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徐可之 . |

 

81
神學論集
(1989)p.418-423
   

「過眼雲煙」的瞻想     

 

徐可之

 


「大江東去,浪洶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一次的八天避靜,我們每天選一個主題,提供一些題材,讓大家很自由地取用。原則上,我是這樣的,每天上午八點四十五分、下午五點半,我在這裡提供一些題材,就是根據我們的生活背景、傳統文化、信仰,再加上我們的年齡、經驗而融合在一起的一些東西。今天我用的一個主題,好像是個世俗的東西,不過要帶到我們的信仰裡來。這就是蘇軾在他的一首詞裡(「念奴嬌」——赤壁懷古),開始就有這麼一句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物人物!」今天我們就用這個主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間就像江水的波浪,把這些風流人物,一個一個的都沖了,不管你是什麼,就這樣都被淘盡沖走了。雖然當時蘇軾所在的地方,不一定是依據考古的赤壁,不過他的意思很清楚:回憶當時的一代英雄,大浪就這樣把他們都沖走了,現在還留下什麼?所以這個主題,就是人事的無常。
中國文化在這方面表達的非常好,雖然悲觀了一點。但悲觀也有其獨特的韻味在裡面,比方說「勝王閣序」最後有這麼兩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從前那些在這亭閣中欣賞風景的重要人物、皇家子弟,現在都在哪裡呢?檻外長江,欄杆外面的江水依然在那裡奔流不停!人事就是這樣,不管你有沒有信仰,都是這樣。再如「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辛棄疾)秦朝漢代的宮殿,經過風吹雨打,現在在哪裡呢?沒有了,就連供人憑弔的一些遺跡也找不到了。即使能考古找到的話,最多也只是令人「空悵望......空陳跡」跡已。無論如何,好多的中國文學作品都表達了這樣的思想和感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就是一個歷史的規律,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到時候都要過去。五十年代初,某政黨頭子曾說會長命百歲;甚至其黨報宣稱已發明了新藥,可使之當生不死。但很快就一命嗚呼了,而且死後不久還被人拖出來鞭屍定罪。中國古代的秦始皇就早已想要長生不死,但是到現在還是沒有人不死。在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中,到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在這方面好像又增加了個東西,就是說:一切都是空。那就是佛教所說的「鏡花水月」,人生就像鏡子裡的花,水裡面的月,你想抓,什麼也抓不住,都是影,都是空。我們基督徒並不是這樣,不過這樣的看法很有幫助。現在我選一本書,它把這個思想表達得很好,也很簡單,那就是紅樓夢。好教友家的孩子不許看這些,不長在教友家庭的孩子什麼都看,小時候看也不太懂,只是好玩。慢慢長大了,也就體會到這裡面是在表達一個重要的生命課題。
紅樓夢的作者,深深體驗過人生的不幸、無常和痛苦,他便藉著一個道士的口,把人生「一切皆空」的看法完全表達了出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塚一堆草沒了!」這是第一段。世人都曉得作神仙最好,但就是忘不了功名,從古代到現在,那些將軍宰相,重要的人物都在哪裡呢?一堆沒人管的墳墓都給亂草蓋起來了。這就是功名!第二段說:「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這叫好了歌,是曹雪芹作的,他「幽默」地解釋說,事情不了不好,一了就好了)。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作神仙好,可是只有金銀財富忘不了,終朝聚集只恨不夠多,一天到晚只想多集多賺,等到多時眼閉了!俗話說:腿一伸、眼一瞪就都完了,這些金銀財富又能怎樣呢?第三段說: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美麗可愛的太太,難捨難忘),君生日日說恩愛(你活著的時候說恩說愛,親熱得很),君死又隨人去了(你一死她又跟著別人走掉了)。所以也是空。最後一段是:「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世人都曉得作神仙好,只有自己的子女無法忘記;為兒女作牛馬的傻父母一直都是很多,但是孝順的兒孫有誰看見了呢?這就是紅樓夢的作者藉著一個道士的口所表達的人生看法,是個很悲觀的看法:功名、財富、妻室、兒女,都是空!所以言外的意思是說,我們人生就是這樣「紅樓一夢」,那我們什麼時候才夢醒呢?!
現世的一切確實是「過眼雲煙」,短暫無常。不管你有沒有信仰,都要面對這些事實,到了一個時候,每個人都要面對這些事實。所謂的生離死別,誰也不能不面對,你跑也跑不掉。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用什麼態度,用什麼心情,來面對這些?在歷史上我們看到很多不同的講法,中國傳統的講法有「視死如歸」(歸到哪裡?那是另一個問題)。實際上有很多人還不能正視死,安心的死;無數的人在竭力避免死,甚至連死這個字都不要提。道家和佛家的說法是看空,你把這些看空了,就會得到解脫不再痛苦。我們到了中年,我想也差不多了,年齡也告訴我們不能不看這些。「青春已經不在了!」再往前看人就愈老,如果現在是空的話,可能會感到愈來愈空。那到底生活是什麼?奉獻生活又奉獻些什麼?我想我們不能不感覺到這樣的問題。面對這些與生俱來的一些生命事實,我們已看到那些教外人士,那些沒有真正信仰的人,他們有怎樣的看法。那我們作基督徒的,尤其我們度奉獻生活的人,要怎樣面對這些呢?我們的基督信仰,是根據猶太人的信仰,和以色列民族的傳統文化分不開。那我們看一看,在這個民族文化中,對這些有怎樣的看法;然後基督來,祂在這個文化中又怎樣看這些?最後我們要在今天的生活中,配合我們的文化,再加上基督帶來的好消息,使我們能看得更清楚,活得更有意義。
舊約上對這「人事無常」表達得很清楚的地方,就是「訓道篇」(如果有聖經的話,不妨拿出來看看,這篇不長、很短)。一開始就說:「虛而又虛,訓道者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如果這裡的「虛」跟我們中國文化配合一下的話,那就是「空而又空、萬事皆空」。然後作者特別提出一些東西,他說:「我再專心研究智慧和學問,愚昧和狂妄,我才發現:連這項工作也是追風」(中國的說法是捕風捉影)。也就是說,各種東西最後都是處,都是空。在此我們看到舊約以色列民族,面對人事的無常,他們所感受到的是:虛而又虛,萬事皆虛,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論人怎樣拼命追求,到最後都是捕風捉影,抓不住什麼。但畢竟作者是有信仰的人,所以到最後他結論說:你應敬畏天主,遵守誡命……因為天主審判一切。用我們的話來說,這感受是:要遵天命,順天道,好好按著人的天性生活,因為一切都有它的報應。這是舊約上對人事無常的看法,但還是鼓勵你去做好事,因為有一個上主,祂會賞報你的一切善行。
舊約中還有一部書跟這個很有關係,那就是約伯傳。這是一個故事的體裁,主要是在講,在這個世界上做一個好人跟做一個壞人有什麼不同?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做壞事的人樣樣順利,做好事的人反而處處倒霉,那麼公義、真理在哪裡呢?藉著約伯這個故事,舊約表達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解答。故事大意是,約伯很富有,後來他遭遇了天災人禍,不但財產兒女都沒有了,連他的身體也長了毒瘡,苦得要命;但他還是堅持不背棄上主,最後上主加倍的報答了他。所以舊約的想法是:如果你在這個世界上好好事奉上主,上主定會加倍的報答你,而且就是在這個世界上。
現在我們看基督來,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好消息?基督來,是在舊約的文化背景中來的,祂也叫我們看這些人事的無常。祂要我們看這些是空,但同時也告訴我們怎樣去面對;這些不是空,那又要怎樣去面對。這是基督帶來的好消息,很有意思。祂弄得很清楚,祂不是在那裡猜。我們對看不清楚的東西,要靠我們的理性去推考思想,猜測它們應該是怎樣,或可能是怎樣等等。基督帶來的好消息裡面沒有這些東西,祂不說可能是這樣,你們去試一試;或我想大概是這樣,不妨試試看。沒有,基督從來沒有這樣說過。相反,祂常是肯定地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我看見的,我才告訴你們;我知道的,我才給你們講。」所以很清楚,也很簡單。那對這些無常的東西,祂的看法是什麼呢?祂的看法是:如果你把心放在這些無常的東西上,那你一定要撲空。這就是在福音上,祂用了一個小小的故事,比喻,給我們說明了這一切(路十二16∼21)。這個小故事很短,我們也都很熟悉,大意是:「一個富有的人,他的田地出產很豐富……,小倉庫不夠用了,把它拆掉,蓋了更大的,然後把出產的收集起來,好多好多。啊!現在我可以好好享受一生了!天主卻說:糊塗的人哪!今天晚上就要收回你的靈魂,你準備的一切要歸給誰呢?」這就是基督帶來的好消息,祂不是叫你在那裡猜,祂說得很肯定。如果你把心放在這些東西上,以為你都有了,那你一定會大撲一空。基督對生命,對「人事無常」所表達的,和佛教的講法,或紅樓夢所表達的思想,或是鏡花水月等,有著顯著的不同,也可以說完全不同。祂的表達就連和舊約的傳統中,像訓道篇或約伯傳那樣的表達,也是非常不同,因為後者仍只是寄望於這個世界的報酬上。
你慢慢去體會基督的話,很能感動我們,因為祂不是在刻意講一個故事,而是在分享牠的生活。祂的生活不是一個很富有的生活,可以說是個很辛苦的生活,要努力工作,才能維持家庭的溫飽。所以祂從小就努力工作,但是祂從來不為這些生活的需要而掛慮,就如瑪竇福音上所表達的,祂完全信賴天父,毫不掛慮。「為什麼憂慮這個,憂慮那個,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些都是外邦人所尋求的」。我們不妨看看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多少對信仰不清楚的人,真的一天到晚就是忙這個,拼命的掙錢,為能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他們所追求的不外是這些,可是到了生病的時候,特別到了死亡的時候,那就都亂了,好可怕!基督帶來的好消息很清楚,話也很節單。「你們先尋求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他的生活就是這樣,雖然從小就很辛苦,但祂從來不掛慮。當然我想祂的這份「完全放心」的心情,和祂母親的生活,很有關係。在好多事上,我們都知道,我們受媽媽的影響很大,所以祂從小就從媽媽那裡學會努力工作,完全信任天父,跟天父打成一片。因為祂心裡有天父,所以祂能在生活中看這些東西,已經和一般人完全不一樣了。就如福音上所說的,「看天空的飛鳥,……看田間的野花」(祂從小就看過了這些花草,小時候也會抓小鳥來玩,可是祂長大了,這些東西和天父就連了起來)。看那些小鳥活得那麼快活,牠們也不種田,也不屯積,天父照顧牠們那麼好。所以一個人在生活中,有了根以後,他就會活得那麼自然,那麼有活力,那麼放心!這就是基督給我們帶來的好消息,祂不只是用話,祂更是用生活。
從消極方面可以想那個故事,「糊塗的人哪!今夜就要收回你的靈魂,叫你回去,這一切,要歸給誰呢?」不能再真實了,整個的文化,也可以說,整個的人類,都看到了這一點,可是講不清楚。那積極方面,就是剛才所說的,「你掛慮什麼?天空的飛鳥,田間的野花,天父都會照顧」。如果我努力作天父所喜悅的,你放心,到時候真的要回去了,我們也會視死如歸。如果這些資料還不夠的話,可以慢慢看基督所講的另外三個比喻。
第一個是富翁的比喻,「富翁和乞丐」(路十六19∼31)。這個富翁不是因為他有錢受了罰,下了地獄,而是因為他沒有用他的財物來照顧有需要的弟兄,尤其是在他門口的那個乞丐,那麼可憐!貧病交迫的拉匝祿想吃那由富翁桌上掉下來的東西,都吃不到,而只有狗來舔他的瘡。基督很會講話,短短的幾句就描繪出一種那麼強烈的對比。那兩人死了以後,馬上反過來了,一個在亞巴郎的懷中,一個在烈火裡面。第二個是童女的比喻(瑪廿五1∼13),就是要用好我們的時間,因為這生命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好好利用它;很快就要過去,很快就要結束。第三個是塔冷通的比喻,元寶的比喻,要我們每人用好從天那裡所領受的天賦才能。這些都是基督用故事的題材,給我們表達出來現世的生命事物究竟有何意義。要用好財物,時間,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完成天父給的使命,然後回到祂那裡去。
這就是今天的主題所選用的聖經題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到了中年,要慢慢放開一點。如果你在自己的生活中,越來越看得開,看得通,那你的心就放得下了。其實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就是你拼命的抓,也抓不住什麼,那時候就可知道你的心應該放在那裡了!

 

(本文作者徐可之神父為彰化靜山耶穌會初學院初學導師)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