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神學論集
(1991)p.613-625
   

神學論集7190期作者目錄   

 

(十九∼廿三卷19871991年)

 


王 伯 尼     田耕莘樞機主教與修院教育 (87)083—089
王 金 鉻     對聖依納爵靈修精神體驗分享(86)487—489
王素玲譯     與天神的搏鬥及生命的轉變 (71)007—017
王 敬 弘     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了男和女 (79)037—052
王 敬 弘     修會團體的特性和基礎 (82)533—540
王 敬 弘     路加作品中的聖神與聖母瑪利亞 (88)213—220
王敬弘譯     近代公教神學與教會訓導論基本人權 (72)273—282
王敬弘譯     基督徒倫理的政治幅度 (72)283—293
王 敬 弘     修會神恩的定義,再發現及對我們生活的含意 (74)575—590
王 鏡 玲     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對象分類淺析 (81)443—450
王 嬡 玲     《絕妙禱詞:聖詠》讀後心得 (77)451—455
古 尚 潔     經濟及倫理抒感 (72)295—308
史 文 森     從基督教新教立場看敬禮瑪利亞〔英文〕 (78)581—598
張 雪 珠     (回應)
甘 國 棟     時代訊號下的基層教會團體 (83)127—136
朱 修 德     現代教會有關聖母敬禮的訓導 (78)521—540
谷 寒 松     (並回應)
朱恩榮譯     為什麼聖召那麼少? (77)437—444
朱 蒙 泉     中國大陸知識份子的疑慮和憂患 (86)491—497
艾 德 華     一位文生會士與新慕道團的關係 (86)521—524
何 潔 貞     讀訓道篇試談「空虛」 (84)229—236
吳 良 國     校友來鴻:波斯頓的神學教育 (71)036etc.
吳 良 國     穆雷和尼布爾思想中的法律與倫理 (71)111—127
吳 肇 揚     中華在俗方濟會簡介 (86)477—478
宋 雅 青     雷鳴遠神父與天津益世報 (87)049—062
李 文 玉     1987年3月14日輔、台、南神共融心得 (73)479—480
李 純 娟     從中國文化意識型態談「聖母敬禮」 (78)541—552
胡 國 楨     (並回應)
李 清 海     介紹新慕團創始人吉哥•卡門 (86)531—532
汪 德 明     基信團與使徒工作 (80)213—230
狄    剛     漫談雷鳴遠神父的教會觀 (82)489—505
谷 寒 松     「別無他名?基督徒對世界宗教的態度」 (71)139—148
谷 寒 松     耶穌基督:基督徒倫理道德的基礎 (72)249—259
谷 寒 松     信理神學方法的再反省 (73)389—405
谷 寒 松     「你們說我是誰?」拉丁美洲神學中的耶穌 (73)483—485
谷 寒 松     突破:大宗教發明家的重要領悟 (74)591—594
谷 寒 松     基督教神學邁向新紀元 (74)595—599
谷 寒 松     天主的選民:一本對人類懷寬廣視野的書 (74)601—604
谷 寒 松     「人:你究竟是誰?」系統說明思想基礎 (75)053—074
谷 寒 松     評《明日的教會》及《第三世界的婦女》 (75)143—149
谷 寒 松     評《因我的名聚在一起:基督宗教與團體》 (76)281—283
谷 寒 松     評《在分裂的世界中做神學工作》 (77)445—449
谷 寒 松     小型教會團體如何作神學反省 (80)199—212
谷 寒 松     大自然與我 (86)541—544
谷 寒 松     天主教與基督教對鐸職的看法 (87)117—134
周 克 勤     基督徒規範、中國傳統規範與自然道德律 (72)201—232
周 克 勤     漫談神學本位化中的提升 (76)203—227
周 思 穎     約伯:追尋更深皈依的信仰者 (85)349—356
岳 雲 峰     敬禮聖母的歷史發展(78)497—515
陳 宗 舜     (並回應)
房 志 榮     天主教神學院聯會將在奧國召開 (71)018
房 志 榮     新約的正典與原文批判 (71)019—035
房 志 榮     「人的宗教向度」(傅佩榮譯) (71)149—154
房 志 榮     由聖保祿看基督徒的倫理生活 (72)261—271
房 志 榮     聖言之美——為輔神遷台二十週年作 (72)260etc.
房 志 榮     新約的史地背景 (73)351—361
房 志 榮     羅國輝神父新著:踰越 (73)487—492
房 志 榮     天主教神學院聯會在奧國召開大會簡報 (73)456etc.
房 志 榮     福傳大會前夕談譯經 (74)529—536
房 志 榮     聖誕佳節回歸父家:陳文裕神父安息主懷 (74)548etc.
房 志 榮     梵二與讀經運動 (75)035—043
房 志 榮     舊約聖經中的先知 (76)157—160
房 志 榮     痛失英才、良師、益友:追念夏偉神父 (76)182etc.
房 志 榮     達尼爾書的特色 (77)385—397
房 志 榮     厄斯德拉上下的歷史與神學 (77)399—409
房 志 榮     耶穌的確有過最後誘惑 (77)398etc.
房 志 榮     博士論文摘要 (79)138
房 志 榮     第十五屆神學研習會整體介紹及各項報告 (80)159etc.
大會秘書
房 志 榮     天主聖言與小型教會團體 (80)231—243
房 志 榮     人民的力量在岷市、在北京 (81)330etc.
房 志 榮     聖詠第八首:文學和神學的解釋 (82)463—470
房 志 榮     猶太、基督信仰的教學與社會正義的伸張 (82)565—572
房 志 榮     一九九O年的輔大神學研習會改在暑假舉行 (82)478etc.
房 志 榮     香港勞伯壎神父獲羅馬聖經學院聖經學博士 (82)506
房 志 榮     耶穌會總會長柯文伯神父訪問神學院 (83)040
房 志 榮     一百萬份聖經出現的那一分鐘 (83)144
房 志 榮     耶穌會的雙重紀念 (84)202etc.
房 志 榮     〈益世評論〉雙週刊簡介 (84)308
房 志 榮     依撒意亞一至十二章介紹與擇要詮釋 (85)325—347
房 志 榮     第十六屆神學研習會介紹 (86)467—468
房 志 榮     耶路撒冷聖經專校百週年 (86)486
房 志 榮     解放神學開創人顧鐵雷最近言論 (86)490etc.
房 志 榮     空中神學在張力下完成 (86)504etc.
房 志 榮     基督徒參政芻議 (86)558etc.
房 志 榮     聖經舊約與新約中的祭司 (87)101—115
房 志 榮     一九九一年的神學研習會在七月底週末舉辦 (87)090etc.
房 志 榮     聖經 (89)368
房 志 榮     成人信仰教育一例 (89)388etc.
房 志 榮     聖依納爵年譜(附〈孔子與聖依納爵傳〉) (90)493—496
林 文 雄     在俗道明會與基信團 (86)505—508
林 其 鏘     福音傳播與勞工牧靈 (76)269—279
林 思 川     由馬爾谷福音看基督徒宣信的可能性 (81)319—329
林 思 川     梵二「大公主義」法令簡介與回應 (82)517—525
孫效智譯
林 春 美     雅歌:歌之歌、愛之美 (84)285—288
林 珠 琴     雅歌:愛的典範 (77)351—360
林 莉 淨     約伯傳與西遊記中的心路歷程 (84)279—284
林 逸 君     若望和路加筆下的「時間」與聖神 (73)385—388
林 逸 君     台神、南神、輔神三院共融感懷 (73)475—478
林 逸 君     從藝術靈感看聖經靈感 (74)537—547
林 逸 君     以詩心、宗教心看聖詠一一四篇 (75)007—015
林 逸 君     歌中之歌 (77)343—349
林 逸 君     一首充滿動感的詩:聖詠139篇 (83)041—049
林 綢 英     天主教信仰對「那羅」青年的影響 (83)137—143
邱宜華譯     美的力量 (89)405—412
金 象 逵     基督信徒倫理的獨特性是什麼? (72)181—199
阿 仁 譯     金魯賢教授在西德的講詞 (73)423—437
姜 其 蘭     我的簡樸生活(附神學反省) (86)535—540
柯 成 林     得撒洛尼前書詮釋(上) (71)037—058
柯 成 林     得撒洛尼前書詮釋(下) (73)363—384
柯 成 林     一位稅吏蒙召而為耶穌擺設筵席 (74)523—527
柯 成 林     耶穌受魔鬼試探的敘述 (75)017—025
洪山川著     堂區諮議員參與制定決策過程的效果 (77)421—436
譚璧輝譯
胡 國 楨     小型教會團體:靈修成長的聖事 (80)285—308
若望保祿     一九九O年教宗和平日文告 (86)563—571
二    世
若望保祿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給耶穌會的信 (90)497—502
二    世
夏    偉     舊約倫理特質及其在基督徒倫理生活上的應用 (72)233—248
徐 可 之     萬有呻吟待長成:談保祿「奧秘」與靈修成長 (79)109—137
徐 可 之     靈修生活與小型教會團體 (80)245—263
徐 可 之     「過眼雲煙」的瞻想 (81)417—423
徐 可 之     試從經書看心靈成長 (85)395—409
徐 可 之     聖依納爵:分辨者 (90)531—546
徐可之譯     初學後至試教前的培育指南 (82)541—564
徐 永 發     最美麗的禱詞:聖詠廿三 (77)301—307
徐 英 發     聖方濟的靈修 (86)473—475
徐蔡美香     在俗道明會的組織及管理 (86)509—512
徐 錦 堯     中國天主教本地化的理論與實踐 (71)095—109
徐 錦 堯     人的成熟、倫理成熟、信仰成熟 (72)309—319
徐 錦 堯     如何促進基督徒的倫理教育 (72)320—326
徐 錦 堯     談當前中國社會變遷中的文化因素 (89)435—449
翁 德 昭     聖依納爵:朝聖者 (90)513—530
馬    谷     聖方濟沙威逝世處:上川島之旅 (81)434
高 文 鍊     終於輪到我了 (86)472etc.
高 冠 群     約伯書綜覽:從約伯苦難看神在子民身上工作 (77)309—320
高 秋 花     由豐年祭看感恩祭 (89)413—422
高 欲 剛     聖依納爵使徒工作的眼光:宏觀 (90)547—560
區 紀 復     生態行動三原則與生態靈修 (86)559—562
區 紀 復     今日教友的三種歸屬 (86)573—574
區 華 勝     「王家的祭司」或「祭司的王國」? (74)497—514
區 華 勝     論猶太人殺害耶穌的責任及反猶太主義義 (76)257—268
區 華 勝     耶穌復活是教會的伊始 (79)053—062
區 華 勝     路加著作中有關「路程」或「旅途」的話題 (81)331—346
區 華 勝     誌念一本神學暢銷書的銀慶 (81)435—442
區 華 勝     教恩史中猶太人及非猶太人間的關係 (84)171—201
區 華 勝     以色列的希望、天主的王國、死人的復活 (88)199etc.
區 華 勝     巴爾納伯、保祿和伯鐸 (89)319—332
區 華 勝     《加里肋亞人》一書譯文的問題 (89)471—473
張 奉 箴     聖依納爵的精神遺產 (90)561—598
張 東 明     約伯傳對今日青年信仰的啟示 (84)303—307
張 思 定     論李叔同的求道精神 (75)133—141
張 春 申     中華民族與天主的啟示 (71)073—077
張 春 申     教會歷史中的基督論(四) (71)079—094
張 春 申     教宗職務與至公教會的共融 (73)439—455
張 春 申     天主教在台灣傳福音的現況與未來方向 (74)549—574
張 春 申     聖母瑪利亞:「共救贖」、轉求與典型 (75)075—093
張 春 申     耶穌名號之一:國王、和平的國王 (76)183—189
張 春 申     聖母敬禮的神學原則 (78)553—561
宋 稚 青     (並回應)
張 春 申     由福傳大會到小型教會團體(附:討論記錄) (80)169—178
張 春 申     四部福音中耶穌復活的顯現 (82)471—477
張 春 申     若望福音中的猶達斯、錢與罪惡 (84)245—248
張 春 申     今日司鐸的職務與靈修向度的整合 (87)157—162
張 春 申     中國教會的時代訊號 (88)271—284
張 春 申     依納爵靈修與聖母瑪利亞 (89)369—380
張 春 申     聖依納爵:尋找的人(由誕生至茫萊撒) (90)503—512
張 益 禎     有話要說:論柳愈民的「耶穌的最後誘惑」 (77)308etc.
張 瑞 雲     超脫與喜樂 (83)103—117
曹 立 珊     雷鳴遠神父對修會教育的貢獻 (87)035—047
莊 其 昌     梵二《牧職憲章》的發軔、成立與頒布 (83)065—086
許 秀 鳳     基信團實例分享 (86)513—515
陳 日 君     本年主教代表會議研討的司鐸培訓 (87)149—155
陳 永 怡     「猶太古代史」中譯本簡介 (71)078etc.
陳 永 怡     談彌撒中的領聖體 (73)467—474
陳 永 怡     雅歌:聖召之歌 (77)373—384
陳 意 婉     試從文藝心理的聯想看雅歌 (84)213—228
陳 潔 如     約史雅的宗教改革 (79)031—035
陳 麗 娟     略談修會內的友誼 (89)389—398
陶 莘 華     青年外出主日不進堂原因 (89)423—433
游 勵 明     從「建設地方教會」看香港教區前途 (84)309—313
舒 彌 德     五卷軸 (77)321—328
黃 金 昆     聖詠中的永生概念 (84)203—212
黃 金 昆     一首獨立於約伯書的智慧頌 (85)357—360
黃 懷 秋     斐二6—11中的「先存性」問題 (71)059—071
黃 懷 秋     新約與舊約的關係:新約作者如何引用舊約 (77)411—419
黃 懷 秋     新約基督論導言 (83)051—063
黃 懷 秋     從梵二後的神學看平信徒參與教會職務的可能 (87)135—148
黃 懷 秋     耶穌比喻詮釋的歷史 (88)173etc.
楊    堤     梅文鼎論徐光啟 (81)411—416
楊    堤     介紹蘇雪林選集:兼懷徐宗澤神父等良師益友 (83)157—160
楊    堤     一生坎坷、一生凱歌:《靈心小史》札記 (85)451—454
楊 傳 亮     田耕莘樞機主教與儒家倫理道德 (87)063—082
溫 保 祿     基督徒信仰的特質 (73)407—422
梁桂雲等     簡樸生活靈修經驗分享(四篇) (86)533—534
葉 慶 華     人工避孕與天主教及儒家倫理 (89)333—352
董 世 祉     兩全其美(附房志榮短評) (83)050etc.
詹 德 隆     當今倫理神學的一些突出問題 (72)161—179
詹 德 隆     面對具體倫理規範:相稱論和逐步論 (72)327—342
詹 德 隆     小型教會團體的成長:特點、步驟、危機 (80)179—193
詹 德 隆     基督徒如何做倫理的選擇 (83)087—101
資 料 室     天主教華語聖經國際研究會 (73)362etc.
資 料 室     聖經合譯委員會會議紀錄 (75)016etc.
資 料 室     一篇古老的基督徒祝福詞 (76)202
資 料 室     介紹空中大學「宗教與人生」課目 (76)228etc.
資 料 室     首次舉行神學博士論文考試 (79)036
資 料 室     劉賽眉修女考取神學博士 (80)264
資 料 室     第十六屆神學研習會活動時間表 (86)469—471
資 料 室     輔大神學院院長由詹德隆神父接任 (87)034etc.
資 料 室     第十七屆神學研究會時間表及分組名單 (90)489—490
資 料 室     第十七屆神學研習會主題及演講人 (90)491—492
鄒 保 祿     天主教政治思想發展史 (71)129—138
鄒 保 祿     聖母敬禮的演變:為慶祝聖母年而作 (73)457—466
鄒 保 祿     閃族對古代近東的貢獻 (75)045—052
鄒 保 祿     中國的禮儀之爭始末 (79)081—088
鄒 保 祿     聖盎博對教會的貢獻 (82)527—532
鄒 保 祿     良十三世對教會的貢獻 (84)255—261
鄒 保 祿     濯足禮的演變 (85)369—376
鄒 保 祿     漢摩拉比法對舊約的影響 (88)221—226
鄒 保 祿     聖十字若望對教會的貢獻 (89)381—387
雷 敦 和     中國傳統思想否定人需要天主嗎? (88)285—290
雷 敦 和     基督徒的眼淚 (89)399—404
雷 敦 龢     可以同時接受科學和宗教嗎? (83)119—125
雷 敦 龢     「罪」和本地化 (84)249—254
雷 敦 龢     生死之變局:莊周面對基督之死亡 (85)361—367
廖金常整     基督伙伴與神州大地:在華耶穌會士列傳 (84)263—278
編手抄本
廖金常整     基督伙伴與神州大陸:在華耶穌會士列傳(續) (85)377—393
編手抄本
廖金常整     基督伙伴與神州大地:在華耶穌會士列傳(三) (88)253—269
編手抄本
廖金常整     基督伙伴與神州大地: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四) (89)353—367
編手抄本
廖 湧 祥     以色列征服迦南的真相:歌德瓦的社會學理論 (79)011—030
廖 湧 祥     生死的抉擇:論安樂死的倫理 (81)369—400
廖 湧 祥     申命記中的聖戰 (83)015—039
廖 湧 祥     雙重效應倫理原則及其修正倫理 (88)227—252
廖湧祥譯     《耶穌政治》譯後感 (85)423—433
趙 可 式     可以除去病人的食物與水嗎? (81)401—410
劉 小 楓     我們這一代人的怕和愛 (79)139—148
劉 小 楓     傾聽與奧秘 (82)507—516
劉 家 駒     談《宗教詞典》:論中共對天主教的了解 (85)435—449
劉 錦 昌     南神同學來信 (73)481
劉 錦 昌     先秦宗教的人文化及哲學突破問題淺談 (89)451—462
劉 賽 眉     寫博士論文與讀神學 (72)180etc.
劉 賽 眉     校友來鴻:論寫博士論文 (77)320
劉 麗 娟     在俗方濟會生活體驗 (86)479—485
潘 永 達     上主之神與上主的僕人 (74)515—521
潘 永 達     聖神與新創造 (76)165—174
潘 永 達     拉內的超驗基督論 (79)063—080
潘 家 駿     天主的另一面貌:聖經中有關殘障的神學意義 (81)425—433
潘 清 雨     道明會的精神與靈修 (86)499—503
學 生 會     特別報告——台神輔神聯誼記要 (76)285—293
穆 宏 志     新約中的聖母 (78)469—496
穆 宏 志     在加里肋亞加納的婚禮 (81)347—367
輯 編 室     宗教哲學與現代社會神學研討會概況 (87)011—020
錢 玲 珠     五種靈修對建立小型教會團體的貢獻 (86)575—576
龍 雪 珠     從出世到入世看今日的修會生活 (75)119—131
龍 雪 珠     從智慧篇看天主的屬性 (84)237—244
薛 保 綸     田耕莘樞機對我國聖職教育的貢獻 (87)091—100
薛 麗 貞     研讀神學的初步反省 (89)463—469
謝 菊 英     聖文生靈修 (86)517—520
謝 福 燈     保祿所說的聖神與基督徒的生活 (76)161—164
謝 福 燈     忠誠的跟隨者:盧德 (77)329—334
鍾 鳴 旦     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與本位化的概念 (88)291—307
簡 鴻 模     《社會事務關懷》通諭對自然生態的指示 (83)145—156
簡 鴻 模     自然生態靈修的神學反省 (86)545—549
簡 鴻 模     從「垃圾」看環境倫理 (86)551—557
羅    光     現代儒家思想與基督信仰的融會 (76)191—201
羅    光     聖母學研討會開幕詞 (78)467—468
羅    光     天地萬物(一體之仁) (82)479—487
羅    光     嬰仿小路和儒家孝道 (85)411—421
羅    光     司鐸聖品神學意義及在田、雷生活的實踐 (87)021—033
羅 麥 瑞     從創造的角度看孔子的精神(上) (75)095—118
羅 麥 瑞     從創造的角度看孔子的精神(下) (76)229—256
羅 麥 瑞     小型教會團體:聖神、聖體 (80)265—284
譚 唯 善     感恩祭與聖神 (76)175—181
譚 唯 善     誰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雅歌、約伯 (76)335—341
譚 唯 善     「文化中國」與小組主日讀經運動 (82)573—588
譚 唯 善     從教理教學法看《一扇新門》之先知事件 (82)589—594
譚 唯 善     「當你心煩時去訪問病人吧!」 (84)289—302
譚璧輝譯     羅馬聖部文件:童貞瑪利亞與知識及神修培養 (78)565—580
蘇 明 珠     簡介新慕道團 (86)525—530
鄺 麗 娟     讀若望福音「聖神使你們『想起』」有感 (75)027—033
鄺 麗 娟     讀雅歌,再思「愛」 (77)361—372
鄺 麗 娟     「論人的工作」通諭的反省與再思 (79)089—108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