耶穌生前)亦有相當的批判,戲中的神父角色複雜,頗為違背耶穌的福音精神。
片中有些情節可能引起觀眾不滿,不過這也是現世生活中令人痛苦的事實。
本片可視為對我們的一項邀請,即透過劇情內容和我們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來重新發現耶穌。
看電影時可以特別注意以下各點:
1.哪些情節表現出現代社會的現象?教會的現象?(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各角度)
2.主角的生命,整體來看是否同時展現「天主對人愛的召喚」及「人對天主愛的皈依」?
3.這一群演員朋友,哪些作為最能同時展現「天主對人愛的召喚」及「人對天主愛的皈依」?
4.如果這部電影在台灣拍攝,你想哪些情節會保留?哪些情節你會修改?你還會加入哪些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