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房志榮 . |

 

85
神學論集
(1990)p.410, 422
   

第六倫與最基本的倫    

 

房志榮

 


十幾年以前,李國鼎先生曾在我國的傳統五倫之外,加上一個第六倫,即「群己」。這樣在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外,也顧到個人或一個家庭跟社會和群眾的關係。在一個以朝廷和家庭為至上的中國古社會裡,五倫的理想和局部的實踐,維持了中國的人文道德數千年之久,功不可沒。但現代社會變遷之速之大,已遠遠超過朝廷和家庭的範圍。首先朝廷已不存在,只有民選的總統或代表人民的內閣。其次,一般人在社群中服務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多,朋友一倫絕對不敷社會往來的需要,只有第六倫「群己」才能調整人與社群的關係。
其實所謂的「群倫」,無非就是公德,或公民道德。民國以前,中國只有馴民,甚至只有奴才。皇帝要人死,是賜死,所以不敢不死。國父孫中山倡導天下為公,每個中國人都是公民,可惜中國公民的公德,比起世界先進國家來落後得多(國是會議開幕和閉幕儀式中,有人硬著脖子不肯向國父遺像鞠躬,不知是身上有病或心裡有病)。群倫與公德稍有不同,也許是公德被提升到倫常的層次後,不只是外表的奉公守法,愛好清潔秩序,也從心裡愛社會大眾,將心體心,推己及人,由內心建立和諧整潔的社會。
想不到在十幾年以後,阮大年先生重提李國鼎先生的第六倫,並說當初剛一提出,就遭到一些衛「倫」之士的反對,認為有違我國之文化道統(見中央日報七月六日副刊第十六版《微聲集》)。可是阮大年的這篇方塊文不在於講第六倫,而是要強調他命以為文題的「最基本的倫」,即「天人」或人與造物者之間的關係。「一個人基本上有個信念,相信宇宙是有意義旳,人生是有價值的,天人是相合相通的,這種人生觀才使生命活得有尊嚴,才使人自覺有異於禽獸,才有餘心餘力去愛別人、關懷別人、服務別人」。
李、阮二位大師在講道德倫常時,造成了一個延伸和一個跳越,這一伸一跳為我國當前的社會和民情都是非常貼切,且迫急需要的。「我國」二字不僅指台灣,也含括中國大陸。只有食古不化的人才會頑強的固守著五倫不放,不肯向外開放,不肯向上開放。中國人的缺乏公德心是隨處可見的,中國人的自掃門前雪是隨時體驗得到的,是否急須把這片愛心和關懷延伸到自家的大門之外?但是如果不承認一位關愛人的至上神,不懾服於祂的威權和照顧之下,人真能走出自家的大門,為路人犧牲自家嗎?一時尚可。一生很難,因為那一點微薄的同情心只不過是一潭斷了源頭的死水罷了。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