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周思穎 . |

 

85
神學論集
(1990)p.349-356
   

約伯——追尋更深皈依的信仰者

 

周思穎

 


(一)  前言
讀過約伯書的人,一定曾深深的被約伯所受的苦難所攝服,所震撼。但如果進到約伯的內心,與他一起神遊於他信仰蛻變的過程中,又會發覺,苦難原來只一個襯托,是天主為煉淨祂所愛的人信仰中雜質的一種工具。信仰不能夠是靜態的,停滯不前的,而是要在一生的歲月中,在生活的考驗中,不斷悔改,不斷皈依。約伯是一個義人,也是天主所愛的人,被譽為十全十美的信仰者(一1)。從生活在天主豐盈的祝福與恩寵之中,一剎那間,一切所有被奪去,不但是財產上的損失,身體上的痛楚,也歷經心靈蛻變的最深黑暗與痛苦。但當他穿越過這考驗的黑夜,才領悟到是天主把他從信仰的一個階段帶到另一個階段之中。只有在這不斷的皈依之下,才能達到完美的信仰中心,親眼見到上主的光榮(廿四5)。
為了解約伯信仰蛻變的心路歷程,我們把約伯書作一個簡單的介紹與分析,然後,偕同約伯,一同去走這迂迴曲折的尋找信仰之路。約伯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1.      第一部分:序言(一∼二章)
這部分對約伯的身世、家庭生活狀況和信仰的熱誠,作了精確的報告。但在轉眼間,他美好幸福的生活變成家破人亡、病魔纏身,但雖然在這樣的情況下,約伯並未怨天尤人,只完全恭順天主的安排。他的三個朋友趕到,要來安慰他,但看到他的苦況,竟嚇得目瞪口呆,與約伯坐在地上,七天之久不能開口。直至約伯出口詛咒,他們才對他指摘規勸,而引出下一部分的三大辯論。
2.      第二部分:辯論(三∼四十一章)
這部份分包括約伯與他朋友的三場辯論。約伯對他朋友的指責,不肯認同,他自認自己虔誠修德,對人寬大為懷,廣施仁慈,因此,對他所受的苦難加以反抗,表示要與天主會晤交談,責問為何自己要受此苦?其次是厄里烏的訓言,陳述天主是公義的,以及天主在大自然所顯示的威能。並提出一種特殊的概念,認為天主藉痛苦使人更接近祂,以便施以救援。這是對信仰的試煉,這概念對約伯的遭遇能有深一層的解釋,但是在這裡,厄里烏未能真正點到重心,只能指出方向。最後是天主親自顯現及發表訓言。天主不回答約伯的責詢,而是用一連串的問題來反問,向約伯顯示自己的威力,以創造者的姿態,向約伯昭示了祂的全知全能。
3.      第三部分:結束(四十二章)
在此,約伯恍然大悟,自訟自承,真正體驗到自己的無能和信仰上的無知。他以前只是自覺地依持天主,認為他的幸福是信仰的必然所得,但在經過苦難的洗禮之後,才真正了解信仰的本質,在不斷的悔改與皈依中,找尋信仰的終極根源——天主。

(二) 信仰的初探
「胡茲人約伯是一個十全十美,生性正直,敬畏天主,遠離邪惡的人。」(一1)他的正直完美,不但博得人的讚賞,也引起魔鬼的嫉妒。撒殫要證明,約伯的敬畏天主,並非無故(一9∼11)。面對這信仰的考驗,天主容許撒殫有條件的降禍於約伯。這是一項善惡勢力的對抗。我們不能視為天主漠視約伯的忠心,如果天主不給撒殫機會去證明約伯的信仰,則約伯虔誠與否無人能知。且藉著這信仰的考驗,天主願意帶領祂所愛的人,進入更深的宗教皈依經驗之中。
撒殫毫不留情地使約伯家破人亡,病魔纏身(一13∼19)(二7∼8)。這樣的打擊,使約伯的妻子喪失了信心,開始違背天主,並勸她丈夫一同放棄信仰,但是約伯並沒有揚棄自己的信仰。他相信一切在冥冥中自有安排。因此,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從天主手中接受了上述的一切。「上主賜的,上主收回,願上主的名受讚美。」(一21)「難道我們只由天主那裡接受恩惠,而不接受災禍嗎?」(二10)
在這階段,撒殫的試探似乎失敗,義人約伯在困苦中,仍然持守信仰,沒有失足犯罪。但是,他的信仰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進到心的深處。他接受這些苦難,是以一個宿命論者的態度,無可奈何地屈服,他仍未能接受這是信仰的考驗。因此,期望他的正直完美,能得到天主再次的恩賜。天主不願祂所愛的人在他以自我為中心的信仰圓滿假像中,而要帶領他,在苦難的磨煉下,從這束縛中解脫出來,使能進入以天主為中心的更完美的信仰歷程中。「凡不結實的枝條,祂便剪掉,凡結實的,他就清理,使他結更多的果實。」(若十五2)這皈依的過程是動態的,直至「如同你們的天父一樣成全。」的圓滿境界。

(三)皈依的旅程
約伯在他三位友人的陪伴下,在七天七夜的沉默中,開始考慮自己的處境。在這些日子中,他開始感到迷惑及困擾,他對信仰作了更深的探索及反思,他雖然相信,一切的遭遇,都是神在冥冥中所安排,但以他過去的經驗,更有天主的祝福為憑,所以,對自己無罪而受苦的事實,覺得極度的困惑及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自己一向都是樂善好施,正直不欺的,而神竟這樣對待他。他的困境,使他再也不能用以前所了解的義和天主的公義有所協調,傳統所宣示的道理不能令他滿意。但正因為有了此衝突,才能把約伯帶進更深的信仰皈依旅程中。
(1)第一場辯論
約伯開始詛咒生辰,厭棄生命,因為若果他不出生,就不會被拋在這信仰的矛盾中,要他去面對,要他去化解。約伯的友人在他的埋怨聲中,嘗試去幫他解答疑難,希望能夠把他從自我的束縛中釋放出來。但因他們對約伯的誤解而引起辯論。他們是秉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成見,認為天主只有在人犯罪後才施以苦難責罰。這是當時東方傳統因果報應的觀念。因此肯定約伯一定在暗中犯了罪,才導致如此的懲罰。是以勸他要浪子回頭。約伯無法接受,他答稱自己言行並無不善,遭此橫禍實覺於心不甘。在此辯論中,雖然友人婉轉勸他認罪,但他們越堅持約伯有罪,約伯越反抗,心感不甘。他堅認自己是無辜的,自己是無罪,是正義的。雖然他對上主也說出了狂妄的話(九∼十),但並無損於他對天主的信心,他的埋怨,只為要突破友人所維護的傳統原則。而他內心深處,依舊渴望獲得天主的救贖,雖然他仍然不能了解,義人如他自己這樣,仍要受苦?約伯的信仰尚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2)第二場辯論
在這裡,三友人的話集中在惡人的行為上,指出因果關係,認為遭禍者並非善類,約伯的答辯認為禍福乃人生常事,對三友人堅稱他犯罪深表不滿,他以惡人未有惡報的事實,來反駁三友的因果觀,但並非以此向天主抗議,他自覺與天主的關係不似外人,「要看見他站在我這一方,我親眼要看見他,並非外人。」(十九27)由此可見,約伯的痛苦增加,因外在的傷痕困苦未減,但內在的成熟卻增加。「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的辯護人要在地上起立。」(十九25)約伯在一無所有中,仍然能道出這線希望,這就是他信仰蛻變的過程。雖然痛苦,但也得見一線曙光,使他在信仰皈依旅程中不斷前進。他已開始覺察到,天主的正義不能與人的義作一個平行的等於,但他還不能夠把這信仰的價值觀印證在自己身上,只因他還未能從自我的信仰價值中跳出,去尋找天主的更高、更絕對的價值。
(3)第三場辯論
三友人對約伯的偽善表示憤怒,厄里法以直說的方式數算他的罪狀,論及惡人的結局,述及天主為惡人所定的命運,勸告約伯要悔改(二十二)。但約伯堅信自己沒有犯過罪,自己的生活是符合天主的意思的,「他洞悉我所有的行動....我的腳緊隨著祂的足跡,謹守祂的道,總沒有偏離,祂所發的命令,我總沒有違背……」(廿三11、12)且對自己的一切,充滿信心地發出富於挑戰性的說話:「祂若試驗我,我必如純金出現。」(廿三10)約伯面對友人的答辯,咄咄逼人的數算說出自己的有理,反駁三友人的指證,同時,也願意以自己的有理,反映出在這件事上天主的無理。雖然,他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失去對天主的信心與依賴,但最終,他還是期望,天主能按照他的想法,依照他自己所釐定的是非賞罰的規律,予以最後的祝福。在整個過程中,天主有祂自己至高規律的思想,雖然曾掠過其腦海,但在他那更深,更堅固的自愛、自義、自憐中,對天主的信心與愛仍包括著自己的一切規範、潛意識中,認為滿足自己意願的才是天主的真正旨意,把自己與天主的關係與位置都混淆了,分不出有限的我與無限的神的區別。人不能幫助約伯走出自我,歸向天主。於是,天主要親自發言,把約伯從自我的陷阱中提昇,從自我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4)厄里烏之訓言
厄里烏的訓言,為天主的出現舖路,他指出「天主比世人更大。」(卅三12)祂用不同的方法向人講話,不是依循某一種既定的形式(卅三14∼18),天主也用不同的方法,使祂所愛的人學習並鍛鍊他們,使他們能達至更完美的境界。苦難,也是祂所用的工具之一(卅六15)。天主超越一切。祂所創造的宇宙,奇妙莫測,人對此奇工妙化,無從知曉。對天主所創造的宇宙,尚且不能明瞭,人如何能夠向造物主提出指責,要祂回答祂所做的呢?在此,厄里烏為約伯指出受造物應與造物主處於不同的位置,人不能干預天主的行動,對於無從解釋的事,就應承認自己知識上的匱乏。
(5)天主的親臨
人的言論,終究不如天主親身說法來得有力量,因此,天主親臨,為把祂的忠僕約伯帶到一個更深的皈依經驗中。在約伯的自辯過程中,他把自己看成就像天主一樣,能知曉宇宙的一切,並能照其意願統治一切。在面對約伯的責詢與怨言,天主沒有正面回答,反而以一連串的反問,請求約伯表現出他的能力,並預備向他請教有關宇宙的一切(四十10∼13)。對於大自然的一切,你能否如我一樣瞭如指掌?在太初,你是否與我同存而參與創造的工程(卅八4∼5)?在此,天主要提醒約伯,不要忘記他只是一個受造物,是一個不能以自己準則來判斷創造者的有限受造物,天主才是支持一切,安排一切的創造者,約伯也感到天主的智慧及祂在一切工程中的威能而驚駭。經過這一種親切的教訓後,天主向約伯啟示祂權威的奧秘及充滿慈愛的一面,連最小的動物天主都為牠們安排了一切,因此,祂並不如約伯所想像的那樣橫行霸道及不公平。
(6)約伯的皈依
約伯進入天主奧秘的內部而經驗到信仰的內蘊,天主的話讓約伯深切地了解,自己並不是這宇宙的中心,人類也不是天主所唯一關懷的受造物,宇宙間一切受造物的存在價值,不取決於人,天主才是這一切存在的終極根源。因此,約伯在天主的偉大及聖德前,發覺自己先前以全力爭取的,正是超越自己領悟的事理,他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及先前所擁有的,實在一無所有。至此,約伯才能走出「自我」的公義及正直,進入天主的領域,尋求祂超越的公義。他發覺,只有天主是存在的終極根源,祂永恆的無限,絕對公正,是宇宙、歷史和所有事物的主人。天主的工作,在約伯身上發揮了效力,生活的磨煉,帶領約伯走過心靈皈依的黑夜,從而經驗到這更大、更深、更真、更純的信仰。

(四)結論
約伯,這執著的信仰者,因他自身所受的苦難,而對傳統所昭示的神感到不滿,他在自己個人特殊的經驗中,發掘、追尋信仰的真正意義,他歷經堅忍虔信,也嘗試反抗責詢,都不能解答事實帶給他信仰上的疑惑。直至能與天主坦然相晤,在天主的親臨中,約伯才體會到他先前只聽見有關天主的事,現今才親眼見到了天主(四十二5),他從前所執著的「義人的正直」是多麼薄弱。只有在天主的眷顧之下,才能取得信仰的嶄新經驗,約伯完全屈服在天主愛的注視下。坐在灰塵中懺悔(四十二6)。但約伯所懺悔的並不是受苦前的罪,因為他不認識那種罪,而天主也認為不是如此。這種罪是在與天主親密的交往中,才能體驗到的,那就是約伯的傲慢、頑強及自我中心。這罪是在約伯心靈的最深處,這罪也曾使約伯企圖以受造之物而要取代造物主的地位,以宇宙及歷史的裁判者自居,在經過這信仰的洗禮之後,約伯從自我的殼中蛻變出來,醒悟到自己的罪有多深,比任何他能犯的罪更為嚴重。至此,他才能真切的悔改及皈依,從自我為中心的信仰,走向以天主為中心的信仰。在走向這更深皈依的信仰旅程中,心靈的掙扎、反抗是必然要經過的,但只有在「看見天主」的經驗中,才能使約伯的眼光轉變,一切事物的意義顯得更清澈,更能領悟信仰的真正奧義。

 

 

 

參考書目
1.         韓承良,約伯傳釋義,思高聖經學會,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初版,台北市昆明街九十六巷八號。
2.     劉家正等編著,約伯面對朋友及天主,光啟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十一月初版,台中市忠孝路一九七號。
3.     紐則誠,信仰境界的躍界——約伯書新探,神學論集35期頁51∼56。
4.     高冠群,約伯書綜覽——從約伯的苦難看神在祂子民身上的工作,神學論集77期,頁309∼320。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