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高欲剛. |

 

90
神學論集
(1991)p.547-560
   

聖依納爵使徒工作的眼光——宏觀——     

 

高欲剛

 


一、前言:耶穌會的創立人及其首任總會長
今年(1991年)四月廿二日,耶穌會以喜樂感恩之情在全世界慶祝修會立四百五十週年紀念。聖依納爵與他的同伴在一五四一年的四月廿二日,遵照教宗保祿三世的詔書,在聖保祿大殿誓發聖願,一個新修會—耶穌會—誕生了。
在那一年幾天以前的四月十九日,為依納爵而言,是個痛苦的日子,因為他在那天接受了總會長的職務。回顧他皈依後的許多年月,天主曾以人性和精神性的不凡經驗引領他。當他在邦布羅那戰役中受傷,回到羅耀拉故居時,他已年屆三十,天主開始準備連他自己都不認識的未來。他在自傳中說天主「像一位老師教導學生一般」帶領他。
一五一二年在茫萊撒的時期,已可預見他的未來,在卡淘納河邊的神視給予他極大的內在光明。不過對於未來計劃的認識尚很模糊。他計劃組成一個在主內的同伴團體,在耶穌和其門徒曾住過的聖地生活與工作。然而,這並不全是天主對他的計劃。
一五三四年在巴黎,在致命山教堂,依納爵和其伙伴對其未來跨出了決定性的一步:發了貧窮、貞潔和去聖地的願,倘若事與願違,則按教宗命令前往他所托付的任何地方,他們原本企圖前往耶路撒冷,但在一年內均無法成行,遂去羅馬把自己獻給教宗。天主逐步領他們走上未曾想過道路。
一五三九年,他們見到服從教宗的事實將使他們分裂,遂在羅馬聚會要做一項重大決定:是否需有某一種使他們維持團體的鎖鏈,是否需有一位團體的長上,亦即是否要成立一個新修會,他們本來無意創立修會,但現陷入兩難情況。最後所做的決定是清楚而堅定的:在他們所體認受自天主的神恩內,將保持團結,並在服從下生活。
重新編寫新修會的會典綱要,分成五章,教宗保祿三世於一五三九年九月十三日予以口頭上的批准,並且說到:「天主聖神在此」。一年之後,即一五四O年九月廿七日,同一教宗頒發「戰爭教會的體制」上諭,決定性地批准了修會。
這個團體直到那時尚沒有固定的長上,他們每星期輪流執行這項服務。事實上,他們全體都認為依納爵是這團體的首領和靈魂人物,是他贏得了他們為基督的國獻身工作,他也是全體的精神支柱。而一旦修會被批准,就應有一固定的總會長。
一五四一年初,六位留在羅馬的耶穌會士聚會,召開選舉總會長的會議,並將那些未能出席的會士寄回的選票投入投票箱內,其中就有已啟程往印度傳教的方濟沙威的選票。
開票結果是一致的,所有的人都選了依納爵,只有一張例外,即依納爵自己的選票。這結果令依納爵感到吃驁,表示「由於他過去和現在的許多惡習、缺失、匱乏……」而無法接受這職務,要求重行選舉。同伴們雖然都不願意,仍接納依納爵的要求。稍後幾天的選舉結果與前次完全相同,而依納爵仍不依順,尚尋找逃脫的機會,願意將此交由其告解神父裁奪。他會向那司鐸告明自己的罪過與匱乏,而如果他命令他,他才會接受這職務。
他在同月十三日去見告解神父,那是一位方濟會士,他跟他辦了三天的告解。神父聽完告解後,叮囑他應該接受其同伴的選舉,否則「將是相反聖神」。依納爵此時已無話可說,遂接受這職務。那一日是一五四一年四月十九日,復活八日慶期內的星期二。三天之後,四月廿二日,大家都在新任總會長主持感恩祭中誓發了聖願。
依納爵自此成為首任總會長,這是他昔日從未想過或願意的,而天主逐步為了這時刻、這新的責任與服務來準備他。

二、聖依納爵的管理方式
依納爵和其同伴自一五四一年二月即租了Camilo Astelli房子住。一五四四年九月遷到幾間「小房間」裡,靠著「道路聖母」教堂,讓他們在此從事牧靈工作。
依納爵在此度過他十五年的總長任期,幾乎未離開羅馬。那幾間小房間保存至今,供人參觀,在這裡保存了一位深具使徒宏觀及寬大心胸的偉人的秘密與紀念。房間只有二米六高,一間臥室,一間工作房和一間聖堂,聖人在此舉行感恩祭,也在此領受深刻的神秘性經驗,如同在其靈修日記中所記述的。
天主無疑地事先準備他,為能在這些年中治理整個耶穌會,此時正是修會初邁步履,逐漸向全世界拓展的時期。在初期僅是十二位同伴的小團體,他們也是依納爵給予使命的對象。十五年後,在他逝世時,他已看到九百卅八位耶穌會士,他在主內的伙伴,分散在全世界,從美洲到日本,自英格蘭到衣索匹亞。
在探討他擔任總長職務的行事方式之前,可簡短回顧聖人在羅馬總院的每日作息,他日常活動已透露其使徒宏觀。
培育
首先,他非常關心請求入耶穌會者的培養。他是初學導師,他願新成員清楚了解其聖召及其蒙召所要度的新生活。為分辨那些聖召,並在修會新生活方式的特有神恩內培育他們,依納爵手中有一良好的工具,就是「神操」。天主曾在他皈依之初和在茫萊撒期間,以那些經驗親自培育了他。領導屬於耶穌會士特有工作的神操,要求許多時間與投身,而依納爵即使在任總長期間也一直在履行。
B 編寫會憲
這是需要花許多心血,專心致力且費時的工作。有幾位同伴幫助他,特別是他的秘書Polanco神父。但全部會憲都經過他的反省、祈禱與編纂。依納爵對其中細節的關注令人驚奇。從靈修日記可以看到他在分辨耶穌會的神貧時,他的反省和舉行感恩祭時長時間的祈禱。神貧是他生活及使徒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主題。
C 派遣
應教宗的請求,或其他教會與政界人士,如當時的天主教國王或行政首長的要求,依納爵一直負擔沉重,須派遣耶穌會士前往世界各地。由於總長所擁有的人力與物力有限,而對要求的人又不得不交代,致使接受與否常很困難棘手。十六世紀的情兄與今日完全不同,大部分的使徒事業是新創立的,耶穌會尚未有傳統與經驗,依納爵自己將慢慢塑造,指出其「行事方式」。同時,派人前往新發現的美洲大陸,前往旅程艱險而陌生的日本,前往受新教徒衝擊的地區,協助主教及神學家等等。
D 人際來往
耶穌會尚未被所有的人了解與接納,依納爵由於管理修會的原因,必須與某些人往來。此外,各階層的人視依納爵為一天主的人,有豐富的分辨經驗,也來探訪他,要求勸言與靈修指導。
E 書信
這項個人性的使徒工作較少為人知,成千的書信出自他手,寄於各樣的人,後面將再論及這主題。

三、聖依納爵使徒工作的原則
在探討依納爵任總長期間的使徒眼光與活動之前,可以先縱觀耶穌會在這十五年間於全世界拓展的情況。
在這短短的幾年中,長途跋涉旅行還相當危險,又常須經過在戰爭中的國家。耶穌會士仍分佈在約七十所會院、學校和傳教區中,有些會院只是暫時性的,有些則由其他的取代。
美洲:(墨西哥)、巴西(3)。
歐洲:(愛爾蘭)、(英格蘭)
德國(7)、法國(2)、西班牙(22)、葡萄牙(6)、意大利(22)
非洲:(依索匹亞)
亞洲:日本(2)、印度(5)、果阿、(麻六甲)
前面列在括弧內的國家是曾派遣、或準備派遣傳教士前往的地區。尚有其他國家未被提及,因為這需較詳細的研究。然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這龐大使徒活動的核心是那住在小房間內的矮小的依納爵,他擁有偉大的眼光與寬闊的心胸。
面對耶穌會當時的全貌,可以問:在依納爵的思想與心靈中,是什麼使他如此安排了新修會的使徒工作?是什麼使他給予眾多的耶穌會士使命?他的準則及實行使徒工作的願望又是什麼?他的宏觀為何?
若從根源去採究,不難發現其思想及實現使命的根由,乃基於他不凡的神操經驗,從內在光照他的心智,鼓舞推動他的心靈。認識神操是為認識依納爵及耶穌會所不可或缺的。
為耶穌會士而言,神操比會憲更為重要,後者最好的詮釋是在神操內,神操是耶穌會的靈魂。目前不擬介紹神操的精神,只著重它對依納爵的思想及觀點的影響。
在神操中可以找到引導他的原則。

  • 使徒工作的目的:愈顯主榮(原則與基礎)。
  • 基本的態度:心靈的自由及慷慨大方(他所用的詞彙是平心、中立)(原則與基礎)—亦即今日所謂的隨時待命(availability)。
  • 基督神國的迫切計劃;應該為之毫保留地完全奉獻和服務。
  • 耶穌的榜樣,祂是天主,但也和我們人一樣,奔波於加里肋亞地區,並派遣宗徒前世界各地。
  • 耶穌會士應設法與受苦與犧牲的耶穌認同。
  • 神操是分辨神類的良好工具。

在會憲,在他個人,和受其光照的初期耶穌會士伙伴的行事方式上,以及在他豐富的書信中,都可見到上述的這些原則,茲分別詳述。
A 愈顯主榮
依納爵是一位充滿偉大理想與崇高思想的人。早在他皈依之前,處身於宮廷中時,便時而喜歡停下來思考,如他自己所說的,為贏得心目中高雅貴婦的青睞,能做什麼英勇事蹟呢?在邦布羅那受傷,回到故鄉羅耀拉療養的皈依時期,雖然當時對靈修生活毫無認識,仍常自問能為基督做什麼,如同大聖人,聖道明和聖方濟等等所做的:「如果他們能夠做…我為何不能?」這是他分辨神類的經驗,他也願意開始度徹底貧窮的生活。
依納爵有著堅強的意志,清楚知道自己要什1麼。在神操中為每一個默想有一特別的祈求:“id guod volo”,即祈求所希望獲得的思慮。
有此背景,當他計劃耶穌會的使徒工作時,遂以原則與基礎為前提:「愈顯主榮」。這是會憲中最常重覆的一句話,其內涵並非是要做大事,而是在分辨及選擇愈顯主榮的原則,並非只在分辨好或不好,而在於是否能奉獻最好的。另一句相似的話是:「為人靈更大的益處」。這一切指出依納爵向所有的使徒工作開放,猶如在神操中,無論或生或死,都向天主的旨意開放。因此,耶穌會沒有特定的使徒工作,不像某些其他修會,然而在可做的使徒工作中仍有其優先次序。
B 在宗座領導之下
此一基本原則完全導向為教會服務,承擔各式的牧靈職務,特別是依納爵所稱的:「傳教區的使命」

  • 首批耶穌會士於一五三六年在巴黎致命山教堂發願時,已許諾在無法前往耶路撒冷的情況時,將奉獻自己給教宗,聽憑他安排。
  • 如果真是如此,他們遂於一五三八年將自己奉獻於教宗。
  • 雖然相反有些人的看法,耶穌會卻一直認為:應對教宗完全的忠誠與服從。雖所有的基督徒均應服從教宗,而依納爵願意以徹底的方式:不懼危難,前住世界的任何地方;毫無條件或請求,接納其託付的一切職務。

在神操中「與聖教會思想一致」(352—370)亦可看出這態度。唯應注意其寫成的背景正是面對路德裂教,並在教會內有重大神學矛盾對立的時期。
教宗們曾多次表達他們對奉獻的真實感:他們要求神學家,要求耶穌會派遣會士到新的傳教區,或創辨複雜的事業,如辨大學,今日與無神主義相抗衡等等。
在前任總會長雅魯貝神父任內的最後幾年,好像對於效忠教宗有所質疑。當教宗改變耶穌會的正常管理方式時,雅魯貝神父要求所有耶穌會士對教宗完全的忠誠,大家亦都服從,真到恢復正常的情況為止。
依納爵解釋其徹底服從教宗這思想的原因時說明,教宗是領導教會的最高元首,有聖神特別的臨在:他認為—教宗—「更知道什麼為整個教會有益」。
C 隨時待命
緊接著愈顯主榮和對教宗服從這兩原則的另一耶穌會特徵是「隨時待命」,此指對無論什麼事都具有很大的心靈自由,一種相當機動的態度。

  • 耶穌會士應準備好在不論任何地方,不論任何條件,從事一切職務。
  • 耶穌會士固然在某一確定地點,在一個省會內發願,但並非固定在某一國家內工作,也並不永久居住在某一省,而常為愈顯主榮前往被派遣的地方。
  • 基於在耶穌會內多元性的職務,會士們常準備好接受或放棄,不論是重要或卑微的職務,不論是在同一國籍或在一國際性的團體。

這是所有耶穌會士和耶穌會整體應有的態度。這一點在默觀基督神國瞻想中非常明顯,在慷慨奉獻自我為從事最艱難工作的對禱中也突顯出來。
歷史學家Tellechea論及依納爵時說到,聖人有許多的「是」和很少的「不」。對所有的使徒工作說「是」,但在他認為阻礙這屬於修會神恩的機動性時說「不」,這沒有討論的餘地。他有些「不」是大家所熟悉了解的,倒如不讓某牧職固定一位會士的服務,儘管這是一項好的服務。因著同一理由,也不許會士永久性地照管堂區;不接受主教的職務,沒有像傳統的團體生活一樣詠唱日課,與長時間的禮儀等等。
由這隨時待命與機動性,可以解釋何以耶穌會在創立之初,得以如此迅速拓展。
服從
前述的機動性要求成員與首領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速繫,否則這新成立的修會將很容易解散,或有相反的方向。這連繫是服從,以及依納爵在會憲第八章所提的心靈的團結。
依納爵賦予總會長、省會長及所有長上很大的權力,不過要求他們有一不斷分辨的態度與明智。要求他們領導時,先實行他們所要求的,但是他們同時應注意具體的環境,並決定如何實際應用所給的指示。他亦要求各級會士在服從上出類拔萃,達到他所謂的盲目服從的境界。
一個人進入耶穌會時,不得附帶條件。他必須是負責的,對要做的決定仔細考慮且有所準備。不過,做決定是長上的責任。
最近幾十年,有一項決定影響了許多在中國、在台灣的耶穌會士。總會長命令所有的一千位自中國被驅逐的傳教士儘可能留在遠東,隸屬於他的一位代表權下。不只一位耶穌會士在飛機場、在一道走廊、或是透過一通電話,被派遣到一新的工作地點。
為認識耶穌會特有行事方式的人而言,這不是不合人性的。為使會士易於服從,在修會內有所謂的訴心的規則,這有助於服從,管理以及個人的好處。這也是耶穌會士培育的重要部分。

四、使徒工作
在依納爵的思想與觀點中有幾項具體的服務,現今僅略提一二。
A 神操(避靜)
講授神操是首要服務,自修會成立就非常重視。人們認識首批的耶穌會士就是藉著神操,並絲毫不懷疑其正統性,因為耶穌會是藉著神操而誕生。
依納爵一生都在講授神操,即使在總會長任內會務繁忙時亦未放棄。會典綱要第一段就提到這項服務。他向所有被派遣到各地的會士,包括他派往參加特利騰大公會議的神學家們要求,在其他許多職務中務必要講授神操。歷史學家記載,在聖人一生中有七千五百人跟他做過神操:六千名男士、一千五百名婦女。看此數字應注意當時的人口數目不像今日,耶穌會士也很少,神操通常是個別式指導。目前,在耶穌會所有省會中都有避靜院。
什麼是他如此關心這項服務的原因?

  • 精神的重要性;倘若沒有精神,一切服務將不會有效果。
  • 神操是分辨司鐸聖召、修會聖召或天主其他召喚的良好工具。
  • 為各式各樣的人都是內在革新的泉源。
  • 培養改變世界、為天國投身的人。
  • 在中國自傳教之初即實行這項服務,徐光啟即曾做過神操。

這項服務要求所有的耶穌會士,無論從事那種職業,都應準備好講授神操。
B 教育
在依納爵思想中另一重要服務是教育。教育方式因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而依納爵自始即非常注重信德的教育,從他去世時學校的分佈圖即足以證明。他要求所有以較固定方式被派往任何地區的耶穌會士,要在這方面多努力工作,所以增加了許多學校,以照顧學生的靈修生活。會憲第四編極詳細地陳述了教育計劃,此教育延伸至大學。至於在中國,澳門的一位歷史學家Teixeira神父記載,耶穌會士於一五七二年即在城裡創辦了一所學校,一五九四年創辦第一所當代的大學。
雖無法詳述,但依納爵和其弟子對教育的重視相當明顯。當共黨驅逐傳教士時,耶穌會在中國已有兩所大學,五十所以上的學校。在這稱為智育的使徒工作園地中,耶穌會一直非常投身。
C 派遣傳教士
傳教區在依納爵眼中常受到特別的重視,從聖人逝世時修會拓展於五大洲的地圖即可證明。
依納爵和其同伴雖不曾想要創立一個專門為傳教區的修會,然而傳教士的數目和其成員分佈之廣,實在很顯著。在各省會尚未由本地聖召組成以前,傳教士很多時候幾乎佔了四分之一。
傳教區在當時是指大部分人尚未認識福音的地區,或是教會本身尚未穩固,在主要的層面尚無法自給自足。那情形較今日更普遍。
為了擔負那些職務,新修會必須有機動性、服從和慷慨大方的精神,甚至甘冒旅途艱險,有不少人在前往其傳教區途中喪亡。這傳教的宏觀把許多耶穌會士帶往受誓反教影響的北歐、拉丁美洲、非洲、近東、印度、麻六甲、日本。而在依納爵的時代,方濟沙威就已死在中國的沿海地區。
耶穌會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與特殊。早在依納爵時代,於一五五五年,即有兩位耶穌會士Belchiior Barreto神父和Fernao Mendes Pinto修士途經澳門。方濟沙威於一五五二年死在中國沿岸的上川島,時年四十六歲。他逝世的消息到一五五六年,依納爵逝世前幾個月才抵達羅馬。一五六五年耶穌會士在澳門已有一所會院。
到傳教區的聖召屬於所有的耶穌會士,所有會省都有責任幫助傳教區,儘管為答覆自己會省需要的聖召不敷所需,仍勉力派遣。目前某些會省協助中華省即是一例。依納爵對傳教區的關切,曾使他渴望奉獻自己,前往艱苦的依索匹亞傳教。當然,他無法如願實行。
依納爵在給予傳教士的規則中,已注意到文化的差異,指示他們要本位化。利瑪竇神父雖未見過依納爵本人,但他在Macerata誕生時,依納爵尚健在。這位神父在耶穌會初期,關於本位化方面的貢獻極大。
D 時代信號的需要
依納爵在總長任內的思想和其對使徒工作的計劃與實現,一直持有分辨的態度,為辨明迫切的使徒需要,即今日所謂的「注意時代的信號」。他要耶穌會常準備好答覆這些迫切及突如其來的召喚。
時代信號召叫人去做未曾事先預定的服務。依納爵在羅馬面對飢餓、孤兒和瘟疫時,他願傾全力照顧,提供人力和會院來答覆那些需要。他也在羅馬為淪為娼妓的婦女成立收容所。在德國與英國,裂教萌芽之際,他隨即派會士前往,有了豐碩成果。也也派遣會士參與大公會議,協助向他請求幫助的主教們。在今日有關正義這主題,雖尚未被人了解,以及對難民和勞工的關懷與服務等等,都成了耶穌會的服務項目之一。
由上所述,可大略認識依納爵在十五年總長任內的看法及思想。他願意耶穌會士不惜任何代價,真正做耶穌的伙伴。

五、聖依納爵的書信
書信的確是依納爵的一項使徒工作,在書信中可以清楚看到他的原則、觀點和行事方式。雖然他的書信為人所知已有七千封,但他曾寫了更多的信函,尤其在任總長期間。然這是聖人較不為人所熟悉的一面。(可參閱Monumenta historica S.J. 12vol)
他在耶穌會會憲中有一段提到書信對於良好管理的助益(第八編#673):「屬下與長上之間的信件往還,多次彼此溝通……大有裨益。」甚至在某些情況提到每週都應有書信的往還。
並非所有的人都了解他這一點,其至他的同伴Nicolas Bobadilla神父也給他澆泠水,他寫信給任總長的依納爵時說:「您以為所有的人從您的信會得到建樹,我很少看也很少唸,您信中主要內涵以外多餘的話可寫成兩封信……」依納爵非常良善謙遜地回覆說,他常有時間看他的信,還加上,請他告訴他應怎樣寫才能令他喜歡。他在另一封信中還關心究竟有多少蚊子叮他—為知道他厭煩的程度。
依納爵的書信極具多元性:

  • 給耶穌會士的信相當多,分佈於全世界,自巴西至日本。
  • 有相當多的比例是寫給國王、主教和負管理之職的人物,請求這些人協助拓展教會的使徒工作,並指出進行的步驟。
  • 寫信勸勉要尋求神修指導和忠告的人為天國投身。
  • 給他的朋友,接受其指導、勸勉和忠告的人。
  • 此外尚有一些非常個人性的短篇。
  • 有些信猶如簡短的論文,討論一個神修主題,是寫給較多的人。例如兩封撲所周知寫給葡國耶穌會士的信函,講論成全之德和服從之德。

依納爵書信內涵非常豐富與多元,但大部分是神修的信件。在其深處反映出神操的原則和他自己的經驗。有些句子是經常重覆的:「願一切都是為祂服務,使祂受頌揚……;願天主賞賜我們恩寵,為能領悟祂的旨意並徹底奉行」等等。
關於從依納爵的信件內容來認識聖人的宏觀和思想,一位對他很有研究的Iparraguirre神父在BAC出版的依納爵書信精選集的序文中指出以下幾點:

  • 為所領收的恩惠常感謝天主。(獲得聖愛的瞻想)
  • 揭露敵人的真面目:分辨神類。
  • 關於迫害、困難以及天主上智的照顧……十字架是吾主天主的「拜訪」。
  • 關於祈禱的經驗和在生活及行動中的祈禱,有許多勸告及規誡。其中非常具啟發性的是寫給Antanio Brandao神父的信。他在訪問葡萄牙耶穌會會院時,會士們問他有關祈禱的事。
  • 關於在本位上尋求成全之德,在一切事上愛慕和事奉天主,寫給那些肩負重擔與責任的人。
  • 寫給分散在全世界的耶穌會士有關其行事的方式,例如應如何施捨,如何生活等等。
  • 非常堅持貧窮及服從。
  • 關於管理的方式有非常具體的指示,但同時要求會士要分辨,注意每一情況中什麼是最合適的,有相當大的彈性。
  • 很自然地答覆許多問題和事務。

總之,依納爵的書信忠實地反映出他曾生活過的靈修經驗,以及他在神操和會憲中所表達的思想與所懷有的心情。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