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房志榮 . |

 

82
神學論集
(1989)p478-488
   

一九九O年的輔大神學研習會改在暑假舉行

 

房志榮

 


本年(一九八九)元月廿三至廿七日所舉行的第十五屆神呈研習會,是以「福傳大會追蹤:大家來談小型教會團體」為題。會終檢討時突出一些意見,問神學院可否換個時間,換個地點來辦神學研習。時間上可由寒假換到暑假,地點可由輔大校園搬到彰化靜山。經過神學院院議會的討論和同意,我們決定將第十六屆神學研習會易時易地試辦一次。時間是一九九O年七月廿六(週四晚)至廿九(星期日晚)整三天,地點是彰化靜山耶穌會退省院。
下屆(第十六屆)神學研習會的主題定為「台灣小型教會團體的教友靈修」。用「台灣」二字沒有任何政治色彩,只是要提醒大家,我們必須注意各地的實情,在地方上生根,才能建立落實的信仰團體。重提「小型教會團體」也有追蹤的意思。今年(一九八九)年初,一百多人很熱烈地參加過「大家來談小型教會團體」的研習會,所有的演講和討論已刊在第80期神學論集裡。談了很多以後,還得檢討做了多少,下屆研習會就是一個很好的檢討和進一步學習和互相琢磨的機會。
「教友靈修」或「平信徒靈修」是下屆研習會的壓軸主題。小型教會團體的主角或最多成員是平信徒,要建立真實的小型教會團體,平信徒的靈修扮演著核心角色。所謂靈修,當然不僅指人與天主的關係,或每人的個別祈禱生活,也指與別人的友愛關係,和自己潔身自好,克己復禮的生活方式和情調。
談到靈修,很容易使人想起教會內的許許多多的靈修方式和傳統。特別是台灣的教會,地方不大,修會的數目卻不少,男修會有二十多,女修會有五十多,真是多采多姿,像一座天國的大花園,美不勝收。那麼談平信徒的靈修,就不得不選幾個較大修會的靈修傳統,因為他們的靈修經第三會或其他方式,的確影響著不少平信徒的過去和未來。修會是為教會服務,修會的靈修亦然。教會的基本組織:聖統與平信徒也以靈修為基礎,這有時被戲稱為「伯多祿會」,下次研習會也有伯多祿會的代表。現在就把第十六屆神學研習會的目標、舉辦方式和人數與籌備,略加介紹:

目標:
1.讓不同教友靈修的人有三天共融的機會
2.共同研討如何把教友靈修指向小型教會團體的建立
3.共同體驗在團體生活中與生活的天主相遇

舉辦方式:五個半天分給五個靈修團來主持:
1.區紀復、谷寒松、一教友:自然生態的靈修
2.艾德華、一修女、一教友:遣使會的教友靈修
3.侯倉龍、一修女、一教友:道明會的教友靈修
4.徐英發、一修女、一教友:方濟會的教友靈修
5.王敬弘、一修女、一教友:依納爵的教友靈修
餘下的半天作為導論和結論之用:導論指出教友時代教友靈修的重要性,及這次神學研習會的程序。結論須由研習會本身歸納而成,即由一個三人小組緊隨研習會的全部過程而作出活的撮要。

人數與籌備準則:
由於場地和服務人員的限制,下屆神學研習會只收九十人參加。其分配情形如下:五組的主持人加起來共十五人。每組另外負責邀請十人來參加,這樣五十加十五得六五人。其餘廿五人由報名者中挑選。各組邀請人時得注意這次的研習會主要是為平信徒。九十人中我們希望三分之二是教友,三分之一是修女,教友中須有義務使徒的參加。
下屆神學研習會只有三整天,也是為適應一般教友的需要,如此他們只須請一天半或二天的假就能如願。這次試辦後再作檢討,蒐集大家的意見,以決定日後神學研習會的取向,及最適當的時、地,和長度。以上所寫是下屆研習會計劃的初稿,切望主內的兄弟姐妹,特別是平信徒,多提供意見,以在修訂計劃時作參考。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