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簡鴻模 . |

 

86
神學論集
(1990)p.545-549
   

自然生態靈修的神學反省    

 

簡鴻模

 


一、人性發展
最近教會常提到「全人發展」,全人發展有二個很重要的幅度,第一是個人的整體性發展,第二是人類整體性的發展。


二、人性發展的神學基礎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他的〈社會事務關懷〉通諭中,對人性發展做了很好的詮釋,他認為人性發展不能離開創世紀所言的人是天主的肖像,這個重點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是,創世紀也提到人同時也是受造物,即人既是天主的肖像,同時也是受造物。一般我們比較強調人是天主的肖像,忘了人也是受造物之一,就人是天主的肖像而言,人真的是尊貴的、偉大的,當我看到一棵千年的大樹,我一點也不輸它,雖然我才三十出頭,因為我知道我是天主的肖像。
人是天主的肖像和人是受造物這二個關係是一體的,無法分開,不能說我的靈魂是天主的肖像,我的肉體不是。天主所創造的肖像包含整個的人,就這幅度而言,人與天主、人與人、人與大自然根本就分不開。


三、靈修的三個幅度
不但基層基督徒團體的靈修當包含人與天主、人與人、人與大自然這三個幅度。一個整體的靈修也應該包含這三個部分,無法說我愛天主而不愛人,或我愛人而不愛天主。這二個幅度這幾天我們強調的很多,可是還有一個幅度很容易被漏失掉,就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也就是我不可能只愛天主而不愛大自然,也不可能我只愛大自然而不愛天主。
今天環保問題十分嚴重,問題出在哪裡?如果從創世紀看,創世紀記載的很明白,天主把整個治理大地的責任交給人,同時也給人一個限度,即天主禁止亞當厄娃吃禁果,禁果表示人可以開發利用大自然,可是必須要有一個限度,必須要符合人是天主的肖像這個身分,否則大自然不會尊重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所以,人對大自然和社會的開發,不能離開天主的幅度。
從今天污染的情形來看,人跟大自然的關係似乎很奇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好不到那裡去,已到了不戴假面具幾乎無法坦然相對的程度,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扭曲了。最根本的癥結出在人與天主的關係已然失落,人跟天主的關係一旦斷裂,很自然地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也出了問題。所以天地人這三個幅度是基督徒靈修的核心,靈修必須同時包含這三個幅度。
道明組的靈修強調十字架,強調人跟天主、人與人二幅度。耶穌被釘的十字架是插在地上的,十字架除了向上與平面的幅度以外,它也植於大地的,否則十字架根本立不起來,基督徒的靈修也成了懸空的。


四、美學觀點
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在大自然中靜下心來聆聽,感覺竟是如此的舒服,如此的美,今晨早禱時忽然發現靜山的蟬叫聲並不比交響曲差,除了蟬聲外,尚有許許多多大自然的樂音。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原本密切,一旦融入自然中,會發現它的美。天主就是美的本身,只是我們忽略美的一面,比較注意善,人要做好人,要行善。但是善常給人壓力,做不好就心不安,產生罪惡感。可是天主還有美的一面,從大自然中人會發覺造物主的美,會感受到寧靜安詳。
現代人在大自然中的處境是悲哀的,因為為了經濟發展,污染了大地,人往都市集中,可是人基本上是離不開大自然的。現在市面上流行大自然聲音的錄音帶,有蟬聲、風聲、雨聲、鳥聲、流水聲……,這些大地的聲音,今天居然要從錄音帶中才能聽到。現代人過的是工業化的生活,真正能讓人靜下心來,感覺舒適安詳的還是大地的聲音。
人與大地相依共存,若沒有大地根本無法生存。每天呼吸的空氣、喝的水、吃的食物,無一不是大地的產物,人對大地依賴之深難以言喻。可是人對大地極不公平,不但不加珍惜,反而極力污染破壞。不僅如此,人連罵人的話都引用大自然的事物,如一個人反應稍慢一點,就罵他笨得跟豬一樣,豬對人的貢獻極大,人竟一點都不知感激,反而鄙視之,就如人類開發利用大地之餘,又污染大地一樣。


五、悔改
現代人的生活受工業化的影響太大,我們已經習慣擁有許多東西,誤以為那些東西在生活中都是必需的,並且習慣工業化社會的生活型態、思考模式,許多事物皆以數量來衡量,所以許多人最在乎的是一個月賺多少錢。我們看人也以數量衡量,比方雛妓的問題就是最明顯把人量化的例子,一個人可以賣多少錢,用錢、用數量來衡量;孩子從小受教育就用成績來衡量,考試考幾分?可是,身為天主肖像的人本是珍貴的,怎可用數量衡量?年輕人剛入社會都會感受到這股壓力,親朋好友一見面只問月薪多少?不問工作性質與內容,只比賺錢多寡,量化的思考方式深深影響我們。
這樣的價值觀根本不符合福音精神,福音精神從沒有把人量化過。所以要過真正合乎福音精神的生活,必須要有一個很深的悔改,重新回到天主的懷抱,以天主做我們生活的中心,重新體認到人跟大自然、受造物同樣都是天主所愛,都是天主所造。創世紀說天主看了他所造的,認為樣樣都好,人必須重新體認、悔改,做這樣的皈依,讓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回歸自然,皈依天主。


六、福音的引證
從福音中找相關的主題做生態靈修的神學反省,實在  容易。現代人要懂福音的話,一定要與大自然有密切的關係。以住在公寓的家庭為例,要跟孩子講福音,耶穌信手拈來的很多是大自然的事物,祂講的比喻取材於大自然,住在公寓大樓的孩子能懂得撒種的比喻嗎?除了耶穌的時代是農業社會的背景因素外,尚有一個理由是因為大自然的事物原本跟人的生活非常密切,讓人容易起共鳴的,就是這些土生土長的事物,耶穌藉大自然教導我們許多智慧,天國的道理很多是透過大自然宣講的,這些事物也包括人,因此注重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為一個基督徒是不可或缺的。
自然生態靈修不是今天新添,而是重新體現,不論是哪一種靈修方式,原先都有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幅度。今年元旦教宗和平日文告中說得具體而清楚:「跟造物主和好,與大地共存。」


七、聖方濟的靈修
最後,我要以聖方濟的例子做為神學反省的結束。聖方濟是一個很偉大的聖人,因為他太平凡了。有一部「太陽兄弟、月亮姐妹」聖方濟的傳記影片,根據片中的描述,聖方濟在大病初癒後,慢慢重整自己。重整的第一階段是和大自然的關係,他從床上爬起以後,在屋頂上追鳥,旁人都以為他瘋了,可是他很清楚,他知道他可以躺在地上對著蝴蝶歌唱,對著花兒說話。第二階段是重整與人的關係,經過第一階段後,他回到家中地窖探視那裡的織染工人,那些工人很髒、很可憐,他過去擁抱他們。人與人的關係重整後,聖方濟被父親押到聖堂參與彌撒,他注視十字架上的耶穌,感受到耶穌很強烈的召喚,可是他第一聲喊出來的卻是:「不要!」只是聲音慢慢柔和,第二聲的「不要」,一聽就知道不是真的,因為他整個人已經沉浸在與主的共融中了。和耶穌相遇以後,才完成他整個人的重整。
方濟的例子提醒基督徒,靈修應注意自然、人與天主三個步驟。方濟是生態靈修的主保,今天談基層信仰團體的靈修,應效法並發揚他的精神。
「一切事物是你們的,你們是基督的,基督是天主的。」(格前三22 ∼ 23)基督徒生態靈修的核心是基督,在基督內達到天地人合一共融的圓滿。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