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John Navone, S.J.著 邱宜華 譯 . |

 

89
神學論集
(1991)p.405-412
   

美的力量

 

John Navone, S.J.著
邱宜華 譯

 


美有吸引召喚我們的絕妙力量,真正的美是一種吸引力,它為我們真正有益。希臘人明白此中道理,他們把美命為Kalon,是由動詞Kaleo來的,意思是召喚或打招呼。因此,一如人的成就具有善的吸引力,美也是所有成就的先決條件。事實上,美是一切動機、抉擇和行動的中心,因為除非我們被美好的事物吸引或感動,我們無法抉擇和行動。每個召喚,是對吸引我們的美善事物之招呼有所回應。真美一如真善具有魅力,它吸引我們執著、實行和有所成就。生命若沒有美,也不會有動機,人類將隨波逐流失去人性。

美的真義
真美如同真善具有吸引力,它是人們生活、認知、道德的提昇和宗教上自我超越的動力。這構成人的真實面。若無美的吸引力,知識、道德和宗教上的善將失去它們改變人類生活的力量。真美如同真善,在人們的真實生活中,賦予力量,使人類能忘我地去尋求成就。
大男人主義傾向於輕視美,視美為多餘的、裝飾用的和「女性」的;且忽略美對人類卓越成就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美與心智的生長、發展和成熟的五個最基本條件有關連:此即羅洛根所說的五個超越條件:專心、聰明、理性、負責與投在愛中。美是真善的力量,足以用來駕馭、注入和集中精神,使人成為聰明的、理性的、負責的和摯愛的。美的力量推動和支持研究與了解,思考與判斷,討論與評價,決定及行動。人性成就與卓越的吸引力喚起讚嘆或驚訝,以及隨之而來的滿足和喜樂。
至高無上之美的創造力量,反映在兩性相互吸引之美及其創造力量中。男性與女性相互吸引之美是人類生命故事的起點。人類的實存,證明了美的力量。存有或不存有的問題是美與美的動能。

聖者與聖經的見證
天主之美的見證聖者之一聖奧斯定,在思及他的放蕩生活之後,大聲呼喚:「我愛你太遲了,萬古常新的美啊!我愛你太遲了。」佛里諾的聖女安琪拉(1248—1309)詳述她的神視經驗說:「我看到美是如此偉大,以致我不能說出關於它的一切,啊!所有的善,都在我所看到的至高無上的美之中。」聖十字若望(1542—1591)述及神聖之美的宗教經驗說:「所有受造物的美與天主無限的美相比,盡是醜陋至極。」
智慧書述及天主是世界上諸美的源泉,它譴責外教人崇拜太陽、月亮和星星,為它們的美麗著迷且奉之為神。他們應該知道,真神、一切美好的主宰,遠超過它們(智十三3—5)智慧文學也肯定智慧的言語的美麗(箴一9;四9)。聖詠作者描寫天主「披帶美麗」,「穿上讚頌和美麗的衣服」,「在祂面前有讚頌和美麗」(詠九二1;一O三1;九五2)。
舊約中的末世論有很多地方提到什麼是美麗,也提到默西亞和耶路撒冷未來的美麗(依五二1,六二3;匝九17)。在末日上主將作祂子民的榮冕和華麗(依廿八5)。依撤意亞曾預言以色列在末日的喜悅,「他們要看到吾主的榮耀和祂的美麗。」(依卅五2)天主的美啟發末世的喜悅和歡樂。
榮耀和美是保祿思想的中心。起初我們隸屬於天主,且能看到祂的榮耀和欣賞祂的美(羅—21,23)。一旦我們隸屬於罪惡,我們就再也看不到祂的榮耀或欣賞的美了(羅三23;弟後一9)。耶穌基督死亡和復活後,我們從罪惡的權勢中被釋放,在基督的面容上,我們看到天主的榮耀和欣賞祂的美(格後三18;四6)。當基督最後來臨時,我們不再犯罪,不再死亡,我們不但要看到天主的榮耀,且要欣賞天主的美。而且,我們自己要成為榮耀的和美麗的(格前十五3;格後三18;斐三21),完全接受上主的榮耀和光輝。
根據保祿書信和第四福音,榮耀或美可從三方面來了解:(1)天主生動而光輝的臨在拯救祂的子民(路二9;九31;默十八1)。(2)天主的榮耀和美所停留或統治之地:聖殿(默十五8);新耶路撒冷(默廿一10)。(3)默西亞時代或是天國,顯示的特徵(谷八38;十三26;十37;瑪廿五31—46)。
無論何處,在拯救祂的子民時,天主至高無上的善顯揚出來,祂的榮耀與美也隨之自明。目前,在這現實世界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天主光輝的善,從各方面對著我們不斷地顯揚著。在末日的世界中,我們將看到它的圓滿和美,面對面享見天主的直觀,將是所有為天主美的力量轉變的人之永遠喜樂。

神學家論美
多瑪斯在迪奧尼斯所著《天主名字》的註解中,主張神聖的美是創造的動力。因為天主愛祂本身的美,神願意儘量地分施它,傳給受造物祂自己的肖像。祂是他們光耀的根源,受造物的每一型態美妙地分享天主的光耀。因為受造物的存有都是由型態構成的。多瑪斯肯定美是萬物存有的根源。上主出於愛祂自己的美,使萬物生存,且感應和保護它們。祂創造宇宙,使它美麗,以反映祂自己的美。天主至高無上的美,願意萬物在祂圓滿無缺的美中變得美麗。
多瑪斯認為美是天主基本名號中的一個,它描述出上主的本質。他找出一個特殊原因,把美歸於聖子,天父的肖像,因為吾人特別喜愛將美與形像聯結一起。祂是天父完美的肖像,因為祂完全地分享天父的神聖本質。祂是天父光輝與清晰的聖言。當我們說話時,我們心智的光照耀在我們的言語裡,使它們清楚明白,我們的話怎樣清楚,我們的思想也那樣清楚。當天父說出祂神聖的話時,它完全表達了祂自己,以及祂心智的明亮。當天主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時,祂神聖的美取得了一個看得見的形像。基督有神聖的美,因為祂分享了天父神聖的本質,所以保祿肯定的說「祂有天主的形體」(斐二6),以及「因為是在基督內,真實地住有整個圓滿的天主性」(哥二9)多瑪斯又繼續表示基督有倫理上一切德行的美,特別是正義和真理。祂充滿恩寵和真理(若一10)。基督有可愛的正直,和各種美德的行為。經由恩寵(此字指完美),我們知道天主的美;我們喜歡看到祂完美的形像,和聽到祂降生或人的聖言。
美的神學需有下述的正確預設。天主的作為在哪,天主就在哪,萬物存在何處,天主的作為即在那裡,一切真善美,天主都參與其中,使其具有創造性、持續性、完美及圓滿無缺性。天主在祂的化工中,是創造者、支持者、終結者,以及一切真善美的大成。
天主是至高的,絕對的真理和美善,也是一切附屬的、有限的真善美的標準與尺度,凡物離開天主,它的創造者、支持者、終結者與大成者 ,即不再是真、善、美;凡物脫離脈絡即非真、善、美,天主是所有真、善、美的最後脈絡。
天主有意識地洞察自己的真,有意識地愛自己的善,有意識地欣賞自己的美。天主洞察、喜愛、欣賞一切祂所創造的、支持的、終結的和成全的事物。離開這樣一個天主,那麼沒有任何東西是可洞察的,可愛的,以及令人喜悅的了。
天主是祂所洞察、喜愛、欣賞的一切的基本。天主的洞察、喜愛和欣賞表達在祂所創造、支持、終結和成全的一切中。天主洞察祂所喜愛與欣賞的一切,祂愛祂所洞察與欣賞的一切,祂欣賞祂所洞察與喜愛的一切。

耶穌基督的美
在有限的歷史上,最完全地表達天主洞察真,喜愛善和欣賞美的是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和祂天父的神,已經遣發給人類,使他們有分享天父洞察真,喜愛善和欣賞美的能力。天父將祂的兒子和神賜給我們,使我們能分享我們的創造者、支持者、終結者和完成者,對真、善、美的洞察、喜愛和欣賞。
因為天主把祂自己的真、善、美給予我們。我們才能喜愛祂的善、洞察祂的真和欣賞祂的美。惟有天父是善的(谷十18),祂在聖言的至善和真理中,在祂聖神的喜樂中分享給我們祂的善,天主真善若未被欣賞到,它也不被洞察,因為天主是真、善和美。自真福而來的喜樂,證明我們認識天主真善。
天主是至美的,因為祂欣賞祂的真和善,在一切受造的真、善中,散發喜樂的至真和至善。如果真愛是對真善的忠實、負責和承諾,真美是在這種真愛中散發的喜樂和愉快的光輝。真美是真實可愛者所散發的喜樂和愉快之吸引力。無論在何處,天主的真理和聖善吸引我們,改造我們,推動我們,使我們改變和快樂。天主是真、善和喜樂的。天主的美,在祂的真、善和喜樂中散發出來。天主是美的,因為祂的真、善和喜樂吸引或聚集所有的受造物歸向祂。
天父的美或吸引力,聚集我們歸向祂的聖子(若六44);因為看到耶穌,就是看到天父(若十四9)。在耶穌基督內,看到天父的美會帶來喜樂和歡悅。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耶穌的日子(若八56)。我們已經看到天父惟一聖子的光榮(若一14),祂是不可見的天主完美的肖像(哥一15),天主光榮的反映(希一3)。當祂從地上被舉起時,要吸引眾人歸向祂(若十二32)。被釘與光榮的耶穌,散發惟一真天主愛人的美。這愛聚集眾人歸向祂,使祂的喜樂存在我們內,使我們的喜樂圓滿無缺(若十五11)。
唯有天主是真光或真美的基礎和源泉(詠六二6,8)。當撒旦將世界上的國度與榮華呈獻給耶穌時,耶穌回答說:「你要朝拜上主你天主,惟獨事奉祂。」(瑪四8—10)具有誘惑性的美與真正的美是對立的,那是一種外表之善的吸引力或引誘力;它能危及人的優越和真實性,以及其相隨的喜樂。真美常是真善的吸引力。人性中的神聖與人的優秀性和真實性,散發真美,喚起喜樂。天主召喚尋求和服事祂的人,反映祂的美和傳達祂的喜樂。所以,看到耶穌,就是看到美和認識祂為之生活的天父的喜樂。
在真福八端中,耶穌向祂門徒許諾的不僅是愉快,而且是與天父交往的喜樂。心裡潔淨的人要看見天主(瑪五8);「……我們必要相似祂,因為我們要看見祂實在怎樣」(若十三2)。多瑪斯發現真福八端有它的順序,它是自我們承認對天主的需要時開始,直到我們分享祂的和好的愛為止(神學大綱11—1,69)。與喜樂為伴是同被釘與復活基督為伴。真福八端所表達的是走在苦路上,愛天主在萬有之上的喜樂。這是那些惟獨依靠天主支持的貧窮人的喜樂(詠1,34,40,84,112……)。雖然圓滿的喜樂是在永恆中間,但是,至少現在我們已初步地,部分地經驗了它。現在心靈純潔的人已能在模糊的鏡子中看到天主的美(格前十三12)。

美,感官的慾樂和心靈的喜樂
對喜樂和慾樂之間的差別,有個概略的補充,看來是適當的,出自真善和真美之喜樂與慾樂不同。在價值和慾樂之間能有張力,但價值和喜樂之間沒有張力。動物能經驗到慾樂,卻不能體驗與價值具有自然連繫的喜樂。真福八端的喜樂根植於真正的價值。保祿在書信上列舉說,喜樂是聖神果實中的一個,且被置於愛德之後(迦五22)。喜樂與痛苦是能並存的,「……讓我們以堅忍的心去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祂為擺在祂面前的歡樂,輕視了凌辱,忍受了十字架,而今坐在天主寶座的右邊」(希十二1—2)。
人人都尋找喜樂。你在何處找到它?一般說法視慾樂是通向喜樂的路。消費者的社會教導的是舒適與慾樂的「福音」,且被視為喜樂所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然而耶穌基督的福音有不同的真福。喜樂與慾樂是不同的,兩者之間常常有著衝突,我們對喜樂永不會厭倦,我們會厭倦慾樂。喜樂是聖神果實中的一個,當我們尋求慾樂做為目標時,容易導致肉慾的行為,與天主和其他事物相對立(迦五20)。喜樂能替代慾樂,使人不必隸屬於慾樂的需要。慾樂不能代替喜樂,也不能在沒有喜樂的地方創造喜樂。喜樂像一切其他的善,是外溢的,與喜樂的人在一起真好。尋求慾樂則不同,容易使人孤立。
喜樂與愛同在,根據多瑪斯的說法,在愛的喜樂中,我們找到存在的完美。熱愛真善,我們找到了喜樂,即使它不包括實用性或慾樂。道德人不是享樂主義者,他們經驗到人性完成的喜樂。道德的美吸引他們,因而他們選擇它為終極的目標。對此終極目標的希望與親近,使道德人的人性喜樂達到極點。這證明我們應當為生命找到目標,它連同喜樂,導致生命的完成。沒人能為我們做這些,就如同沒人能為我們吃飯一樣。
在一切事上愛天主的喜樂,引領我們與那些同樣地愛和同樣地希望的人分享喜樂。在痛苦和窮困時,這樣的喜樂也能存在。保祿在他的使徒生活中,經驗到十字架的喜樂。他甚至斷言,即使在他們的痛苦中,天主的僕人常是喜樂的(格後六10)。保祿完全不關心他自己,只要基督的道傳揚出去,他常喜樂,他樂於為信仰和教會受苦(哥一24)。我們喜歡為我們真愛的人受苦,即使痛苦和死亡,真愛的喜樂是不能擊敗的。耶穌喜樂地為祂的朋友捨棄生命,為使他們也有喜樂(若十五11)。
另一方面,不耐窮苦,追尋群黨,能成為渴求慾樂的根源。但是,感覺性的快樂,不能替代喜樂;反而帶來更深的痛苦,因為這樣替代喜樂的方法,基本上與人類獲得喜樂的原則不合。
喜樂和慾樂能共存與互相增強,其條件是已經先有了喜樂,而且某種意義下強於慾樂。基督徒的生活不意味一無喜樂,既便慾樂在減少。慾樂不是喜樂不可或缺的條件。為了慾樂,而解決一個衝突,並不能增加真正的喜樂。真實的基督徒生活,常是與天主之間的一個喜樂的盟約,祂是愛,藉耶穌基督和十字架之神,美妙地顯揚出來,強力地吸引人類。
真實的愛、友誼、盟約和團體都與美有關。柏拉圖和來自他的哲學,認為美是使人或物成為可愛的品質,奧斯定肯定「祇有美的東西受到愛;……我們情不自禁的愛美」,如果這是真實的,如果「美者,悅目也」這定義是對的,那麼真愛不能無賞心的瞻仰。由此可說,馬爾谷福音的耶穌受洗(谷一11)和顯聖容(谷九7)的敘述中,從天上來的肯定耶穌是天父愛子的聲音,意味耶穌是中悅天父的美的兒子。祂是天父喜愛地,欣賞與肯定的降生成人的天主之美;「你是我的愛子;我因而喜悅。」(谷一11)。中悅或喜樂永遠是對降生成人的天主之美的適當回應,藉著祂,在祂內,基督信仰的團體,認識天主是美。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