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屆神學研習會與過去的十四屆有何不同
首先由演講的次數上一眼可見,過去都是四整天的講習,普通有十二篇演講,每天三講,上午二講,下午一講,其餘的時間是小組討論,全體討論,及綜合報告和討論。這次不然,四天的講習只有八篇演講(今晚的整體介紹不算在內),每天二講。八次演講外,有七次小團體聚會,可見本屆神學研習會幾乎給予小團體聚會同樣的重要性,不亞於大家一起聽專家的演講。
小團體又是怎樣組成的呢?報名參加這次神學研習會的共有一百零五人:教友三四人,修女六四人,神父七人。一百零五人恰好可分為七個小型團體,每團五位教友,九位修女,一位神父,合起來為十五人一團。小團編組的原則和目標是:1.每團有教友、修女和神父。教友修女主動參與團體的各種活動,神父學習多聽,重視教友修女們的意見;2.每人都有自己的團體生活經驗,有的經驗是正面的,有的是負面的,都可提出來分享、檢討、評估,以對未來小型教會團體有所借鏡和參考;3.小團聚會的目標是學習建立和推動教友(平信徒)的小型教會團體。
十五人一組的七個小團,在七次的小團聚會中要作些什麼呢?這七次聚會包括今晚的第一次,及以後四天的六次。今晚的各小團聚會代替了過去各屆研習會的全體同樂晚會,但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各團團員彼此認識,確定各團名單中的暫擬的主席和秘書的人選,以後四天每團是個固定的小型教會團體,彼此間的認識和交流越來越深,越來越自然流暢。第四天的第七次小團聚會可用來準備當天下午要給大會作的綜合報告,中間的五次小團聚會都是為了討論演講者所指出的討論題材,或跟建立、促進小型教會團體有關的問題。
小團的主席和秘書有特殊的任務和責任:七位主席組成一個主席團,他們每天在早禱之後,要用一刻鐘的時間向全體大會報告他們在小團中所作的體驗,所有的洞見,及值得給大家分享的種種。為能作出這樣的報告,並為代表每團有過的真實經驗,主席團(有時偕同秘書)須於每晚散會前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共同檢討一天的經過,好能精簡地,切要地,作出每團的代表性報告。每天清晨這樣來自七小團的一刻鐘報告應該是大家所樂意聽的,因為這可視為大會一百多人的脈搏和心聲,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報告來調整每天的研習進程。
四天的禮儀祈禱也有一半是在小團體中舉行,第一天及第三天的彌撒及三天的晚禱都是由每一小團的負責人自己處理,只有每天的早禱和第二及第四天的彌撒是全體大會一起舉行,這樣表達出大團體和小團體禮儀的特色和彼此的互相補充和需要。個人在密室的祈禱是必要的,本堂的每週彌撒是一個大團體的參與,研習會中的每一小團的禮儀祈禱經驗,為來日建立小型教會團體是一個有用的實習和體驗。
二、本屆研習會的主題釋義
福傳大會追蹤:去年此時曾在輔大開過一週的福傳大會。會議結束前經過全體投票通過的大會宣言是一份珍貴的資料,把我國教會今後的福傳方向和精神交待的十分清楚有力,值得大家一讀再讀,並用來作默禱的題材,在天主前為這些理想及崇高的目標祈求,並哀禱天主聖神不斷光照領導這個傳福音的大團體。
宣言以外是十二項決議案,把傳福音的各類主體及各方面的工作規劃的相當具體明晰。第一項決議案就是加強教友培育,以從事福音傳播工作。在許多辦法之中提出的第一個辦法是:「加強與建立擔負福傳使命的小型教友信仰團體」。然後加以解釋說:「信仰團體指的是,團員能在共融中分享與檢討信仰生活及傳教經驗,一起祈禱、交談、研習聖經及教會文獻,共同分擔福音傳播工作,這樣的團體承擔起向外傳播福音的使命,在團體中,團員之間互相激勵,以言行活出基督,為基督作證,團員也能繼續不斷地接受培育、進修,同時這種在信仰中的共融團體亦成了教外人接觸教會的良好媒介」。
本屆神學研習會是隨著福傳大會,繼續懷著同樣的希望:在傳揚福音上有所突破。突破的重點便在於小型教會團體的建立及其所發揮的福傳功能。要為福傳大會追蹤這是必須把握也可以把握的一點。
大家來談:所以這次演習會的主角不只是演講和組織的人,而也是來參加的每一個人。深信每人都有深切的願望和足夠的知識和經驗來分享,來跟大家談談。至於談的方式是多種的,有演講、有對話、有分享。這種種交流或溝通是人精神生活交往的主要管道。天主跟我們的關係∼啟示和信仰∼其實也無非是天人的交談。當然,談了以後還要去做。
小型教會團體:本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先是在巴西,後在拉丁美洲各地先後成立了很多基督徒基層團體(BCC),以補救神父的不足。其基本意念是即便沒有神父,教友們仍能連合鄰居教友,共同用天主聖言∼聖經∼來祈禱、分享、互相支持、一起來培養信仰、傳播信仰。以後教宗保祿六世將「基督徒」改為「教會」而稱之為「基層教會團體」(BEC),因為有些基督徒信聖經,信基督救主,但不覺需要教會。反之,說「教會團體」,自然就包括對基督的信仰。
十多年前台灣和香港天主教內也談了一陣基督徒基層團體,卻遇到台灣某主教的反對,認為「基層」二字有意把主教或聖統排斥於外,這為天主教是不合適的。再者,中國主教們都謙沖為懷,無人自認是上層,而不屬基層。於是,用「小型」來代替「基層」二字較為妥貼。這就是我們這次用「小型教會團體」的理由。在整個說法中只有「團體」二字沒有受到任何非議,表示問題的核心是團體,我們信主,傳福音,不能沒有團體。團體太大,很多作用不能發揮,因此才需要建立小型團體。
也有人說「小型信仰團體」也就可以了。意思是不必常把教會搬出來,另一方面「信仰」二字有很好的內容,指謂這一小群人聚成一個小團體,不是憑血統,或任何其他本性的理由,而是因了一個共同的信仰,也是為了培養這個信仰,傳播這個信仰。
三、本屆神學研習會的服務隊伍
因為這次研習會人多,性質特別,參加者須主動參與,因此也增加了服務人員。過去普通是十位男女同學,這次卻增至十六位:五位修女,五位修士,六位教友(五位女生,一位男生)。除了總幹事、秘書、場務、總務、禮儀、宿舍、錄音各組或各職務外,還有一位護士以應不時之需。現在讓他們各人出來自我介紹一番。
明天晚上有一特別團體前來為我們服務,就是台北的盤石基督生活團二十來人,要給我們分享他們這個成人的信仰團體如何在困難中漸漸成熟成大。特別是培育一方面,他們要說出如何研讀聖經,好在天主聖言的光照和領導下來建立一個信仰的團體。
本神學院的耶穌會會院團體在他們的餐廳裡招待兩頓晚餐:第一天為歡迎,最後一天為歡送。我們感謝在廚房服務的王先生、李先生夫妻及賴太太。神學院的聖堂為兩次的全體彌撒也非常適用,至於禮堂、各教室的清潔打掃都得歸功於林太太及李先生。在這一切背後默默工作的是鄭英善修士,我們特別向他表示謝意。以下是講員和講題:
主 題 福傳大會追蹤:大家來談小型教會團體
(一)本屆神學研習會整體介紹(包括各小團形成)房志榮神父
(二)由福傳大會到小型教會團體…………………………張春申神父
(三)小型教會團體的成長:步驟、危機、功能…………詹德隆神父
(四)小型團體如何作神學反省……………………………谷寒松神父
(五)使徒工作與小型教會團體……………………………汪德明神父
(六)天主聖言與小型教會團體……………………………房志榮神父
(七)靈修生活與小型教會團體……………………………除可之神父
(八)小型教會團體:聖神與聖禮…………………………羅麥瑞修女
(九)聖事、聖儀與小型教會團體…………………………胡國楨神父
以下是我們這幾天(週一到週五)的作息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