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羅光 |

 

85
神學論集
(1990)p.410-421
   

嬰仿小路和儒家孝道  

 

羅光

 


前 言
三月廿八日,法國「生命之母」(Notre Dame de la Vie)善總會長來拜訪,邀我在七月間往法國,參加她們所召開的一次國際研討會,研討聖女嬰仿德蘭靈修方法。我謝謝她的好意,說明我的身體和時間,都不便往法國。她便要求我寫一篇文章,作為參加這次研討會的論文,又指明論文要討論聖德蘭的靈修方法和中國文化可以有的關係。我答應了寫一篇論文,講聖德蘭的嬰仿小路和儒家孝道的關係。

一、嬰仿小路
聖小德蘭的靈修方法,以一個「愛」字作總綱,「愛的」的特點,在於以嬰孩愛父母的愛愛天父。聖女稱自己的靈修方法,為「嬰仿小路」。
「耶穌惠示我以神愛火窯,惟一必由之路,是路也,即具小兒信賴之心,安臥於乃父懷中,泰然無懼。」1.
歷代聖人教訓人們修德成聖,或是逃避人世,藏身曠野;或是深居靜院,長齋苦鞭;或是捨己助人,費盡心力;或是靜坐默禱,專心對越天主。聖小德蘭則想尋找一種簡單方便的方法。
「然則我雖微小,也可希望做到聖人。叫我長大些,我卻不能,只好遷就我的身材,許多的過犯,想個法兒,找一條小小的升天路程、又劈直,又抄近。好在今世紀有許多新發明,要登堂,不須一級一級的再爬梯子了,有錢的都安置電梯可代。我也想找個電梯,升到耶穌之前。由於我,人太小,要一步一步,爬這條修成的步,怕不行。
於是這部登新域的新電梯,我求之往上,容或能如願以償。果然我找到幾句,天主上智親口所說:誰是最小的孩兒,該到身邊來。這不是我要找的找到了嗎,我便靠近了天主。」2.
聖小德蘭發覺了這條「嬰仿小路」,以嬰兒的心情投奔天父。這條「嬰仿小路」,非常單純,非常簡樸。嬰兒對於母親和父親,祇有天生的愛心,不推理,不繞彎,也不事事推究,想用什麼方法。四歲五歲的小孩,仍舊天真老實,有什麼就說什麼,要就要,不要就不要。父母親所喜歡的,就是這份天真。若是小孩鬼計多端,父母便要動腦筋,管理這種小孩。聖小德蘭用嬰孩的天真赤心,侍奉天父:
「我雖無功,可天天念日課,幸福又幸福。其餘書本上絕妙經文,實在不耐煩去搜尋。一則太多,令我頭疼;二則一篇好似一篇,既不能篇篇都念,念了那一篇好呢?我只學那不識字、不會念的小孩兒,把我一心所要的,說給天主,天主常常懂我話。」3.
「又如默想時,往往瞌睡,謝聖體也一樣,不是極該懊喪的麼?如之何倒不心焦呢?因我想小孩子,或睡著,或醒著,為父母的都是一般歡喜,又想治病,用刀圭,必先用痳藥,使熟睡。為此想著聖詠所言:主見我們生來脆弱,因念我們不過是灰土而已。」4.
小孩有種憨心,可以向父母撒賴,父母不但不怪他,還更喜愛他,「嬰仿小路」教導人們對於天父,懷有這種小孩的憨心,必能獲得天父的寵愛。
小孩對於父母,常有完全的信託。基督在福音上曾經說:
「你們當中有誰,他的兒子要麵包,卻拿石頭給他?要魚,卻拿蛇給他呢?你們雖然邪惡,尚且知道拿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兒女,你們在天上的父親豈不更要拿好東西賜給向他祈求的人嗎?」(瑪竇福音第七章第九節)
聖小德蘭充分領悟了基督的教訓,她對天父懷著無限度的信託,一心接受天父的安排,絕不懷疑都為自己的好。她又聲明即使自己有了罪,仍舊不失信託的心:
「並非我幸無大罪,故敢坦然靠託,欣然向慕吾主天主。即使我良心上,有世上種種能犯之罪過,仍不失我絲毫靠託之心。心中一面惱恨,一面投奔救主懷中。世間的罪惡縱多,一與耶穌相接,便如一點雪花投入洪爐,頃刻間罪惡消除,無跡無影。」5.
這種純淨無邪的信託最使天主喜愛。世上的父母,常能體貼兒女的信賴,用心照顧兒女,兒女沒有想到的,父母都給他們想到。天主也是這樣,基督也曾說過:
「在你們祈求以前,你們的天父已經知道你們所需要的。」(瑪竇福音第六章第八節)
世上的父母所最痛苦的,是兒女不願接受他們的愛,既不感恩,還摒棄他們的愛心。聖小德蘭便想到天父所最痛心的,必定是世人不認識祂的愛,拒絕祂的愛。德蘭便向天父賠補這種違背愛心的罪,她袒開自己的心,求天父把被拒絕的愛,都流到她心裡去,她願作愛的犧牲,被愛火所燒毀。
「噫,我主我天主,你的愛情,被人輕賤,被人拒絕,就此留在你心中麼?我以為倘有人願做你愛火的犧牲,你必肯,頓時焚化了他,斷不肯,把藏在心頭無窮的愛火,封鎖得密不通風,以為快也。……
我的好院長,承你允准,就照此意,奉獻於天主,時一八九五年三月九日也。你知道,一奉獻後,愛火炎炎,海洋似的聖寵,奔騰充溢我靈魂,就從那日起,這愛火,內面燒透我,外面包圍我,……把我煉得乾乾淨淨,不讓一些罪過的痕跡留存我心。」6.
「嬰仿小路」的特點,在於這種愛心。全心愛天父,還替別人愛天父。別人不愛,自己便多愛幾分。別人拒絕天父的愛,自己便盡量接受天父的愛。好比一家有幾個兒女,兒子都不孝,離家出走,祇有一個小女兒很孝順,她留在家裡,自己盡孝道,還代替兄長和姐姐們盡孝道。聖小德蘭愛天父的愛,有點像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充塞宇宙,包括全人類的愛情。
「但我既在聖教會中,我願各肢各體,均有我在也。我之使命,我之聖召,惟愛德,足以完成之。蓋聖教會之集眾肢體也,必有其最珍貴、最重要,而不可少者焉。不可少者,在一身之中,非心靈而何?心由愛火以鼓其動,以傳其動於各肢體。故惟愛德包羅一切聖召,一切使命,無時無地,無一物而弗被包羅者。」7.
這種愛德,說是小孩的愛,因為是赤子真誠,無猜無飾的愛。但又是動作最高,效力最大的愛,因為追求天父的光榮,願意做一切的事,以致於流血捐軀。
「我願啟迪人靈,如諸先知,如諸聖師。又願週行天下,傳揚爾聖名,樹立爾榮光之十字架,於外教之區。然僅以一區為宣傳,心猶不足,並願同時宣講福音於四海,無荒島荒裔之不往。吾之願為傳教士也亦然,非僅傳教於一時,願自有天地,迄天地終窮,而後乃已。噫,諸願之上,我尤願者,其惟致命乎!因此又有一癡願焉,願不止一種苦刑,必也種種苦刑怕皆備,而後償吾願焉。」8.
這種愛為真誠的愛,願為所愛的做一切的事。聖小德蘭懷著滿腔熱誠,想為天父做天下人所做的好事,但熱腔變成痴心,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每個為天父做事的人都有一片愛心,聖小德蘭就想到外面的事情不能都做到,做事者的愛心,她在心中可以有。把全世界人的愛心都集合在自己心中,心是無限的,可以包涵無限的愛。既有一切為天父做事者的愛心,等於為天父做了一切的事,她的愛,不僅包涵一切人對天父的愛,還包含一切對天父的事,如同她自己所說:「包羅一切聖召,一切使命,無時無地,無一物而弗被包羅者」。這種愛是最活潑的愛,最積極的愛,無為而無不為的愛。
聖小德蘭仿效耶穌基督對天父的愛。聖子降生成人,為引人類歸向天父。基督作為天父的化身,顯示天父的愛,用譬喻講解,太陽光照一切的人,天父愛一切的人;老父歡迎回家的浪子,天父歡迎罪人的悔改。基督又作人類的化身,全心孝愛天父,以奉行天父的旨意為自己的飲食,按天父的吩咐向人講道,照天父所行的照樣行事,絕不求自己的光榮卻祇求天父的光榮,接受天父的命而捨棄生命,以救人類。基督的一生,祇有一個愛字,為愛天父而生,為愛天父而死。因此,天父兩次聲明基督是自己的愛子,信仰基督,因著聖洗和基督結成一體,作天父義子的人,也要以孝愛真誠愛天父。聖小德蘭仿效基督的孝心,以赤子的心情孝愛天父。她祇強調自己的弱小,不敢想如同基督講道殉道,僅只像小孩事事討天父的歡心。她的愛,是小孩單純樸素的愛,是小孩無猜的信託的愛,又是願為天父做一切事的愛。

二、儒家孝道
孔子以仁道貫通全部倫理思想;仁為生命的愛,愛自己的生命,就愛別人和萬物的生命。儒家則以孝道實踐仁道,在實際生活上,孝道包括一切善德。
論語有子曾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孟子也曾說:「親親,仁也。」(盡心上)孝道在中國的文化裡,成了一項凸顯的特性。
孝經第一章開宗明義章,開端第一句話就說:
「孝也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
論語和中庸兩冊書講達德,為智仁勇三德,孟子則講仁義禮智,漢朝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五常。但無論三達德,或四達德,或五常,都以仁德為基礎;因為孟子和中庸都說:「仁也者,人也。」(孟子盡心下、中庸第二十章)仁,為愛生命之愛,一切善德都從這種根本發出。愛生命,便該愛生命的根源,生命的根源的父母,孝愛父母,為一切善德的根本。中國歷代的教育,為家教,兒童在家庭受教育,或在私墊受教育;教育的出發點,即在教兒童孝敬父兄。
儒家的孝道,以生命為基礎,子女的生命,來自父母,和父母的生命結成一體。子女的身體,視為父母的遺體。曾子曾說:
「身也者,父母也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不勇,非孝也。五者不遂,載及於親,敢不敬乎!」(禮記,記義)
子女的生活,整個地以父母為目標,行善,為孝;行惡,為不孝。
「吾聞諸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禮記,祭義)
子女的生命和身體,由父母所生;父母代表上天,由天母生養萬物而生子女,子女要保全身體和生命,歸於父母,又歸於上天。子女的一生,為父母而生活,曾子又說: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祭義)
子女要努力行善,以求父母得到光榮;要避免罪惡,以免羞辱父母;要奉養父母,使父母生命愉快。
孝經說: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開宗明義章)
兒子求學,培養自己的人格,進修學識,知道立身處世,在鄉里做好人,在國家作賢士。寫文章,教弟子,能夠「立己立人,達己達人」。然後作官,替國家做一番事業,自己的名聲遠播,取得官爵,才可以揚名顯親。對父母,克盡了孝道。中庸說:
「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第十七章)
「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第十九章)
子女盡孝乃是終生大事,在時間上為一生的事,在空間上為一切的事。子女謹言謹行,求自己受人尊敬,父母也受人尊敬。自己的品位越高,聲望越大,父母的品位和聲望也提高,這樣才滿全孝親的責任。舜之尊為天子,以天子之尊事奉父親,稱為大孝。武王和周公,繼承了文王的遺志,以仁義治理天下,稱為達孝。孔子也曾說過:「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
儒家的人生觀,以心靈的精神生活為主,所以說:「仁也者,人也。」孝道的目標,在於精神方面顯揚父母,以爵位名譽,增加父母的光榮。在以物質奉養父母時,要以孝敬的心使父母心情愉快,孔子曾說: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在精神方面孝敬父母,「樂其心而不違其志。」若是遇到父母行事有缺,很恭敬地向父母勸說。孔子說: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
父母有過,將損害父母的聲譽,子女不能不關心。恭恭敬敬地向父母說明,父母不聽,仍舊不改孝敬的心。儒家的孝道,為一種「尊親」的孝道,孟子曾說:
「天下有達尊者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公孫丑上)
在這「三尊」上,顯揚父母。這是「成人」的孝,是事事努力的孝。

三、比較融會
聖小德蘭孝愛天父的孝,和儒家孝敬父母的孝,在基礎上同是「生命」。孝愛天父,因為天父是生命的根源;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生命的根源。以生命為基礎,孝愛天父為一生的整個生活,凡是惡,都開罪天主,凡是善,都光榮天主。以生命為基礎,孝敬父母,為終生的事,時時刻刻都要「尊親,弗辱,能養。」儒家的孝道,可以用來事奉天主,而且也只能用為事奉天主。父母雖是生命根源,父母也是人,又為自己生命的起源,不能作為子女生活的最終目標。儒家的孝道用為事奉天主,則「尊親,弗辱」的道理,可以圓滿地貫通到「嬰仿小路」,一直到基督以光榮聖父為生命的孝道。現代中國的社會已經改變了生活的規範,倫理規條也改了,傳統的孝道,逐漸消失,雖然有心人士還在努力保全幾份孝道的精神和生活,但決不可能以子女作為父母的遺體,全心事奉父母。儒家孝道的全部精神和意義,若能提高用為孝敬天主,不僅使中國人容易懂得人和天主的關係,也可以造成一種合於中國文化的靈修途徑。再融會到「嬰仿小路」裡,及能結合全教會的當代靈修新途徑,放出東方的色彩。
「嬰仿小路」的孝道和儒家的孝道,有一個大不同點,前者注重在「愛」,後者注重在「敬」。愛,以平等相結合;敬,以上下作距離。聖小德蘭愛天父,以赤子的愛,緊緊投在天父懷裡,親嬌憨。天父則以聖寵提高聖小德蘭的心靈生命成為天主性的生命,生命相似,乃能結合。儒家的孝敬,則以父母為長輩,子女愛而敬。敬有距離,儒家的禮,很注意這一點,朱熹家禮就說:
「居閒無事,則待於父母舅(翁)姑之所,容貌必恭,執事必謹。言語應對,必下氣怡聲。出入起居,必謹扶衛之,不敢涕唾喧呼於父母之側。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9.
禮記書裡的內則篇,訂定的家中生活的古禮,更加嚴密。但是歷代的中國家庭裡,實實在在遵守這種規矩的,祇有達官王公的家,一般平民的家都很隨便。但普遍說來,敬字還是子女對父母應有的規矩。至於歐美方面,子女對父母的親,也祇在兒童和少年時代,成人以後祇表示在父母前不必拘束。「嬰仿小路」所以以小孩對父母的親作為事奉天父的特點。聖小德蘭在天父前不願長大,但願常是小孩,常有赤子之心,常能親嬌憨。其實人的生命,雖到了七八十歲,在永久長在的天父前,算得什麼?在天父前沒有時間,祇有現在,一歲百歲相同。中國曾以七十歲的老萊子,彩衣娛親,作為妙談。七十八十的人,以小孩赤子之心,娛樂天父,該是正常的事。成年人、老年人,所有知識才能和事業,在天父前又算得什麼?天父根本就不看在眼裡,這一切不是天父的恩賜?天父看的是人的一顆心,心能純潔樸素,常有小孩的天真,才是天父所看重的。因此基督說:「人不變成小孩,不能進天主的國。」
儒家孝道的敬,教小孩學大人,變成少年老成,知道尊敬父母,不敢親近。但是小孩跟父母,不講敬,講愛,講親。以赤子之心孝愛父母,中國可以懂,但是在心理上,則有一種疙瘩,因為歷代對於上天,祇講敬,不講愛。「敬天」,乃中國的古訓。而且人對於上天的敬禮,由皇帝代行,歷代祇有皇帝可以祭天,「郊祭」是皇帝的特權,皇帝舉行郊祭,典禮的隆重為朝廷典禮中最隆重的,皇帝舉行郊祭以前還要考慮是否國泰民安,沒有違背天命。民國以來,皇帝沒有了,郊祭不舉行了,敬天的典禮就消失了。要中國人以小孩的赤子之愛,和上天相親,中國人總覺得太不恭敬。就如西洋以男女夫妻的愛,象徵信徒和基督的愛,中國人認為侮辱基督,不倫不類。不過,孝敬上天,中國人是可以懂的。目前,中國社會的家庭,兒女對於父母已經失去了傳統的敬,逐漸有行歐美的親了。在這種情景之下,便可以改變傳統的心理,對於天父,以愛,而又不忘以敬。
曾經在比國聖安德隱院晉陞司鐸的陸徵祥神父,晉鐸典禮以後,他不敢每日舉行彌撒聖祭,因為他往年任欽差大臣時,朝覲國王,戰戰競競,唯恐失禮。舉行彌撒聖祭,面對天主,更形恐懼。後來,好友們給他解釋,舉行彌撒是代表基督行祭,基督為天主聖子,以聖子的身分向天行獻祭,何必害怕,陸神父才有勇氣上祭台。我們當愛天父,也是和基督結成一體,因基督而成為天父義子,同基督一起,以基督的心情孝愛天父,可以不褻瀆天父,和天父相親近。
當科學發達,物質文明達到高峰,人們的心靈反而覺到乾枯了。當人類經過兩次大戰,又經過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仇恨恐怖以後,人類更需要同情。聖小德蘭的赤子對天父的愛,成了當代教會的精神良藥,「嬰仿小路」引導現代的人奔向天父,感到無限的溫暖。我們中國人經過八十年的內亂,受過日本人的毒殺,受盡共產黨的迫害,能夠舉目向天,以赤子呼喊天父。史記上說: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返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10.
我們現在以赤子之心,愛慕天主,精神有寄托,生活有目標,心靈可安定。

 

註:
(1) 靈心小史,第十一章,頁267。
(2) 靈心小史,第九章,頁189。
(3) 靈心小史,第十章,頁237。
(4) 靈心小史,第八章,頁159。
(5) 靈心小史,第十卓,頁262。
(6) 靈心小史,第八章,頁182。
(7) 靈心小史,第十一章,頁276。
(8) 靈心小史,第十一章,頁273。
(9) 朱文公家禮,頁3。
(10)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