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林文雄. |

 

86
神學論集
(1990)p.505-508
   

在俗道明會與基信團    

 

林文雄

 


一、導引
基信團在教會初期的傳教工作中,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並負有重大的功能,也就是說,當初已有很完善的規模了,藉著這樣的形式,活潑的將福音傳揚開來。台灣的教會也是由小型的團體發展成現在的規模,使我們得到真正的信仰和救恩。
記得卅年前,教會統計教友人數是卅萬人,而八O年代的統計數字是廿七萬人。教會的人口沒有成長反而減少,傳教工作響起了警鐘,主教諸公開始緊張,教務傳不出去,怎麼辦?開會、研究,試了很多方法,都無顯著效果。再經過一番努力,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在聖經上(宗二42 ∼ 47)找到了老祖宗的成功秘笈,歸納起來共有三大絕招。
第一招—團體小,他們成群的輪流到家庭中作祈禱或禮儀,並恭聽神師的講道—天主的聖言。
第二招—以真誠和歡樂的情懷歌頌天主,光榮天主。
第三招—以相親相愛的精神互相關懷,以扶助的愛過團體生活。
以上這三招十分管用,我們回頭看初期的教會,就是這樣組織了各個小型信仰團體,大家同心合意的度共融的生活,在天主的恩賜、聖神的引導下,建立了教會,並使之成長。
最後還有一最厲害的絕招——大家拿出自己的財產交給教會,按各人的需要分配,所以凡是在教會內的信友都不顧慮生活的匱乏。使當時的人都羨慕他們,也樂意加入這個團體。這種情形在各修會做得很好,而在堂區恐怕不容易,不過值得我們去努力。我們的主教諸公如獲至寶的雀躍不已,快馬加鞭,轟轟烈烈開了一次「福傳大會」,決定了十二項工作目標,其中一項是在各堂區成立「基信團」。
接著我們來探討如何成立基信團。首先在堂區應先成立善會,並使之成為健全的組織。辦好善會,可陶成會友更認識天主,更熱心,更愛教會。在善會中學習,能改變過去教友的心態,他會更虔誠,願意進修,進而影響其他的信友及教外人,無形中為堂區訓練了領導人才,好處甚多,善會組織誠為培育基信團的最佳場所。
聰明的本堂司鐸一定會辦好善會組織,我們的侯倉龍神父一接任本堂,即著手成立「道明第三會」。在侯神父的苦心栽培下,天主有了收穫,首先是天主的聖殿既清潔又漂亮,整個堂區成了有靈氣有朝氣的聖堂,無形中為本堂的基信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俗道明會員起堂區領導與發酵的功能
會友在組織中學會了愛主愛人,在組織行政體系的培養中,學習分層負責與民主的方式。當然有很長一段時期,我們遇到挫折,有爭執分裂與冷淡,但最後依靠聖神的引導,在服從神師的指導下,都能化解克服。因此本會成了本堂的第一個自治團體,進而影響其他的組織,促進了本堂「傳協會」的進步。
因為學習道明的精神與情操,發揮愛心,肯犧牲奉獻,比以前慷慨熱心,所以本會的經濟很快的就達到自養,而且有餘力關心幫助其他信友及團體。
加入善會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靈修,靈修是所有活動的原動力。在俗道明會很注重靈修生活,每個星期三晚上是固定公祈禱的時間,祈禱的地點有時在聖堂,有時在會友家庭,也邀請非會友的其他信友來參加,漸漸的養成風氣。在祈禱時有晚課、玫瑰經、讀經及生活分享(這點做得不好,還在努力中)。帶領這些神工的人,我們是採不固定的人選,不過家庭祈禱一定要主辦家庭自行帶領,就這樣不知不覺的訓練了人才。後來要成立小型信仰團體時,我們發現過去的努力播種有了收穫。感謝天主聖神的引導,路走對了。
本會漫長的、默默的耕耘,以培育人材並改進祈禱方式,當時我們還不懂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覺得這樣做很好。後來在一九八七年,本堂將整個堂區劃分四個自治行政區,以聖堂為中心分成東西南北四個行政區,每區設區長、秘書、會計一人。每十戶為一鄰,鄰有鄰長,負責聯絡與傳達,並與區長、秘書、會計組成區議會,策劃推展區務,建立年度行事曆,推行家庭祈禱與訪問,建立信友個人及家庭資料,傳達傳協會的決議案,服務區內信友及關心教外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幫助堂區的工作,如分區負責清潔聖堂、動員信友分擔慶典與活動的各種工作。由上述的活動可以看出在俗道明會的無形貢獻。現在我們努力的目標是「鄰」的部分,希望能更鞏固基信團的組織。

三、基信團的難題
根據我們的經驗,遇到幾個難題,希望利用這個機會,請各位兄姊為我們開幾帖處方。
1.無法普遍化。
2.聖經分享無法落實生活。
3.無法提昇基信團的精神。

四、結 論
有四點結論請各位兄姊在分組討論時,熱烈的討論,賜給我們努力和改進的良方。
1.急需培養領導人材。
2.使信友與教會合一,提昇信友與教會的憂患意識。
3.提供一套聖經分享的方式。
4.培養信友讀經的興趣。
感謝各位兄姊提供寶貴意見,這也是貢獻給教會的一份禮物。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