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房志榮 . |

 

80
神學論集
(1989)p.231-243
   

天主聖言與小型教會團體 .

 

房志榮

 


前  言
過去這兩天的演講,材料都很豐富,尤其昨天約兩篇講到小型教會團體與神學反省和使徒工作,有很多步驟,很多表格,結果給人一個失去了控制的印象:有這許多事要做,到底要從哪裡著手?我認為這些豐富的材料都很有用,等到你感到需要的時候,一定會給你一臂之助。但在這研習會中間時段,應該把撒出去的網收一收了。網已經撒的很遠,撒到韓國、馬來西亞、南美、歐洲等,現在要把網收回來,看看到底有什麼魚。換句話說,我們已到了提綱絜領,以簡御繁的一刻,好能較具體的指出,為建立小型教會團體究竟該從哪裡著手。
因此我這篇演講不是按照講義綱要中已寫好的材料,而是重新構想出來的,就是昨晚聽了兩天的演講,參加了兩次主席團檢討會以後,覺得非重新構思不可,以配合研習會這一刻的需要。如是利用夜間的一部分時間寫出了三頁綱要,根據這新資料來講。至於原來的演講綱要本來也是很有趣並頗有益的∼也許是一種敝帚自珍的想法∼就當附錄印在本演講後面,至少可以當一些查經的材料來參考。

一、聖經是一部伸縮自如的書
前言中提過的「提綱絜領」及「以簡御繁」這兩句話說出了人類的一個基本需要,特別是當人須將一些理想付諸實踐時。他可以想很多,講很多,但做起來,他必須選擇,必須一樣一樣地來。這兩天我們想了很多,講了很多,也討論了很多,但要選擇什麼,從哪一樣開始呢?
這就要求我們有能伸能縮及伸縮自如的工夫。可好這很合乎中國文化,也是聖經的一大特色。中庸一書的開始有程頤(伊川先生)介紹這本小書的幾句話,說的十分美妙中肯,宋朱熹編四書時把這些話放在書首實在很恰當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得盡者矣」。
1.天主聖言也有這種放之彌六合,卷之…幾句話的特色:舊約雖有十誡,盟約之書(出廿一∼廿三)及其他很多規章,但都可縮成兩大誡命,即敬拜唯一真神(申六4∼9)及愛人如己(肋十九18、33∼34)。這一誡命和規章的撮要到了新約更加清楚,是主耶穌親口作的答覆,耶穌給那發問的法學士說:「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申六5),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肋十九18、33∼34)。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瑪廿三37∼40;參閱谷十二29∼31;路十27∼28)。
2.對這樣的天主聖言必須懷有無比的信心:這可用梵二大公會議「天主啟示的教義憲章」中的一些話來說明。大家都很熟悉聖葉樂所說的「不認識聖經,即不認識基督」這句話,但同一號(25)下面幾行即刻有望安博的另兩句話也非常有意義,並為我們的靈修生活很有用處,他說:「當我們祈禱時,我們向祂說話;當我們閱讀天主聖言時,我們聽祂講話」。
啟示憲章第24號說到聖經、牧靈、與神學,而肯定講道,要理教授,一切基督化的訓誨,及禮儀中的詮釋都該從聖經裡取得滋養,獲得生氣。至於神學該以聖經的研究當作靈魂,神學是以聖經及聖傳為永久的根基,從而得以堅強穩固,永保青春。
天主教會除了聖經聖傳以外,還有訓導權,三者缺一不可。但啟示憲第10號在肯定訓導權的重要之外,也說出它的限度:「以權威解釋所寫成或所傳授的天主聖言之職權,只屬於教會生活的訓導當局,它藉耶穌基督的名義而行使其權威。但教會的訓導權,並不在天主的言語之上,而是為天主的言語服務」。這最後兩句話的意義十分重大,無疑是受了基督新教的影響。
教會在這樣重要的文件中敢公開接受基督教弟兄好的觀點,我們也不必怕向他們學習。基督教弟兄對天主聖言的信賴和認真研讀非常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我們天主教的兄弟姊妹近些年來雖然有了不少進步,但一般說來,也許還只停在口上或頭部,尚未延伸到生活和行動中。
3.聖經由聖神默感而寫,也該由聖神光照而讀:為何聖經那樣的能伸能縮,為何我們對聖經該有無比的信心?因為聖神默感了作者們寫了聖經,也光照領導我們去讀聖經。聖神像風、像氣,祂無孔不入,祂瞬息萬變。我們在教會內藉著信仰來聽聖經,來讀聖經,就是讓聖神來光照我們,推動我們,正如耶穌說過的:「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住所…那護衛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他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若十四23、26)。
我們真心愛耶穌,祂會來,並派聖神來教導我們。聖神是合一的神,也是綜合的神,如剛才說過的,聖神像風、像氣(在希伯來文風、氣、神都用一個字眼說出),祂會把天主的啟示和我們的信仰合成一個互信互愛的交談,一個有給有受的交往和互相的贈與或奉獻。聖神會給我們極大的應變能力。
有了與天主的親密關係,本著信仰和愛德分享,聖神會藉著我們的口來彼此建樹。這是在讀經分享中常應記得的一個真理:聖神在每人的心裡光照我們,帶領我們,祂是用我們每人的口來彼此教導,彼此學習,使得小團體間的友愛不斷進步,不斷加深。這就是主基督派聖神到我們中間來的美妙計劃。

二、如何藉天主聖言建立小型教會團體?
這裡要具體說出如何建立小型教會團體:根據上段所說的對天主聖言的無比信心即刻去做,按照聖經上所說的去做,把每一行動、每一步驟看做愛天主愛近人的一個實質表現,在行動和言談中時時學習、訓練天主聖神的那種伸縮自如的彈性,因為我們是靠著聖神在行動、在言談。
1.聖經說,團體是因信仰,而非因血統建立的。聖經哪裡說這事呢?首先我們有信仰之父亞伯郎的典範,他被召叫,離開故鄉、親族、父家,到一個自己不認識的地方去。天主許給他多子多孫,萬民要因他而得福。「亞巴郎信了上主,上主就算他為義人」(創十五6;參閱創十二1∼3)。
人類救恩史的開端即刻指出信仰的重要,以之為天人交往的基礎,的確十分恰當。我們反省一下,在這個基督信仰尚未扎根的國家,家庭和親戚關係給我們造成多少困擾,放下多少障礙。刻有天主十誡的兩塊石板,為我們每每只剩下了一塊,就是第二塊,上面第四誡寫著:孝敬父母;而把第一塊、刻有一欽崇一天主萬有之上…置在一旁,不理不睬。
新約中耶穌開始宣講時有著同樣的要求,他要最初的門徒們拋下漁網,拋下他們的父親,立刻跟隨他(谷一16∼20)。耶穌的母親和兄弟來找他,不敢進去,只站在門外傳話。耶穌卻向傳話的人及當場的聽眾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他又指著坐在他四周的人說:「我的母親和兄弟在這裡!誰奉行天主的旨意,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谷三31∼35)。這是耶穌所施的機會教育。
在宣講中,耶穌把這一點交代的更清楚:「有許許多多的人跟耶穌一起走。他轉過身來對他們說:『到我這裡來的人,要不是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姐妹、甚至於他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25∼26)。我們不大愛聽這些話,並且有意無意中在閃避這些話,但所付出的代價太高了:想做基督徒,卻不得其門而入。為懂清耶穌這幾句話的真意,須注意兩件事:一是耶穌不是向他所特選的宗徒說這些話,而是向所有願跟隨他的人說的;另一點是,記載了這些話的聖史是路加,這位描述天主仁慈及耶穌以婦女為友的細膩作家,他並不以耶穌的這種要求為過份。
2.信仰需要培養,而聖經是很適當的培養教材。福傳大會文獻的「第一決議案」就是「加強教友培育從事福音傳播工作」。在場的兄弟姊妹也深深感到培育的重要,在小團聚會討論中不只一次提到再教育,多學習的迫不急待,為此大家才趕來參加神學研習會。
但學習的方法很多,不只是上學校、聽課、修學分才是培育,這為超過學齡,有工作要做或有職業纏身的人是不可能的。我們也不能希望常常從頭學起。可好信仰的培育有許多管道。比方教堂的禮儀就是一種非常有深度的培育,禮儀年的安排,主日讀經的選擇等都是培養信仰的上品。主日去望彌撒的意義不是盡本分、守教規的問題,而是要得到心靈的滋養,及與兄弟姊妹見見面,共同朝拜大家的天父。如果一個教友從這最正常的禮儀培育管道得不著什麼,不是堂區的禮儀生活未上軌道,就是這位仁兄自己沒有積極參與,必須雙方面齊頭並進,從事改革。
公開禮儀以外,小型教會團體本身也是一個培育的場所。不要等待培育好了才建立小團體(這樣的一天是等不到的),而應該把小團體視為培育的場所,正如禮記上說的,未有養子而後出嫁者。在小團體中聖經是最適用的教材。我們只舉瑪十八章為例:1∼5節劈頭就是一個價值觀的大翻身:自謙如小孩才是天國中最大的;6∼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抵制罪惡的勇氣;l0∼14:天父對弱小及迷失者的慈愛;15∼17:弟兄間如何互相規過;18∼20:天地人之間的互應,共同祈禱的效果;21∼35:互相饒恕的重要。只一章聖經已那麼豐富、那麼充實,若繼續分享下去,實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問題不在教材的缺乏,而在於身體實行。這一方面只得靠聖神給我們力量和熱情。因此除了分享感受以外,還得多多彼此代禱,祈求聖神常常臨在於我們的心及我們的團體。
3.培育信仰的目標是為了把它傳開,就是傳基督的福音。當然傳播信仰和培育信仰有所不同,為了把福音傳開,除了一片赤誠和一股信心外,還須有一些技巧和方法,這些技巧和方法又跟世間一般所用的不同,而自有它天主奧秘或天主救人計劃的邏輯。這在路加福音第十四章28∼33節耶穌所說的一段話中顯示的非常突出:耶穌說,人要建塔,先該籌好費用;人要打戰,先該練好軍隊,這是耶穌對做事須有方法和技巧的肯定。但這段話的結論突然來了一個大轉彎,畫龍點睛式地一語道破天國的邏輯不同於一般人世間的想法和做法。耶穌結論說:「同樣,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路十四33)。
那麼要怎樣為信仰作證來傳播福音呢?最好的榜樣和依據仍在福音書和宗徒大事錄可以找到。只以保祿使徒說,在他的書信及宗徒大事錄就給我們指出他是怎樣傳的:傳什麼?憑什麼傳?用什麼態度傳?等等。這裡可以特別提出的是,保祿從來沒有單獨一人宣講福音,而常常有伴:巴爾納伯,若望(馬爾谷),息拉,弟茂德。宗十六10開始,傳福音的一直是「我們」,這明顯包括寫書的路加在內,因他參與了保祿的福傳,才能寫出那麼有根有據的最初福音傳播的歷史一宗徒大事錄。團體與聖言的其他關係請參閱本文附錄,著本演講的原來綱要:三和「結論」。
4.這樣裡有信仰,有愛、愛天主又愛人,上有一本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的完整聖經,就可用雙去跑,在鄰舍中找幾家天主教教友(平信徒),用一般的社交方式開始接觸或連絡感情。一旦能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就可以慢慢用來讀聖經,用和心來聽天主的聖言,並且慢慢學習用自己的話來祈禱,來向天主說話。這種生活的祈禱跟只唸別人做好的經文是很不同的。
這種聚會恆心做下去,最好是每週一次,小型教會團體就慢慢建立起來了。這每週的聚會有生活的分享,有聖經的研讀,有自然的祈禱,成了互相培養、互相建樹的場所。只要每人每天自己讀一點聖經,個人並家庭用聖經祈禱,在每週與別人及鄰舍家庭聚會時就不愁沒有分享的材料。生活分享後,用聖經的福音精神來加以照明分辨;或由分享聖經開始,再將各人的生活實況和問題來與之對照。所謂分享不外乎這兩個方式:由生活到聖經,或由聖經到生活。我們常能用聖經來光照生活,因為聖經也是由生活中寫成的書。
這個聚會不可長久關閉在自己的小團體裡,而須走出自己,大方地去關心別人。從哪裡做起,當然需要在團體裡分辨,並多求聖神的光照和帶領。一般說來,不外乎由近及遠,從小到大。首先要關注的是四周的非基督徒,如何引他們認識救主基督;及所屬的堂區,如何振奮堂裡的禮儀生活,並在堂區所轄的範圍內傳福音。

三、再回來說:聖經是什麼?
由生活到聖經,由聖經到生活,聖經的確是建立小型教會團體的法寶。但可不要把聖經看做魔術棒,或變成死文字。聖經固然可讓我們聽到天主的話,分辨出天主的旨意,但聖經也是我們個人和團體的裁判者,作為我們審斷事理,明辨是非的標準。這種標準與人間的智慧多次是有出入的。「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空高過大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也高過你們的意念」(依五五8∼9)。
事實上,每個人、每種意見,都能在聖經裡找到支持,找到證據。小團體裡遇到這種意見分歧時要怎麼辦呢?真心接受天主啟示,也就是有福音精神的人,先檢討自己的意見,需要修正時修正,需要悔改時悔改,然後才去檢討別人的意見,並在需要時,以謙虛的態度予以糾正,這樣才容易彼此接受,化解衝突。
關於正確了解聖經一事,必須避免斷章取意,而顧及聖經的整體信息。換言之,要注意脈絡或上下文的意義。何謂脈絡?是聖經某一句話的前前後後的話,是那句話所屬的那一章、那一部書,是新約,是舊約,是全部聖經。因此我們才需要每天讀聖經,每週聚會查經,分享聖經。
舉例來說,有一段耶穌的話我們覺得很難接受:「你們以為我來是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而是來送分裂。因為從今以後,一家五口的,將要分裂:三個反對兩個,兩個反對三個」(路十二51∼52)。這幾句話的近處脈絡是耶穌講他應受的洗禮,即他的苦難和死亡。這已說明人間的分裂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他自己首當其衝。其次,在全部福音裡耶穌講平安、講聚集、講和好,究竟要多得多,強得多。那麼為什麼一定要講分裂呢?由新約、舊約、及全部聖經看來,人間的分裂是不爭的事實,是每天的經驗。耶穌之來,不但不取消分裂,並且會為了他的緣故發生更多的分裂。
但耶穌不會停在分裂上,就像他不停在死亡裡一樣。由新舊約聖經可以知道,耶穌在接受分裂的事實後,是要再造一個更高的和諧。換句話說,耶穌帶來的不是粉飾的太平,不是廉價的和好,而是經過爭執、經過痛苦後所達致的更深的互愛關係,就像耶穌經歷死亡和痛苦而復活起來,獲得一個新生命一樣。只有這個復活後的新生命可以傳遞給後代無數的人,而耶穌在世的那個未經死亡的生命是無法傳遞給別人的。
一個教會的成熟,它的成員對全部天主啟示的了解∼即對全部聖經,不只新約,也包括舊約的認識和活用∼實在攸關匪淺。這裡特把舊約的重要性提出來說說。舊約是一大金礦,有待中國教會去多多發掘取用。舊約的重要性在於它與新約的關係,這層關係可以說是辯證性的關係。舊約說過一個人,一件事,新約說那人那事已在耶穌身上實現或完成。但不只是實現或完成,還更進一步,升到一更高境界,更能滿足人心最深的願望,這就是所謂的辯證性。
相稱的,舊約與新約的辯證性關係會讓我們多少了解一點新約與末世的關係,或基督第一次來臨跟祂第二次來臨之間的既相同又不同的意義。不熟悉舊約中天主藉先知關於自己,關於默西亞所說、所預象的種種,就不大能深切知道基督是如何來世的。對基督只有一個模糊的認識,恐怕就不易讓祂真正進到我們的生命裡,我們對祂的期望,就是祂的第二次的來臨∼在我們的生命末刻、在世界末日∼恐怕也不會怎樣生動有力。
可好在教會禮儀裡,不斷有舊約聖經章節在公眾前朗誦。唯望講道的人及參禮的人多多注意舊約與新約的關係,由天主的全部啟示中認識、愛慕、期待三位一體的天主,特別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

 

附 錄:事先寫好而未發揮的原來演講綱要
引言:
任何基督徒都少不了天主聖言,這可從三方面來看:每人的經驗;理論方面:人性、天理、天啟;功能方面:是救援,也是判斷。
在團體裡接觸天主聖言有不同的意義和效果:經驗告訴我們,在團體中解經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領悟,是個人獨處時所不易發現的。團體中的聖經分享當然會使我們更廣泛地體驗天主聖言。
團體能大能小,大的能大到整個教會、人類,小的能小到二、三個人。團體太大或太小,都不能達到分享天主聖言的目的。因此我們朝向建立小型教會團體的方向努力,深信在這樣的小型團體裡天主聖言能發生一個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補足個人讀經的限度,另一方面補足一個太大的團體,如本堂、甚至教區的所有不逮之處。當然個人的讀經及與堂區、教區的溝通、連繫為小型教會團體的生命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只是在層次和運作上肯定:小型教會團體是在個人與教會之間十分重要的一環。
下面便將「天主聖言與小型教會團體」這個題目分成三部分來講:一、天主的啟示或聖經各書是指向個人或團體?二、天主子民是在團體中學習聆聽實踐天主的聖言;三、天主聖言與小型教會團體。

一、天主的啟示是指向個人或團體?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也許沒有經過很多反省。各人可按自己對聖經每一部書的了解反省一下。
舊約的天主啟示常以人民或團體為主,是不爭的事實,Torah, Nebiim, Ketuvim。問題在新約,雖然新約是舊約的延續。如果舊約是天主向一個子民啟示自己,新約也應該如此,只不過基督信仰造成的個人主義使我們看不清團體在救恩秩序中的重要角色(今日世界的社會主義所要糾正的原是這一缺陷)。救恩如此,傳福音也如此。
1.新約正典(canon)的含義本來就不是為個人,而是為一群信者的團體,新約經典是為了建立團體。這可由以下幾件事實予以證明:
(a)新約的來源是教會,目標也是「教會」,個人只在團體內領受聖經。
(b)耶穌所追求的是一個天主的子民,將分散的天主子女聚合在一起。
(c)新約的語氣都與團體有關,耶穌及保祿的宣講(天國,教會)都指向團體。
2.新約的團體是怎樣的一個團體?是一個充滿張力的團體:一方面要內部團結,另一方面要向外開放:
(a)舊約團體的準備
(b)新約團體的實現
(c)教會的雙重使命

二、在團體中學習聆聽實踐天主的聖言
孔子十五而好學,論語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始。給我們留下了聖經的猶太人也從小就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從五歲到二十歲。他的一生要按照所讀的經典來生活
1.不只學聽,也學做。「認識上主」指此。
2.學習信仰的地方:學堂是間接的,家庭與聖所是直接的,但有世俗化及形式化的危險。
3.學習內容:信仰的核心:申六4∼9(申五∼廿六,即梅瑟的第二篇演講)。信仰的撮要:(a)飲水思源(申廿六5∼10);(b)照顧弱小(申廿六13∼15);(c)向子女交代(申六21∼25)。
4.一個隆重的學習禮儀:申三十一9∼13。在第七年一切債的免除(申十五1∼6),淪為奴隸的得到自由,並獲得足夠的資金開始一個新生活(十五12∼18),大家都平等而再互為兄弟,這時可大大慶祝一番(十六13∼15)。就是在這樣的時機來一個隆重的學習。
5.耶三十一31∼34的新約中,人再不必教,也不必學又何解?由耶穌的來臨及初期的教會團體來答覆這一問題。

三、天主聖言與小型教會團體
到此,一個重要的肯定是:天主聖言不只告訴我們要做什麼,也告訴我們怎樣去做。怎樣做呢?除了個人的努力和屬於一個大的教會以外,還有必要在一個小型團體裡接受、學習、實踐、分享、傳揚天主的聖言和基督的救恩(這同時糾正了或補足了社會主義的集權統治和天主教會的龐大中央管理)。
1.在團體裡接受聖言:宗十24∼27,44∼48(當然也有個人領受聖言的例子:宗八26∼39)。
2.在團體裡學習聖言:特洛阿的經驗,宗廿7∼12;保祿傳福音的首篇講詞:宗十三16∼43。
3.在團體裡實踐聖言:宗二42∼47;四23∼27:祈禱、宣道、財產公有。
4.在團體裡分享聖言:宗十五:有不同的意見,有爭執和辯論,保祿,巴爾納伯及其他人的沿途分享。在耶京有宗徒、長老、法利塞黨人…。
5.由團體出發宣講福音:宗十三1∼5,13;十五38∼40:保祿從未單獨一人宣講福音;而常常有伴:巴爾納伯,若望(馬爾谷),息拉,弟茂德(十六1∼3)。十六10始傳福音的一直是「我們」(包括路加在內)。

結  論:
回到耶穌自己的話和作風:若十三35;瑪十八19∼20;谷六7;路十l;瑪廿八19∼20。
小組討論題材

  1. 將耶穌一生的目標根據瑪十二30;廿三37;若十一52來解釋,並找出與小型團體的關係。
  2. 你如何懂並實踐耶穌所宣講的天國(如瑪十三;十八;廿五)和保祿所建立的教會(如格前一;六;十二)?
  3. 先看出十九4∼6的意義,再看伯前二4∼10如何將之用在教會(團體)上。
  4. 申六4∼9,21∼25;廿六5∼10;廿六13∼15在我們的信仰實踐與傳遞上指出一些什麼。
  5. 由若十三35;瑪十八19∼20;谷六7;路十1;瑪廿八19∼20;宗八26∼39這些聖經章節我們能吸取哪些靈感來傳揚主基督的福音。

注意:每人可提供以上章節以外的聖經章節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