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 黃懷秋 . |

 

95
神學論集
(1993)p.047-058
   

瑪利亞:基督徒的模範   

黃懷秋

 


前言:梵二前後的聖母學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把有關聖母瑪利亞的教導,安放在教會憲章最後的一章(第八章),作為該憲章的結束,而沒有為聖母另闢一個獨立的文獻,可謂含義深遠,也可謂用心良苦。此舉不僅把梵二以前(及期間)教會內有關瑪利亞的爭執(究竟聖母應該站在基督,奧體的頭,那一邊,還是站在教會肢體的這一邊),極巧妙地化解於無形,也導引出梵二以後聖母論的基本趨向:把瑪利亞歸屬於被救贖者的行列,強調她與教會的關係。
在談到瑪利亞與教會的關係時,教會憲章特別指出兩個思想的方向。相應這兩個方向的,是兩個不同的名號,第一個是「中保」,第二個是「典型」。無疑地,中保和典型是兩個不同的模式,前者站在祈禱教會的立場講,後者則看重教會的生活實踐;不過二者卻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強調瑪利亞與旅途教會的緊密關係:她一方面與祈禱教會一起祈求,另一方面她在世的生活又可作實踐教會的表率。
在此,有一點需要補充:無可否認這兩個名號是傳統的,然而就名號本身而言,它們卻是中性的,可以向新的詮釋開放。傳統上,「中保」多次與代禱的概念相連,當我們談到瑪利亞中保的時候,我們習慣上會把聖母放在基督(甚或聖三)那一邊,高高在上地、或飄浮半空地,是一位「聆聽者」,或「轉達者」。這種詮釋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1.。其實,「中保」也可以處在祈求者這一邊,在教會這個集體位格之內,與我們一起祈求。由於諸聖相通的道理,我們祈禱的時候,幾乎不可以不偕同聖母一起祈求。
至論「典型」,傳統的看法多少帶點柏拉圖的色彩,把聖母看成一個天上的存有,是地上教會在天上的模式或理想。這種看法突顯出來的,是天上典型與地上實體之間的距離,地上教會只能模糊地、隱約地反映它在天上的典型的影子。今日的典型學卻應該看出作為教會典型的瑪利亞與教會之間的相似性,而且這種相似是可實現的。說瑪利亞是教會的典型,這裡所蘊含的是典型的可模仿性;她絕對不是一個遙遠的、不真實的遠景,在教會努力奔赴的過程中,只能愈來愈發覺自己與她之間的差距。相反,所效法的既是一個地上的人,她人間的生活就在我們效法的範圍之內。以上顯然是教會憲章採取的典型學,因為當該憲章第一次在緒言中,把「典型」這個名號用在聖母身上時(53),它不僅與「模範」平行2.,整段的上下文所強調的也是瑪利亞與教會的內在關係:「她側身於需要救援者的行列」,「她被尊為教會內最崇高、最卓越的成員」。換言之,她也是教會的一份子,即使是最卓越的一份子,不過正因如此,她也是我們效法的對象。
本文不談中保的問題,而只集中於探討瑪利亞之為基督徒的模範。我們以教會憲章的典型學為出發點,因為在我看來,教會憲章所用典型和模範兩個字是相通的,二者可以說是同義詞。事實上,典型在倫理的層面就是模範,而教會憲章基本上是從這個層面來談聖母之為教會典型的2.-a。
在上面談教會憲章的典型學時,我們至少得到兩個結論:首先,瑪利亞,教會內最卓越的成員,她本身也是教會中的一份子,和我們每人一樣,是個被救贖者;第二,她的一生,甚或她的「成就」,無論如何高超,也在我們效法的範圍之內。現在,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追問:到底在瑪利亞身上,有那些因素是作為基督信徒的我們特別該當效法的呢?對於這問題,教會憲章也給我們提供了解答的方向:第63號這樣說:「在教會的奧蹟內,榮福童貞瑪利亞,已經提前以卓越特殊的方式提供作母親同時又為童貞的表率」。然後,第64號以整段的篇幅說明教會如何在母親和童貞這兩方面效法聖母。不過,除了這個解答之外,教會憲章的其他部分似乎隱含了別的答案。第53號提及瑪利亞「為教會在信仰及愛德上的典型」,53號提到的兩點後來又在63號重述:「依聖盎博的意見,天主的母親,因其信德、愛德及與基督完美結合的理由,是教會的典型」。至此,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教會憲章所提供的聖母之為教會典型的四個方向:童貞、母親、信德、愛德。下面將依據這四個方向再作深入的反省。

一、童貞聖母:基督徒的模範
傳統上談到聖母的時候,我們都習慣地強調一些瑪利亞特恩,例如她無染原罪、童貞產子、蒙召升天等等。既然說是特恩,那當然是獨特的,或獨一無二的。這種做法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它把瑪利亞從我們中抽離出來,使她變得那麼奇特、甚至詭異。事實上,天主可能沒有一樣恩寵是專給瑪利亞,而不給我們的。當然,在談到恩寵、救贖等等位際關係時,我們就不能只從給予者的立場講,領受人的回應、答覆,也就是:主客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是重要的,它是一項恩寵能否毫無阻隔地進入我們內,並在我們中產生作用的主要原因。
「童貞」正是這樣:與其說這是一項特恩,不如說它是一種可效法的特恩。因為天主願意我們每人都作祂的貞女,都像瑪利亞一樣是個終身童貞。不要像從前的以色列人那樣,她們是個不貞的妻子,「放蕩賣淫……荒淫無恥,因為她曾說:『我要追隨那些給我餅、水、羊毛、麻布、油和飲料的情人』」(歐二7)。相反,新的以色列民應該是貞潔的,忠貞不二,他們只有一個男人,他們只認識一個丈夫。
傳統習慣上把聖母童貞分為產前童貞(即童貞懷孕)、產時童貞、及產後童貞(即卒世童貞)三種3.。其中產前童貞由於在聖經中有明文(瑪一25),還沒有引起太大的困難,另外兩種就不同了。基督教的兄弟會盡力搜羅聖經的佐證,努力告訴你,耶穌還有其他兄弟,瑪利亞尚有別的孩子,她不是個貞女4.。我們給惹火了,也企圖引證聖經反駁,不是這樣,聖母必定是個貞女5.。由於我們的「是」,導致他們說「否」;又由於他們的「否」,我們益發肯定那「是」。老實說,這種爭論是沒有意義的,作為一個基督徒,對於聖家的生活,我們無權過問;它對於我們的信仰或救贖,也毫無影響;況且,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知識回答這個問題。聖經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的資料太有限了,不過,聖經卻從另一個層面,清清楚楚地肯定:瑪利亞的確是一個忠貞不二的女人。
其實,童貞的圓滿意義應是超越生理層面,而含蓋整個人的生活態度的。所謂貞女就是一位完全奉獻,專心服事天主,一切以天主的旨意為依歸的人。路加正是從這方面來詮釋瑪利亞的貞德。大家一定注意到,福音對生理的問題顯得興趣缺缺。生育固然是一件生理層面的事,但路加卻沒有一字半句描寫童女產子的經過,相反,他所注意的是這位貞女對天主的開放態度。面對天主,她完全敞開自己,徹底接納,就像一位忠貞的妻子面對丈夫一樣。聖史告訴我們瑪利亞如何掏空自己的有限意志,如何在一個深如黑洞,她自己無法了解的大奧秘面前,忠順地屈膝投降。路加以這種幾乎完全不合邏輯的手法(愛,本來就不合邏輯)來詮釋瑪利亞的委順投靠及她一次永遠的選擇,這就是他一再稱為童貞女的那個女子的童貞。然而,瑪利亞到底選擇了什麼呢?請注意:瑪利亞在領報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選擇童貞,也沒有選擇婚姻,她所選擇的是天主的旨意。而這一次選擇就涵蓋了她的一生,也可以說,她的一生都在不斷完成且繼績這項選擇。所以,她終身都是童貞,產前如是,產時如是,產後也如是,因為終其一生,她都在努力地尋求且實行天主的旨意。
最後必須補充的是:這種講法並沒有否定傳統對終身童貞的解釋(縱使傳統的講法有許多困難,然而在天主前豈有難事!)。另一方面,我們也用不著強迫基督教的弟兄姐妹接受那些為他們來說有困難的解釋法。天主自會措置。不過,我們卻可以嘗試給他們介紹,也嘗試自我默想,這一種更新(為我來說是更有意義)的看法。把童貞聖母看成我們的模範,就是為我們在世企圖一心不二地忠愛天主的過程設下一個努力的方向,如此,她的榜樣也就成了我們動力的泉源。特別是在我們很艱難地倒下,或者實在不想再走下去時,作我們的鼓舞。看!我們的典型就在前面,她從前也和我們今天一樣,在黑暗中選擇了天主的旨意。

二、基督之母:基督徒的模範
天主選擇聖母,交給她一個使命,她不僅要作貞女,她還要以童貞之身作母親,以自己的體血孕育基督,以自己的一生與基督建立永久的關係。很早就有教父看出瑪利亞可以稱為教會的典型。亞歷山大的格肋孟(Clement of Alexandria)更明確地指出瑪利亞以童貞之身作母親這件事是教會的典範。教會也應該像聖母一樣,是童貞,也是母親,在自己身上不斷實現和反映這一種瑪利亞式的奇異組合:童貞式母親6.。
教會憲章63—64號也持這種意見:「實際上,教會也有理由被稱為慈母與貞女,可是在教會的奧蹟內,榮福童貞瑪利亞,已經提前以卓越特殊的方式提供作母親同時又為童貞的表率……教會默觀聖母深奧的聖德……自己也變成了母親,因為教會以講道和聖洗聖事,把聖神所孕育、天主所產生的兒女,投入不朽的新生命中;教會也是童貞,因為教會純潔完整地保存著對基督淨配的忠誠,教會並效法其主的母親,靠聖神的能力忠貞地保持完整的信仰、堅固的希望,誠摯的愛情。」
瑪利亞因著信德,和對天主婢女式的忠順服從,而成為基督之母,把天主聖子帶給世界,帶給等待救贖的人類;同樣,我們也應該作母親,就是在信德中透過宣講、聖洗聖事,尤其是生活的見證,把救主基督帶給尚未認識祂的人。然而,理論歸理論,如何才能真實而有效地履行母親的使命?如何才能使我的胎不再荒老?使我絕孕的死胎重獲生機?今日的世界,人慾橫流;科學與物質的進步已經無法再滿足人們期待救贖的心。基督在那裡呢?基督之母又在那裡呢?
身為基督信徒的我們,在意識到自己使命的同時,也意識到我們的局限。這時候,唯一的辦法也許只有注目我們的模範——那完美的母親。瑪利亞不僅生育基督,在生育基督之前,她首先懷孕了他;而在肉身上懷孕基督之前,她首先在心靈上懷孕。我們也是一樣:要成功地把愛帶給人,我們必須心中有愛;基督是愛,他也要求我們愛他,好能充盈著他的愛,再向世界示愛。

三、信德之母:基督徒的模範
瑪利亞心靈生活的特色,可以用依撒伯爾的一句賀詞來表達:「那信了由上主傳於他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一45)。這是路加福音的第一個真福(makaria),而真福的主人正是剛剛懷孕了耶穌的主母瑪利亞;不過,讓她堪稱真福的原因卻不在生理的平面。蒙召作天主聖子的人間母親固然有福(一42),然而,真正使她為萬世萬代所歌頌所景仰的卻是她的信德。
路加福音一再肯定瑪利亞的信德;也一再把她這種由於心靈上的純美可愛而獲致的福樂,與她生理平面上的蒙召選作出比較。在第十一章,有一個婦人高聲向耶穌說:「懷過你的胎,及你所吮吸過的乳房,是有福的」。耶穌卻向她說:「可是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十一27—28)。路加沒有輕視生理的平面,不過他願意我們看清楚,瑪利亞這天地間最完美的受造物最可愛的地方,以及她的一生給我們—基督的信徒—所提供的啟示。
如果說,瑪利亞的一生就是一首信仰的詩歌,那末,這首詩歌的第一個音符便是信仰的幽暗。
我們也許很難想像,瑪利亞整個作天主之母的人間生活是在一種既看不清也想不透,唯有在信仰中全盤交託信賴的黑夜時份開始的7.。天使進來,給她說了一些話,一些蘊含著千古奧秘的話,一些遠遠超過這一個平凡的猶太女子所能理解的話。她驚惶疑慮,惶恐不安,遂問了一些問題。所得到的答案也是同樣的不解。「聖神要臨於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你」,「他將稱為天主的兒子」,這些為經歷過復活洗禮的我們而言,如此明確肯定的話語,為瑪利亞當時卻如同迷霧一片,十分難解8.。的確,她有一些輕微的啟示,然而啟示的另一面(可能是很大的一部分)卻是掩蔽。無論如何,在天主子這個最大奧秘的面前,她所不懂的比她所懂得的要多。然而最令人驚異的,卻是她那幾乎和這個深如黑洞的奧秘等量齊觀的信德。
瑪利亞信仰生活的第二個音符是在黑暗中毫無保留的依附投靠。「信靠」(trust),是瑪利亞信仰生活的秘密。這種信,不是相信(believe in)一些可以列舉出來的,可增可減的,在天主以外的客觀條文,相反,它永遠只有一個不變的對象:天主本身。從天使口中,瑪利亞所得到的啟示雖然不明確,卻很真實;雖然輕微,卻肯定來自天主。因而,她不待這片矇矓的迷霧明朗化,甚至不待天使「記號」(sign)9.的出現,因為,有天主的許諾便夠了。她馬上俯身合手,在幽暗中接受了不可知的任命:「主的婢女在此,照的話成就我吧」(一38)。
可以想像,瑪利亞一生之中,必定還有許多幽暗日子10.。現在,只是整個基督奧秘的開始而已;將來,她還要親眼看見她的愛子做出許許多多讓他自己人間的母親在人性上不能理解,也難以洞悉的事情。因而,在嗣後的歲月裡,這個在開始的時候主宰決定她整個生命方向的依附投靠必定時常伴隨著她。她在幽暗中的信仰持續著,一再重申自己的信賴,堅持自己的抉擇:「主的婢女在此,照的話成就於我吧。」
瑪利亞的一生,都在嚴厲的信仰考驗下度過:對一切都不能明白,只能相信,只能藉著祈禱、默觀,以及和日漸長大的嬰孩耶穌密切的接觸以加強自己的信仰11.。至此,我們終於碰觸到瑪利亞信仰生活的第三個,也是最美麗的一個音符:在信仰中成長,讓從黑暗中開始的信仰迎向光明。
聖誕夜,牧童來到白冷的山洞,向瑪利亞和若瑟訴說天使給他們啟示的秘密。瑪利亞在牧童的報導中對降生的奧跡,又再發現了新的意義。她留心聆聽,雖然她並不完全明瞭,然而她卻清楚看見有光在黑暗中晃動。聖經說:「瑪利亞把這一切事默存在心中,反覆思想」(路二19)。以後,她還需要「反覆思想」的機會可多著呢!孩子愈來愈長大,做母親的也愈來愈切願了解:他到底是誰?
不了解,不了解,卻切願了解。瑪利亞把握每一個啟示的時刻:西默盎的預言、亞納的祝福,還有十二歲的大孩子耶穌淡淡的話:「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路二49)這答覆使瑪利亞驚訝不已,因為她仍然不明白(路二50)。不過,她卻一如往昔地「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路二51)。因為唯有在這默觀中,她才能日益看清自己的任務,才能深入聖子的使命,才能加強自己的信仰。
當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路二52)漸漸增長,他的母親在信仰和堅定上也漸漸增長。但是這一切並不容易,在信仰的路上,她的負荷太重了,因為所有看得見的都和她所深信的不符。最後,她還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愛子的被釘。當耶穌在質問蒼天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瑪利亞在做些什麼,聖經沒有透露一字半句。我們只知道,五十天之後,她又和初生的教會同在一起,以自己的經驗鼓勵它,以自己的信仰堅強它,以自己的愛照拂它。而這位看似弱不禁風,卻在疾風下不屈不撓的女子,她那在黑暗中全心投靠、在迷霧中摸索前進,在不解中堅定不移的表樣,就是我們在信仰上的好模範。

四、愛德之母:基督徒的模範
瑪利亞的愛德,特別表現在她對天主的愛,對耶穌的愛,對近人的愛,和對初生教會的愛上。
瑪利亞對天主的愛顯示在她婢女式的忠順服從上。她是上主的婢女,雅威的窮人,在天主前一無所有,只有一顆隨時準備好以供差遣使喚的謙卑的心。在路加的聖母圖像中,充盈浸潤著這種「婢女神修」。這原來是舊約以色列人的宗教操守,現在聚集綻發在瑪利亞身上。她在天主前無我的謙虛、純然的服從、全心的謙下,讓她可以在黑暗中擁抱天主的聖意。正因如此,「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因為「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十八14)。
瑪利亞對基督之愛必須從她作基督之母這件事的整體來理解。因而母親的意義絕對不能被削減成生育者,生育之外,還包含懷孕、乳養、撫育、教導、照顧、關懷、體諒、容忍,還有接納。總之,瑪利亞的一生,就是因著基督,為了基督,基督是她整個生活的重心,是她的「第一個愛」。
聖經對瑪利亞和近人的關係描述不多。根據路加,我們只知道她對年長的依撒伯爾的關懷;若望的加納婚宴有點難辨12.,然而許多虔誠的神修學家還是在其中看出瑪利亞對有需要者的關愛。另外,她和若瑟,她的丈夫、同伴和密友的愛也可以肯定,因為基督降生的事件不但不會中止那愛,反會叫它實現得更踏實,也更昇華。
最後,在十字架下,即將失去愛子的慈母又再成為母親。在天主的聖意下,瑪利亞童貞式母親的使命不僅不會隨著聖子的死亡而消失,反而更加擴大。五旬節,她以自己昔日照顧耶穌的慈母之心,再次照拂著另一群子女,並且一直持續到今天。

總結:
瑪利亞的偉大之處正在於她極度的簡單。她的一生沒有奇蹟,她也從來不依靠奇蹟,而只是胼手胝足地面對真實而粗礪的人生。她的滋養只來自上主一次而永遠的許諾,這次許諾真實地滲透到她的生命中,支持著她,給予她生命的活力。她終生為信仰而掙扎,並因著對天主完全的忠順服從,勇敢地面對生活的一切困難。
因著她平凡而不平凡、簡單而不膚淺的生活特質,她為歷代的基督徒所仿效。她是教會的典型,天主巧妙地把整個得救教會的特質雕塑在她身上。教友們效法她、注視她、企望跟著她,隨同她,可以走向基督。

 

註解

  1. 參閱張春申,聖母瑪利亞:共救贖,轉求與典型,神學論集,75,頁75—93。
  2. 在正文中,「模範」一詞似乎只出現過一次(53),其餘的,教會憲章偏愛「典型」,有時候也用「表率」。在我看來,模範、典型與表率都表達同樣的理念,它們可以說是同義詞。

2.-a    雖然張神父指出典型尚有存在的層面,不過單就教會憲章而言,典型的存在性意義,不在它討論的主要範疇。

  1. Virginitas ante partum, in partu及post partum。其中以產時童貞最難理解,傳統有時以「關閉的門」(則四四1)來描述聖母生產時童身不開,有時又以耶穌誕生的奇蹟性,或聖母生產無痛來證明她生產的時候仍是個童女。
  2. 提及耶穌兄弟的經節很多,如谷三31,六3,若二12等。另外,路加提及聖母的頭胎男兒(二7),也似乎暗示她還有別的孩子。
  3. 天主教徒會指出猶太人兄弟一詞的廣義性,有些虔誠的神修學家還會在路一34中看出瑪利亞終身守貞的意願。不然,便以耶穌臨終時把瑪利亞交托若望一事來「證明」她並無其他兒女。
  4. 參閱劉賽眉,教會的典型與母親,神思,13,頁10—18。
  5. E. Schillebeeckx, Mary Mother of the Redemption,中譯本:瑪利亞救贖之母,香港,真理學會,1983,頁8—26。
  6. 我們不應假定瑪利亞在耶穌生前對耶穌的神聖子性已有很明確的認識,更不應把這個認識從一開始便歸給天使的啟示。路加的領報故事清楚反映出復活以後教會的信仰,聖史只是把這種信仰投射到他福音的最前端。至於聖母領報時天使到底對她說了些什麼話,從路加福音,我們無法重整出來。R. Brown et al (eds) ,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78, PP. 117—119。
  7. 根據聖經領報故事的格式(annunciation pattern),領報故事大都包含一個記號,向領報的人提出保證,使他相信訊息的確來自上主。匝加利亞的記號是成為啞吧,牧童的記號則是「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至於聖母,她的記號是年老不育的表姐的懷孕。R. Brown, Mary in the New Testament, P.112—115。
  8. 四福音對瑪利亞信仰幽暗的深度和廣度,各有不同的領會。馬爾各似乎暗示在耶穌公開生活期間,瑪利亞仍然不是一個基督的信徒;而若望也同意,耶穌的母親,至少在他的「時辰」來到以前,還未完全懂透她的兒子。四福音中有最高聖母論的當數路加,然而就是路加也給聖母保留一段幽暗的時候,這一段日子至少延伸到耶穌的童年。
  9. 甘易逢,瑪利亞的心靈生活,神思,13,頁19—28。
  10. 若二1—11是一則很難理解的經文,歷來天主教和基督教聖經學家在這篇經文裡,竟然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詮釋。參閱黃懷秋,女中爾為讚美,見證,218,頁20—23。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