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高秋花 . |

 

89
神學論集
(1991)p.413-422
   

由「豐年祭」瞻望信仰中的「感恩祭」

 

高秋花

 


引 言
阿美族是台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人口大約在十三萬人以上1.。筆者在本文所描述的豐年祭,屬玉里秀姑巒群的阿美族。近幾年筆者幸好有機會為旅北的阿美族信友服務,故此發現在他們的信仰生活方面,有許多存在性的問題,有待台灣的教會團體努力面對,及進一步探討與關懷。
因此,筆者整理過去所得之經驗,嘗試以目前的社會環境,從阿美族的傳統祭儀「豐年祭」,作初步的探討,並在信仰上作進一步的深思與反省。
另外,本文因性質上的需要,有某些文字以阿美語拼音文字記載,為保有其原始之意,並另行注解。

壹、傳統豐年祭的背景

一、祭祀前的準備
豐年祭在阿美族傳統各祭儀中屬最大的祭禮,此祭儀表達阿美族對神的最高敬禮,更表達此民族生活的一個新的開始。因此,全部落的族人必須放棄日常的勞力工作,全心參與豐年祭的祭典。
(一)分齡制
在阿美族的社會結構及體系,分齡制是此民族的社會單位的主幹,它關係到部落的獨立性及生存的多項功能。故此,大約每三年在豐年祭進行中,有專為新進階的男子進行分齡制的儀式。阿美族的青年男子就在此項制度中,接受傳統禦敵、共同漁撈、狩獵、共同耕作、管理建設道路水利等多項的訓練2.。此分齡制可分為五階段3.:
l.Pa ka ro ga y初入男子年齡組:這一組是所有男子年齡組中最年輕的一組,大約由十三歲∼十六歲左右的男子所組成。他們在部落各項活動中,要受體力和意志方面的磨練,所做之事都是較粗重,所到之處也較偏遠。因此,在豐年祭中他們將被男子年齡組接受與肯定,並開始負起年齡組的使命,服從長者的領導。
2.Ka pa h青年組:此一組織內又分為好幾個不同的組別,視部落中的青年人數而定,人數愈多組別就愈多。他們是由十七歲∼三十四歲之男子所組成。每一組別的年齡大約相差三歲∼四歲左右,年齡較長的一組受命於Mama na ka pa h,帶領青年組和初入年齡組之男子執行;完成青年領導組所下達的任務。
阿美族的青年男子,若進階到此年齡組便可成家。故此,豐年祭中有專為未婚之青年男女彼此認識的歌舞,使部落的人力不外流,社會組織更廣大。
3.Ma ma no ka pa h青年領導組:進階到此組織的男子已是部落中最有權威的階段,部落中的各項活動都由此組織策劃。他們謀生的技巧及能力都已有相當的經驗,年齡大約在三十五歲∼四十四歲之間,除了策劃部落的各項活動外,並領導青年組和初入男子年齡組的青年,進行部落的各項公共事物4.。
4.Ma to 老年組:依傳統的制度,年齡大約在四十五歲∼五十五歲的男子是屬於老年組的階段,在此階段的組員不必實際執行勞力的工作,通常是擔任部落諮詢及督導的工作。
5.Ka la s耆老組:此一組織是屬退休之老人,完全不執行部落的任何工作,也不守男子年齡組制度的規章。雖然如此,但耆老組仍然可以享受其他組織所捕獵的美食佳餚及共享美酒。甚至青年人還必須為此組織的長輩服務。
(二)角色分配
在豐年祭進行中除了耆老組外,男子各階級都有基本的角色和任務,使整個祭儀在大家的彼此合作中進行順利。但是從豐年祭整體而言,參與者本身已是一種角色。
1.領唱者:祭儀進行中最能製造氣氛的便是領唱者,他也是祭儀中的領舞者。此一角色雖然沒有指定人物或組織擔任,原則上是由富有經驗者擔任,使參與者隨著領唱者的舞步,進入充滿神的氛圍的祭禮核心。領唱者另外尚有一個使命代表全會向祖靈祈福。
2.斟酒:「酒」在阿美族的傳統文化是不常有的,平時是不渴酒,唯有在傳統的慶典方有酒喝。故此,「酒」在慶典中是用來祭祀的高尚禮品。而且阿美族的酒是用小米自釀而成的;有日常的勞力工作之後方有小米釀酒,因此阿美族人在豐年祭的祭典中是以酒代茶。於是酒和斟酒的人物在祭典中是不可缺的美物和角色。
斟酒者在祭儀進行中不離開圈內,他左臂抱著酒罈,右手拿著竹筒製成的酒杯,隨著舞動的舞者邊舞邊斟酒,並將所斟的酒讓飲者知道是何許人家所釀製的,使獻酒的家庭因著飲酒者的祈福得到祖靈的祝福。此類的角色通常是由初入男子年齡組的青年擔任。
3.督導者:由於豐年祭不分晝夜的進行,免不了有疲憊之時,但在傳統上各階級之組織除耆老組外,都必遵守男子年齡制的規章,若舞者精神欠佳或遲遲不到場者,督導者便持咬人狗5.,鞭策舞者臀部以下的肢體,或到尚未到場參與者之家中催促。此類的任務由青年組組別中較年長的一組擔任。
(三)捕魚
此項活動是在豐年祭之前進行,也是一種祭禮。在阿美族的文化中,如行婚祭或喪祭之前,都以捕魚為祭儀的前聲,藉此捕魚的活動,集合男子組計劃進行下一個活動的開始。因此,豐年祭中的捕魚祭禮是在進行豐年祭前二個月或前一個月進行,依當年農作物收成之時期而定。進行捕魚活動時不對外公開,僅對部落宣佈,免遭惡神之干擾。同時部落中之婦女和孩童也不許參與此項活動的進行,唯有男子年齡制中的各組能參與。
指導捕魚的各項技能及勘察捕魚之地域,則由青年領導組負責一切的策劃,而由青年組各組及初入男子年齡組的青年,負責取材築溪流的分歧點6.,使另一支流的溪水成半涸竭狀之後下溪捕魚。終了將捕獲之魚蝦、蟹、鰻等魚類收集,再由青年領導組從中取出部分的魚類,就地烹調後,先請老年組品味,視為肥美佳餚;然後所有的男子年齡組方可進食。剩餘之漁獲經分配後各自帶回與家人共享。捕魚祭結束後青年組以下之組織繼續捕魚後的清場工作,使溪水保持暢流之狀而告完成。

二、不分晝夜進行三天的豐年祭
豐年祭在阿美族各部落進行的天數各不同,有的部落進行五天∼十天;但至少進行三天。首先由最具代表部落權威的頭目,到老年組中最年長的家庭中起歌起舞,而後此家的老年組組員請頭目喝一杯酒後,二人便組成舞隊舞出該家庭,而至另一老年組組員之家中,依此推演由大到小的老年組組員。最後此一支由老年組合成的舞隊,一同舞到會所而正式進入豐年祭的祭禮。
(一)點燃聖火祭祀祖靈
當頭目穿戴傳統的服裝及配飾到老年組各家邀舞時,全部落的男女老幼也開始準備進入此祭典中,因此所有男子年齡組,便開始互相召集組員進入首夕祭儀。
老年組舞到會所後,頭目便點燃祭場中央的木頭,耆老組也安坐於指定的位置。此時每一老年組手捧平日所播種的小米、糯米及自釀的小米酒和獵物等禮品作獻祭,圍著當中的聖火進行祭祀祖靈的歌舞。此首夕的歌舞較嚴肅而緩慢,有一定的曲調及舞步,歌詞由領唱者視當時的氣氛以禱詞方式進行。
(二)在神的氛圍內狂歡
豐年祭的祭禮完全是以歌舞呈獻於祭儀中,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參與,且每一位參與者都是祭典中的祭獻者。但有部分的祭儀禁忌女性參與7.。
1.迎靈祭:迎靈祭是由男子年齡組款待祖靈的祭宴,參祭者以高昂的歌聲及豪邁的舞步展開祭典,在領唱眾答的歌舞中沒有一位是觀眾,人人都是獻祭者。此部分的祭禮由前夕一直進行到次日的清晨。祭典中除了歌舞外,歌舞者也享用祭獻過的美酒。
2.宴靈祭:豐年祭進行到宴靈祭時,已進入此祭禮的最高峰,全部落的男女老幼只要是健康者都參與,但需要遵守男子年齡組舞隊的秩序。婦女可接於初入年齡組的舞隊後,不能隨便插入男子年齡組的舞隊中,特別是未婚之女青年,孩童可接於婦女的舞隊後。較長的婦女在此祭儀中,可以擔任領唱及領舞的角色,故此,宴靈祭的歌舞較活潑輕快,舞步的變化比前項多,歌聲也較圓融悅耳。此外,宴靈祭進行的時間也較長。祭禮中尚有(1)Pa li mo(2)Pa ga la t(3)Pa ka ya t等活動的進行8.。
(1)表揚優秀的人物及組織:此項活動關係到部落的榮譽,不單是個人或組織的榮耀。因此長輩和部落的族人都很注重表現優良的個人和組織,表揚的方式完全公開的在宴靈祭中宣佈。雖然獎賞並不是什麼貴重的物品,但實質上他們是被全部落的人尊重、肯定。表現差者將受男子年齡組織的體罰和辱罵。
(2)Pa ga la t是婦女在此祭禮中對自己已進階的兒子,給予公開的肯定與介紹,讓族人知道已有一個已成長的兒子,是家族的榮幸和部落的榮譽。
(3)Pa ka ya t此項活動是為未婚的男女青年而設,在宴靈祭中進行是為分享祖靈的祝福,使未婚的男女青年在長者們的安排中,能締結良緣。因此,豐年祭進行到此階段已是最高潮,男女老幼都已熟練了歌舞,青年領導組在歌舞中將未婚的女青年,從婦女的舞隊中一一的帶入到男子青年組的舞隊中。讓男女青年一同共舞,彼此交流,使整個的祭儀充滿著和諧共融的氣氛。
3.送靈祭:送靈祭是豐年祭的最後一項祭儀,是由婦女組成的舞隊。進行的方式是圍繞著聖火歌舞,領唱者唱完禱詞後,初入男子年齡組織的青年將聖火撲滅,而後婦女的舞隊開始以螺旋形、蛇形、八字形等不同的隊舞,舞出會場到部落的各路上及巷口中,將參與此豐年祭的諸靈送走,結束此年的豐年祭。

三、豐年祭的延伸
結束了狂歡的祭儀後,全部落的族人又進行另一項的共融活動,此項活動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
(一)Pa ki ag an漁撈活動
與前項已述的捕魚同屬小型的祭禮,但在性質上不同。捕魚婦女和孩童不能參與,完全屬男子年齡組組織的捕魚活動,漁撈則是全面性的祭禮,因此婦女和孩童都可以參與。進行策劃的組織是青年領導組9.,漁撈的方式是男子年齡組組織由下游往上游進行漁撈,婦女和孩童則跟隨其後漁撈,直到支流的上游結束此漁撈的活動。男子年齡組所撈之魚類歸公,由婦女烹調。當晚全部落的族人進行共融晚餐,其他婦女和孩童所獲之魚自行帶回。
在阿美族傳統文化的祭禮,部落任何一家若有婚祭或喪祭等不同祭儀,漁撈的活動必在這二項祭儀結束後進行。筆者依據同鄉的前輩在訪談後得知,漁撈是為表示祭儀的完成,將不會有其他是非之意。由於豐年祭是屬傳統的宗教祭禮,故此,漁撈的活動進行的也較大型。進行漁撈共融晚餐時,男子年齡組各組自成一組進餐,婦女和孩童則以家族為一組或兩家合併進餐。烹調的食物有糯米飯、米糕、醃肉和漁撈的魚類及各種野味。
(二)播種
小米是阿美族的主食10.,祭典結束後大家開始日常的勞力工作。燒墾山田播下小米及其他穀類,使山田生產五穀,迎接將到來的豐年祭。

貳、由「豐年祭」瞻望信仰中的「感恩祭」
一、在基督信仰影響下的豐年祭
基督信仰大約在一九五O年初,開始在筆者的家鄉傳開,當時首先接受此西方宗教的是筆者的父母。此後母親便在本地宣傳基督的訊息,使本村的阿美族人在彼此宣傳訊息中,陸續信奉唯一真神——天主聖三。此後天主教信仰已普遍的被阿美族人接受。阿美族人在尚未信奉西方宗教之前,神觀的核心是人靈、精靈、神靈、祖靈及惡靈、妖怪等神11.。因此,他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禁忌。
自基督信仰來了之後,由傳統的信仰到接受新信仰之後的轉變最為顯著,傳統信仰和新信仰的融合提昇了其文化。故此每逢仲夏至初秋,阿美族各部落進行的豐年祭祭典,雖仍持有傳統的祭禮,但基督的名號已替代了阿美族人的傳統信仰。在進行豐年祭祭典之前或中場有一台彌撒,使豐年祭更具有宗教性質。但相對的,阿美族的傳統社會結構及文化,也因著基督信仰的來臨及國家政府大社會的各項措施,削弱了傳統社會組織的多項功能。
二、豐年祭與感恩祭的差異
(一)相同點:
豐年祭和感恩祭均屬宗教的禮儀,參禮者都是祭典中的司祭;個人都有應盡的角色,大家彼此分工合作各盡其職。祭典中有歌有舞,將全部的肢體呈獻在祭典中,並在祭典中奉獻日常的成果,如小米、酒、餅等物。整個的祭儀表達了信仰的核心,是神親臨的方式,參禮者不再是個體,而是在神內團結、分享、共融。
(二)不同點:
豐年祭雖是表達宗教信仰的祭禮,但其內涵缺乏降生性的奧跡——生命的根源,參與者面對的神只是祖靈,是由人來的神,因此,在實質信仰上是空洞的,在具體生活中不能提昇人靈。在整體的禮儀中雖充分的顯出彼此的分享、共融,但並沒有來自基督的生命分享與共融。
然而感恩祭中的基督,雖是充滿人性的人,但他是來自天主的真神。在感恩祭中基督親臨於聖事中,讓信友分食他的體血,滿足人靈的需求,也使分食他體血的人得到生命。因此在感恩祭中沒有種族之別,更沒有職業、富貴貧賤之分。信友在教會內藉著聖事、聖言,形成一個有生命交流、共融的大家庭。

參、結語:在禮儀本位化的聲浪中如何提昇豐年祭
教會多年以來,在禮儀上一直努力改進,也希望在禮儀上適應本地文化,使信友藉著禮儀,更積極的參與教會的活動,並能從不同的禮儀中得到力量泉源。但是,台灣的教會禮儀本位化的推行,雖也在多年以前已開始推動,但尚未普遍的在各區進行,只有某些地區或堂口有較顯著的以當地的文化進行禮儀。因此,仍有許多信友無法享受到禮儀的滋潤及聖言的淨化,特別是本文所論之原住民的信仰生活問題,筆者依過去的經驗,在許多阿美族的信友及親友的往來中,發現他們的信仰生活很膚淺,缺乏信仰的動力及活力,是由於教會的禮儀生活無法與他們的文化、生活及生命有更深的交流。從他們參與彌撒的態度和神情來看,彌撒已成了他們的一種負擔,更令人不解的是,參與者皆是婦女和年長的男信友,孩童及中年以下的男信友少見於彌撒中。此外,參與了聖體聖事卻不恭領主的體血,也難於活出信仰的果實。
從另一角度看,阿美族人的生活,很容易聚集在一起。在他們的集會中常是充滿歡笑,有活力,能歌能舞;共融的氣氛令人羨慕,工作不管有多忙碌,都能參與此類的聚會。故此,台灣的教會團體對於原住民的信仰生活,有待積極的從旁輔導,讓他們從傳統的文化與基督信仰的揉合中,發展出新的動力。或安排適合於他們傳統文化的禮儀,使他們的信仰具體落實於生活中。並在不同的時空以新的精神及態度,發揮其傳統社會組織的功能,為地方教會及國家服務,並在現實生活中與別人共享主的恩惠。

參考書目:

  1. 宜灣阿美族三個儀式活動的紀錄,78年6月,原著者:黃貴潮。編譯者:黃宣衛。發行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印刷者:永裕印刷廠。代售處:三民書局、及人書局。
  2. 再談宜灣阿美族的ka wa s觀念,78年8月31日,台灣風物第39卷第一期抽印本。
  3. 神學論集31,66年4月,出版者:光啟出版社。文題:山地牧靈工作的反省與探討,作者:單國璽。

 

附註:

  1. 宜灣阿美族三個儀式活動的紀錄p.1。
  2. 同上p.3。
  3. (1)Pa ka ro ga y初入年齡制者,(2)Ka pa h青年,(3)Ma ma在阿美語是父親之意,亦有為首之意,(4)Mato 年老者,(5)Ka la s退休者。
  4. 同2.。
  5. 一種植物,體膚碰觸即癢。
  6. 秀姑巒溪。
  7. 宜灣阿美族三個儀式活動的紀錄p, 200。
  8. (1)Pa li mo表揚優秀之人物,(2)Pa ga la t,(3)Pa ka ya t擇偶。
  9. 同6.。
  10. 目前已改種水稻。
  11. 同1. p.4.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