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區紀復. |

 

86
神學論集
(1990)p.573-574
   

今日教友的三種歸屬   

 

區紀復

 


梵二大公會議之後,教友平信徒地位提高了,或者說重新定位了,不再是在教會聖統金字塔的底部,而是在教會共融團體之中,與聖職人員同是團體的一份子,只是角色各異而已。教友在教會向外傳播福音使命中,不再是被動的被傳,而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負起福傳的責任。
中國教會曾於一九八八年初開了一次「福音傳播大會」,檢討近四十年來在台福傳工作的結果。在大會之前做了一次調查研究,發現天主教在台灣有走下坡的趨勢,由人數的最高峰漸漸下降,很少新教友加入教會,反而流失大量年輕教友,整個教會呈現老化。有人歸咎於社會的物質主義、功利主義的影響。其實是教會內部缺乏精神活力,教會應有的特徵式微了。教會的團體共融性、甘願貧窮,在富裕社會中過簡樸生活、為窮人服務的精神不彰顯了。在福傳大會中大家一致體認到,建立小型基層信仰團體的重要性,這也是挽救本地教會衰退的積極有效的一個辦法。所以福傳大會後全教會大力推動小型基層信仰團體的建立。
今日的教友在這多元社會中也應該有多元的特性,按目前台灣天主教會的實況,為了福傳,每位教友可有三種歸屬:
第一、每一位教友在教會傳統結構下歸屬於一個堂區,每主日及平時參與各種聖事及大團體生活,是一種教會成員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在參與中獲得聖寵、力量、感恩與回報。
第二、部分教友為度更豐富的信仰生活,可參加一個適合自己興趣的善會或教會內的運動,從而得到更多的神恩,也能與志同道合的成員共同從事一些使徒工作。
第三、為使教會更有活力,更機動化,教友更應積極建立小型基層信仰的團體。在現代工商社會,人口集中的城市裡,發揮更機動、多元的福傳動力,以彌補堂區較大、人數眾多、彼此間較疏離的缺點。這是一個時代的訊號,福傳大會的呼聲,在台灣教會目前最應努力的方向。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