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李純娟 . |

 

78
神學論集
(1988)p.541-551
   
從中國文化意識型態談聖母敬禮 .

 

李純娟

 


本文主要論點是「聖母敬禮」在中國文化意識型態中不僅是一項宗教課題,亦是宇宙論,形上學上的根本立點。
前言:文化宗教意識型態簡說
所謂「文化意識」(cultural consciousness)簡單地說是在某一時空中人類意識的表達。所謂「人類意識」(human consciousness)指的是人類對有形界(形而下)宇宙萬物的經驗(即觀察、感受、反省、相互感應等)和對無形界(形而上)的領悟。以一般東方人來說,此種形下的體驗與形上的領悟不但是息息相關不可分,更是從形下而進入形上,然後整合於形下—形上—形下—形上往還不已的互動中,使形上,形下成為一不可分隔的整體:這就是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藉著仰觀蒼天俯視大地而對無形無相的生命力有所了悟。老子說「有無相生」(道德經二章)。大乘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也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關於這一點,以下的故事可給與更具體的說明。
十多年前有部電影名叫「動物的兩性生活」。是英國製片廠提供,有關生命演化的記錄片。整部片子無論是內容、旁白、配樂、攝影等都具相當水準。其中特別一段有關一隻「死兔子」的攝影更富啟發性,令人深思。這隻兔子死後的變化過程用慢動作的攝影技術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在這一幕中我看著一隻死了的兔子開始由壞而空的變化。從兩個眼睛關始腐爛,然後頭部的其他部位,身體內外逐漸起變化,朽爛,直到整個兔子完全化為烏有。然而就在死兔完全消失的原地長出一棵小植物。同樣地攝影技術生動地表達了其成住的過程。這棵小植物從地中冒出、萌芽、成長,終於開了花。
從以上小故事中,我要提出幾個依我看來與討論敬禮聖母有密切關係的根本問題。
            1.         兔死(無?),花生花開(有?),在兔形、花形的背後是什麼?換言之到底有形生命存在的內在因素是什麼?
            2.         生命是「有」是「無」呢?「有」、「無」又如何解說呢?
            3.         生、死是二嗎?或是一呢?陰、陽是二或是一?或是二亦是一?
            4.         兔子死是陰?花生花開是陽嗎?
            5.         天地間有殺機亦有生機,「殺」、「生」又如何解說呢?
           6.         天地顯然是一股生命洪流,生生不已,「地母」具體表達了天地好生之德。


一、「聖母敬禮」是宗教課題亦是宇宙論形上學立點
            我們已經可看出這普普通通生命成住壞空變化現象可引發無數的形上問題。這些問題成了人類孕育宗教意識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之所以提出這些背景理論,是要說明「敬禮聖母」狹意地說雖是宗教課題,屬於人類宗教意識的範疇。然而,宗教意識的產生基本上根植於人類心靈對宇宙萬物的洞悟經驗,而非憑空的玄思或迷信。更重要的,我要說「敬禮聖母」是一宗教課題,宗教行為同時也是宇宙論、形上學的立點和人類靈性的彰顯。換言之,透過對宇宙萬物成住壞空,生生不已等自然現象的體驗,人類心靈自然產生一種對宇宙間必有的雌性原則或母性角色的認知、感恩、甚至朝拜。如此形成了一種宗教敬禮。


二、雌性原則,母性角色在人類宗教意識型態上之演進
            現在我願從人類宗教意識的角度來談談對雌性原則、母性角色之敬禮的演變過程。在這段中所提供的資料來自美國當今心理—哲學—宗教學者Ken Wilber 的著作,尤其是他的UP FROM EDEN: A TRANSPERSONAL VIEW OF HUMAN EVOLUTION(Boulder:Shambhala 1983)pp. 111—150。
1.大母親(The Great Mother)
在古老宗教神話社團(Mythic-membership 9500—4500BC)文化中「大母親」(The Great Mother)在宗教敬禮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她的能力籠罩當時的整個世界。「大母親」帶有雙重的特色即她同時象徵生理上自然的母親,並具有其形而上的神秘色彩。理由很簡單,當嬰兒剛從母胎中出世他所面對的就是母親。母親為嬰兒來說成了他的整個宇宙與世界。不但如此,母親也是嬰兒個體意識萌芽、成長的伙伴。即嬰兒同時也在與母親相處中漸漸有了與母親分隔的體驗,隨著分離經驗,個體意識也因此而誕生。
個體意識感與分隔意識的開始無法避免的為嬰兒就帶來不安、恐懼。嬰兒成了隨時可受傷害無助的個體。嬰兒與母親的關係成了生—死,存在—毀亡(being-Nonbeing)的關係。「大母親」此時不僅是「滋養者」、「保護者」也是「毀滅者」、「吞食者」。「大母親」的角色延續到舊石器時代發展成新石器時代的母系社會。
「大母親」時期最普遍的象徵符號是月亮、母胎。當然這和農耕文化有關,同時與母親經期有關。因為早期人類缺乏科學知識,以為大地的生發只與月有關。同時對人體生理結構與其作用缺乏了解,以為新生命的孕育也只與母親有直接的關係。母親月事來潮時就沒有懷孕現象,因此母親的血與懷胎生子有了直接的關係。又人在一年內可有甚至上百次的性關係,但母親只有一次受孕的可能。故為早期人類來說男性角色與新生命的孕育是沒有關係的。因此「大母親」也被認為是「貞女」。「貞女母親」的宗教觀念與敬禮也因此而產生了。在中國史前文化期也有所謂「感生」的說法。例如:黃帝、禹、舜都因感星體而生的。王孝廉先生在他的「中國的神話與傳統」一書指出「白虎通」有載「太古之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又說:「感生神話與處女懷胎的信仰是源於古代的母神信仰,感生而懷胎的處女往往也就是民族的原始母神。」(52∼58頁)
2.大母神(The Great Goddess)
大約在公元前三千五百—二千三百五十年「大母親」的宗教神話漸漸演變成「大母神」的概念。「大母神」除原先有的生理上自然母親之特質外,其形上神秘色彩加深了。甚至成了一種形上象徵,即生命、能力、時間、空間的典型化身。「大母神」代表形上形下的整合體「一」,有著超越性與神性。她成了人間上通天庭下達地宮的唯一管道,(請參閱附圖)。在中國則有女媧補天之說。
以上我很簡略提供有關雌性原則或母性角色,在人類宗教意識成長的演變過程。我們可看出一神宗教敬禮其根本是基於宇宙、生理自然現象,是形上亦是形下。

三、雌性原則在中國文化意識中的作用
1.易經傳統:
在早期人類文化中,中國文化似乎表現了一種較平衡、和諧的氣質。有關雌性原則在易經已與雄性原則相提並論,不可存此廢彼。例如,在繫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生生之謂易」。在易經傳統中宇宙萬物有運轉不息的循環律。道之本體為無極,無極然後有太極,其運作則為陰陽。陰、陽是二,亦是一,無法分隔獨立存在。更沒有優次先後之別。此種陰、陽相輔相成的理念具體地表達在太極圈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和八卦中。每一陰卦中陽爻多於陰爻。反之,陽卦,陰爻多於陽爻。
古人對陰、陽不可分,相等重要的領悟甚至當今物理科學亦無法推翻。大約三年前有一電視科學教育片,片名「愛因斯坦不知道些什麼?」片中在描述繼愛因斯坦後的物理學家們如何費盡心血試著去探究能場(energy field)中是否可能只有一極的存在,而非正、負兩極。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有形的存在都必須是陰、陽合而為一,而成形。在張春申神父文中多次暗示「內在人性的存在因素」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我能想到的只有陰、陽二原則,此二因素使無(形)成有(形),是構成存有之內在因素。道德經四十二章更直截了當地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有關易經這部分,目的在於點出雌性原則在中國文化意識中早在易經傳統就有,而且是與雄性原則相提並論,並駕齊驅。
2.道德經:
道德經可能是世界古典經書中,唯一給與雌性原則積極正面肯定的一部哲學著作。按王孝廉先生的說法,老子言中的「道」、「谷神」、「萬物之母」等都是「原初母神」(五十二頁)。我則以為老子書中的雌性原則,母性,陰柔之德不但有其積極內涵,更超越了神話時期的局限而有形上神靈的妙理在。是悟道必經之途,修己、治人之徑。道德經記載的是老子體悟本體、道的內容。他試用人間有限的語言、符號來傳述他的神秘形上經驗,故難以用純粹世間理路來了解。有關雌性原則老子分別用不同的言詞、方式表達了。例如:
(1)「元牝」—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六章)
(2)「雌」—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十章)
(3)「母」—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二十章)
(4)「雌」—知其雄,守其雌。(三十八章)
(5)「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四十二章)
(6)「母」—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五十二章)
以上所引的章節都直接用了雌性字眼。不僅表達了「雌性原則」在人生中治己治人之途徑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微妙地啟示了「雌性原則」乃為道體的本性,深具其形上本體的內涵。
除了直接用雌性文詞外老子也用了其他文字來說明為人之道尤其國君治人治國之道。例如:
「水」—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八章)
「嬰兒」—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十章)
「谷」、「朴」—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二十八章)
「玄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五十一章)
「赤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柔弱」—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朵弱者,生之徒。(七十六章)
從以上所提出的道德經中一些具代表性的章節,我們可看出「雌性原則」在老子的領悟中不僅超越了生理、自然母性的範疇,同時也從古人類宗教神話的氛圍中躍昇了一大步,而進入形上神秘的靈性境界。

結論
敬禮耶穌基督的母親瑪利亞,不僅是天主教會獨家擁有的優美傳統;從人類宗教意識演進的幅度來看「聖母敬禮」確實有其亙古流長的淵源。從中國文化意識,尤其易經,道家傳統中更可看出這樣的一種宗教敬禮也有其涵蓋無邊寰宇的廣度。尤其從中國人的形上宇宙觀看,我很贊同張神父的說法「聖母」是人類的典型。是宇宙萬物之所以成為物不可缺的坤理、坤氣。基於以上討論或許有助於我們更落實地欣賞教會給與瑪利亞的尊銜「貞女母親」。瑪利亞對上天好生之德付出了忠貞不二的合作。她成了耶穌生理上自然的母親,同時也在十字架下擺脫了家庭的局限而包容萬民,成了天下人的母親。她身上所擁有的神靈生命不知孕育滋養了多少生命。那麼「敬體聖母」無可厚非的就成了必要的,用莊子的話說是天地間的「不得已」即「自然」,不僅象徵人倫間應有的一份孝心,更表達了人類心靈對天地好生之德的認知與感恩。



Fig. 15. The Great Goddess. Notice specifically that she is not merely of the earth, but has her head reaching into heaven. Her head itself is haloencircled. She controls the earth and the underworld, as the chain in her left hand shows, but she herself is transcend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ultimate causal Being beyond her, as the chain on her right hand and the cloud formation.(Ken Wilber, P. 138)

 

 

本檔案未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