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學論集主頁 | 徐永發 著. |

 

77
神學論集
(1988)p.301-307
   
最美麗的禱詞——聖詠廿三.

 

徐永發

 


前言
聖詠可稱為讚美歌或感恩詩或祈禱詞,是以色列子民的詩經,是釋放後的以色列子民,在他們的宗教生活中,用來向天主表達感謝,讚頌及祈禱的詩歌。因此,聖詠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且是宗教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古時,天主以言語和行動,啟示自己,又藉著盟約作他們的天主,以色列子民就以聖詠來答覆天主,所以,聖詠反映以民對天主的熱心,讚頌和祈求。
聖詠基本上是祈禱詞,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藉祈禱表達自己對天主最深的體驗。可以說在聖詠中,以色列子民最完整地表達了自己對天主的體驗及與天主的關係。因此,我們應該多學習,了解聖詠,並以聖詠歌頌、讚美、感謝天主,並向祂祈禱。
聖詠廿三是聖詠中最美的祈禱詞,反映天主是至高無上的恩主。如果我們能較深入地體會聖詠廿三的豐富意義,我們的信仰生活就會更豐富,與天主的關係也會更親密。因此,我願對聖詠廿三略作分析,我把題目訂為:「最美麗的禱詞—聖詠廿三」。本文分為三部份:一、聖詠的兩個圖像;二、聖詠廿三釋義;三、如何以聖詠廿三祈禱。


一、聖詠廿三的兩個圖像
作者在聖詠廿三,反映:天主是他至高無上的恩主。為了表達他的心聲,他在本詩中,用了兩個圖像,即:「天主是牧人」(1∼4節),和「天主是主人」(5∼6節)(註一)。這兩個圖像在出谷紀中相連成一個單位:「以你的慈愛,領出了你所救的百姓;憑你的能力,領他們進入了你的聖所」(出十五13)。「這裡的第二個圖像(天主是主人)藉著第一個圖像(天主是牧人),而延續」(註二)。以下是這兩個圖像的解釋。
1.牧人的圖像
我們都知道,以色列的祖先是以遊牧或半遊牧的方式生活,他們飼養羊隻。為了給羊足夠的草吃,牧者常常領羊到遠地,牧者常常帶棍杖和短棒保護羊的安全。他們天天以羊群作伴,可以說牧人與羊是同生共死的。牧者既然常以羊為伴侶,也就與羊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羊完全依靠牧者的照顧而生活。因此,我們可以說,牧者在羊中的工作是作羊的領導,作羊的伴侶,為羊服務。
舊約多次用牧人與羊群的圖像,來說明上主與以色列的關係。「自從雅各伯家蒙選後,天主就被稱為以色列的牧者(創四十八15;四十九24)。多次描寫天主是百姓的善牧,如何愛護其子民(詠廿三1∼4,八十2;依四十11,四十九9∼10;耶卅一;則卅四11∼22;米四6;德十八13)」(註三)。「在世上替天主管理其子民的,如梅瑟(依六十三11),民長(撒下七7),達味(撒上五2)和其他君王及首領,都被稱為牧人」(註四)。他們主要的工作是為天主牧養天主的子民。
耶穌以「善牧」的譬喻,稱祂自己是天父派遣到世界來的牧人。耶穌是真正的善牧,因為祂對以民非常關注和慈愛。祂來為迷路的羊,為需要醫生的病人。祂犧牲自己的生命為永遠與祂的羊群在一起,以教會繼續牧養祂的羊。
2.主人的圖像
在以民的家庭制度下,主人有最高的地位。主人有權力管理家庭及家庭的財產。主人有責任保護客人。因此,主人在以民的社會制度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聖經中多次出現「主人」的圖像(比如申十7;詠一百卅六3;瑪十一25;路十21等等)此圖像的用法:有時對人稱呼(創廿三6  11  14),有時對天主稱呼(詠一百3;出十九4等等);有時對耶穌稱呼(瑪廿二43∼45;谷十二35∼47等等)。對人稱呼時,主人的圖像是指對人的一般尊稱,並無上下高低之分,例如:妻子稱丈夫,女兒稱父親,國王稱先知等等;也指對有權勢或主權的人的稱呼,例如:奴僕稱主人,全家的主人,地方的主人等等。對天主稱呼時,此主人的圖像是指埃及與閃族人的神;指雅威,因為祂創造和管理統治以民;指天主為主,例如:在天的主宰,萬主之主等等。對觀福音多次稱耶穌基督為主。
主人的角色,在耶穌的時代更清楚地表達出來。主人不但是有權威的人,而且主人是一位愛護者,是與奴僕同甘共苦的。

二、釋聖詠廿三
本聖詠劃分為:1.天主是牧人(1∼4節)2.天主是主人(5∼6節)。因此,按以上的結構來作釋義。
1∼4節:天主是牧人
1節:作者一開始就指出,自己的信賴:「天主是我的牧者」。這位天主是他信仰唯一的根源。他忠誠地把自己的生命託給天主去領導,他稱呼自己是天主羊群中的一隻受寵的羊。這恩寵是牧人白白賞賜的。因此,在牧人的領導下:一無所缺。
2節:羊在牧人的帶領下,走到一個安樂和寧靜的地方,就是「青綠的草場與幽靜的水旁」。我們看羊的實際生活可以發現羊是最膽小的動物,牠們常覺得自己無力保護自己,而且碰到危險時,到處亂跑。因此牠們常常站著,很少臥在草地上。牠們只在吃飽,無野獸的攻擊,又無蠅蟲的打擾情況中才會臥下。羊在牧人的保護照顧下,不再有原來本性有的怕懼,因為它完全依靠信賴牧人—天主。
3節:天主是善;是愛;是道路;真理;生命,祂牧養羊時,以最深的愛與羊來往,使羊的心靈得到舒暢。在我們的生命中,祂也要我們與祂一樣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因此,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祂領導我們踏上正義的坦途。
4節:人由領洗成為天主的新子民。我們以新的身分,走這世界的路途。我們知道這世界充滿惡勢力和假牧人,它們大力影響我們。但是,天主與我們(領洗者)同在。祂讓我們生活在愛和恩寵中,使得我們在這世界中得到安慰和保護。
5∼6節:天主是主人
5節:客人是主人的貴賓。當天主稱我們是祂的客人時,表示出,我們是屬於天主的人,是天主的肖像。因此,我們在天主的面前是備受尊敬的。我們成為祂永遠的客人,因為永遠生活在天主的恩寵中。
6節:作天主的客人永遠幸福,慈愛常隨不離。天主使我們終生無憂無慮,安然無事。因此,人只要願意作天主的客人—常常與祂一起享受聖宴,就可以終生居住在上主的聖殿—分享祂的光榮。

三、如何以聖詠廿三祈禱
教會效法耶穌、聖母和宗徒的榜樣,以聖詠作為祈禱材料。因此,基督徒常以聖詠祈禱,來增進自己的祈禱生活。
藉著啟示,天主顯現給人類,人類以聖詠答覆天主。聖詠教導我們以何種態度對祂表達我們的信賴,又教我們如何把實際的生活與祈禱融合,它幫助我們體驗天主處處都領導我們。所以,個人可以用聖詠祈禱以提升自己的內在生活,並與偉大的天主來往。
當我們以聖詠廿三作個人的祈禱時,首先肯定:天主是我們的牧者,我們是祂的羊群;天主是我們的主人,我們是祂的客人。所以我們可以按以下次序祈禱。
一、前禱:
以此祈禱準備我們的心情,祈求天主聖神帶領我們。
二、誦唸聖詠及默想:
先唸一次,然後靜下來。我們要進入當時作者的經驗,把我們的經驗配合作者的經驗。然後我們第二次誦唸聖詠,之後,以默想體驗:「天主是我們的牧者」及「天主是我們的主人」。
三、反省:
反省時我們透視自己的良知,觀察我們的言語和行為,也就是說我誦唸此聖詠時,我扮演什麼角色。在反省中,我們追憶聖詠所隱藏的恩惠。為了幫助我們作反省,這裡提出幾個問題:1.天主是我的牧人。在日常生活中,我與祂的關係如何,我是否完全信賴祂?2.天主是我的主人,我對祂的態度如何……等等。
四、結束禱詞:
以自己的話表達對此聖詠的體驗,以它作禱詞。這禱詞我們要實踐在我們的生活上。因此,這禱詞指正我們的生活,我們以它作為我們生活中的指引。

結語
聖詠集是由不同種類的美麗禱詞所構成,而聖詠廿三是當中最美的一篇。在這篇聖詠中,天主是牧人與主人的圖像,清楚地帶領人以喜樂與信賴的心歸向天主。基督徒以此聖詠祈禱,自然而然地會想起耶穌「善牧」的比喻,及基督在世時尋找迷途亡羊的情景,進而在生活中深刻體驗天主聖三與人同在,帶領人回歸天鄉的救援奧秘。所以基督徒如果能常以這篇聖詠向天父祈禱,必能一步一步更接近天主,與基督及聖神之親密也會日漸增長,因此能像匝加利亞所說的:「虔誠事主,終身不渝」。

注釋:

  1. 韓承良,「聖詠釋義」,思高聖經學會,六九年,頁二一O。
  2. Pidyarto, H. Catatan Tambahan Mazmur;STFT Widyasasana, Malang, P. 24。
  3. 聖經辭典,思高聖經學會,一九八三年,頁四O九。
  4. 同上,頁四O九。
  5.  

參考書目:

  1. 韓承良,「聖詠釋義」,思高聖經學會出版,香港,中華民國六十九年。
  2. 「聖經辭典」,思高聖經會出版,香港,一九八三年。
  3. 「聖經神學辭典」,聖經神學辭典編譯委員會,光啟出版社,台中,中華民國七十三年。
  4. 房志榮—于士錚,「絕妙禱辭—聖詠」,光啟出版社,台中,中華民國七十年。
  5. 韓承良,「聖經中的制度和習俗」,思高聖經學會出版,台北,中華民國七十一年。
  6. Pidyarto, H. Catatan Tambahan Mazmur; STFT Widyasasana, Malang, 1986。
 

本檔案未經整理