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楊瑞嬌. |

 

91
神學論集
(1992)p.129-138
   

淺談婚前教育   

楊瑞嬌

 


一、導言
我曾在一鄉下大堂區從事牧靈工作多年,這裡每年結婚的數目比其他堂區多。本堂神父重視婚前教育,所以每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都應接受婚前教育。因人手不足,我也參與這項工作,多方面搜集資料,反省,一方面教導他們,另一方面自己不斷的學習。結果,愈分享愈覺得它的重要性,也愈覺得有趣。經翁修女的提示,自己便毅然決定寫此題目,再次的反省並整理。
婚前教育包括的範圍很廣,這裡所談的是指適婚年齡,有固定的對象,快要結婚的未婚男女,在婚禮前,特地安排一段時間,為他們實施婚前教育,分三次進行,每次至少二小時。主要內容是幫助婚前男女,做最後的婚前準備,分析二人較切身的問題:如性關係的探討、經濟問題、姻親相處之道、夫婦相處之道、信仰的問題、教育子女等。
感謝房志榮神父給予指導與鼓勵,感謝翁修女及同學們提供參考書,特別感謝台中社會研究院的鐘太太及林坤榮先生,他們從事婚前教育多年,經驗豐富,慷慨的與我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並提供資料。

二、過去的社會情形
婚姻生活中兩人間的三種人際關係是你、我、我們。可以借喻一座鼎的結構來解釋。鼎可以堅穩屹立,端賴鼎足的支持,任何一足出現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鼎的平衡。婚姻生活關係是否和諧,也足影響男女個人的身心。
古代在農場裡,父母共負一軛,一起犁田,共同為生活奮鬥。這種夫婦在經驗上和心理上的相互依賴是靠著社會認可而維繫的,婚姻結構是配合當時的情況而成的,但這種情況也會隨時代的變遷而改變。
過去傳統的社會裡,兒女的終身大事全由父母作主。父母反對兒女自己選擇對象,當時的社會傳統也不容許兒女這樣做,否則為父母、為家庭、為個人都是一件羞恥的事,甚至走在街道上,左鄰右舍也會指指點點。這是傳統農業社會所產生的現象。為人父母者則小心翼翼的為自己的子女選擇對象:特別注意門當戶對、外貌、人品、年齡、經濟能力、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等。在這種背景下,婚前的男女雙方沒法彼此認識,彼此了解,沒法事先建立愛的基礎。往往婚前的男女有說不出的苦衷,但他們只有認命的接受和忍耐。
迷信禁忌在當時的社會非常流行,如八字不合、相差六歲不能結婚、祖先留下的遺言、敦勸子孫不得與某姓氏的後代結婚、同姓氏不得結婚。另有些是私下聽來的,自己也不懂的禁忌。另外在男女相親或行訂婚禮時,若有人摔一跤或打破碗盤,都視為不吉之兆,父母會因此而堅持取消子女的婚約。
在封閉傳統的社會、學校、家庭裡,關於男孩的夢遺、女孩的月經週期、性關係等問題,都會避而不談。國中時生理衛生講到這方面的問題,老師會不好意思說,便要學生回家自己看。正在成長中的男女青少年對這些問題便覺得神秘、髒,似懂非懂。難怪在報章上曾報導「無知女生,糊塗媽媽」事件,將女兒懷孕當成腸胃不適來醫治。
從以上所談,可以看出在傳統的封閉社會裡,父母的角色很重要,他們的權威很大。兒女若婚姻生活美滿的話,便由衷的感謝父母給他們所作的安排;若婚姻生活有差錯,多少有所抱怨,因為是父母主婚的。有的父母會伸手幫忙,有的卻會指責兒女。為女兒的,只好認命。

三、現代的社會情形
近代由於交通發達,國與國之間接觸頻繁,大眾傳播工具普及,促使社會作急遽的變遷。婚姻生活方面也是如此,其中有幾項改變尤為顯著:
1.大家庭變為小家庭
過去農業時代的大家庭成員多,難免不碰上一些傳統的家庭難題,如婆媳之間的問題。但大家庭也有它的好處,碰到問題時,可以請教長輩化解。現代社會由於環境的限制,三代同堂的情況已逐漸減少,傳統的大家庭變成小家庭,平時得不到父母長輩們從中輔導,而有些年輕的夫婦又吝於交友,一旦碰到棘手的問題,他們會有無力感。
2.自由戀愛取代媒妁之言
在過去傳統社會裡,兒女終身大事全由父母作主。今日不然,青年男女要求自己決定婚事,自己選擇伴侶,經過戀愛成為結婚的配偶。因應社會的變遷,自由戀愛便取代了媒妁之言。
在自由戀愛風行的社會中,有些事值得關切。現代的年輕人喜歡說:「愛情至上」。在這種口號下,男女兩人的年齡、教育及種族的差異可以不管,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差異,都可以用愛情一一克服。但從社會學、心理學或經驗來說,男女兩人的背景差距愈大,婚後的適應也愈困難。一對年輕人除非他們成熟到可以克服雙方懸殊的差異,否則這種結合都相當的冒險。
自由戀愛影響了年輕人的心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只顧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人。其實成功的婚姻應該是基於彼此的關係和共同的努力,並不只是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人,更是要自己先去作一個適合的人。因為在婚姻道上,你也是一個被挑選的人。
3.夫婦角色的改變
在過去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內」,夫妻的角色是固定的。過去夫婦的關係所強調的是各盡其職,只要作好自己應盡的本分,便可維持一輩子。
在現代的婚姻中,男女角色較有彈性,不再以「男主外,女主內」為口號。時代、環境的變遷,太太往往要成為職業婦女,所以先生回家也要幫忙家務。他們所強調的是互助的關係。總而言之,現代的年輕人所嚮往的是開放而不疏遠,親密而不束縛。
4.重視性的地位
「性」在今日的社會愈來愈被重視,過去的人對性的看法,常偏重其傳宗接代的功能而已,不像現代人進一步地強調性也是「愛的傳遞」、「愛的享受」。
在人們重視性且較易公開談論性的趨勢下,人們應該以開闊的胸襟去面對它,因為它是人格的標誌;性愛的發展成熟是人格發展成熟的函數。
由傳統的社會到時代潮流、社會的變遷,由大家庭變成小家庭,由自由戀愛代替媒妁之言,由夫婦角色的改變和重視性等問題,可以看出婚前教育為準備結婚的男女青年是重要的一環。在我們的社會中,準備婚禮所花費的時間比準備度婚姻生活來得多,這往往由美麗的婚禮導致而來,但卻是一輩子的痛苦。

四、婚前教育的主要內容
許多宗教領袖及神父堅持婚前教育是明智的,為數不少的夫婦因此心存感激,並承認婚前教育的好處。許多人也許不會想起他們的婚前教育,雖然如此,良緣得以締結,至少一部分是因步入禮堂前接受過正式或非正式的婚前教育。
假如要成為教師、醫生、神父或商人等,必須作多年的準備。做丈夫或妻子是一輩子的事,當然比從事一種職業更重要。職業不稱心,可以辭掉;婚姻不是職業,而是一個神聖的使命,使人由獨身生活進入夫婦生活,是生活中的一個重大改變:生理方面、社會方面、經濟方面、家庭方面等。這改變不但大,而且是永久性的、終身性的。因此,準備結婚的男女年輕人應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為婚姻生活作準備。
準備結婚的男女年輕人,應在結婚前與神父和輔導取得連繫,並了解結婚前該做的準備。輔導者須對準備結婚的男女的環境背景、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有所認識,以後再看他們的時間,決定婚前教育的日期與時數,但希望不要太倉卒。輔導者須一再的強調婚前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更深入的了解婚姻的神聖與責任。個人、社會、教會的幸福,和健全的婚姻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準備結婚的男女,須明白婚姻是一男一女不斷發展的人際關係。
婚前教育包括多方面,今提出幾個主要的項目,給年輕男女做深入的探討。
1.關於溝通方面
須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人人都知道,溝通不良是困擾婚姻的主要因素。未婚夫婦必須彼此坦誠,共同面對生活,互相傾談,彼此依賴,共同負責,建立新家庭及新關係。今將溝通的十二條金科玉律與未婚夫婦分享如下:
一、凡是真正的溝通都屬愛的舉動。
二、交談是兩人溝通的一種方式。
三、若所說及聽到的都是真話,溝通可以使兩人之間的關係有進展。
四、溝通可以表現自己,並使我們認清自我,也認清對方。
五、談話要出於愛,慎選交談的時間,並彼此幫助。
六、把握機會,有時是談話的好時機,有時則以沈默為上策。
七、用愛心傾聽對方,亦即用關懷及專心來聆聽,如此才能聽到對方真正要說的,而不是聽到你希望聽到的。
八、話語只是溝通的一部分。
九、我們的全身都可以代替我們說話,如手勢及姿態等。
十、喧鬧、誤解、缺乏寬恕、不願面對難題等,都會干擾我們,妨礙我們的了解,因此必須加以注意。
十一、若願彼此加深了解,有時候爭論會加強彼此間的關係。
十二、愛是給予及接受,而非強迫或攫取。要使愛情常保新鮮活潑,要繼續不斷的去發現,不斷試著去了解對方,也更了解自己。
2.關於家庭背景方面
古人常言,每個婚姻裡至少牽連到六個人,即新郎、新娘和雙方的父母。不管結婚的男女是否贊成他們的父母和父母的想法,他們的價值觀等一定會受到父母的影響。社會研究報告一再顯示,人有重複自己家庭模式的傾向,持有同樣的願望,對壓力反應的方式也和父母一樣。
所以結婚男女對自己家庭背景了解愈深,愈能控制它。兩個家庭的差異愈大,建立一個新家庭時,緊張的情形愈多。按老一輩的人話,結婚須門當戶對,確實有其道理存在。結婚的男女須心理上有所準備,並在交往中不斷學習認識自己的和對方的家庭背景,以便減少彼此間的衝突。
3.關於財務方面的處理
夫婦間最棘手的問題是金錢,有人認為人結婚,財務不用結婚,因此造成很多令人費解的問題。如果婚前能徹底研究,婚後就可避免很多惱人的爭執。
根據美國一九七三年的統計,百分之九十離婚的人,財務處理不當是主要原因。問題並不是有多少錢,也不是丈夫或妻子處理錢的能力,而是兩人處理的方式不能協調。結果,多半是一方強制他方採納自己的方式。如有一對夫婦已有十年的婚姻生活經驗,參加過一次夫婦懇談會,才深刻了解財務方面的處理,不只是男方須承擔,女方若有才能的話,也可以負責。後來經過雙方的溝通與了解,才化解他們婚姻生活的危機,兩人生活得更美滿,不再為處理財務所困擾。
4.關於婚姻生活中的衝突
出身兩個不同家庭的人一起親密的生活,勢必產生調適的問題,如如何處理財務、不同的價值觀、婚姻的壓力及期望、不同的與興、選擇朋友、職業、信仰等。人─尤其訂了婚的情侶─都不喜歡談論婚姻生活中所引起的衝突,然而衝突是免不了的,若事先有心理準備,你可以用愛和創造力去化解它。
提供婚姻生活中化解衝突的原則:
一、學習明確的表達你的感受。假如覺得很難用言語表達,可以用書寫,書寫可以使內心的感受更明朗。
二、不要採取不說話的方式。這是最幼稚、最卑鄙的方法,而且不公道。
三、情形好轉時,要作積極的反應。
四、要就事論事,不要離題,也不要翻舊帳。
五、學習以「我」為主體去說話,別說「你使我掃興」,「而要說「我覺得掃興」。換句話說,自己的情緒,自己承擔,不要怪罪別人。
六、不但要聆聽對方的想法和意見,也要顧及他的感受。重複他的話,確定你完全了解,沒有誤會。
七、選定一個日期,等大家都心平氣和,中傷減輕,再去討論問題。
試用以上的原則去討論衝突的問題,剛開始時,會顯得不自然,不過繼續練習,日後會有很大的幫助。
5.關於性的問題
夫婦之愛是一個整體,整個的人格都介入其中──包括身體和本能、感官和情感的力量、精神和意願的渴望。它要求深切的人格的合一,這種合一遠超過身體的結合,而導向一心一德;它要求在真正的彼此贈予中不可分離的忠貞,最後通向生育。
近年來,因各方面的進步和開放,對性也有進一步的了解,不再像過去避而不談。但若不慎重,會造成性泛濫,和對性的不尊重。因此,有關單位──家長、教師、長輩、衛生所等應給青年人有關這方面的教育。接受婚前教育的男女,更須深入地了解。這方面,我們會邀請有經驗的夫婦來指導,並分享他們的經驗。性生活或快感等不是人的發明,是上主的旨意。性是天主賜給人的禮物,祂的賜予有兩個理由:一、為使夫婦深深表達並增進彼此的情感。二、讓人類得以繁衍。所以在分享中,他們會談論性生活、性交、感受的表達、作愛、期望等,另外談論自然調節生育、身體檢查。婚前身體檢查雖沒有硬性規定,但為了婚後的幸福是有必要的。
由於性關係,人分享天主的創造性──生育子女。生育子女背後帶來的是責任,如撫育子女,管教子女,同意子女接受醫療照顧,保護子女肉身及道德上的成長等。在生活中,他們須不斷的分享、討論如何肩負起這些責任。
科學家調查的結果顯示:百分之卅以上的已婚夫婦,覺得他們對性問題,婚前應該接受更多的輔導。性是婚姻生活中極重要的一部分,婚前就應以開放的態度加以討論。
6.關於信仰方面的問題
夫妻有同樣的信仰,同樣的價值觀,同樣的行動等,是非常難得的現象。在我們的社會裡,基督徒的人數比例很少,準備結婚的雙方都是基督徒佔的比例更少。所以在婚前最好先彼此認識雙方的信仰,並取得尊重、自由的權益,對自己的信仰要堅定並更深入的認識,不要想一切等婚後去進行,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7.關於婚姻的神聖性
婚姻聖事是終身性的,深富人情味的,具有治癒功效,散發活力,是個標記,是一種呼喚,是一種誓約,是宗教性的,是天主的計畫。
結婚男女須事先了解婚姻聖事非兒戲,不要隨時代的潮流去做一些不被教會許可的事,如:試婚、同居、離婚、重婚等。基督不斷的提昇、看重婚姻,為的是希望結婚的男女能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共同分享祂的創造。結婚男女須要慎重,並珍惜天主所賜的恩惠。
基督徒的婚禮是一項讚美儀式,也是情侶向神共同立誓的見證。準備結婚的男女須認識婚禮儀式並加以練習。婚禮主要成分如下:(1)雙方互表同意,結為夫婦。(2)司鐸認可並祝福二人的婚約,向他們說:「天作之合,白首偕老,願慈愛的天主降福你們」。(3)祝福新婚夫婦:在誦天主經以後及祭禮結束時,司鐸唸特別經文祝福新婚夫婦,求天主幫助他們善盡夫婦的職責。
婚姻聖事在教堂開始,卻要在他們的生活中延續下去。基督藉婚姻聖事,祝福新婚夫婦,正如祂曾祝福加納的新婚夫婦一樣。基督愛了教會,並為教會捨生;同樣,夫婦應互相獻身,永久忠實地,彼此相親相愛,善盡他們天賦的職責。

五、結論
今天世界各地正面臨著婚姻的危機,由於離婚率迅速增加,兩性關係所引起的問題也日益錯綜複雜。許多男女以最興奮的心情步上地毯的那一端,然而終於宣告仳離,這真是人間的悲劇。
時代的變化使人際關係也隨之有所改變。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兩性是最親密的一種。為了獲得婚姻所帶來的祝福,並能彼此親密白頭偕老,男女雙方得在婚姻的旅途上,共同努力維護,並在婚前接受教育。婚前的準備,除了家庭,準備結婚的男女之外,還包括社會及教會,以便進一步的協助他們認識婚姻的神聖性,以建立一美滿而成熟的婚姻,對國家、社會、教會有所貢獻。

 

參考書目:

        1. 開放的婚姻,遠流出版社,歐尼爾博士著,鄭慧玲譯。
        2. 婚前準備與輔導,道聲出版社,葉高芳著。
        3. 婚前輔導手冊,天主教中國主教團社會發展委員會編譯、出版,七十六年四月。
        4. 性愛、婚姻、獨身,光啟出版社,金象逵著。
        5. 家庭團體勸諭,中國主教團秘書處出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著,71年5月。
        6. 心理輔導面面觀,榮耀出版社,柯蓋瑞著,張鈞、吳際平合譯,79年1月。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