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何潔貞. |

 

84
神學論集
(1990)p.229-236
   

讀訓道篇試談「虛空」      

 

何潔貞

 


(甲)前言
「一剎那的光輝不是永恆」這句話,在某年的一個頒獎會中道出,頓時在演藝界掀起了一些小風波,不管語者當時的心態如何,但此語不無發人深省的地方。人一生不斷地追求地位、名利、學問、享受,到最後還是感到一份惆悵空虛,究竟人生命的意義在哪裡?有些人說:「人生在世,不在乎成敗,也不在乎名譽地位,乃在於自己曾否作出努力。只要是人努力,世界便會更好。」也有人認為:「人生如夢,為什麼要操勞,自找苦惱,盡情享受這短暫的時光好了。」你有什麼感受呢?
「虛而又虛,萬事皆虛」,當我第一次接觸這幾個字,感到詑異,為什麼聖經中竟然有這麼消極的話語?「生有時,死有時……」更感人的生活是多麼無奈,難道生命就是如此悲觀嗎?觀及宇宙的眾生相,社會的不公平現象……一個一個的問號在心中點燃起來。
「虛而又虛,萬事皆虛」,今天再次研讀,反覆思量,卻迥然不同,發覺以前是誤解了。訓道篇以這句子作為開始,也成為結語,個中包涵著豐富積極的人生哲理,亦是此書的主題。如果不把全書讀一遍,只是抽取其中一節或一段來看,難免會斷章取義,將書中的信息誤解,有以偏概全的錯謬了。

(乙)淺談訓道篇
1.訓道篇在聖經中的位置
訓道篇是智慧書中的一本小書,列於箴言和雅歌之間,是五卷軸之一,屬希伯來的智慧文學。在猶太人每年的五大慶節中,此書是於帳棚節時隆重宣讀的經卷。
2.訓道篇的內容
訓道篇不大重視以色列的歷史,而是以個人的經驗和觀察為出發,提出了智慧的教訓,與約伯書相似,都是以理性尋求人生的意義,向傳統的說法提出了挑戰。此書亦強調信仰的價值及人生的責任,就是享受天主所給予的一切。雖然此書最後並沒有尋找出人死亡之謎,卻教人持守信念,善用天主的恩典。
3.訓道篇的結構
訓道篇的結構,分析困難。雖然是一本人生哲學的作品,卻缺少哲學的要素—邏輯和系統。不少學者耗費心血研究,也無法精確肯定,發覺都是「虛空」;但按書中的思想,發現有兩串平行的發展:其一是本書的主題,範圍較廣;其二是作者加插的感想,比較短小,按此理論,可分成六個主要部分:
引言:(一1∼一11)書名及命題。
第一段:(一12∼二26)論知識與快樂的虛幻。
第二段:(三1∼三22)人一生努力所得,仍不外是一個「空」字,徒勞無益。
第三段:(四1∼五8)描述社會上的怪現象。
第四段:(五9∼七12)描述錢財的虛幻。
第五段:(七13∼九10)是全書的中心。是科厄肋特證明連美德也不能使人有福。
第六段:(九11∼十一6)人的天資與奮鬥,不能保證人一定會成功。
推理的結論:(十一7∼十二8)作者勸人在世應盡力享受人生的幸福,但不要忘了天主的審判。
全書總結:(十二9∼十二14)盛讚科厄肋特的智慧和對後人所加的警語。

(丙)細說「空虛」
1.八種「空虛」
「空虛」,原文(Habel),在訓道篇中出現卅八次之多,此書描寫「空虛」,可說是淋漓盡致。按書中記載:一切世間的事物,皆不能滿足人的願望,使人獲得真正的幸福;對隨心所欲的事,皆屬於過眼煙雲,所以追求現世的事物、研究它的智慧、學問,實在毫無意義,是愚昧,是狂妄。現試將此書描述空虛的事情分列,以作警醒。
(1)  智慧的空虛
作者以智慧來尋求人生的意義。考察了太陽下發生的一切,運用淵博的學問和豐富的經驗去尋求智慧,然而愈研究,愈追求,所得的結果愈令人失望,不得不承認是徒勞無益,所以作者概嘆智慧愈多,煩惱愈多;學問越廣,憂慮越深。
(2)  享樂的空虛
智者多方面尋求各種享樂,如建築美侖美奐的房子,開闢園囿,聚斂各種物資,可是只能達到某一程度的滿足,最後還是與愚昧的人一般,難逃一死,因此覺得又是「空虛」。
(3)  勞碌的空虛
從享樂看,不單智者沒有比愚人優越,連勤勞也比不上懶惰的好。人終日埋頭苦幹,天天辛苦經營,省吃儉用,聚積財寶,連夜裡也在憂慮,但死時分毫不能帶走,所作的一切事功都要留給那未曾勞作的人。假如繼承者不成器,揮霍無度,更令人痛心。所以勞碌一生,又是得到一份「空虛」。
(4)  競爭的空虛
眼看別人的工作順利成功,便易心生嫉妒,因而引起競爭,以求并駕齊驅或比他人更好,故此試圖以不正當的手段,為求達到目的,在嫉火的競爭中,不但沒有給人帶來喜樂,反給人帶來痛苦悲傷,釀成人生的不幸,豈不是空虛嗎?
(5)  貪婪的空虛
人獨居,只顧操勞辛勤,為自己賺取了大批的錢財,但物慾乃無底深淵,填之不滿,所以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享用時,已經太晚,所得一切又沒有親人承繼,亦是淒慘空虛。
(6)  名譽的空虛
功業轉眼會化為烏有。一位出身貧窮,還有坐牢紀錄的青年,被擁立為王,躍上國王的寶座,建功立業,深為民眾稱頌,但是能夠維持多久?一旦死去,一切關於他的事情,瞬即被人忘掉,名譽難道不是空虛嗎?
(7)  錢財的空虛
當富人擁有大批錢財後,仍是不會知足,還會要求更多;錢財增多了,又終日焦慮不安,怕有朝一日生意失敗,一切成空,因此連夜間也憂心慼慼,不能睡眠。多賺了不能多享,反而成了財產的奴隸,徒增煩惱,所以錢財是空虛。
(8)  報償的空虛
惡人當道,欺凌弱小,一生為非作歹,死後反隆重安葬,被人歌功頌德,大事讚揚;而善人修德立功,卻受盡蹂躪,百般折磨,死時卻被人忽視,作者察見現世一切發生的事倒行逆施,所以感到空虛。
我們看過了八種「空虛」後,好像訓道篇中對一切事物的態度都予以否定,對人的遭遇是無法抗拒,對社會的不正義,人的死亡,好像一切都沒有價值似的。其實此書並不是如此消極、悲觀,它只是以譏諷的口氣,說出人的生命和社會的眾生相,它最重要的是鼓勵人要懷有信心,勇敢地承受生命,從各種經驗中,體會天主所賜的恩典。讓我們再看看「空虛」的真諦吧!
2.在「空虛」中尋獲「至善」
能「虛」才能「滿」。因此「虛」並不只是為了空無一物,而是能夠不斷地接受新知,在接受新知時,並沒有被從前的舊知所妨害,所以「空虛」更是為了「充盈」。訓道者在努力地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當中,雖然發現了「萬事皆虛」,卻原來是覓得了「至善」。
訓道者首先從智慧、享樂、勤勞中尋找,希望在天下發生的事情上、在物質和美感下得到佳果,然而死亡來臨時,所有的都是徒勞,此時訓道者感到「人除了吃喝和享受自己勞作所得之外,別無更好的事」,但同時他又看透了這原來是「從天主手裡來的」,所以他說「離了天主,誰能有吃的,誰能有所享受?」(二24∼25)
接著訓道者又在世界和人生的秩序當中,發現了萬事均有定時:人一生中的思言行為,事業禍福,權力地位,榮譽侮辱,愛慕憎恨,無一不在天主的計劃下完成,沒有甚麼不是與天主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訓道者說「天主賞賜人財產和富裕,叫人能享用,能取得應有的一份,能享受勞碌所得的快樂,實是天主的恩賜」,「因為天主以喜樂充滿他的心」。(五18∼19)
隨著發現天主的恩賜以後,頓時又覺得生命短促和能力有限,訓道者試在道德倫理上找尋幸福,但發覺世事有許多矛盾:善人受苦,惡人享福,就好像沒有正義一般。因此又不能以成敗得失來肯定是否為天主所寵愛或唾棄。事實上支配成敗,除了自己努力外,還有許多因素,在生命的極限,實在無法找到適當的答案。既在深思中,無法打開這個結,訓道者只能向高深莫測的天主作出驚嘆,人在祂面前是軟弱無能,不能以任何方法探知一切的奧秘,所以他說「縱然智者以為知道了,仍是一無所知」;「我面對天主的一切作為,發覺人決不能知道在太陽下所發生的一切事,人雖然努力研究,終歸無法得知」(八17)。訓道者只能知道無論智者、愚者、義人、惡人,完全在天主的照顧下生活,「他們的行為,都在天主手裡」(九1)。
最後,訓道者願意作出一個結論:人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竭力盡心地追求幸福,結果是使人失望,因為世間的事物都無法滿足人的心靈,只有在無限的天主內,才會覺得心滿意足,所以鼓勵人要及時行樂,莫負青春;對天主所賜的,開懷享用;在世時及早紀念造主,只要不離開祂,生命就充實和有意義了。因此訓道者在尋找的過程中,覺得一切是「虛空」是「捕風」,但卻深深體驗到天主臨在於宇宙中,雖然著有找到生命以後的謎,卻獲得了至善至美的天主。

(丁)「虛空」的反省
1.「虛空」是一個利益
生命是寶物,雖然是脆弱的賴著一口氣息而活,但卻是神聖的,人以不懈的希望追求生命,實在是天主神聖的恩惠。訓道者對追求生命的意義,不遺餘力,面對人世間的智慧、勞碌、享樂、榮譽、財寶……人生命的終結,感到一切原來是虛空,在虛空的時刻,使他頓悟了天主的作為,而對祂感恩和讚頌,且開懷地接受享用。
人生活就是不斷的經驗死亡—人的限度。訓道者在各方面尋找時,覺悟到虛空的時候,就是他經驗一次死亡的時刻,在「死亡」的剎那,他轉向了天主,選擇了天主,積極地生活下去,這不是在死亡中找到生命嗎?因此經驗「虛空」其實是一個利益。何必面臨挫折便自找末路呢?
2.求知的態度
訓道者在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盡心竭力地求取,當遭遇到虛空時,並不氣餒,且再努力地在另一管道去尋找。訓道者的求知精神,正好是我們生活和求學問的借鏡。朝向理想,並不是只有一個管道,重要的還是需要我們以恆心和毅力,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去完成。因為人是滿溢天主的恩寵,能與天主的恩寵合作,就是在同一的事情上,也需要以不同的知識層面來表達,作出適當的貢獻。
3.生命的盈虛
我們的生命,需具備二個質素,好能為天主服務:這就是盈和虛。「虛」是為了「盈」,而盈又是為了虛,換句說話:我們需承認自己的渺小、有限,才能讓天主美好的能力:愛、恩寵傾注在這「虛」中,在充滿天主愛的同時,又自然地讓這充盈的愛流溢到需要的地方去。如此虛盈相替,生生不息,使人類趨向圓滿的實現。

 

(戊)結語
「虛空」在訓道篇中是一工具。在書中不斷的重覆,是吸引讀者對它的關注,原來「虛空」就是生命中許多無法找到答案的具體生活體驗。在人的有限中,對高深莫測的天主計劃,需要以積極的心態,才能接受、感激和領會這是天主的賜予,在享用的時候,需把東西當做東西用,否則便會把東西誤作主人,便辜負了天主的恩賜了。

 

(本文作者為本神學院教義系三年級學生,寶血會修女)

 

參考書目:

  1. 聖經,香港思高聖經學會。
  2. 聖經研究(3),楊牧谷譯,香港種籽出版社,1979年11月再版。
  3. 訓道篇釋義,韓承良著,思高聖經學會,1981年8月初版。
  4. 現代中文聖經註釋,古樂人等譯,種籽出版社。
  5. 聖經辭典,No. 1593訓道篇,思高聖經學會。
  6. 景風季刊92期,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1987年12月。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