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楊  堤 . |

 

85
神學論集
(1990)p.451-454
   

一生坎坷,一生凱歌——讀《靈心小史》札記      

 

楊  堤

 


上海光啟社最近重印了《靈心小史》,是做了一件好事。《靈心小史》是一本好書,很多人都喜歡讀這本書,我往年讀過不止一遍,還讀過它的原版,一舉兩得,既讀了聖書,又學了法文。聖女小德肋撒(1873∼1897)自己說得好:「至論看書有何印象,得何感想,老實說,念了幾段英雄故事,便忘卻了人生實在情形。因此看了女豪傑等愛國行為,尤其像若翰納•達爾克聖女的行為,一面滿腔熱血誠心讚嘆;一面便十分願意仿效她們。」(《靈心小史》第四章)
為了比較,我們再看蘇雪林女士的譯文:「若問這些讀物所產生的印象,我得承認,當我讀到那些英雄豪俠故事時,對於實際人生便全不理解了。同樣,我最羨慕的是法蘭西女英雄愛國故事,特別是聖女貞德,我極願追隨她們的芳蹤。」(《一朵小白花》第四章)
這一段話,在抗日戰爭期間,常被人引用,以激起讀者的同仇敵愾。我們呢,讀了《靈心小史》,有何印象,有何感想?不也是「一面滿腔熱心誠心讚嘆;一面便十分願意仿效他們」?
譯者馬相伯老人說得好:「他聖之聖,猶可曰:『非我所能師法也。』聖女之聖,在仿效嬰孩,若猶曰:『非吾所能師法也。』是直掉頭不顧,謂升天堂非吾願也……」
怎樣學法?譯者又指出「須知仿效神嬰孩亦如此,一味靠托天主,閉著眼睛,由天主抱東,東;抱西,西;百泰平安,百無禁忌。」(均見《靈心小史•導言》,方豪已收入《馬相伯先生文集》,頁326∼333)。
好書難得!幾十年不見《靈心小史》了!連蘇雪林女士譯的《一朵小白花》,還是1950年左右,在六安一見鍾情之後,它就杳如黃鶴。但她的譯稿「失而復得」一幕驚心動魄的喜劇,我老是記得,並為之高興。前幾年聽說有油印本《聖女小德蘭》,只是聽說,未見其書。至於張秀亞女士的譯本,始終是一塊天鵝肉,既不可望,更不可即,問接得知,其譯名大概是《心曲笛韻》吧!
女作家蘇雪林雖譯過《靈心小史》為《一朵小白花》,但她仍舊很看重馬相伯老人譯的《靈心小史》。她說:「倘使有人叫我開列一張「愛讀書籍」的目錄,馬相伯先生翻譯的《靈心小史》是決不會遺漏的……馬相伯先生這個譯本,勁健生動,妙趣橫生,善能曲傳原書的風神......同時,因讀了原文,也愈發現馬老譯本的工妙。」(見《一朵小白花•譯者自序》)
真的,她在〈我所愛讀的書〉一文中。寫道:「宗教方面,一部《新舊約》和吳經熊所譯的《聖詠集》是我日常精神的食糧。還有馬相伯譯的一部《靈心小史》,亦是我隨身的珍籍。這本聖女德蘭自傳,確係宇宙有數奇書,它教給我們什麼是虔誠的德行……我現在願意向國人介紹這本《靈心小史》,希望我們能從這裡面學習一點東西。」(原載《蘇雪林自選集》,現沈暉已收入《蘇雪林選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89年)
雪林女士深有體會地說;「這本書(《靈心小史》)一出版,便蒙故神師徐宗澤神父寄了一冊給我,讀完之後,腦中所鉻刻的印象很深,對於本書作者嬰仿耶穌聖女小德蘭,也發生了最大的愛慕,從彼時起,聖人中除了聖母瑪利亞外,小德蘭在我心中佔了第一個位置,她這本自傳也成了我書架的珍籍……戰後數年中,這本書我從頭至尾,仔細讀過五遍,我的宗教信仰之得以始終維持,徐師的通信與這本心史感動力實不容抹煞。)(見《一朵小白花•譯者自序)
這本《靈心小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相伯老人在〈導言〉中說:「心史非他,乃聖女奉院長命,自訴其心曲而筆之於書者也。孰知所訴不啻自寫其聖傳。他聖之傳,皆他人傳之,故第能傳其事跡,獨聖女之傳,聖女自傳之,故兼能傳其心跡,其有益於誦法也,殆為諸聖傳中得未曾有。(人有內心,始能照見生造救贖之恩,事事則效耶穌,承行主旨,傳心跡者,即傳此內心也。)」
吳經熊博士在給《一朵小白花》作序時說:「聖女的影響普及全世。無論在歐洲、美國、印度、中華、公教與非公教,凡是羨慕聖道的,沒有不欽佩聖女的。希望本書的讀者,不可把本書當作文學看待,要把它當經書讀,朝夕玩味,將聖女的精神吸收於心中,發揮於日常生活,久而久之,自可成聖。」吳經熊自己也用英文寫過一本小書《愛的科學》(或譯為《篤愛之科學》),書雖小,卻很有分量,據我所知,早就有法文譯本和兩種中文譯本。再者,張維篤主教給《一朵小白花》作的序,也值得一讀。
聖教會自1925年出現聖女小德肋撒以來,女教友在領受洗禮時,除用傳統的瑪利亞、亞納為聖名以外,大都取小德肋撒為聖名,蔚然成風,至今未衰。甚至在領堅振聖事時,也喜歡奉小德肋撒為主保。最著名的是在印度服務的德肋撒修女,據統計,她得過十六種獎金,包括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諾爾和平獎,她的種種事跡像神話一般地流傳著。她曾來我國訪問,並得到了我國領導人的接見。上海光啟社出版的《天主教研究資料匯編》七、八兩期,在《天主就是愛》這個標題下(副題《窮人之母德肋撒修女》),先後兩次作過長篇報導(一九八七年十月、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本文題解:〈一生坎坷,一生凱歌〉語出《靈心小史》第六章,本是小德肋撒到羅馬朝聖時,參觀地穴,禮讚音樂主保聖女則濟利亞之語。蘇雪林譯為:「她(則濟利亞)的一生不過是一首音節美妙的詩歌,即在極大的試煉中也是如此。」我們借用此語來稱讚聖女小德肋撒,也是很恰當的;因為她倆志同道合,前後輝映;讀者在讀《靈心小史》時,自會有此感覺。
近在某雜誌中讀到一首詩,其中有一句問話:「一生坎坷歸何處?」世俗人的答案只能是孤墳或雙塚、夕陽衰柳、荒煙蔓草。俗話說:「人到中年萬事休。」大詩人陸放翁說:「死去元知萬事空。」美國詩人朗費羅有一首詩,題為〈人生頌〉,則說:「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實在的!/它的歸宿決不是荒墳,/你本是塵土,必歸塵土,/這是指軀殼,不是指靈魂。」諸葛亮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教會內則有人將此話改為「鞠躬盡瘁,死而不已。」我們的德肋撒則有更高尚更完美的境界,她要化腐朽為神奇,變成「萬點雨花落世間。」讓我們仰承甘露,沐浴春風吧!
最後還是讓我用〈導言〉中的話,來做本文的結語:「今者世風日下,幾欲取家庭與家教悉推毀之,切料願讀聖女自傳者,必願悉其賢父母也(歷述其家教淵源)……」於是對症下藥說:「近世人心多疑忌,聖女只知信賴;人心多麻木,聖女只念恩情;人心多傲慢,聖女只重謙和。聖女曾言:『我願天下人同我一樣,愛天主,同走我小嬰孩小道路。』只望聖女不虛此言,快降中華玫瑰雨。」阿們!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