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言
把這個研習會的主題定為「大家來談」可以說是一種新的面貌,而且選得非常恰當。因為裡面含有一般教友們的貢獻,這是一種開始承認普通教友靈修生活的重要性。他們主要靠生活經驗作為出發點,把聖經的啟示意義融會貫通,並活現出來。而且我個人相信,教友生活化靈修的進行,為整個教會是迫切需要的,能喚起新的熱誠。
我開始想這個主題,該如何進行,內心越來越覺得它的重要性。看得出來聖神、聖體和教會團體彼此是分不開的。何以見得呢?這是非常容易證明的。因為,如果沒有聖神,那麼也不會有小或大型教會團體的存在;如果沒有聖體聖事就不是一個基督徒的團體。甚至在福傳大會的草案裡,提案九也認為「聖體」極為重要,它重提早期教會文獻所指出的「聖體的禮儀是教會的高峰」,並指出它「也是教友汲取基督恩寵、活力的泉源」且是「培育信仰的有效行動」,所以「聖體聖事」的重要性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在福傳大會的提案和文獻裡卻沒有賦予「聖神」同等的重要性。事實上,坦白說,祂也是在最後一秒鐘,才被決定包含在本次研習會的議程裡,在安排上可以說突發性多於計劃性。也就是在這一點上,我察問我自己,問題的根源是不是在於我們忽略了「聖神」。沒有「聖神」,凡事都不會變,沒有了「聖神」我們甚至沒有每日的「聖體聖事」;有關這一點,我們稍後會看得更加清楚。
當我仔細思考一九八八年福傳大會的提案和文獻,我就想到了聖母瑪利亞:如果她也拿到了一份福傳大會提案和文獻資料,且看過所有的提案,尤其是和培育教友與小型教會團體有關的部份,福傳大會提案七,說明l:「在今日社會風氣影響下,有些善會組織只重形式,紀律鬆散,變成聯誼性社團而缺乏精神及信仰內涵;有些組織的非教友會員佔大多數,而使組織本來宗旨改變,失去信仰團體的本質;團體間又工作重疊,互相爭奪人員及名譽,卻推卸工作,缺乏傳福音的活力,更無對外的使徒工作。」不知道聖母瑪利亞看完會怎麼說。對我們本地的基督徒團體,會有什麼樣的印象呢?與宗徒大事錄裡所描述的早期基督徒團體又有什麼不同呢?
我彷彿聽見她對我們說,就如同她曾在加納說過的一般:
「他們沒有酒了」(若二30)
沒有足夠的「精神」。不像早期基督徒團體心中那麼充滿「聖神」。
這樣如何能將「滿溢」的「喜樂」與「熱心」和大家分享?如果在心中沒有先體驗像「水變成酒」的聖跡,如何能為福音作證呢?
無疑的,在所有文獻中有關於基督徒和小型教會團體應該是什麼、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去做,以及應該由誰來做都寫得清清楚楚的。石缸都已經灌滿水了,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基督已經昇天了,祂的德能及恩許的禮物在哪裡?他們為什麼不向祂祈求?為什麼不善加利用祂所預許的恩惠呢?祂不是常鼓勵他們在各種需要中要求聖父派遣聖神來協助彌補他們的軟弱嗎?(若十六23、24)(路十一13)。
在我心裡聽完了聖母的意思,我就想起了耶穌的一句話「其實需要的只有一件」(路十41、42)就是聖神,我要盡力去尋求祂。
因此,我今天所提供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靠聖經的默想,分享我在追求中所發現的「賜與生命的聖神」。我相信祂就是每一個信仰團體需要重振其原始精神的根源,也是唯一能夠一步一步引領我們體會到聖祭禮儀為一個基督徒團體的重要性。
小型教會團體——聖神、聖體
一、小型教會團體,聖神和聖體:依據感恩聖祭禮儀經文為基礎的研討:
世界上,有大小不同的團體、社團、聯誼等。小型教會團體所以與眾不同,是這個團體的成員組成一體,不是因著共同利益,而是由於聖神的感召,為承行「祂的」旨意。而且,這個教會團體的組成,不是建立在僅有外表,且暫短的基礎上,而是由於「新而永久的盟約」——聖體,聯繫在一起。所以我們可以實實在在地說,小型教會團體的主要標準是聖神和聖體。天主聖神召集每一位成員,將他(她)們組成一體,他們受了同一聖神的洗禮,藉聖體保持密切的聯繫,因著不斷地由同一聖神的滋養,維持團體活力充沛。
現在讓我們看看:彌撒感恩祭的禮儀經文如何解釋小型教會團體和聖神、聖體的密切關係。
(1)聖神的角色
教會團體不論小型或大型,若沒有聖神便不能存在。
在彌撒感恩經第三式,我們這樣祈求:
「以聖神的德能,養育聖化萬有,又不斷為召集子民,好能時時處處,向呈上純潔的祭獻。」
這段經文的辭句,清清楚楚地說明,很久以前天主聖神的工作就以召集天主的子民集合在一個「神」內為指標,目的是為什麼?為的是「好能時時處處向呈上純潔的祭獻。」這純潔的祭獻自然是聖禮,在聖體中,基督是奧體的頭,基督徒為肢體,這樣全球所有基督徒,合為一體,奉獻給聖父。同時,也宣布一個天國來到我們中間的「喜訊」,並且對所有的人,是一個邀請,要眾人來看看、來信從,一直到人人都融為一體,猶如一身。形成我們所說的基督的奧體。
但在教會團體達到普世性圓滿以前,我們先要建立許多小型教會團體,在各處為聖神服務,成為祂不可缺少的工具。這是說,所有基督徒團體都是傳教的團體,它們在同一聖神的指引下「完成」基督已開始的傳教事業。所以我們在彌撒感恩經第四式祈求說:
「聖父,祂由那裡派遣了聖神,這是初次賜給信者的大恩,使聖神在人間完成祂的事業聖化一切。」
如此,我們了解在聖神和小型團體內共融的教會是彼此相依的。不僅小型團體的存在依賴聖神的推動,聖神在基督回到天父那裡以後也靠著小型教會團體—基督奧體的肢體,去完成祂在世的傳教事業。聖神需要它們就像祂需要基督在世傳教的時候一樣。首先有如一個標記顯示天國已經來到世界上,其次是將喜訊傳給所有的人,直到這工作圓滿達成,萬眾都合而為一(成為一體)。
(2)聖體的角色
上面說明了聖神的工程以聖體為指標,為此祂召集眾人,聯繫他們在一起,成為一個團體。現在我們要看聖體對教會團體的重要性。
彌撒感恩經第四式說:
「恩准所有分享同一個餅和同一杯酒的人,由聖神合為一體。」主耶穌挑選了餅和酒成為祂的體和血,那是一個多麼深長而奇妙的過程——將許多分散的麥粒和葡萄顆粒收集在一起,然後製作,化成一個餅和一杯酒,成為我們的食糧,最後化入人的身體。初期教會的基督徒深深了解這標記和隱藏其中的意義,聖保祿寫道:
「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多,只是一個身體,因為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格前十17)
基督徒需要標記和類似的事理來表達他們團體「嶄新」的經驗——就是他們如何成為一體的經驗;他們如何與其他團體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將餅、酒留給我們,甚至「命令」門徒去用餅、酒紀念祂(路廿二19)。祂知道在祂回到天父那裡以後,我們多麼需要常常聚在一起,筆行祂曾以餅、酒做的祭禮,這樣我們就「記住了」祂如何地愛了我們;我們要如何地彼此相愛;甚至也包括了彼此洗腳的真意義。我們參與感恩祭是絕對需要的。
要想按一個基督徒團體生活,而不是順從那充滿分裂,自私自利精神的世界,必須藉著領受祂的體,不斷地死於自私,飲祂的血,充滿基督的聖神,如此我們才能一次再一次的和好,在愛的團體中堅定不移。這是在每次聖祭中我們所希望、所祈求要達成的目標,因此我們在感恩經第三式中祈求說:
「求使我們藉聖子的聖體聖血得到滋養,並充滿祂的聖神,在基督內成為一心一體。」
這一切都表示聖體實在是生命的根源,每一個教會團體的活力,若缺少這種源源不斷的滋養,它就遭受饑荒而至於死亡。簡單地說,若沒有聖體的滋養,團體在精神方面會變成如此的軟弱而不能在世上站立起來,也不能成為「地上之鹽」和「天國的酵母」了。
二、一個根源的體驗
至今我們以彌撒禮儀的經文為研究的基礎,試著了解小型教會團體和聖神、聖體的關係。
但是,聖體畢竟是一種「紀念慶典」,紀念在我們這個星球的歷史上實在所發生的事蹟,換句話說;禮儀不只以信條為依據,也依照人類所體驗那「生活的天主」在時刻來到時所完成的事,及現在仍然發生的事。現在讓我們想一想第一個小型教會團體;也就是耶穌與門徒的最後晚餐的根源體驗。因為現在每一個小型教會團體的名份,都是來自於此。
(1)最後晚餐
耶穌在傳教生活中,從第一次講道,到最後的時刻,明瞭祂的使命是顯示並引進祂所宣稱的天國奧秘。祂所有的比喻,祂的行為,祂自己本身,祂的祈禱、苦難、死亡和復活,都是以此為中心,但在祂最後的時刻來到時—祂常談到的「時刻」,祂渴望已久的「時刻」(路廿二15),祂「知道父把一切已交在他手中」(若十三3),祂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若十三1),祂不再用比喻,而要明明地講(若十六25),稱呼他們為「朋友」而不是僕人或奴隸,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作的事(若十五15),祂完全揭示出天父的心願,聖子的使命,及聖神在這一切的角色,換句話說,祂引領祂的朋友到天國奧秘的中心:天父「懷裡」的秘密及創思。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天主不是一位孤獨無「心」的個體,祂是真「愛」,並具有位格的最親密關係。下面是耶穌所說的話,是祂在最後時刻對祂的門徒以及那些將要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受洗者說明這天主性的事實:
「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住所」(若十四23)。
但這種愛的奧秘在天人的個別關係上未能完全實現,必須應用到人際融通的關係上。下面這些是祂對天父所講的最後的話,求使這個創思能實現而祂的使命達到圓滿:
願眾人都合而為一,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
父啊!你所賜給我的人,我願我在那裡,他們也同我在一起。(若十七21,24)
所以,天主的創思,就是住在祂受造物的心中,就是祂那聖愛、快樂的三位一體生活在我們心中。祂要在我們內、祂的義子女內,這些認識並承認祂為「父」、為「母」的我們內,建立祂的住所。但是,耶穌對天主性的奧秘和聖三的創思不只以言語傳達出來,祂也用了深奧的標記,就是餅酒,為慶祝祂那新而永恆的體血盟約。最後祂以自己的生命在十字架上作了犧牲,為癒合我們心中分裂的傷痕,這所有的一切是為幫助門徒們的「逾越」,這「逾越」就是死於自私及個人主義而取得復活的生命,到達與主和別人彼此相聯的「更新」。為達到這個目的,祂給他們一條「新誡命」去證實他們自己「從死到生的逾越」已經發生了(若三14)。他們如同兄弟姊妹彼此相愛,如同祂所作的(若十三34),這就是「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若十五11)。耶穌把這些都給他們分享了。
但這十二位,這第一個核心教會團體,並沒有「明白」祂所說的,也不能「體驗」到祂要他們所體驗的,因為他們自己的「逾越」僅僅是一個開始。
但是將有一天他們會以自己的體驗,明白祂所要告知他們的。若十六23這不是因著他們自己的能力,而是因天主聖神的德能。聖神乃是天父因耶穌之名而派遣來,臨別的贈禮。這位聖神要留下來,為經常提醒他們,而且也開啟他們的心靈,明瞭耶穌所講過、所作過的。祂許給他們,將要確實知道,「到那一天,你們便知道我在我父內,你們在我內,我也在你們內。」(若十四20)
而且,祂清楚地預先告訴他們,祂離開他們身邊是必需的。因為祂若不去,這一切便不能過去,聖神也不會來從內心教導他們(若十六7)。
(2)逾越奧蹟
在復活當天晚上一當門徒四散,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時(瑪廿六31)耶穌賜給他們曾許下的平安恩惠(若十四27),祂向他們「噓了一口氣」,將預許的聖神賜給了他們。這才使這個小團體達到了「逾越」—在他們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中,有一個突破。噓了一口氣的「那一天」,在他們內的聖神活力將他們從渾渾噩噩中喚醒。他們才開始一步一步的了解所發生的每一件事如何的聯貫,並且必須發生。(路廿四25,45,46)
復活的主需要四十天,一再的顯現給他們,使他們對待在他們內的新導師—聖神,像朋友一樣,並給他們講論天國的事(宗一3)。藉著這位內在護衛者的幫助,他們現在「記憶」起祂以前所說的,現在他們領悟了;以前他們不能明白,是因為他們充滿了對以色列王國的夢想,虛幻的王國理想,是以名利權位為中心(瑪二十20—23;宗一6;瑪十八1—4)。在他們心中的意識和期望中,天國與他們夢幻的王國才慢慢地配合起來。現在當他們祈禱說「我們的天父」時與耶穌的神合一、「的國來臨」是一種嶄新而有意識的體驗,不再是僅重覆耶穌的禱詞。這樣,他們學習去信任,依靠在他們內的聖神為「耶穌之神」—幫助他們記起祂說過的話,並在講解聖經中,在擘餅時認出基督(路廿四31)。每當他們認出祂時,他們體驗到天主的愛在他們內是火熱的(路廿四32)。他們渴望去報告,互相傳達他們如何認出復活的主,並且分享每天發生的一切新事,每當祂顯示給他們,他們皆大歡喜(路廿四39—43)。這是藉著大家分享信仰體驗而加強的信仰,現在他們終於以這種信仰認出基督來(若廿26—30)。
慢慢地聖三團體的創思,藉著基督的啟示,聖神的教導,和他們最深的希望和夢想,在普世的層面上配合。他們「領悟」天主普世計畫如何地達到初步的實現,這種「創思」、計畫,乃是從創造人類開始,按照團體性天主的容貌和肖像,有了受造的男、女和孩童;然後到許給亞巴郎的祝福,天主與祂自己的選民所訂的盟約,先知們的預言,及在神視中,對此創思的完成,在他們中間,也在他們的心中;現在已經體驗到天國的化身和耶穌所宣告的天國。以後,聖保祿宗徒,在與復活的主相遇後,受到了同一聖神的教導,把天主奇異的創想寫了下來:
「這是天主的旨意和喜樂......」(天主永恆的創思)
祂預定了我們藉著耶穌基督獲得了義子的名份……全照祂在愛子內所定的計畫;就是依照祂的措施,當時期一滿,就使天上和地上的萬有,總歸於基督元首。
天主賜給我們各種智慧和明達,為使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秘。
這計畫是他按照自己的旨意,在基督內決定的(弗一3—10)。
門徒們一旦接受了這個天主的計畫,且體驗到他們是其實踐的一部分,耶穌離開他們的時刻就到了,祂派遣他們去完成祂自己的使命——就是向普世傳揚「喜訊」(瑪廿八18—20)。從考慮到他們漁夫的背景,和他們國際性的無知來看,那真是一件鉅大而不可能的工作。所以耶穌許給他們更豐厚的聖神恩寵。他們聚集一起,等待著,祈求這最後的圓滿達成。在等待中,他們學習:他們前去完成這樣的工作,不是由於他們自己的力量,而是作為聖神的僕人,是聖神一步一步地領導他們,在祂自己揀選的時刻賜給他們力量和智慧。
當聖神終於圓滿地降臨在他們身上,以火舌給他們付了洗禮,賜給他們語言的神恩,他們能夠不懼怕、勇敢而有口才,並且喜歡地講出他們所體驗的(宗二)。他們改變的那麼大,他們的見證又充滿了熱誠,以致所有的人都很驚奇,甚至有些人想,他們一定「喝新酒,喝醉了」(宗二13),當其他的人「覺得心中刺痛」說道:「我們該作什麼?」(宗二37),伯鐸回答說:
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
並領受聖神的恩惠,因為這恩許就是為了你們和你們的子女,以及一切遠方的人,因為都是我們上主天主所召叫的。(宗二38,39)
他們親眼看到門徒們的數目,日益增加,天國一小型教會團體的小芥菜種子,開始到處發芽生長,教會成長,伸延到四面八方。
初期基督徒團體:聖體為中心,充滿聖神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看看初期教會團體所體驗到的逾越奧蹟,他們根源的體驗對他們有什麼影響、改變及效果,使他們組成與眾不同的第一代基督徒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把他們看作一面鏡子,也許看久了,這個原始小型教會團體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他們「如同水的生活」經過聖神的能力,變成充滿聖神和喜樂的酒以後,發生了什麼?(若二1—11)
(1)聖體為中心
一個身體
最後晚餐的主人勸告初期基督徒團體,並使他們相信,如果他們要保持他們的特性,並使他們的「更新」生存下去,他們在祂內逾越的「根源體驗」需要再次記起,再次舉行。所以,他們聚集在一起,舉行擘餅、祈禱(宗二42,46)。這樣的感恩聚會變成十分需要,是他們生活的中心和泉源;這就是他們慶祝,在基督內新而永恆的一體。這樣的慶祝要求一個長期繼續的彼此和好,並且在天主聖三的愛內,促成心靈的團結。實在說來,他們是一個共融的團體,是「天人合一」的化身,他們是天主家族的成員,由天主家庭之神來滋養,供給活力。因著這位聖神的德能他們有力量向前邁進。他們以天主子女高貴不平凡的身份生活在每日的平凡事中。如此,他們是一個「標記」——天國已經來到人間的標記。他們需要成為獨一無二的標記,在這塵世上與眾不同。
一個精神
從「天主家庭的精神」湧流出聖體的「一」和「新」,初期基督徒有了這樣的體驗,感覺到強烈的意願去創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生活在團體中」的方式。這方式到他們那個時候,尚未被人所知曉。他們既然被稱為天主的子女,天主家族的分子,他們不能再忍受私人佔有任何東西,因為他們不再具有「個人心意」(宗四32),他們需要把所有的和別人分享:他們的財產,所有物品、房屋、糧食等等,所以,他們決定「在一起生活」,並且「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也分給那些沒有的人(宗二42—47;四32—35)。
但是他們所分享的,不僅限於物質方面的財物,他們聚集在一起,共同祈禱,分享他們的經驗、意見、問題,最重要的,他們分享,他們所體驗到的聖神在他們內的工作:聖神「提醒」他們,在所發生的事蹟中達成聖經上所記載的。因這分享的結果,因了他們的慷慨、喜樂而獲得了全民眾的愛戴,並談論他們說:「看哪,他們如何彼此相愛。」別人感到吸引,也加入他們的團體。(宗二47)
彼此服務
「記起」主基督在建立聖體中,如何為他們服務,給他們立了不能忘懷的「洗腳」榜樣,教導他們一種新穎的方式來處理團體事務,大和小,長上和屬下,自由人和奴隸,男人和女人之間不再有分別(迦三28)。一總的人都需要,被接受,被上主所召選,並按照他們的才能彼此服務,每一種服務都有同樣的重要性(格前十二4—31)。當他們必須作決擇,或發現自己有困難時,他們習慣「來到一起」(宗四23),召開會議(宗六2;十五6),作出議案,提出討論,互相支持,大家一齊祈求天主(宗四23,24)。向宗徒們、長老們請教(宗十五6—30),「聖神和我們」作了最後的決定(宗十五28)。
所以,教育程度並沒有給他們造成多大的區別(宗四13;六8),因為由同一的聖神全都受了一樣的教育(伯後一1)。並且這位聖神要他們去分享他們的恩惠和經驗,從中彼此學習,祂更有興趣的是「讓每一位談論」……教導方法超過學問高的人物(瑪十一25—27)。按照每個人所領受的恩賜,所有的人都是「專家」。他們以自己的個別經驗為基礎,參考聖經彼此教導,一種新的靈修活現,是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而不是理論。這是每個基督徒團體該發揮的生活化特色。(不幸全教會非常缺乏教友生活化靈修;這可以從1987年世界主教會議文件—關於教友在教會及世界中之聖召與使命—看出,也可以從1988年台灣教會福傳大會提案中,認清為什麼教友培育必須列為第一優先)
(2)充滿聖神
意識到聖神的臨在
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對聖神的臨在很敏感,閱讀宗徒大事錄,我們會發現聖神的名字常掛在他們口邊,「是祂選擇了他們,給他們施洗(宗一5)降臨於他們身上(宗一8),藉他們的口發言(宗一16),充滿他們(宗二4),給他們神恩(宗二11),傾注於他們(宗二17),藉他們預言(或說外方話),給他們異像(宗十17),與他們一同作證(宗五32),激勵他們(宗六10),引領他們(宗八29),開他們的眼(宗九18),撫慰他們(宗九31),告訴他們下一步該如何作(宗十19;十一12),抓住他們(宗十一28),給他們勇氣(宗四31),在他們內祈禱(羅馬書四24),給他們智慧(宗六3),給他們證明藉先知們所預言的話是對的(宗廿八25)等等。
總之他們意識到聖神。他們存在的更新與意識敏感性仰賴祂的領導。他們所見所聞、所承受、所經驗都來自聖神在他們身上的工作,沒有祂,他們仍只是漁夫,為每日生活瑣事忙碌,麵包只能是麵包,而水永遠是水,就連耶穌也仍只是「耶穌」,而不是「主基督」,但現在他們已經嚐到生命的食糧,並喝足聖神的新酒。現在他們是清清楚楚知道,這水變酒的奇蹟,不限定在什麼時候及地方。這奇蹟的意義,不斷要在信徒身上發生。耶穌實在對了,把最好的酒—他自己的精神(聖神),在最後時候提供給門徒,而且是比他們過去各種體驗到的事情,更好得多。充滿這種新酒的精神,他們就勇敢地講出他們的喜樂與熱忱。
領受聖神的恩惠
這樣來看,我們就比較容易了解為什麼初期教會的基督徒那麼強烈感覺到聖神為「禮物」,因為他們不斷地領受到,那是「禮物的禮物,恩寵上加恩寵」,是來自聖父及聖子所共發的,是耶穌臨別前留下來的禮物,也是教會團體的生日禮物,所以宗徒大事錄的作者曾多次提到「聖神的恩惠」及「預許的神恩」,或簡單地說「那預許的」(宗二39)。
這份「大的禮物」,由肢體的每一部份來分享,包括各種「不同的神恩」,例如說預言、教誨、治癒等等。(格前十二27—30),這禮物不是為個人享用,而是用於為他人服務,為了共同的豐富性,也為肢體的建立,使其更成熟更完美。知道了他們所蒙受的恩惠,他們無法不想到他們是被召選的(厄一4,12)被喜愛的(厄二6),被預定的(厄一5),蒙祝福的(厄一3)。令人驚奇的是,幾乎在書信的開頭致候辭,門徒們問候各基督徒團體時,都是以感恩的態度表達出他們所領受的特恩。聖伯鐸綜合的說出:「你們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為叫你們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你們,進入他奇妙之光者的榮耀。你們從前不是天主的人民,如今卻是天主的人民。」(伯前二9—10)
接受聖神的教誨
門徒們逐漸了解聖神就是「耶穌的神」,也的確為早期信仰團體的「相隨者導師」,祂使他們真正突破人的意識及經驗,祂是偉大的「意識提昇者」,開闊他們的視野,看到新天新地,亦即天國的到來。
因此,對他們而言,生活成為不僅在個人心路歷程中,同時在人類歷史上「天主繼續不斷的啟示」過程。也就是說現在生活不再是「漫無目的」、「毫無意義的」,而是充滿「標記」,如同聖保祿給各基督徒團體的信一再提到指出歷史及造化更豐富的方向。(厄一、羅八18—30)也如同聖若望在默示錄所預示的新天新地(默廿一22)。的確,基督來教導一個新「宇宙觀」,真理之神就是那一位開啟人心中的眼睛,看見基督希望他們看見的。真理之神的教誨之偉大就在於此,給我們天主整體的啟示—創思。有這眼光是每個基督徒的無比特恩。因為這特恩使我們註定要擁有與眾聖徒一起領悟基督的愛是怎樣的廣、寬、高、深。我們被召叫進入分享天主整體計劃的奧秘,並充滿天主的一切圓滿。因為有看到這恢宏的計劃,使徒們才會有偉大的使命感;才能被領導和分辨時代的訊號,及與聖神共同合作。
跟隨聖神的帶領
耶穌稱呼他的門徒為「朋友」,因為祂已啟示給他們,祂由父所知的一切(若十五15),而他們的使命與聖神的關係卻是「主僕」,是祂所「預選的工具」(宗九15),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敏感地、謹慎地辨別聖神的領導及聖神的意願的推動。一旦他們清楚地知道聖神的推動要他們做什麼,他們就願意做大的調整。依賴他們自己的思想及計劃,他們甚至以夢、異像(宗十9—19)來尋求祂的意向,相信天主派遣的使者(宗五19—21)。在訂定決策時祈禱非常重要,他們覺得是「聖神與我們」共同決定的(宗十五28),讓聖神負有大部份的責任。他們似乎不怎麼急於事前自定計劃,或作傳教策略,他們寧願一天天地跟隨他的引領。因主耶穌在世時已給了他們一個清楚的榜樣,及許多難忘的教訓——聖神引領的重要性,以致於他們不得不依靠祂,這對他們中有領導神恩者,特別重要。如同伯鐸與保祿,被領到他們不想去的地方(宗廿一18、宗九8),就如同耶穌總是等待聖神推動祂的時刻。依靠聖神甚至達到這種地步,祂不要他們考慮在拷問時說什麼,護衛者聖神會領導並賜給他們各種狀況所需之辯論能力及智慧(宗四13;四27—33;六10、11)。
發揮聖神的德能
完全依賴聖神使他們「充滿聖神的德能」,聖神本身即可完成在他們內的大使命。因為他們相信聖神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及如何使他們成為最恰當的工具。這等於說他們實在是神貧的人(瑪五3),空虛自己,心理隨時準備得到從上而來的德能。
因為在他們內聖神的德能如此增強,以致他們不僅勇敢地宣揚福音,毫不害怕,而且還感到是一種光榮與特恩,當他們必須受苦或甚至面對死亡,來為他們的信仰作證時,更是如此(宗五41)。
在失去勇氣和遇到挫折時,他們也經驗到聖神的力量,這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在他們內施慰者聖神在行動。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聖神在他們內祈禱的德能,且相信在他們不知道如何祈禱時,聖神用祂不可言喻的歎息來為他們轉禱(羅八26b)。
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勢力能使他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羅八38f;宗五29—32)。他們藉著聖神體驗到耶穌的愛是愛我們到底。所以聖保祿敢對厄弗所人說,聖神在我們身上所發揮的德能,成就一切,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今日台灣教會團體與初期教會團體的比較—用問題方式來反省
福傳大會的文獻,特別是十二項議案,對於本地教會的情況和它所面臨的問題,已經說得很詳盡且具有代表性,在此不必多發揮,我只想提出一些問題給個人或小型團體去反省。
(1)聖體為中心
一個身體
1.以個人或小型基督徒團體成員來講,我們是否感覺到:為我們聖體是一個需要?意思是說:在這個世界上,除非我們以這種方式「紀念」上主,我們就不像一個基督徒團體。
2.以小型基督徒團體的身份,我們曾經「感覺需要」在一起慶祝參與聖體聖祭,藉耶穌的平安恩賜,達到更深的「和好」?
3.以一個小型教會團體,對生活於周遭的人而言,我們是否是一個合一與希望的記號,「奇蹟」之團體?尤其是與我們中國人最深渴望的「天人合一」、「四海之內皆兄弟」、「世界大同」、「博愛」……等等,是否有同一的相通契合?
一個精神
1.在我們因著天主聖三、父、子和聖神的名字接受了洗禮以後——我的意識,我的祈禱生活發生了什麼效果?在我們團體生活中,天主聖三使我們生命有什麼改變?是趨向生活化或停於抽象理論?
2.在我成為小型基督徒團體之一員以後,我是否改變下列之觀念:從「個人」,自我中心變成一個有團體觀,而意識敏感的人?我是否覺得有需要慷慨的與團體分享我的恩惠、才能?
3.在我的生活上,是否有些徹底的「更新」,而使別人驚奇,我(我們)與眾不同,變成很「吸引人」?我們中間是否感覺深深地喜樂?是否也能叫人說:「看,他們多麼彼此相愛!」?
彼此服務
1.在服務意識上,當我被叫去服務時我是否感覺到「真偉大」?無人知曉,或有麻煩時,是否仍感覺到「真偉大」?
2.我如何處理團體中服務事項?如何作決定?一起分辨嗎?我們能說:「聖神和我們一齊作決定」?對於個人的恩惠和才能是否感恩的承認,並儘量利用它們增進整個團體的成長?
3.需要時我們互相依賴幫助嗎?互相分擔別人的困難嗎?如同兄弟姊妹一起祈禱?我們是一個互相支持的團體?
(2)意識到聖神的臨在
接受聖神的教誨
1.我們對待聖神是否如同「導師」?輔導者?諮商老師?
2.因著聖神的助佑我學習將我的想像和天主的創思配合,配合到什麼程度?
3.我是否體驗出在團體中我的生活如同一個「繼續不斷的天主啟示的流程」?
意識聖神的敏感性
1.我們與初期基督徒團體比較,在意識聖神的敏感性上程度如何?
2.是否知道:祂揀選了我們、用我們,來到我們內,通過我們說話,與我們一同作證,給我們施洗,在我們內祈求,開啟我們的眼目,安慰我們,告訴我們下一步如何去作,給我們智慧和勇力,理想和創意,這些聖經的話是否也在我們身上完成?
3.我們如何充滿了聖神?自己先充滿,才能「滿溢出來」流到別人那裡,作使人相信的見證,散發喜樂,傳揚「喜訊」。
領受聖神的恩惠
1.我們如何覺出聖神是一切恩惠的「恩惠」?有祂什麼都不缺乏,為我們而言,祂是「唯一」需要的?
2.耶穌說:「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賜……你或許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賜給你活水。」(若四10)我是否渴望這「恩賜」?我是否渴想「活水」?
3.福傳大會的提案及文獻中,充滿「應該」「必須」這些字眼,這種表達方式若與初期教會團體傳福音的喜樂與光榮比較起來,有何差異?請作一個比較。
跟隨聖神的帶領
1.我們是否跟隨「聖神的帶領」?對於祂帶領的方向依靠的程度如何?
2.對於祂的推動我們的分辨決擇是否夠好?我們能如何彼此相助更認識聖神在我們內的推動和時代的訊號?
3.我們是否曾體驗過在我們內的聖神祈求和「歎息」,並當我們不知道如何祈求時,感覺到祂的安慰?(羅八26—27)
4.在世俗的團體裡,呈現我們面前的是許多「應該」,你不想先去請教聖神找出開始的地方是一個良好的觀念嗎?
發揮聖神的德能
1.我們是否相信「祂的德能在我們內比我們所要求,所想像的更多更大」?
2.為什麼我們常如此膽小、害怕、保守?聖神並不依賴專家,祂願意給誰祂的恩賜就給誰,我是否願意讓祂用我?
3.你是否有信心從日常生活經驗中,發現聖經的啟示意義與神學家所探討的,是否有它的必要和價值?
4.你是否信聖神的全能在我們最軟弱,最有限的時候是最有效果的?
結 論
無疑的第一代基督徒曾有過令人難忘而又徹底的體驗,從自我為中心且無信仰的死亡進入在天主聖神內的生命,一種與天主聖三及人人彼此之間的團體生活。這種體驗是要時常以和好的麵餅—聖體,由聖父藉著聖神奉獻出聖子,萬古常新盟約的重演。
他們自己有了新的覺悟,就如在基督內成為一體,和他們分享天主的創思及普世傳教的使命。在人類意識和能力中這是一種真實的突破,也是世界上從未被人所知道,所見過的,他們滿腔熱誠是如此激烈,因而構想出彼此相連,新的可能性。這是由於他們分享天主聖三的生活所激發而創出一個嶄新的團體生活方式。
領受了這麼大的恩惠,他們的心,如烈火一般燃燒著,要儘可能與人分享,效法耶穌,出去傳揚天國喜訊,告訴人們天主永恆的創思。天主希望聚集所有祂的子女與祂及彼此之間,成為共融的一體。如此,他們促成「大地煥然一新」,成為依照最初期的事實重整後的新天新地的見證和協創者:分享生命、喜樂和永福的天主聖三的奧蹟。
我覺得,除非我們歸回到基督徒逾越的根,進入聖經所啟示的聖三天國的事實,在我們個人生活史中實現那獨特創思的願望;除非我們從每個基督徒團體的這種聖三泉源中,深而滿足地汲取,我們將不會記憶我們是誰,及我們如何能將天主家庭的精神化入在我們現世的團體生活及嶄新的行動中。地方小型教會團體,現今或將來,無論如何去表明它具體或特殊的一面,但它那與眾不同的一定是要在我們社會中具有真實的特色。達到那程度的測驗將是與初期教會團體保持一樣的尺度,就是要見證我們心中具有天主聖三的愛,使我們四周的人都驚訝:「看,他們是如何地彼此相愛…」。
如同往常一樣,聖母瑪利亞仍然站在那裡,告訴我們如何去作,就是—以我們的限度去面對面—簡單地祈求所需要的恩惠,上天所許的力量,以及基督的聖神降來作我們的助佑。因為只有聖神能帶給我們聖化的靈蹟。不僅是將水變成酒,而是將我們自己的逾越,從疑慮,不信轉化為完全超越的信任,希望和勇敢。這樣完成我們自己的逾越。這位聖神一旦以祂那賜予生命的氣息,充滿了我們,則關於我們小型教會團體責任與使命的提案和文獻,以及對它們一切期望的「應該」和「必須」轉變成「特權的」和「受眷愛的」了。我們作祂特選的工具,甘願服務,去協助創建天國,使天主聖三的創思在眾人心中實現。於是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是祂在創動,引導,執行任務。所有期待於我們的是以一顆慷慨,喜悅和感恩的心去事奉祂。並要時常留心去答覆祂的每一個推動,且容許祂依照祂的意向好好利用祂所賜給我們每一個人所有的恩惠。
我們多麼需要明瞭「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路十4lf,十一13;若四10):知道一切恩惠的恩惠及其施予者。那麼我們就可以祈求而得到——賜予生命的聖神,求降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