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翁德昭. |

 

90
神學論集
(1991)p.513-530
   

朝聖者 

 

翁德昭

 


前言
「朝聖者依納爵」此一主題有兩個意義。第一個顯而易見的意義就是,聖依納爵願意以耶路撒冷朝聖者的身分,來表達他新的理想及生活方式。他在勞耀拉及茫萊撒皈依後,第一個目標就是前往耶路撒冷,在耶穌基督住過的地方長期住下,並為歸化人靈而工作。這一層意義主要是指他新生活的外在型態,以及他願意長久居住的地方,而這正是他多年來的心願。第二個意義則是指聖人的心路歷程,他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新的方向,那就是事奉天主及拯救人靈,因此他不斷在追求天主的旨意。一直到他生活的終點,聖依納爵都自稱為「朝聖者」。他用這個稱呼來形容他追求天主旨意的熱情,那是天主從他皈依的那一刻起,就對他所訂的計劃。「在一切事中追求並事奉天主」,這是因為他的創造者及宇宙的天主——耶穌基督的愛,在他心中燃燒,而激起他熱烈的感恩之情。他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行程復雜,身上一文不名,生活得像個叫化子,而且無家可歸,但他的心靈只有一個願望在催迫著他,那就是聽從聖神的指引,「與基督在一起」並且「事奉基督」。經過了長時期的追求,他才明白事奉天主聖父及聖子的使命。而且對他最重要的是,當他奉獻出自己和自己的同伴,服從基督在世上的代表時,他找到了內心的安寧。
「朝聖者」的這兩重意義,就構成了我們了解「教會的人依納爵」從茫萊撒到巴黎(1523—1535)那幾年中成長歷程的兩個層次。

第一部分:往耶路撒冷的朝聖(1523)
一、前往耶路撒冷朝聖
依納爵在皈依後,就效法他所仰的聖人,願意承擔「艱辛而困難的工作」,好為他的罪過做補贖。他已計劃前往聖地朝聖,並終生住在那兒。他在茫萊撒經過了淨化及啟發等的靈修經驗後,他的目標有了新而肯定的方向,那就是「幫助人靈」,從那時起他就願意奉獻自己,以事奉天地的創造者及上主。
他於1523年2月18日離開茫萊撒,像一個重生的新人。向一群信仰虔誠的婦女道別,她們都是他初次牧靈工作中的受益者,而她們為了報答,也就供應他的生活所需。他隨身帶著他所寫的神操。他脫下一向穿著的粗麻布衣,換上了寬大的長袍,袍子外面戴了一個木質十字架。就這樣,他踏上了前往耶路撒冷——他被釘十字架的君王居住的城市——的旅途。他是一位意志堅定的朝聖者,他曾經表示,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他幫助耶路撒冷不信者靈魂的決心。
然後他開始了人們眼中「愚蠢的冒險」,但在他來說,這卻是出於他對基督的愛。現任耶穌會總會長柯文伯神父稱他為「基督的愚人」,不是沒有原因的。
二、追隨基督貧窮及自謙自卑的精神
依納爵確實被基督的愛所佔有。他極其渴望儘可能地效法耶穌的貧窮及謙卑,只要他能更光榮天主。他自己不願留下一文錢,寧可求乞,除了絕對必要的錢以外,剩下的錢全都分送給他所遇見的窮人。他下決心要過著一文不名、絕對貧窮的生活。他只願在信、望、愛中得到他生活的保障。
他就這樣離開茫萊撒前往巴塞隆納,預備從那兒搭船去義大利。到義大利後,他預備請求教宗的許可,加入朝聖者往聖地朝聖的行列。由於天主特別的保護,他本來預備搭乘的那艘船在海上沈沒了。依納爵沒有搭上那艘船,因為他堅持要不花路費從巴塞隆納到義大利,而且要一路乞討。也就是說,他不願帶一文錢上路。在上船前,他身上還剩六文銀錢,他就把錢留在岸邊的凳子上,自己帶著筆記本及一些餅乾上了船。這趟海上的航行非常艱苦。他們遇到了大風暴,船幾乎沈沒。在船上的那五天裡,係納爵一直和同行的人一起祈禱,並且談論有關靈修的話題。船終於安抵目的地加艾大(Gaete)。
這些年來,這位朝聖者為什麼堅持以這樣的方式維生,身上不要有半文錢呢?或許他那時深受他所景仰的亞西西的聖方濟的影響。但是他能這樣大膽地信賴天主的眷顧,更是出於他在茫萊撒的經驗。他全心全意地,願意以貧窮及謙卑的方式,在基督的旗幟下事奉天主。在他去除了所有世俗的財物後,他得到了莫大的快樂。然後他就可以只依靠天主的眷顧了。
從加艾大到羅馬的行程也不容易。他下船時,有三位同船的旅客和他為伴,其中有一位母親帶著扮男裝的女兒,還有一個年輕人。在路途上並不安全。依納爵一路乞討,晚上就住在牧場上的馬房裡。有一天晚上,他還挺身而出,救了一個少女,因為有士兵要侵犯她。另外,他想到一座城裡去,城門卻緊閉著,因為城裡有傳染性的瘟疫,使他不得其門而入。在荒野中,他又因體力不支而病倒。而天主再一次藉著一位伯爵夫人,Beatrice Appiani之手眷顧了他,她領他進入了Fondi城。在那兒休息了兩天之後,依納爵終於在聖枝主日那天抵達羅馬。他和其他朝聖者一起接受教宗亞德連六世的降福。他到各個教堂去朝聖,並在聖母大堂(Saint Mary Major Basilica)的馬槽前祈禱。然後他就啟程徒步去威尼斯,再從那兒前往耶路撒冷。
在羅馬的朋友給了他六、七個金幣當旅費。離開羅馬時,他有點後悔自己拿了這錢。於是他把錢施捨給所遇到的窮人。他是步行到威尼斯的,一路上十分艱苦。依納爵臉色蒼白,又很虛弱,人們以為他染上了瘟疫。他走得太慢,以致他步履輕快的同伴不耐煩等他,讓他落在後面。但在他被遣棄時,基督卻與他親近,安慰這位慷慨的僕人。這幾個星期來,依納爵一路上像個流浪漢一樣,既沒錢也沒有地方住,但是此刻天主又特別眷顧他,讓他毫無困難地進入威尼斯。在一般人眼中,他的行為像個傻子。但在這傻氣中,卻隱藏著智慧,在那時很令天主喜悅,而天主也一路上與他同在,帶領他,在他遇到困難時,不斷地給他幫助。
抵達威尼斯的最初幾個晚上,他都夜宿在聖馬爾谷廣場,直到有一天,一位富有的西班牙人留他在他家住宿,而且把他介紹給威尼斯總督。總督在駛往塞浦路斯的Negrona號上為朝聖者留了一個位子。當時由於有土耳其人在海上騷擾,使得海上的航行很是危險。但是依納爵卻不理會這危險。就在啟程那天,依納爵發起高燒,醫生勸他延後出發。醫生說:「要是他想海葬,那麼他可以如期出發。」但依納爵還是不聽醫生的勸阻,在1523年7月14日那天上船了。在船上,耶穌曾顯現給他,給他許多安慰,他的燒也退了。九月九日那天,他和其他朝聖者進入耶路撒冷。
三、在聖地:生活出基督的奧蹟
依納爵一踏上聖地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就充滿了熱火。「他以聖神的熱火親吻吾主耶穌曾經踏過的土地。」後來他曾向法伯爾表示,看到吾主在世時曾住過的地方、會堂、城市等,使他心中充滿熱愛。基督生活與受難的奧蹟,在他眼前重現,使他更堅定了要在此度過一生的決心。每一天都帶給他的心靈更深刻的安慰。九月六日晚上,他和其他朝聖者在聖墓大堂度過了一整夜,依照傳統,親吻基督的十字架曾經站立過的地點。還有一天,他又和其他朝聖者一同走了一趟苦路。他又在革倫山谷跟隨基督的足跡,走過古時的墳墓,然後上了橄欖山,他親吻了基督升天時留下的足印。九月八日是聖母誕辰慶日,他到白冷城去拜訪牧羊人的山洞,和聖嬰誕生堂。九月九日,他在吾主「像一個窮人及卑微的奴隸」一樣出生的洞穴參與彌撒,他跪在馬槽邊,朝拜這位「為了我們而降生成人的天主」。一切都好像耶穌就在這裡一樣。
四、服從教會的命令離開聖地
到聖地來的這些朝聖者,由於當地土耳其人粗暴的行為,使他們的熱心受到很大的影響。那些土耳其人非常貪婪,而且會找各種藉口從貧窮的朝聖者身上搾取金錢,給他們找各式各樣的麻煩。從這裡到約旦的路很近,他們只能用約旦河水洗洗臉,然後趕快離開。最後一星期,他們躲在一所醫院裡,因為他們害怕遭到大馬士革土耳其禁衛軍的屠殺。然而在聖地停留的這兩星期仍是充滿了安慰,因為拜訪了耶穌曾經住過的地方。
依納爵留在耶路撒冷拯救土耳其人及異教徒靈魂的決心更強了。後來他會要求他的同伴,要隨時準備好,即使在無能為力的時候,至少也能在不信者的面前,告訢他們:「基督是救主」。但是他的期望並未能實現。管理熙雍山的方濟會士卻要把他趕回威尼斯。這一來自教宗的命令使依納爵接受這個與他的計劃完全相反的改變。他服從了教宗,犧牲他最寶貴的計劃。從這件事我們可以了解,依納爵說到「教會意識」以及「基督的淨配」時,究竟是指什麼了。他對他們顯出如此的尊重和熱愛,願意為了服從而改變他最重視的計劃。
但是在再度上船之前,他不願錯過最後一次得到安慰的機會。他冒著生命的危險,又一次秘密訪問橄欖山,去親吻他的主人升天前所留下的足跡。在他的神操中,默想基督奧蹟也是以耶穌升天做結束。但他卻被方濟會士像犯人一樣抓回來。在回家的路上,依納爵充滿了喜樂,因為他覺得自己像基督被兇暴的羅馬士兵抓住一樣,而且他清楚地感覺到被釘的基督站在他上面及他面前,就這樣一路領他回到會院。
五、決定繼續求學
朝聖者回去的旅程也不容易。開船的時間延誤了六天之久,他們在恐懼的等待中終於在Jaffa上了船,開往威尼斯,在海上,乘客的乾糧及飲水都用光了。許多人病倒,有些人死亡被丟到海裡。船在海上迷失了方向,十三天後總算抵達塞浦路斯,他們想要搭乘的Negrona號沒有等他們。他們只好付較高的費用改搭另一艘船。他的同伴請求船長讓依納爵免費上船,但是遭到拒絕,依納爵搭上了港口裡最差的一艘船。船啟航不久就遇到暴風雨,那艘高級的船沈沒了,但乘客都獲救,依納爵所搭乘的那艘船卻安抵港口。
「我能為基督做些什麼?」依納爵再度自問。天主的意思不是要他留在耶路撒冷,至少在目前他得用其他的方法事奉天主。於是他沿著海邊步行,這時是冬天,他穿得很單薄,凍得厲害。他步行抵達威尼斯,找到了新的方向,他「願意多唸些書,以便幫助人靈。」
到現在為止,「朝聖者」的旅程離終站還遠得很呢,但至少他有了新的目的,他回到西班牙去。
現在我們回顧依納爵這段時期的生活,可以看到他在神操上的成長,可以說他是個「做神操的人」。他的舉止像個「基督的愚人」,完全信任天主的照顧,過著極度貧窮的生活,絕對的忘我,在謙卑中喜悅。與基督在一起,而得到舒適與安慰。隨時願意順從教會當局的命令,放棄自己重視的計劃。有很強烈的「幫助人靈」的欲望,因而充滿活力。往耶路撒冷的朝聖,他表現得就像基督的「英雄」。在天主聖神不斷的引導下,他漸漸培養出另一種智慧,可以分辨他事奉天主及拯救人靈的工作。

第二部分:充實自己,以便幫助人靈(1524—1528)
一、更有效地事奉天主,並幫助人靈
依納爵朝聖的第二個階段中,我們要目睹一位具有宗徒精神者的成長。在依納爵從耶路撒冷回來(1524)到他離開巴黎(1535)的這段時間,他所關心的是好好讀書,為他成為一個更充實的宗徒做準備,並能祝聖而成為一名神父。那時他已卅三歲。從他自己的見證(自述小傳50)中可知,他讀書的動機只有一個,那就是使他能更有效地幫助人靈。從他所接受的啟發,特別是在茫萊撒卡陶內河畔的啟發,可以證明他靈修的方向是為了做使徒工作,這樣的服務工作是為了全世界更大的的益處。雖然在靈修上,他已經有了很深的智慧,也足能分辨心靈,但是他需要獲得知識,讓他把天主的訊息及恩寵傳達人們,也指引人靈,使他們得救,在基督內成全。為了服務人靈,他需要更成熟的信仰生活。
由於使徒工作需要準備,也需要知識,他就和小男孩一起坐在板凳上,開始了漫長的學習生涯。又由於做一位神父可以讓他在使徒工作上成為基督親密的同伴,他也決定為做一名神父而準備。而且既然效法、跟隨耶穌的意思是指謙卑、貧窮以及十字架,那麼他的生活也要謙卑、貧窮,並為了基督及他願拯救的人靈而遭到許多考驗及痛苦。最重要的,因為基督是天下的君王,他召喚所有信友都能「征服全世界及所有敵人,而進入天父的光榮內。」(神操95)依納爵不但願毫無保留地獻出自己來作工,他也要召募願意分享此一理想的同伴,「願意更證明他們的愛,也願盡力事奉永生的君王和天地的天主,他們不但為這工作完全奉獻自己,也要抵抗肉慾及世俗的愛情,獻上更有價值及更重要的奉獻。」(神操97)
二、初次失敗的經驗
雖然依納爵受到聖神的指引,卻不能保證努力一定都有出色的成績,而且也不表示永遠不會有錯誤。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追求天主對他生命的旨意,熱心地祈禱,希望知道如何能更符合天主的旨意。天主的方式就是謙虛地接受人的有限和失敗,但即使是這樣,他盡了一切努力後,還是把一切託付在天主的智慧中。似乎是在那些漫長的準備期間,天主要他忠實的僕人能培養出對天主完全的信賴之心。這幾年是他信仰成熟、克制自己的時間,同時幫助人靈的渴望也在心中日益增長。
1.巴塞隆納(1524):
依納爵決定留在巴塞隆納,可是還不能決定要做什麼。「他渴望幫助他人,也渴望為基督受苦。」他是否應該加入修會呢?那樣需要接受改造,而會受更多苦,對於恢復他的熱心也很有幫助。但他決定保持自由之身,這樣更能事奉天主。為了要研讀人文、哲學和神學,他先是打算回茫萊撒,因他在那兒認識一位會士,希望在那兒接受會士的指導。但這位會士已去世了,於是他留在巴塞隆納,住在Isabel Roser所提供的房間,Roser還供給他的生活所需。一位熱心的教師義務為他個人上課,教他拉丁文法。學校的男孩看到這個老學生和他們同座上課,都取笑他。兩年後(1526年3月)他通過了考試,可以在亞卡拉大學攻讀哲學了。即使在這個時候,依納爵還是不中斷他的補贖和絕對的貧窮生活。晚上他常常不睡,長時間祈禱。但在他的分辨下,他犧牲了這些安慰,好讓自己更用功讀書。即使在那時,他還是繼續神操的寫作、教授要理並幫助窮人。
由於他自己的經驗,後來在會憲中,他讓學者減少默禱的時間,認為為了光榮天主而讀書的話,就可以取代祈禱。疏忽讀書,只顧長時間祈禱,可能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而那些在讀書的會士去做使徒工作,幫助別人,也是同樣的情形。
從他對讀物的選擇也可以看出他對天主聖神的順從。在聽告解神父的准許下。他閱讀Erasmus所著的《基督士兵手冊》(p.m. Enchiridion of the Christian Soldier)。這是一本文筆優美的著作,但他在讀這書時,覺得自己變得比較不熱心,於是就把書擱到一邊而不再讀了。後來也禁止他的修士們閱讀Erasmus的書。與這相反的是,他在閱讀喜愛的作者所寫的《效法基督》(Imitp.m.ation of Christ)一書中得到很大的樂趣。
他內心有了一種渴望,想要帶領一些年輕人一起,和他們組織團體,共同為人靈服務。三個跟他做神操的年輕人,願意加入他的生活方式。但他們沒能持久,跟隨一段時間以後,他們都離開了。
在巴塞隆納的時期,是依納爵在靈修分辨的經驗上繼續成長的時期。他把靈修分辨應用在具體的祈禱生活上、學問的應用上、使徒工作上,以及他的求學上。他不斷地在尋求天主的旨意,務使自己的一切都更好、更能符合天主的旨學。
2.亞卡拉(1526):
在巴塞隆納考試過後,依納爵就於1526年三月底到亞卡拉去了。不久以後他的三個同伴也跟著去。這個小團體的人穿著很怪異,又在城裡乞討為生,因此在著名的亞卡拉大學及城裡都很令人側目。依納爵到亞卡拉的最初幾個月先溫習拉丁文,然後才唸哲學課程(他學Dominic Soto的理則學,大亞爾伯的自然哲學,Peter Lombard的神學)。但他仍然花許多時間從事使徒工作。不久又有一位年輕人加入這團體。他們穿著長長的袍子,城裡的人都稱他們為「灰衣人」。依納爵在公立的安寧院中和窮人住在一起,他乞討為生,窮人都圍在他身邊,因為他會把所餘的東西都分給他們。他對使徒工作的熱心常常超過了他用功的程度,許多人因為靈修問題來向他求助。他教他們反省自己的良心,教他們默禱。但是有一些奇怪的現象發生,引起了教會當局的注意和猜疑。他們懷疑依納爵暗地裡其實是一名「先覺派」(Alumbrado),不久宗教裁判所的裁判官就來到亞卡拉傳訊他和他的同伴。
調查結果,依納爵無罪。但裁判官告訢依納爵,他和他的同伴必須改變他們的穿著,因為他們給人的印象是他們要成立一個新的修會團體。
後來依納爵再度被傳訊,這次是為了他所教的道理,但是他們還是找不出他有什麼錯,於是就把這案子擱下來。第三次傳訊又更嚴重了,因為有人謠傳說他們勾引婦女。有兩名虔誠的婦女決定到安達露西亞去朝聖,依納爵被控是他教唆的,他遭逮捕,而且坐了16或18天牢。這次無妄之災並沒有讓他難過或洩氣,反之卻非常歡喜,感謝天主給他這個機會。一位慈善的婦女想要利用她的影響力讓他出獄,但是他回答說:「如果我因為愛祂而進入這裡的那一位願意,祂必會讓我自由。」在他晚年他寫信給葡萄牙國王說:「創造了我、並永遠審判我的天主,可以為我作證;我不希望任何權力或財富來換取我那時的遭遇。」
調查委員會是在1526年11月19日開始審訊的,但他們沒有找到任何罪行。代替總主教負責這個案子的副主教判他無罪,但是他說,他們必須立刻放棄令人起疑的習慣,要穿平常的教士服;不可再「秘密集會」,在唸書的四年期間不准談論信仰和道德的事。最後這個決定令依納爵很為難,他決定去請教托利多(Toledo)的總主教。總主教勸他離開亞卡拉,到沙接曼卡去繼續學業。依納爵聽了他的勸告。
納爵在亞卡拉的學業沒有多大進步,他太熱心於奉獻自己、幫助別人,因而常常誤了上課。但是到了沙拉曼卡,情形也好不到那去。他在那裡的時間比在亞卡拉還短,因為沒有多久,旁人對他的猜疑又使得他的使徒工作陷於停頓,也妨礙了他課業。看來他想要達到目標,還有一段好長的路要走呢。
3. 沙接曼卡(1527):
依納爵的同伴在沙拉曼卡等他。不久以後他的名字全城皆知。因為他和往常一樣乞討為生,而且總是談論有關靈修的事。他選了一位道明會士做告解神父。他抵達沙拉曼卡才十天左右,那裡的道明會士就把他帶到會院,盤問他有關求學、教理、講道內容等等的事。依納爵被扣留在會院裡,直到再度正式被捕下獄,關在一間骯髒的牢房裡,一隻腳被鏈子鎖住,鏈子很短,使得他不能行動也不能睡覺。有一個同伴跟他在一起,第一個晚上他們整夜祈禱。他另外兩位同伴也被捕了,他的朋友想辦法來探望他。在監獄裡,依納爵繼續使徒工作,和來訪者談論有關靈修的事。如果有人對他的受苦表示同情,他的回答和在亞卡拉時是同樣的:「整個沙拉曼卡的鎖鏈,也不足以滿足我為愛天主而受苦的渴望。」依納爵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他真的很高興天主揀選了他,讓他能分享基督所受的屈辱和痛苦。
副主教查看了依納爵所寫的小冊子《神操》,又問了他一大堆有關信仰的問題,如天主聖三、降生成人、聖體和其他神學問題。依納爵謙虛地回答說,他還沒有研讀神學,但,完全接受教會對這些問題的說法。最後他們在他的教理以及神操中,沒有找到任何錯誤,反而稱讚他所寫的神操。然而他還是遭到禁止,不准他講論大罪和小罪間的區別。在監獄裡過了廿天以後,他和同伴被釋放。這時依納爵看出自己很難繼續在沙拉曼卡求學及幫助人靈,於是決心離開,前往巴黎。他的同伴都各奔前程,他就獨自到巴黎去,這次跟他作伴的是一匹驢子。他於1528年2月3日抵達巴黎。
在西班牙求學時期,他無法一邊唸書,一邊繼續使徒工作,同時又過著絕對貧窮的生活。他的課業、祈禱的吸引力、使徒工作的渴望,以及乞討維生所花的時間,這些都互相衝突。他組織團體的初次嘗試並未成功,他受到教會當局猜疑以及他所經歷的審訊,雖然到最後總是還他清白,但這一切都向他證明,專心研讀神學才是當務之急。他也相信,由於自己的處境,在西班牙不可能達成這個目標。但是後來組織修會時,他個人過去的經驗卻是很有用的。
天主就這樣繼續教導他,讓他在考驗和錯誤中得到智慧。

第三部分:在巴黎的日子(1528—1535)
一、新的轉捩點
到巴黎的決定,是依納爵追求事奉天主、幫助人靈的過程中一個新的轉捩點。正如Nadal所說:「有一個輕柔的壓力帶領著他朝向一個目標,而他自己還未察覺到那目標是什麼。」到現在為止,他的學業不斷受到反對和猜疑的干擾。經過了這些風浪以後,他比往常更急切地認為,唯有認真研讀哲學和神學,才能在服務人靈上有更好的成績。
巴黎大學是全歐洲最好的大學,在依納爵時代,巴黎大學有五十所學院,共有四千名學生。巴黎的人口有卅萬,依納爵若不重視法文,就很難繼續與人談論信仰的事。因此他要更加專心讀書。可是他的西班牙籍室友把一位恩人給他的錢花光了,依納爵只好又到街上乞討,並到公立安寧院找一個棲身之處。
二、貧窮生活方式的改變
極度貧窮的生活,成了依納爵的生活方式。就像一位「母親」一樣,讓他在完全把自己交在天主手中時,內心感到十分的甜蜜,也讓他覺得與天主親近。但這也佔去了許多應該用來讀書的寶貴時間。他曾經不惜路遠,走到富蘭德斯(Flanders)去向一位西班牙富商拿取救濟金,來支付學費。後來一位恩人為了讓他免於奔波,由銀行匯錢給他。但在這樣的貧窮下,依納爵還能幫助其他窮學生,其中有一位就方濟沙威。
三、專心讀書
1529年10月1日,依納爵進入St. Barbe學院。從現在起他穿著學生穿的長袍,住在校園裡。法伯爾和沙威兩人是他的室友,法伯爾被指定教導晚到的依納爵理則學,依納爵學得很好。1532年他通過了大學畢業考試,他的名字,羅耀拉的依納爵,初次在正式文件上出現。三年半以後(1533年3月13日),他通過碩士學位的考試。1535年3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由世界知名的學府畢業。從那時起,人們稱他為「依納爵碩士」。他的第一目標已經達到了一半,因為他還要唸完剛剛開始學習的神學課程,但是他現在又有了另一個重要目標。
四、尋找「主內的朋友」
現在依納爵要說服同伴,加入他服務人靈的承諾,一起實現他的理想、分享同樣的生活方式。在最初幾次的嘗試失敗以後,找尋有才能而慷慨年輕人的期望更為殷切。起初三位西班牙學生熱心地在他的指導下做神操,也放棄他們的財物,過著貧窮的生活。但由於家人的激烈反對,以至於沒能持久。這又是另一次「失敗」。
他不需要老遠去找朋友,因天主已經為他選好了真正的同伴。他的兩個室友看到他的生活、慷慨助人,以及神修的交談,受到了感召。法伯爾和沙威最初還想抗拒,後來終於完全獻出自己,成為依納爵最信任的朋友及同伴。後來他又找了一位葡萄牙人西滿•勞德利蓋和另外兩位聰明的西班牙學生雷奈斯和薩爾墨龍。第一批同伴中最後一位加入的,也是西班牙人,叫做尼各老•鮑巴第拉。在依納爵眼中,他們的心意及慷慨,都正是為了過「新生活」所必須具有的特質。他以友誼、神操、分享他的生活以及服務的理想,贏得了他們。
Arrupe神父問道:「他為何如此想要組成一個團體?只是為了把自己從事使徒工作、追隨基督的貧窮和謙卑的渴望,與他人溝通。」這也是「主內的朋友」十分了解,而且毫無保留地跟隨了依納爵,而藉此跟隨了基督。Ploanco寫道:「他們在追隨依納爵神父及他的行動時,非常地堅定。」
跟隨依納爵,意思就在追隨基督的道路上,接受依納爵為領袖,根據他的方式來行動。這個小團體的第一個計劃就是重新去耶路撒冷朝聖,這也是很可以想見的。但是這個朝聖並不是以贖罪的心情而去,那是依納爵在茫萊撒歸化以前的心態;這次朝聖是要獻給基督,也抱著在卡陶內河畔誕生的使徒工作的目的。依納爵的行動方式是藉著靈修分辨,在追求天主旨意上,日趨成熟。他曾用同樣的方法,幫助他的同伴追求而找到了他們的服務方式。法伯爾寫道:「由於天主的聖意,我輔導他的課業,就這樣我開始和他談論外在的事,後來也談內在的事。我們同住一室,用同一張桌子和同一個書包。在靈修的事上,他是我的導師,讓我知道在認識天主的旨意和我自己的旨意上,我應該如何求進步。」

五、致命山的發願(1534
他的朋友在神學的課業上已經很有進步,依納爵跟道明會士學習聖多瑪斯神學。但是他在茫萊撒所得到光照,給了他很深的智慧,以至於一位著名的博士,聽了依納爵談論天主後,讚嘆道:「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人,以如此精通及如此崇敬的態度講論神學。」的確,由於默想天主聖三,並默想聖三的創造及救贖的行動,使得神學遠非一門科學而已。這是一種很深刻的私人關係,充滿了敬愛。也就是這種神思,使得依納爵贏得了他的「朋友」,也使他們受他吸引,用Lainez的話來說,就是使他們「完全放棄世俗,把自己奉獻給貧窮和十字架。」
這小團體的七人,靈性上的友誼一天天加深,而成為真正一心一意的團體。他們現在很渴望以神聖的誓願,做為他們「在主內友誼」的印記。經過一番考慮後,他們決定在1537年初神學課程結束後,就要奉獻自己,以貞潔和完全貧窮的精神事奉天主,並且到聖地去朝聖。如果在一年內他們不能去朝聖,或者他們不能永遠留在巴勒斯坦,他們就要到羅馬去,向教宗自我推薦,好讓「基督藉著祂在世上的代表,指示給他們能為天主做更好服務的方法。」
於是在1534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那天,他們七個「朋友」就到巴黎城外致命山的小聖堂去。由他們當中唯一的一位神父法伯爾主持彌撒,在領聖體前,每個人都許下誓願。這真是快樂的一天。致命山的發願具有特殊意義,這並不是修會的誓願,而是私人的承諾,要在他們完成學業後,過著貞潔與貧窮的新生活。在這次誓願中,有兩件特別重要的事:許下要去耶路撒冷朝聖,若是不成,就去見教宗。這無疑是依納爵的分辨以及對教會的看法,基督奧體將教會託付給他在世上的代表,他有至高的權力和責任,來教導、聖化和管理。這一點充分證明了依納爵的「教會意識」,這也是他曾經與朋友分享的。神操中的第一條規則就是「與教會同一步調」,也可以回溯到巴黎時期他所說的:「我們必須拋開自己的一切判斷,把持一顆敏銳的心,在各方面都服從基督的淨配,我們的母親聖統教會。」(操353)
由此可見依納爵在那時的靈修就已臻於成熟。從他的信仰以及尊敬、服從教會,可以知道他在致命山發願時,為何會決定,若不能前去聖地朝聖,就以晉見教宗為另一選擇。因為很明顯的,這是符合天主旨意、服務人靈的更好的方法。依納爵和他的朋友都相信,「在主基督內,以及他的淨配教會內,都只有一位聖神在推動,管理照顧眾人的得救。」(操365)


六、《神操》的寫作過程
依納爵所寫的《神操》一書,對他第一批同伴的行動和投入有莫大的影響力,而且依納爵一邊給人靈修指導,一邊根據經驗,不斷地修改這本書,所以我們不妨來看看神操的寫作過程。依納爵寫作神操,可分為四個時期:
1)茫萊撒時期:根據Polanco的見證,依納爵在卡陶內河畔得到光照後,就開始寫作神操(1522年8月),神操的內容後來經過修改完成。在茫萊撒時期所寫的神操,是神操的第一週,也就是默想基督的生活,天國、基準、專題省察及總省察(24—31;32—43),分辨小罪及大罪的標準,第一週的分辨神類的規則(313—327),三種祈禱方式(238—260)。這些在後來都經過修改,但是在那些年裡,這些都是神操的核心。根據Nadal的說法,「在茫萊撒,天主把神操傳達給他,也指引他,使他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是為拯救人靈而做。」
2)巴黎時期(1528—1535):如今所存的最早的手稿,就是在巴黎時期所寫的,這份手稿是依納爵或法伯爾給John Heylar(1535)的。在這時期寫的部分有:人的三種典型(149—157),三種謙遜(164—168),獲得天主愛情的默想(230—237),有關做神操者應注意的事項(3,5,11—13,16—25),附則(73—90),以及與教會步調一致的前十三條規則(352—365)。
3)義大利北部(1536—1538):據Nadal的說法,依納爵是在這個期完成神操的修訂。最可能在此時寫作的部分,包括講授神操者的規則(1,2,4,6—10,14,15,17—19),基本原理(23),基督一生的奧蹟(261—312),飲食的規則(210—217)。
4)羅馬(1539—1541):在羅馬時,神操增加了第二週使用的分辨神類的規則(328—336),關於心窄的問題(345—351),純正信仰的最後五條規則(366—370)。
神操的寫作前後共經過廿年,是根據依納爵自己的經驗,以及他和最初的同伴做神操或是講授神操的經驗。這表示了依納爵這位朝聖者內心的成長。我們不妨特別注意到巴黎時期所寫的內容,與神操中很重要的文稿成一整體,這文稿就是有關做神操者在進行神操之前應該有的意向(典型、謙遜),要有教會意識的主張,以及最重要的默想,可以使做神操者得到天主的愛,而受到感動,能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以愛心事奉天主,以便光榮天主。

結  論
朝聖者依納爵在茫萊撒退省後的幾年裡,一直受到聖神的帶領,與基督日漸親密,使他成了一位行動中的靜觀者,不斷地要求自己的行為更符合天主的旨意,事奉天主,並且為基督的寶血所救贖的人靈服務。他內心燃燒著一股熱望,很想留在耶路撒冷,可見他多麼希望與背負十字架的基督在一起。在靈修生活中,天主不會讓一個人的心靈充滿他所不願實現的欲望,同樣的,天主也以他自己的方式滿足了朝聖者依納爵熱切的渴望。不久以後,他在前往羅馬途中,在La Storta的一個小聖堂得到了十分特別的恩寵,肯定了他做為聖地朝聖者心靈旅程的真正實現。因為這肯定了他在茫萊撒歸化的方向,也肯定了他的生活方式、使徒工作的承諾,這些在日後都是他研究學業的動力,同時更肯定了他召集同伴、有共同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等等的努力。這就是天主對他熱心祈禱的答覆,使他能夠「與耶穌在一起」。
茫萊撒的經驗以後到致命山發願的這十二年間,可以說是依納爵的成長時期,也是他的準備期,讓他在事奉基督、救贖人靈的全球性使命上,好好地做準備。他個人的成長,對於後來他對自己同伴的陶成,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可指出較重要的四點來看:
1.學問的增進:為了能更有效地幫助人靈,充實自己是重要的。依納爵在年紀很大時仍然發奮求學,純粹是為了能更有效地事奉天主、幫助人靈。在他最初的幾次嘗試失敗以後,立刻從頭開始,因為他明白衝得太快了,以致沒有得到好處。他調整祈禱生活、使徒工作的熱心,以及貧窮,以適應求學的需要。在他的經驗中,如果與茫萊撒時期所得的恩寵相比較,這段時期是「分心」時期。但這也是一段豐收的時期,因為他在有效追隨基督及分辨神類方面,有很大的進步。
2.尋求志同道合的同伴:起初他只是個人有從事使徒工作的想法,後來則希望找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伴,在同一理想下,追隨基督,從事使徒工作。他個人的經驗和例子,加上所寫的神操,都成了有效的工具,使他能集合一尋「主內的朋友」,建立一個一心一意、有共同理想的團體。
3.有教會意識:也就是與教會同一步調。這個觀念,讓他和他的同伴堅定地忠於教會的教導及權威,也讓他向基督在世上的代表請求許可,讓他們能在全世界從事使徒工作。致命山的發願,蘊藏了巨大的工作潛力,也清楚地看出天主聖神帶領著他的第一批同伴。
4.有明智的愛德:能夠分辨那些是最有助於事奉天主、幫助人靈的能力,可以說是依納爵靈修的特色,也是他在神操上最基本也最永久的特色。這樣的態度,可以讓他保持開放的心懷,有彈性,能夠不斷地愈顯主榮,更符合天主真正的計劃,也更有助於拓展天主的神國。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