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前陣子,立法院為了核四預算的解凍,兩黨立委大打出手,執政黨動用表決,強行過關;旁聽席的聽眾群情激憤,大聲吼叫干擾議事進行,被警察強行拖出庭外;社會各界的反核人士走上街頭,遊行抗議;台電人員卻喜形於色,口口聲聲保證核電經濟、安全、有效;貢寮鄉民的反應則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整個社會為了核四熱滾滾了好一陣子,在初夏的陣陣豪雨中,逐漸冷卻。核四的爭端並未平息,各地的環保抗爭,時有所聞,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間之糾葛,深深困擾著人們的心靈。
最近,聯合國地球高峰會議在巴西召開,全球各地區的環保團體及政府部門相聚會商,研討如何面對全球生態危機。這是有史以來首度聚集全球一百多國的領袖,為拯救地球而努力。地球高峰會議的舉行,意味著全球的生態環境已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環保問題將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話題。
在高倡「科技整合」的今天,面對生態環保問題,宗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聖詠一O四是猶太民族的讚美詩,詩中處處流露以民對上主雅威造世工程的頌讚,是一首極為特殊的聖詠。本文寫作的目的,乃欲藉由對聖詠一O四的探討分析,以古觀今,為現代人提供思索生態環保問題的信仰幅度。本文只針對聖詠一O四相關題材做綜合整理,歸納其主要訊息,並以之提出個人對今日環保問題的若干反省。由於受個人才學所限,掛一漏萬,在所難免,尚乞不吝指正。
二、聖詠一O四的文學結構
1.聖詠的分類
聖經中的聖詠,總共一五O首,一般學者將之分為五卷1.,這種分法很可能是受梅瑟五書之影響,在意義和主旨上和梅瑟五書遙相呼應。
聖詠一O四屬於五卷分法中的第四卷(九O∼一O六),是古希伯來文中無作者標題的所謂孤兒詩之一。希臘文譯本雖將一O四也歸之於達味名下,但從聖詠內文之思想印證,此說法不足採信2.。
依聖詠性質分類,此首聖詠可歸之於沒有連貫的一組(九O∼一五O),屬於十六首有「阿肋路亞」中的一首3.。
若以聖詠常被區分的五大類而言,則聖詠一O四是一首讚美造物主的詩歌,歸類為讚美詩4.。許多聖詠詩中,常夾雜著讚美造物主的句子,這些詩句都是創造與救恩二主題互相連結,只有聖詠一O四整篇單獨談論並發揮創造的主題5.,在聖詠中,是個特例。
2.作者與寫成年代
聖詠一O四是一篇讚美詩,因沒有標題,所以無法從標題中得知有關作者的任何訊息。聖詠的內文用字精練,多象徵性語言,毫無歷史事實可尋,使後人無法由內文推知其作者及寫成年代。長久以來,皆以其在聖詠中的位置及其中的文體思想背景來做推測。
一O四位於第四卷,不少學者認為第四卷的編著是在厄斯德拉時期,是厄斯德拉時代的產品,是聖詠一五O首中最晚期的作品,是充軍歸來後的作品6.。有可能是厄斯德拉命人搜集而來,作者非厄斯德拉本人,這只是一種假定,事實如何,目前尚無法確知。依內文而論,作者極可能是一位酷愛大自然的詩人,對希伯來的創造思想有特別的體會,這當可以肯定。
除了在第四卷的位置外,另有二個理由可支持其為充軍後之作品。第一個理由是本首聖詠與約伯張文體及思想頗為相似,如一O四5∼9與約卅八4∼11;25∼26與約四十∼四一……,因而推測其可能為約伯張前後之作品7.;第二個理由則是此聖詠與創一的創造觀相似,創一是司祭典的作品,司祭典的創造觀是充軍後的思想,明顯受巴比倫神話的影響,因此肯定二者間有一定的關連8.。
3.結構
讚美詩的結構普通包括一個小引,一個正文主體,和一個收尾9.,一O四也不例外。
一O四的主要結構可如此區分10.:
1a——小引;讚美之召喚
1b∼30——主體;宣揚天主之創造工程
31∼35——尾聲;前文提要並有關讚美之訓誨
其中1a與35b前後遙相呼應,做為整首聖詠的開端與結束。
結構方面,不少學者將1b∼30節的主體結構分成五部分,與創一6∼21中天主六日創造工程的經文結構相比較11.:
1b∼4——創一6∼8;敘述第一、二天的創造
5∼18——創一9∼10;敘述第三天的創造
19∼23——創一14∼19;敘述第四天的創造
24∼26——創一20∼21;敘述第五、六天的創造
27∼30——一切受造物皆賴天主而生
據學者發現,一O四與一首古埃及歌頌太陽神的讚美詩有很多相同之處,特別是13∼17、20∼30。埃及的讚美詩寫成於公元前十四世紀左右,是當時之法老王亞孟哈塔第四所做。比聖詠一O四早約一千年左右。就時間之先後而言,應是希伯來的聖詠作者受到埃及讚美詩之影響,但兩者之間是否有關?彼此如何影響?學者們說法不一,都僅止於可能性的猜測,未有可靠的證據可證實12.。
三、主要訊息
讚美詩的特性是純粹對上主的讚頌和稱揚,是向天主最純潔、不附帶任何條件的祈禱。一O四是人面對上主創造天地的偉大工程,由心靈深處發出的感嘆、景仰和讚頌的表現。
作者以當時人的看法觀察自然宇宙,意識到其信仰中的雅威是唯一的天主,是一切生命的根源,以民以對雅威的信仰解釋宇宙的一切,天主藉祂的生養化育,繼續祂的創造工程。
1.上主雅威是造物的主宰
如上節所述,作者以創一的創造步驟來描述天主的創造工程,1b∼26節主要即在表達此思想。作者以活潑的想像和生動的筆法來形容天主的創造與臨在,山川大地、風雨雷電、飛鳥走獸、青草樹木、日月星辰、汪洋及其中的一切水族,皆因天主的創造而井然有序,一切皆是天主以其智慧所創造。
2.萬物皆仰賴上主的照顧
27∼30節表達出上主是一切生命的根源,萬物由天主而來,一切生物皆仰仗天主的照顧(14∼15)。人和萬物和諧相處,人以勞動謀生,參與天主的創造工程(23)。天主的創造工程雖正實現,尚未圓滿達成,萬物和天主有密切的關係,人是萬物中的一份子,萬物對天主有極深的依賴關係,天主並非一創造就撒手不管其創造物的天主,天主仍然不斷更新祂的創造,「使地面更新復興」(30),萬物的存在、更新和天主息息相關,萬物彰顯天主的光榮,上主喜愛祂所創造的化工(31)。
3.人的存在為讚美天主
在1b∼30的正文中,只有14∼15和23節中二次提到人,並且並未刻意凸顯出人的獨特性。但在33節的結尾中,作者清楚宣示人的存在為詠讚上主;人的生活是為歌頌上主。人要因天主偉大奇妙的創造工程而歌頌讚美祂;人以勞動謀生,當也是在此幅度中,為宣揚天主的光榮。
聖詠一O四未如其他聖詠般邀請其他受造物一起頌讚天主,似乎有意凸顯人要因大自然的美好和諧歌頌上主,凸顯出人是為光榮天主而受造的。
4.罪惡污染了大地
整首聖詠充滿對天主造世工程的描述與頌讚,是人對天主創造工程由衷而發的讚嘆。可是在結束前的35節,語氣有了極大的轉折,作者似乎在其實際生活中,經驗到自然宇宙並未如天主創造計劃般的圓滿和諧,在欣賞自然美景之時,感嘆因罪惡的介入破壞了天主創造的原始和諧。在作者的反省中,罪惡並非來自天主的創造,而是來自人,是人破壞了整體宇宙的和諧,這是35節所要表達的。作者在祈禱結尾中,巴不得所有罪人和惡人皆從地上消失滅跡,讓天地人重現一片祥和。
四、時代意義
二十世紀末的今天,當全球正籠罩在自然生態嚴重惡化的生存危機之時,聖詠一O四猶如空谷足音,在大地萬物的喘息聲中迴盪不已。
1.進化乎?創造乎?
十九世紀開始席捲科學界的進化論,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人的心理,人相信自然宇宙是進化而來,天地萬物的形成演進因而失去了受造的幅度,存在的只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而已。其結果將人與人、人與大自然對立。這思潮主導了台灣的教育界,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
聖詠作者以當時代的宇宙觀來描述天主創造的過程,描述天主的創造工程。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宇宙觀有了不同的演變,可是創造思想的核心指出宇宙是天主所創造的,天主和萬物的關係是密切的,人和自然宇宙是一體和諧的,這種創造思想並不排斥進化的可能。
科學的發展,能造福人群,這是大家所肯定的;可是科學的發展,也能危害人群,這也是大家所憂懼的。核子能發電,也能製核武是一例;核子能發電,卻也有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可怕的傷害,又是一例。今日人類站在經濟發展的十字路口,憂心忡忡,不知何去何從,在進化與科學的發展方向上,尋找可能的出路。
一O四的創造與信仰觀,在今日人類思考的平面上,重現其立體的深度,是人類面對環境問題時,不能不予以反應考慮的。
2.對立乎?一體乎?
西方哲學從理性主義開始,人與天主、人與自己、人與世界採取對立的態度。人神對立的後果,人獨佔了歷史的舞台;人和人對立的結果,戰爭不斷、遍地飢饑;人和自然對立的結果,自然環境開採破壞殆盡,物我兩傷。
聖詠一O四指出,宇宙萬物是為了人,而人是為了天主,宇宙萬物的終向也是天主,是為人的讚頌光榮天主而服務。人在勞動中參天地之化育,目的是在萬物的生生不息中,光榮讚頌天主。創造的天主是不斷更新其創造的天主,人在勞動中參與天主更新大地的創造工程,天主在人類的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是天主在創造更新大地,人是參與者,而非主人。
人面對宇宙萬物的奇妙化工,讚嘆不已,頌揚天主;人在萬物的美中,得窺天主的智慧;萬物的生生不息,使人體悟到主的更新創造;人在自然宇宙中感受到天主的臨在,人在萬物中尋得天主,歸向天主。
3.科技乎?倫理乎?
今天人面對全球環境污染,習慣性的著眼點在於技術上的考量,量的減少是最容易想到的,也是最具體的、又能看出成效,所以亦最常被採用的,中外皆然。
然而這只是治標的方法,量的減少只是一種拖延戰術,以空間換取時間,再設法於技術上突破克服,發明出新的方法來防治,這就是所謂科技的發展,人類在此動力下發展進步。至於質的結構性問題,很少被考慮,卻是問題解決的根本核心所在。
聖詠一O四指出人—神、人—人、人—大自然的對立分裂,基本上是倫理問題,分裂是人為的,是罪的後果,是人的罪惡破壞了天地人的整體和諧,由罪而來的社會結構加深了此分裂,強化了此分裂。倫理問題是良心的問題,分裂要求皈依,在皈依中走向整合,皈依是一個過程。35節所指的罪人、惡人滅跡,不再存留於此,於今觀之,當指人的覺醒、悔改、皈依、遠離罪惡,這是人良心自由抉擇的問題。人如何能意識到其中的分裂,恐怕是最難面對的問題,卻也是聖詠一O四所肯定指出的癥結所在。
治標治本是一體的二面,科技的考量是不可或缺的,這點應予以肯定;倫理幅度的考量則遠深於此,它要求以全人類的角度思考,要求從根本解決問題,首先要求悔改,徹底的悔改將逼使人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思考模式,其困難度及阻力遠大於科技的發展。但是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化,及因之而來的飢餓問題,貧富間的差距……,終將逼使人面對思考此問題。人類只有在付出極慘痛的代價後,在不得不的情況下,才會面對思考此問題,這是可以預見的。
五、結論
聖詠一O四的創造觀在新約時代得到圓滿。在哥羅森書中,明白肯定「基督是不可見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因為在天上和在地上的一切……,都是在他內受造的;一切都是藉著他,並且是為了他而受造的。……萬有卻賴他而存在……。並藉著他使萬有與自己重歸於好。」(哥一15∼21)天地萬物的一切總結於基督。
耶穌在福音中訓誨其門徒不要事奉兩個主人,人不能事奉金錢而又事奉天主。耶穌舉大自然中的飛鳥及百合為例,天空的飛鳥不為自己屯積糧食,田間的百合轉眼即逝,天父卻以其慈愛養育飛鳥,裝飾百合,大地的一切都在天父的照顧之中,更何況遠比飛鳥百合尊貴的人呢?天父以慈愛創造了天地萬物,並不斷持續更新其創造。人應在飛鳥及百合身上,體會天主的慈愛照顧,體會天主在自然宇宙中的臨在,學習對天父的全然交付,相信只要尋求天父的國及其義德,其他一切天主自會照顧(瑪六25∼34)。這種福音精神,正是聖詠一O四的延伸。
自然生態的破壞,使人常在自然中看到人為的傷害,自然的美景依然,卻因人的任意發展,留下滿目瘡痍,人面對自然美景,不再讚嘆造物的美好,使天主在天地萬物中的臨在蒙上一層陰影,人生存於此環境中,內心矛盾不已。
環境生態危機,牽扯極為廣泛。現代最大的毛病之一是對天父缺乏信心,人想當萬物的主人,想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滿足自己,環境危機是其後果之一。聖詠一O四是單純的從信仰的幅度反省此問題,信仰反省的價值在於直指人心,指出問題的核心所在。生態危機基本上是生活態度的問題,必須要由生活態度上反省起,這是聖詠一O四為今日的生態危機所指出的一條可行之路。
附註:
- 五卷的分法,請參閱神學論集十七期P. 301∼309。
- 參閱《聖詠釋義》P. 19。
- 同附註1.。
- 參閱神學論集十八期P. 461∼466。
- 參閱《聖詠——聖詠結構及意義》P. 90。
- 參閱《聖詠釋義》P. 29。
- 參閱《絕妙禱詞∼聖詠》P. 46。
- 參閱《聖經神學辭典》卷一P. 47∼48。
- 參閱神學論集十八期P. 462。
- 參閱同5. P. 307。
- 請參閱《絕妙禱詞》P. 46;《詩篇註解》下冊P. 21;《詩篇寶庫》P. 523。
- 請參閱《絕妙禱詞∼聖詠》P. 45;《聖詠心得》P. 69∼72;《聖詠釋義》P. 649。
參考書目:
- 聖經,思高出版,1968. 12。
- 神學論集十七期,光啟,1973. 9。
- 神學論集十八期,光啟,1974. 1。
- 絕妙禱詞∼聖詠,房志榮、于士靜合譯,光啟,1976. 12。
- 聖詠——聖詠結構及意義,居佛著,呂芬蓉、曹定人譯,華明,1977. 2。
- 聖經神學辭典卷一,光啟,1975. 12。
- 詩篇寶庫,桑安柱著,中國主日協會,1980. 5。
- 詩篇註解,包忠傑著,宣道書局,1978. 12。
- 聖詠心得,黃懷秋譯,光啟,1983. 1。
- 聖詠釋義,韓承良著,思高,1980.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