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 姚友鴻 . |

 

95
神學論集
(1993)p.121-129
   

氣的靈修(聖神靈修) 

姚友鴻

 


前言
聖神的靈修是在聖神內,藉耶穌基督而歸於天父。聖神是天主的噓氣,所以聖神靈修可稱為氣的靈修。
中國基督徒的靈修很重視身體的姿勢(調身)、意守(調心)和呼吸(調息)。這有助於心神內歛、致虛守靜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呼吸的修練更是中國基督徒特有的一種靈修方法,通過氣而與天主聖神合一,與主契合。

(一)氣與聖神
創世紀第一章:「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1.。天主的神指生命的神力,即賜給萬物生命的「天主聖神」。宇宙萬物和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都是父藉子和聖神而造成的。
周子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2.。太極自身有動靜而生陰陽。陰陽只是一氣,陰氣流行即為陽,陽氣凝聚即為陰3.。陰陽交感而化生萬物。明朝醫學家張介賓(字景岳)更言「氣」乃生化之本,人的生命賴之以存:「夫生化之道以氣為本,天地萬物,莫不由之。日月星辰得以照,雷雨風雲得以成,四時萬物得以生長收藏,何非氣之所為?人之有生,全賴此氣」4.。這化生萬物的陰陽之氣,就是「你一噓氣,萬物創成」5.的天主之氣。
天主創造人類時,「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6.。這口氣就是天主賜給人生命的天主之氣,即中國人所稱的「元氣」。是與生俱來,氣聚則生,氣散則亡的構成人生命活力的生命之氣。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7.。太極和道是造物主,造物主即天主。陰陽之氣交合激盪而為創造萬物的和氣。「和氣」就是上主的神,即聖神。
天主的一口氣「RUACH」(希伯來文)是天主的神,是風(力量)、精神、呼吸之意,亦代表聖神8.。舊約中天主的一口氣,也就是新約耶穌基督在復活的當晚遣發聖神時,向宗徒們噓的一口氣。
人的「元氣」受自天主,包括精神、靈魂和生命的層面,是「在聖神內藉基督回歸天父」的媒介。我們是聖神的宮殿,元氣不就是「主在我內」的上主之神(天主的一口氣)。元氣是否聖神?我們不敢肯定可否在兩者之間劃上等號,但可肯定通過元氣的修練,是可以增強發展我們與主的關係而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張春申神父認為,「天主的氣不僅存在我們心中,同時也存在我們身體內、面容上。讓人看出有天主聖神存在我們內,影響了我們的氣。……天主父的能力——氣,在基督徒的身上真實地、動態地推動著。」9.

(二)德與聖神
韓非子曰:「德者,道之功也」。道無形無狀,其顯於萬物的功能為德。周子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剛與柔,立人之道曰仁與義」10.。立人之道即是德,德就是仁和義11.。
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12.。仁者從人從二,仁即是愛,仁的廣義為生。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13.。天主聖神是創造、養育、聖化宇宙萬物的天主,是「生生不息」的仁。仁的狹義是愛,愛親人及四海之內的弟兄,再及萬物。是「仁民愛物」的仁。天主因愛而創造天地萬物和人,愛通過氣的能力而進入人心,天主的愛就存在人心而成為心之體。是「知」(良心),是氣之靜。氣的發動是愛人,是「行」(德),是氣之動。聖神是「合一之愛」,人能「知行合一」則可在聖神內藉基督而與天主合而為一。

(三)聖神的臨在
天主的恩寵是天主聖神臨於我們內,使人能分享天主的生命,使人更具人性,更完美、更真實。聖神的教導使人能透徹真理的奧秘,啟發人和聖化人,使人成為天主的子女。人領受聖神,天主的氣便充塞在人內,使人致虛守靜。人能致虛(虛以待物)則能和萬物合一,能守靜(無慾故靜)則能與天主契合。

(四)基督徒的靜坐
「致虛守靜」是靜坐的心法。
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14.。去私慾則知虛實,服侍一個主而回歸常道。常道即造物主,即天主。張春申神父曰:「中國基督徒的靜坐是一種靈修方式,它建立在天人一體範疇上。基督徒因了信仰與洗禮,天主的生命已經流在他內,他的靈修便是復性工夫」15.。又曰:「這工夫重點是自內而外,使天主的生命自信者內心中流溢出來」16.。張神父的結論是:「在基督內的靜坐,可以經驗天主。」

(五)聖神的體驗
基督徒的信仰常以聖父聖子為主而忽略了聖神。只有在靈修生活中親身經驗到聖神的臨在,才會成為一種信仰。因聖神是「世界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因世界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17.。只有在耶穌基督許下遣發聖神給宗徒和信友,及許下他們要經驗到聖神,人們才能認識他。「因為他與你們同在,並在你們內」18.。信徒在度靈修生活中,由經驗得知聖神在他內而生活,得到聖神指引而工作,就能體驗到在他內活動的聖神。
我本是個無神論者,因一位基督教師兄的一句話:「你不信上帝是因你不認識他,如同不懂太極拳者不知道我們在做甚麼一樣。」而慕道。一九八二年領洗。這是我首次體驗到聖神降臨的經歷。第二次的體驗是在太極拳和靜坐的修練中得到氣的境界時。
太極拳和靜坐是「內練一口氣」的工夫。以後天之氣(呼吸)培育增長先天的元氣,以達到「精壯、氣旺、神全」(即身體壯健、血氣旺盛、精神健全)的真氣層面。這練氣的工夫不正是中國基督徒由氣(聖神)而接受天主(吸氣是全面接受天主的恩寵,呼氣是將自己毫無保留地交付給天主),由氣而感受到天主無限的愛在我們身上所創造的化工(氣感是氣到的感覺:溫暖和煦,舒暢平安。氣周行全身的感覺更是十分奇妙喜悅)。而我們在靜中去感受那氣在身體中循環鼓盪,就像天主聖神在我們內的溫馨暖和,與天主聖神契合時的滿足舒暢。而每當聖神降臨時,不就是那使我溫暖,催我甦醒的輕氣和那發射神光光照我心的天主噓氣。在「氣到血到,血到力到」,全身充滿力量時,不就是聖神臨在我們內,給我們力量以堅定我們的信德,加強我們的望德,激發我們的愛德,使我們的信仰更加完善,生活更加充實而邁向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的力量。
第三次體驗聖神降臨是在感恩祭中。我常以靜坐的姿勢參與整個彌撒,並意守丹田入靜。在靜中自然地達到氣動的境界(靜極而動)。在這境界中,我曾多次得到一種特別的感受,尤其在兩次呼求聖神降臨、頌唱天主經(身體內真氣充塞鼓盪,氣由督脈直上百會穴,聲音沈實而宏亮,像以全身細胞和生命作祈禱一樣)和領聖體時(氣由任脈下降,一股暖氣隨聖體聖血而注入丹田)感受最強。這感受十分奇妙舒暢。初期我只當作氣感去享受,後來漸漸意識到這氣感就是天主聖神通過氣的降臨!因這氣感使我更投入彌撒之中,更強烈體驗到基督逾越的奧蹟。在祭獻中與天父契合,在聖體宴中與基督合一。
近期我嘗試在彌撒中以靜坐方式配以氣功的「小周天」功法,得到更奇妙玄奧的效果。在此願與主內的弟兄們分享,並請大家共同研究、發展和鑑證19.。

(六)感恩祭中氣的靈修
在彌撒前十分鐘入座。以靜坐「調身」方式正坐。並意守丹田(調心)。調身使身體放鬆自然(脊骨正直,頂頭和收尾閭。所謂「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調心則氣由鬆而沈而聚於丹田。氣聚則丹田充實而氣佈全身。這時應強調呼氣。將廢氣排出體外,如同將污穢的私慾驅出而空虛自己。這是「致虛」。並隨懺悔禮「我向全能的天主和各位教友……」的悔罪而謙抑自下,將自己完全交付出來而求主的垂憐。
集禱經後是「守靜」的開始。在虛靜中恭聽(聽之以心)天主的聖言。守靜是守其清靜自然。清是一塵不染,在聖言清洗之下不留一絲慾念,不為世俗污染,更不受魔鬼的引誘。靜是一念不起,在靜中自然而然地回歸根源之愛——天主的國度,致虛守靜可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遵守自然法則而無為,追隨自然規律而無不為。這自然法則和規律就是「聖言就是天主」《若一1》的聖言)。這時應以吸氣為重。以渴望的心情迎接基督,接受基督的福音。在聽(聽之以氣)講道時,應保持身體中正,呼吸均勻,意守丹田。讓我們的左腦平靜下來(左腦是控制人的理性思維),而使右腦的靈性活動加強。以心靈(氣)去聽,才能了解福音的真義而提昇我們的靈性生活,並在生活中實踐福音的精神。
在聖道禮儀中是靜的階段。進入聖祭禮儀則可進入動的階段,即在調身調心的基礎上加入調息,是靜極而動(氣動)。調息是以腹式順呼吸或逆呼吸進行。一呼一吸要做到「細、長、深、勻、靜、悠、綿」而達到「毋忘毋助,若存若亡」的「真息」。並使(修練)這呼吸方式成為一種習慣和本能。
在奉獻餅酒時用腹式順呼吸的吸氣方式配合。順吸是橫膈膜下降,腹部脹起的吸氣方法。是「春生」。是氣的生成以作聖祭的聖潔祭品。
第一次呼求聖神時用腹式逆呼吸的呼氣方式配合。逆呼是腹部脹起而橫膈膜上升的呼氣方法。是「夏長」。是氣的長成。是聖神降臨祝聖禮品和藉聖神的能力使禮品成為基督的體血,成為我們的生命之糧和救恩之杯。第二次呼求聖神時仍用逆呼氣,但處於靜(似無)的狀態。是聖神聖化我們,使我們成為永恆的祭品,並在領受禮血後在生活中發揮他的效力。
頌唱天主經時用腹式逆呼吸的吸氣方式配合。逆吸是橫膈膜下降而腹部收縮,氣由丹田循督脈上升到頭頂之百會穴。是「秋收」。是收成。運真氣以心靈,用耶穌基督教我們的最美麗經文向天父祈禱。
領聖體聖血時用腹式順呼吸的呼氣方式配合。順呼是橫膈膜上升,腹部放鬆而微突的呼氣方法。是「冬藏」。真氣由鵲橋(舌舐上顎)循任脈而歸藏於丹田,是收藏。聖體在舌上融化而由真氣護送沽入丹田,賜給我們力量以能分享及參與基督的犧牲和救贖工程而在祂內合而為一。
領聖體後的靜默祈禱時用內呼吸配合。是長時間的「止息」,凝神內視,還息丹田。是「守靜篤」。在聖神內與基督溝通契合,與天主共融合一。
最後的祝福及遣散時用自然呼吸配合。全身放鬆,將丹田真氣慢慢遣回全身,身體處於輕鬆舒暢的境界。是我們接受復活的基督祝福,受派遣在生活中去為基督作證,宣揚福音。
「亞孟」是接受,承認天主聖神的福佑。「感謝天主」是感謝天主派遣聖神在我們內完成這偉大的化工。更感謝聖神的降臨,使這「氣的靈修」順利完成,和助我們吸收這聖祭賜給我們面對生活上的種種挑戰的力量。

(七)聖神的體認
「氣的靈修」必須基於對三位一體聖神的信仰。否則只不過是中國養生功夫的一種方法。只有以「我信聖神,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由聖父聖子所共發。祂和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祂曾藉先知們發言」的聖神為基礎,並體驗到聖神「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五:22—23)的效果的靜坐,才是「氣的靈修——聖神的體認」。

(八)後記
在本文完成後,拜讀張春申神父在神學論集第五十三期的〈中國人的氣論與神學上的幾個課題〉一文,深感筆者對氣和聖神的體驗是有理有據的。正如張神父所言:「將氣字引進幾個神學課題的動機,是來自一種直覺。……氣引人進入可以領會,不易言傳的意境。……今天中國教會尚能遇到一些受到固有文化影響很深的學者,氣論仍舊縈迴在他們的胸懷中。……說不定他們會在教會的聖神論中發現傳統氣論的完成。如果他們已是基督信徒,必定會優游在天主的靈氣之內,感到得其所哉」。筆者擬加上一句:如這些基督徒的學者能親身去修練中國的練氣的功夫(靜坐、氣功、太極拳),他們將可由身體中氣的體驗而真正感受到「在聖神內(推動),藉基督(精神與面貌)而回歸天父(根源之愛)」的聖三型「氣的靈修」而「得其所哉」。

 

注釋:

  1. 創世紀一1—2
  2. 周濂溪《太極圖說》
  3. 朱熹《太極圖說解》
  4. 張介賓《景岳全書》
  5. 聖詠一○四
  6. 創世紀二:7
  7. 老子《道德經四十二》
  8. 夏偉〈舊約中的上主之神〉,神學論集四十八
  9. 張春申〈中國化靈修〉,神思三期。
  10. 周濂溪《太極圖說》
  11. 道家之德是「上德不德」的無為之德,是遵從自然規律而無為無不為。儒家之德是人文主義的有為之德,人得自天道而明的明德。是由知而行的「知行合一」的實踐為重的全德。
  12. 中庸二十
  13. 繫辭下傳一
  14. 老子《道德經十六》
  15. 張春申《中國靈修芻議》,光啟
  16. 同註15.
  17. 若十四17
  18. 同註17.
  19. 小周天是氣功功法之一種,以人道遵從天道規律為本。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四時是四季,萬物皆遵從四季變更而生滅,是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元氣的修練亦當遵從這規律。小周天的修練以腹式順逆呼吸為主,也是本文達到氣的靈修的基本修練方法。這調息法較複雜難學,學者須長期堅持修練並有導師指導,才能掌握和不會出錯。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