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曹立珊. |

 

87
神學論集
(1991)p.035-047
   

雷鳴遠神父對修會教育的貢獻    

 

曹立珊

 


一、前言
雷神父雖然不是科班出身的教育家,也沒有寫過一套有系統學術性的教育論著,但他對青年教育工作,特別修會青年——本(耀漢)會修士及德來會修女——的陶成,下過不少的功夫,費過不少的心血,出過不少的力量,也收到了相當豐碩的成果。我們雖不必給他冠以「教育家」之名,他卻作了「教育家」之實。
有如耶穌基督在世時,雖然沒有興辦學校,也沒有著書立說,只是傳道施訓,可是被當時的社會人士公認為傑出的「師傅」(若三2),更為後人稱之為「萬世師表」。
我們可以說,雷鳴遠神父是以耶穌基督的「教育模式」來從事教育工作的。
羅光總主教校長給我的講題是:「雷鳴遠神父對修會教育的貢獻」。前面說過,雷神父沒有遺留下有系統的教育學論著;在文字方面,只有從他手寫的本(耀漢)會會規和他給親友們寫的書信中,可以找到一些零星而片段的有關教育的言論;在他口頭的演說、談話和證道中,當然有不少有關培植會士、教育群眾的理論和方法,但也是片段的。
我是雷神父的一個小學生,是他創立的耀漢小兄弟會一份子,我追隨他十年,不只聽過他很多次證道和談話,也受過他「春風化雨」的培育(我曾寫過一本《春風十年》小書,是敘述我十年受雷鳴遠神父培育的經過的小冊子),對他的修會教育及教學方法,知道一些。但是,可惜我沒有作過較深的學術研究,沒有能力把雷神父的零星教導,作有系統而又有學術性的敘述,只是就個人記憶所及,作一些枝枝節節的報告而已。

二、雷神父施教的主要內容
為評估(肯定)雷神父對修會教育的貢獻,應該先了解他對修會會士施教的主要內容,或更好說,他施教的「特殊內容」是什麼。一般的修會教育科目,雷神父當然也不放過。不過如果沒有特殊引人入勝之處,我們就不贅言絮煩了。
雷神父不同凡響的施育內容,也就是他理想的修會會士——特別他創立的四個修會團體(耀漢小兄弟會、德來小妹妹會、輔助傳教會SAM、鳴遠女子服務園AFI)的成員——是什麼樣的形象呢?
據我所知,雷神父心目中的小兄弟和小妹妹,也就是他時時處處、諄諄教誨、循循善誘、志在塑造成的修會會士有三個特徵:(1)獻身於主的人,(2)為人服務的人,(3)忘我的人。分別簡述如下:
1)獻身於主的人
在雷神父的心目中,一位會士應該是完全獻身於天主的人。他形容這樣的人應該是「天主之外無物」的人。換句話說,應該是一位「聖人」。
——雷神父說:「小兄弟(妹妹)的生活目標是最狹義的『成聖』。換句話說,他的心靈時刻不離的志願,是成一個『真正完全的聖人,與列品諸聖沒有絲毫差別的聖人。』」(雷公手寫會規:4)。
——他在另一處又寫說:「小兄弟(妹妹)的人格,非神化不可,非真正的成聖不可。」(手寫會規:15)。
雷神父不只希望(培植)修會會士成為聖人,他也勸勉所有的人成為聖人:
——他寫信給初領聖體的胞妹麗西說:「……我是多麼愛你,多麼願意你成為一位『聖女』,而初領聖體正是開始成為聖人的好日子。」(雷公書信集3頁)
——他鼓勵(培育)胞弟伯達說:「可愛的弟弟,……我們二人都成要成聖人,成大聖人,真正的聖人。」(雷公書信集14頁)。
——在寫給伯達胞弟另一信中說:「可愛的弟弟,我們二人絕對要成聖人。……我們要成聖人,我們要以全力工作,使我們達到成全。」(雷公書信集21頁)。
——雷神父得知湯高達(作霖)神父決定來中國傳教後,曾函告他:不要想以「學識」,而要以「聖德」來做好一切;不要想做一個「普通好人」,而要做「聖人」(雷公書信集74頁)。
——雷神父在天津傳教時,曾致函在涿州傳教的湯高達神父說:「極可愛的弟兄,……加油啊!我們要『成聖』!我們還不算老,不可說『成聖』太遲了……哦!我們真該是聖人!」(雷公書信集515頁)。
總之,雷神父不拘給什麼人寫信,或與人談話,甚至給他尊重的首批國籍主教,尤其給他的男女子弟(鳴遠四團體)們寫信,總是不厭其煩的鼓勵大家「要成聖人」。
雷神父就像一位有愛心又有耐心的雕塑家,以他的一言一行(身教),就像用刀斧,腳踏實地卻從容不迫的,在粗糙軟弱的泥土人身上,來塑造天主的形像——聖人。
2)為人服務的人
雷神父告訴我們:依照基督(瑪廿五40,45)和聖保祿(格前十二)的教誨,獻身於主的「主」,不只指主個人,而是指祂的「奧體」——所有的人。所以獻身於主的人,一定也是「為人服務」的人——傳教救人的人。
在雷神父的時代,教會對修會生活的意識,還是「遯世」——成己而不成人——的成分較多,修士,特別是修女,到社會上服務是很少見的;如果會士到戰地救護傷兵,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行動。
雷神父是一位「走在時代前浪」的人(雷公手寫會規:5),六十多年以前,他初創「耀漢」、「德來」兩修會的時候,就揭示了他這新修會的目標是:「在家(院)苦修,出外傳教」。以後他把「傳教」二字改為「以天主教精神參加社會服務工作」——參加復興民族之偉大事業(雷公手寫會規:4)。
他不只以言語文字宣傳這新思想並教導本會會士,而且更以行動(曾三次領導本會會士參加抗戰工作,最後竟為抗戰殉國。)來實現這符合福音精神的新思想。
至論他傳教(為人服務)的方式和態度,更與當時在中國傳教的大部分教士不同。如所週知,那時在中國的外籍傳教士,大都「優越感」太重,不僅輕視自己口口聲聲要拯救的中國人,而且壓迫他們……。因此,天主教在當時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洋教」、「殖民教會」、「文化侵華的先鋒」,甚至說教會是「外強政治侵略的先鋒」。
雷神父不僅不和他們同流合污,而且反其道而行。他依照基督和聖保祿宗徒(迦四4-5;格前九19-23)「為救一切人而成為一切人」的精神,把自己變成了「中國人」。他穿中國服裝,吃飯用筷子;當時(清末)國人男子還在留髮辮,他願意立刻變為中國人,曾寫信給胞妹,要她剪下金髮寄來,讓自己用來結成一條髮辮,佩帶頭上;雷神父學中國語言,不像其他外籍傳教士用羅馬拼音學習,而是認中國字,讀中國書,吸取中國文化;他也用毛筆寫中國字,而且寫一手相當漂亮的行書字。

民國廿二年,長城抗戰期間,雷神父率領三十多修士和二百多教友,在火線搶救傷兵的時候,一位戰地記者訪問他,首先問他是那一國人,他好像一位國學根柢很深的學者,脫口說出了一句既高雅又富有意義卻很幽默的話:
不要看我的鼻子,(以手指鼻尖)
不要看我的眼睛;(指右眼)
要認透我的赤心,(拊胸)
我是一個道地的中國人!
雷神父深知他這種作風不容易為一般人所了解,更不容易獲得人的認同,他不失望,他設法抓住任何一個機會,向人(連反對他的人,甚至他的上司)解釋(有教育作用)他為什麼要作中國人。他除了說明是為仿效基督和聖保祿宗徒以外,也說明這是傳教最有效的方法。他說:
「傳教士應該屬於他的時代和地域(當然不能同意它的惡);要生存在時代的風尚、思想以及思想和言語的方式……。」(信:28頁)
雷神父來中國那一年,正是八國聯軍侵華第二年,他看到外國人欺壓國人,極為憤慨,他誓言要站在中國人一邊。他給他胞弟伯達寫信說:
「……我要全心、全靈、全力做中國人。……這是我的命運,中國是我的祖國,中國人是我的弟兄,是我的孩子,我愛他們,常為他們祈禱。」(信:33頁)
雷神父對這問題還有一句更動人的話,他說:
「假如聖保祿仍是猶太人,誰救我們(歐洲人)脫離黑暗?假如我仍做歐洲人,便是一具殭屍;人在一地傳教若不成為其中的一員,便不認識這些人;人若不先奉獻自己,便不能獲得別人。……」(信:53頁)
雷神父這富有「先知神恩」的遠見,卻不為當時的外籍傳教士所接納,而且受到強烈的排斥與抵制,甚至受迫害。但是他不屈不撓,孤軍奮鬥,在不違反上司命令之下,依然宣示。(教育群眾):「中國歸中國人,中國人歸基督」,為達到「普世教會」在中國成為道地的「地方教會」(梵二文獻傳教:11-18)。
3)忘我的人
雷神父告訴我們:為陶成一個「完全獻身於主和真誠為人服務」的人,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忘卻自己」,換句話說,作事不為自己著想。正如主耶穌說的:「誰願跟隨我,必須棄絕自己」(瑪十六24)。或如聖保祿宗徒所說的:「要脫去舊人」(弗四22;哥三9)。
雷神父在他手寫會規上,要他的門生成為一個「天主之外無物」的人,就是:「天主之外,小兄弟一無所圖、一無所願、一無所希、一無所期」。
他用清楚的話說:「小兄弟只有義務而無權利,能夠以『有權』要求的,只有一個,就是達到入會宗旨——苦修成聖。」(手寫會規:10)。
雷神父非常重視這「忘我」精神的修養,他在教育門生時,在這方面下過不少的功夫。他為引人注意,發明了不少使人驚奇的新名詞,比如說:「打擊我,打倒我,打死我」;或說「全犧牲」,「全死」……。他解釋「全死」精神的具體行動,在於會士把個人一生的前途,全部交由天主代表(上司)來處理。他為本會會士規定了在入會前應立志許下:「將來盡何職務,去何地方,領受聖秩與否,全任由上司安排,個人毫無選擇。」(耀漢會定志文)
4)「全真常」的人
雷神父為強調修會會士應完全獻身於主並真誠為人服務,他用了另一個更新穎更響亮的名詞來形容他理想中(他要塑造)的會士,這個名詞就是名聞遐邇、膾炙人口的三字訣:「全真常」。
這三個副詞是「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的縮寫。它的意義就是:完全不為個人著想,真誠愛主愛人,而且百折不撓,常積極樂觀。
雷神父晚年十數年(創立了鳴遠四團體後)就用這三句話訓練他的門生,並定為這四團體的基本精神。
當他在證道時開始透露並強調這三句話的時候,引起了聽眾很大的注意和興奮,人們除了給與熱烈的鼓掌外,開始給這三句話命名了:有人叫它是「修身三格言」,或修身三字訣,也有人稱之為「處世九字訣」的。不管人們怎樣稱呼它,雷神父自己則稱之為「神修綱領」。
有關「全真常」的資料,我曾寫過一本百餘頁的小冊子,書名是《雷鳴遠神父的神修綱領》,可供大家參考。

三、雷神父施教的方式
在本文開始,我們就談到雷神父是以耶穌基督的「教育模式」(傳教方式),來從事教育工作的。
基督和雷神父施教的方式有不少可以提供我們仿效或作參考。這裡只提出三個,並加以簡單說明。這三個方式是:(1)隨時隨地施教;(2)有教無類;(3)以身作則(身教)。
1)隨時隨地施教
雷神父雖然學識淵博,口才極佳,是當時公認的大演講家,而且越是在大場面,越能發揮他的演說天才。但他在傳道施教工作上,並不只等待「佈道大會」或「特別慶典」,才一顯身手;他有如基督一樣,隨時隨地施教。不論聽眾多寡,不管在什麼場合,不論外面環境如何,也不管自己心境怎樣,他都是遵照聖保祿的指示:「……務要宣講真道,不論順境逆境,總要堅持不變……作傳福音的工作……」(弟後四2-5)。
比如:他從大好傳教園地——天津被調(發配)到窮鄉僻壤時,他還是向在樹蔭下休閒的老人傳播福音。他又被充發到言語不同的浙江寧波時,他不能用言語,就用祈禱和文字——書信傳道施教。後人收集並出版的雷神父信集中文版七百餘頁,幾乎每篇都是屬於傳道施教性質的。也就在此時此地(一九一七年寧波),他給當地趙主教(Msgr. Keynaud)寫了一封信號稱〈傳教大憲章〉的萬言書(雷鳴遠傳281-299頁;鳴遠書信集195-228頁)。
至論他創立耀漢、德來兩修會後,除了集體訓練(講道、授課、退省……)外,更是隨時隨地,以言以行,不拘形式的培育每一位修士修女。
2)有教無類
雷神父傳道施教的另一方式,是「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在雷神父眼中沒有所謂「朽木不可雕」(公冶長)的人。在已故方豪蒙席寫的〈雷鳴遠司鐸事略〉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可以說明雷神父這一施教方式。這段文字如下:「……雷公創立耀漢(男)德來(女)二會,入會者不限資格,兼容並包,從者如歸。先後多至六百人,無貧富,無老幼,農、工、商、軍、政、學各界,以及僧、道、丐、匪,咸來請益,公提撕警覺,過化存神。……來遊者似蓬從風,如川赴壑。語曰:『人能弘道,道藉人弘。』洵哉!(絲毫不錯)。」
他不僅對培育會士抱這種態度,對任何人的施教方式都是如此。
3)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身教」。
雖然從事教育的人,無不推崇這種教育方式,也都大力鼓吹並推動它的實施,但真能作到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無疑的,雷鳴遠神父在這方面是大家公認的傑出人物。
雷神父一生雖然很謙虛,但並不虛偽,他坦白承認自己「不講不想實行的道理」。他曾說過:「我一生待人接物,唯在一『誠』字。」
認識雷神父的人——連反對他的人在內——都承認他是一位「言行一致」,甚至是一位「先行後言」的人。
雷神父一生的最後十數年,他為培育耀漢、德來兩修會會士,除了聖經外,沒有其他的書面教材,連「成文會規」也沒有——流傳下來的雷神父手寫會規,是在他去世前三個月,雷震遠神父強迫才寫成的。那麼那十數年,他憑什麼指導並管理近三百男女會士的精神和形體生活呢?
答案很簡單:雷神父的一言一行,就是兩修會的「活會規」。
他不僅自己以「身教」來培育會士並教導群眾,他也勸導我們小兄弟(小妹妹)要重視「身教」的傳教方法。他在會規第四條上說:「為『榮主救人』,雖然也應該以言語直接宣傳,但小兄弟(妹妹)最當注意而勉力應用的方式,是主基督所教誨我們的,祂說:『你們是世界的光;……你們的光要在人前照耀,好使人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瑪五14-16)。
主又說:『天國好像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裡,直到全部發了酵。』(瑪十三33)。
小兄弟(妹妹)本著這聖訓,先自成酵母(福音化的人),然後進入社會,埋頭苦幹,為人服務,以其『善行』作為傳播福音最實際、最有力的工具。」(雷公手寫會規:4)
有關雷神父實行「身教」,最後敘述一個小故事,作為結語。
三十多年以前,比國魯汶大學名教授葛樂克(J. Leclerc)蒙席,曾以極生動的筆觸用法文寫了雷神父傳記。他另外寫了一篇短文,題目是〈我是雷鳴遠的學生〉,他說除了耶穌以外,我甘心說「我是他們的學生」的人很少。……但我確信雷鳴遠是我的一位老師。
雷神父是我的老師,不是因為他的學識淵博,也不是……只因為雷神父是一位「天主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堪作我的師表。

四、雷神父對修會教育的貢獻
由於本人和雷鳴遠神父的親密關係,由我來談這問題,實在不相宜。既然羅總主教有命在先,本人就不能不談幾句。為了避嫌(自我炫耀),我盡可能引述鳴遠團體以外的人對雷神父的評語,來說明他的貢獻。
下面要引述的一般對雷神父的評語,可能不限於他對修會教育的貢獻。
——雷神父獲「梵二」的肯定
今(一九九O)年六月四日出版的《雷鳴遠神父逝世五十週年紀念特刊》內,有岳雲峰神父(碧岳神學院神學教授)寫的一篇文章,題為〈雷鳴遠神父已獲「梵二」的肯定〉。
我覺得這是對雷神父最好、最高、最有權威而且是最客觀的評語。雖然文內只提到「地方教會」問題,他認為梵二這「劃時代事件」推動人之一是雷鳴遠神父。也暗示雷神父對教會的貢獻並不止此。譬如梵二鄭重聲明的「普遍成聖」的使命、「人人有傳教的責任」、「禮儀地方化」……不也都是雷神父早在五十多年以前就提倡、推動、實行了嗎?
難怪「梵二」大會期間,已故于斌樞機和比國徐恩樞機(Gard. Suens)都曾公開承認「梵二」所議決的課題,不少是雷神父五十多年以前就提倡而推行的。
——傳信部對雷神父的評語
一九七七年雷神父百歲誕辰紀念日,宣道(傳信)部致函鳴遠四團體(Prot. 2778/77),信內有幾句對雷神父的評語如下:
真可以說:是雷神父的傳教熱忱,促使他全心熱愛中國。從一九一O年到一九四O年,他毫無保留地獻身中國,任何困難和打擊,都不能阻止他,為他所景仰而具有悠久文化的中華民族,宣揚基督。他為使中國知識份子容易接受福音,他使自己的生活深入中國文化,他和藹可親的風度,使人容易接近他,向他開放心靈。當他說「與中國人在一起,就中國化」的時候,中國人對他感到多麼親切和信任。
——雷神父獲我國政府褒揚

雷神父為中國而生,又為中國而死,朝野同聲震悼,廿九年七月十八日國民政府對雷神父明令褒揚,全文如上:
——雷神父受萬人敬仰
雷神父一生所言所行,特別他那膾炙人口的處世九字訣,也就是他的處世精神:「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為千萬人所肯定,也為千萬人所景仰。從他逝世後追悼大會,百歲誕辰紀念會及今年他逝世五十週年紀念會的盛況,可以得到證實。

五、結論
雷神父生前說過一句豪語: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則是「死而不已」!
相信不只在我們這一代有千萬人敬佩他、追隨他、懷念他,後世的人也將要持續的紀念他,以他為處世楷模。因為他的靈位——精神已入祀忠烈祠,他的芳名及芳蹤也記錄在《國語辭典》第二冊一三九七頁,台灣教會也正在進行雷神父「冊封聖人」(列品)的手續。相信雷神父對人們(不限於對修會教育)的貢獻,將永久持續下去,並擴而大之。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