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雷敦龢. |

 

91
神學論集
(1992)p.105-110
   

易經的宇宙論與多瑪斯的五道說

雷敦龢

 


聖多瑪斯著名的五道說是天主教用來證明神的存在很重要的理論。簡單地說,多瑪斯由某種宇宙觀推出神的存在。由於作者生活在希臘文化範圍內,他的宇宙觀受到此文化的影響。東方哲學家會說,東方哲學的宇宙觀不同,所以多瑪斯的論證在此無用武之地。古希臘人由其宇宙觀推出超越宇宙的神和易經所談的天地做為宇宙的邊際不一樣。前者提出超越這觀念,後者並不談任何超越宇宙的東西。雖然如此,筆者認為仍然可以同時接受易經的宇宙觀和多瑪斯的五道論。為此,我們首先以邏輯的方式說明五道論,然後用之來解釋易經。

一、五道論
五道說中第一至第三道,在邏輯方面有同樣的類型,這類型可以分為四段。其一是說,在宇宙各物、各事中間有某種基本上的關係。其中有因果等關係,而在人間可以以父子、母子作為參考材料。所有的人都必須有父母,父子、母女是人間的基本關係。易經以陰陽互相轉變作為宇宙的基本關係。
五道說第二段說出此關係的三個特點,即:轉移性(Transitivity),無反身性(Irreflexivity),和順序性(Order)。轉移性是說,在三件東西中,甲和乙的關係能轉到乙和丙中間。三個台球就有轉移關係,若打甲,使甲碰到乙,乙碰到丙,那麼,可以說甲使乙能動,又使丙能動。三個球都以被動關係連在一起。但是人間父子關係不如此。不能說,倘若甲是乙的父親和乙是丙的父親,那麼甲是丙的父親!父子關係不轉移。
無反身性關係是說,必須有第二物,不可以單獨有原物而已。「比某某物更大」是一種無反身性的關係,因為除了原物之外還有「更大的某某物」。「同己一樣大」是一種有反身性的關係,因為雖然有另外一件東西的可能性,此關係本身不需要。原物與自己亦有同己一樣大的關係。
順序性的關係與一套東西的內在安排有關。你可以買一袋餅乾,裡面的餅碎亂地放進去,你也可以買另一種餅乾,在袋內整齊地放著。前一套餅沒有順序性的關係,後一套則有。一袋餅乾有固定的數量,一套無固定數字,甚至無限數字的東西,仍然可以有順序性的關係。不過由於邏輯的要求,一套東西同時有順序和轉移性的關係,應該有固定的出發點。比如,自然數字以一為出發點,但其終點不能說,比千萬億更大。
第三點是一個邏輯上的真理。其意如下:若某套東西內,各件之間的關係有轉移、無反身和有順序性,那麼,至少有一件跟任何他物沒有此關係的東西。換言之,必然在某套東西外有不受到所謂關係控制的一個東西。要注意的是,這是邏輯的要求,而不是由於某種政治制度所推論出來的。我們的目的不是討論一神論的歷史來源,而要否定那些把政治的發展和一神論連合起來的學者,例如:
「一旦蒙古民族所祭的天神開始高踞於眾神之上,唯我獨尊,而且與世俗的君權緊緊結合在一起時,顯示出了向一神教發展的趨向。」1.
我們所談的,是邏輯的必然真理而不是歷史或政治的關係。實際上,我們所推論到的某套東西外的不一定只是一件東西。多瑪斯用另外一種論證說明為什麼只有一個神。由於篇幅的關係,我們在此不談,只限於五道說本身。
最後一段是說,在某種條件之下,說上面三段所提出的一件東西是天主是合理的。當然我們已經接受神的觀念。五道說不解釋此觀念,而只說這觀念的具體可能性。所以若有人說中國沒有基督宗教「神」的觀念,那麼這並不能否定我們的理論。我們的意思是證明基督教所傳的神,和中國的宇宙觀沒有基本上的衝突。

二、周易的宇宙觀
周易本身做為筮卜之書為哲學家來說,材料是很輕薄的。幸虧有後人加的解釋書叫《十翼》,才有哲學意義。其中最完美的哲學思想表達是易傳。研究易傳的朱伯崑教授將易傳的原理分三個課題來講:一、一陽一陰之謂道;二、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三、易與天地準2.。
陰陽的互相轉動是六十四卦構成的基本法則,使卦爻成一種邏輯系統。此系統可以簡單地以三個字,即陰、陽、道說出來。當然,人不能直接體會到這三個因素,特別是不能體會到「道」。「道」是由理性反省陰陽兩因素所提出來的一個觀念,使得陰陽圍住在一個系統中。陰陽亦是抽象物,但其來源是由於人觀察萬物各種變化後所提出來的。因此,周易的宇宙觀是一種由在世上有經驗的人所提出的邏輯系統。這滿足上面所說五道說的第一段。
「剛柔相推」不限於陰成為陽、陽成為陰,那樣簡單的一種關係。其實,爻象的變化沒有固定的格式: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大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3.
在這兒,作者談到易的奧秘,也就是:邏輯能抓住的是六十四固定的卦,但不能把握卦與卦之間變化的原因,所以說,「變動不居」。繫辭傳把這特點叫作神。周易用神字,用法不同。在這兒意思是說:「陰陽不測,為神」4.,同荀子的「陰陽大化……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謂神」是一致的。重點在於人理性的限度,即人只能證明陰陽變化,不能說為什麼我們的宇宙是這樣的一個宇宙。
「易與天地準」強調周易的宇宙觀是一個固定的系統,以天地作為其邊界。天和地如同所有的萬物都受到陰陽變化法則的影響。所謂的「準」字有準則的意思,就是說,陰陽變化有普遍性,萬物都以此律為標準。

三、陰陽變化律的邏輯性
經過上面所述,我們已準備好來研究陰陽律的邏輯性。
首先,陰陽律的普遍性和由經驗來的本質使此陰陽關係完全滿足上面的第一段,即在宇宙裡人能發現一個基本關係。
此關係的轉移性、無反身性和順序性該更仔細地考察。由一陰一陽之說可以看到此關係的轉移性。如同台球一樣,卦爻的變都靠一個動作。陰陽的變一直不停地由甲卦轉到乙卦,乙卦轉到丙卦等等。是陰在升陽在退,或陽在升陰在退,都是一個道,沒有任何例外。
因此,同樣的陰陽律又使六十四卦成為一個有順序性的系統。雖然歷代哲學家以不同的方式說出此法則如何將卦林系統化,但人人都承認六十四卦有某種順序,不可亂放。
無反身性比較難說明。若太簡單地說卦與卦之間只有陰陽變化關係,那麼,這是一種反身關係。不過,一研究周易的陰陽律就會看到其複雜性。更重要的是,卦不可以獨立。若有甲卦必須有乙卦,比如若有夫卦,陰氣升上使大有卦出現。這個必然性,也就是上面提過的「神」性,使陰陽律成為一個無反身性的關係。
所以第三段說:在以六十四卦所形容的宇宙內,各物彼此之間的關係有轉移、無反身和有順序性,結果,至少有一件跟任何他物沒有此關係的東西。這是邏輯的結論。不過,熟習老子的人不會驚異。道德經第十一章說: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黃帝經以井字說同樣的道理,井分九部,有一個中心,八部圍著6.。輪有一個轂,三十輻都依靠它。六十四卦亦可以放在輪輞,或在井字的八個外部,但必須有一個中心。還有,卦與卦之間的關係跟卦與中心的關係完全不同。卦與中心的關係很特殊,並在卦和卦的系統之外。
筆者的意見就是,這個中心相當於多瑪斯哲學裡的天主。可能有人會批評說,井字中間只有空間,只有一個無字而已。說得很對,但也許此無字能做為天主存在的標誌。
哲學家創造哲學裡的無字之前,此字乃有舞蹈之意義。哲學裡有無之無和舞蹈之舞有何關係呢?參考中國少數民族自古以來保留的傳統,使我們能看到古漢族一些目前失去的概念。納西族東巴文籍有〈熱美蹉〉一篇,是描述人民面對飛魔的一則文獻7.。人們很怕神,所以他們舉行舞蹈來控制飛魔。要注意的是:他們看不到神,所以舉行舞蹈。舞蹈與無見的東西有密切的關係。後人大概由此而得到哲學裡的無字,再以有字與之對立。按照周易,有字的範圍是所有以陰陽律結合的萬物;無字則指在此範疇外之物。以有字與之對立,無字所指的是沒有,但看了納西舞蹈後,就知此「沒有」限於一個在萬物邏輯系統內之「沒有」,而不是一種絕對性的不存在。相反的,納西人民認為,以舞蹈所示神是非常有力量,是真實存在的。在這兒,我們以哲學家身分,只要抓住:在邏輯範疇外有一個中心、一個無,並在某種神學觀點下,可以把這個無當作神存在的標誌。

四、結論──由易經證明神的存在
在中國有不少學者說中國人的宇宙觀是封閉的,不可作證明神存在的基礎。上面所述承認中國人的傳統宇宙觀及其系統性。不過,也說此宇宙觀並不否定一個在宇宙之上的神的存在。用易經的宇宙觀來反駁神的存在,好像是用輪輞來否定輪轂一樣笨。若有輪輞,當然有輪轂;若有宇宙,必然有在宇宙之上的神。

 

註:

        1. 劉小萌、定宜莊:薩滿教與東北民族,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第34頁。
        2.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71∼105頁。
        3. 易經,繫辭下傳第八章。
        4. 易經,繫辭上傳第五章。
        5. 荀子,天論。
        6. 黃帝四經,李宗唐編著,天工書局,台北,民國73年,第229頁。
        7. 這篇〈熱美蹉〉經尚未出版。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