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游勵明 . |

 

84
神學論集
(1990)p.309-313
   

從「建設地方教會」看香港教區前途(註)         

 

游勵明

 


一、前言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肯定了教友在教會中的地位和使命,這一肯定,改變了教會近二千年來的教會觀,即把從前以聖統為主,而佔教會內絕大多數的平信徒,只處於一個從屬、受教和聽命的地位的「金字塔」式教會觀,轉變成為一個以基督為中心,全體天主子民(包括神職人員和教友)以交談共融的精神,群策群力,以完成教會救世使命的「同心圓」式的教會觀。
梵二的努力,的確為教會帶來了重要的革新,聖神的吹拂,使教會掀起了一番新氣象。我們相信在建設地方教會的過程中,藉聖統、修會、教友等各自的特殊角色、使命、工作和見證方式,定能建設一個有創造性和充滿動力的團體。

二、何謂地方教會?
我們既追隨梵二所示以建設地方教會為己任,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地方教會。教會是信者的團體,是宣信的對象,也是宣信的主體。教會生存於信者身上,信者散處於世界各地,於是地方教會便產生,它使普世教會具體地實現了,地方教會實在是標明天主在具體的時空內所施展的拯救能力。
地方教會是整個教會的縮影,唯一的、大公的教會就在個別教會中間,由個別教會集合而成。它的天職就是要在各自教會的環境中,將福音訊息以最恰當的話翻譯出來。沒有地方教會,普世的救恩無從在具體的時空裡逐步實現。當然,地方教會不能脫離普世教會而單獨存在,因沒有普世教會,地方教會無從達到天主計劃中的普世救恩,所以二者關係非常密切。

三、聖經中的地方教會
聖經中有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教會。第一個是在巴肋斯坦地區的耶路撒冷教會,第二個是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教會,第三個是希臘地區的格林多教會。這些都是聖經中在信仰光照下呈現出來的地方教會,基本上都是信仰基督的團體、充滿聖神的團體、有組織的團體、禮儀與聖事的團體、宣講與傳教的團體。
凡加入耶路撒冷教會者,都要因耶穌基督之名領洗,表示領洗者完全屬於耶穌基督。在他們的團體中,天主的救恩經過聖神降臨達於圓滿。在組織上,耶路撒冷教會以十二宗徒為中心,四周圍繞著天主子民,他們在聚會中舉行分餅禮,並以向猶太人宣講為任務。
安提約基雅教會把耶穌基督作為信仰的中心,因聖神的臨在,他們熱誠地宣講基督,所以這個團體是最先被稱為「基督徒」的。安提約基雅教會與耶路撒冷教會在組織上略有不同,他們的領導人是先知與導師,又因是一個傳教教會,所以設有監督之職。是一個真正向外邦人傳教的團體,他們的分餅禮表達出外邦人與猶太人同屬一個教會,是一體的聖事。
格林多教會對基督信仰的特點,是進入耶穌基督的身體內,成為祂身體的肢體。聖神使這團體活力充沛,並賞給他們不同的神恩,教會內的一切都是聖神的作用,所以沒有嚴格的制度性組織。在聖事禮儀中勉力表達教會全體在行動中的團結,也注意向外邦人傳教的需要。
從三個地方教會的情況,可綜合到一體與多元,諸聖相通和一個教會與多個地方教會的相互關係。

四、現代教會文獻中的地方教會
梵二教會傳教工作法令描述的地方教會,是「已經深入社會生活的,而與當地文化相當和諧的,分享相當穩固基礎的」,而如此能在當地承行教會使命的教友團體。因此,要建設地方教會,必須要注意:建設一個教友的團體;使它深入當地社會,並使之與當地文化取得和諧;使它能在此一地方上承行教會的使命。
傳教法令再指出,教會應訓練教友以言以行為自己的信仰和天主的愛作證,並要組成教友團體,施以配合當地的教理訓練,使他們有獨立的信仰和穩固的基礎,做此地方上的鹽,引領該地方的人成為天主的子民。

五、如何建設地方教會
在致力於建設地方教會的時候,不應忽視傳統,更不能忽視文化的演變,社會的快速發展,思想與生活態度的趨向,當代及下一代的種種需要等。全體天主子民都需要共同負責。聖統是教會的領導階層,在牧靈及宣講方面管理教會,他們的權威來自基督,是愛與服務的表達方式之一。修會是神恩性的團體,是聖神所引發和推動,為適應教會在歷史的演變中,所遭遇到的需要而產生的。教支則有其特有的方式,教友使命的聖事意義,即來自聖洗和堅振的責任,是直接從基督而來的,別人無法取代,他們的特殊身分使之生活在世界中,從事各種不同的現世工作,來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君王職務。教友信仰生活的成熟,是構成地方教會的基本因素。因此,訓練教友領袖,是迫切的問題,要在質和量雙方面培養教友人材,尤其是年輕一代的人才,才能強化教友組織,才能適應在快速工業化的社會中傳揚福音的需要。

六、香港教會的反省
在談過了以上關於地方教會的建設意義、方法後,我作為香港教區的一份子,願意以香港教會來作為今日實行建設地方教會的一個反省,感到它在這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的探討和努力。
今年(一九八九)五旬節之日,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頒佈了一封劃時代的牧函——邁向光輝的十年,文件中對建設香港地方教會有明確的方向和落實的計劃。
1.歷史性的時刻
胡樞機指出香港在過去幾年中,許多方面的發展令人憂心忡忡,不少香港人對前途失去信心,甚至萌生去志。在這歷史性的時刻,我們必須秉承梵二的精神,面向世界,意識到自己的信仰責任,要堅決地承擔歷史的使命,努力裝備自己,並與其他教內外兄弟姊妹,同心攜手建設天國,使公元二千年成為歷史的真正轉捩點,上主的恩寵時刻。
2.基督徒的新面貌
為迎接和促成這個新時代的來臨,基督徒必須具有新的精神和面貌,他們應是成熟的,能獨立維持信仰和傳揚福音,也要有強烈的教會感和「我是教會」的主體意識,能在教會內承擔責任,在教會外為基督作見證。身為香港人,要認識香港和熱愛香港,使信仰能與香港前途結合;身為中國人,當有深厚的民族感情,應不斷地加深對中國的認識,願意分擔中國人的命運,扎根香港,面向中國,放眼世界。
3.全面發展信仰小團體
教區的牧民及培訓工作,應以全面發展信仰小團體為重要方向。這些小團體要以聖言、聖事為滋養,並一起學習、分享、宣講、服務、反省,在生活中實踐信仰。又因為是基層的團體,他們必須學習真正的自治、自養、自傳、自供牧職人員,但又能與堂區、教區和普世教會保持密切的聯繫。

七、結語
我們都相信耶穌基督,都屬於一個聖神的領導,基督是建設此身體的唯一建設者,為使整個在建設中的身體成長,必須全體子民各盡其職。在這時代中,見到香港教區如此清晰的牧民方向,是令人十分興奮和鼓舞的事。
  

 

   (本文作者為本院教義系一年級學生,寶血會修女)

 

 

註:

  1. 「建設地方教會」。天主教中國主教團秘書處,台北,民國67年12月初版。
  2. 「邁向光輝的十年—天主教香港教區未來的牧民承擔」,1989年5月14日胡振中樞機主教牧函。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